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湖泊污染控制工程(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研究生教材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 定价: ¥32
  • ISBN:9787560384030
  • 开 本:16开 平装
  • 作者:李永峰//张颖//王...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3篇,分别以洞庭湖和蠡湖为例,介绍湖泊作为地球表面一个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多种重要的服务功能。针对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通过研究两个湖泊的氮、磷含量分布,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水体营养状态特征情况,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预防和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考。

目录

上篇  洞庭湖氮、磷时空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第1章  绪论
    1.1  概论
    1.2  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
    1.3  本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洞庭湖主要水系组成
    2.3  地貌特征
    2.4  气候特诬
    2.5  水文特征
    2.6  水体营养水平历史变化趋势
  第3章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3.1  采样点布置
    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3.3  样品分析方法
    3.4  样品数据处理
  第4章  洞庭湖水体氮、磷含量时空分布
    4.1  氮、磷含量季节性变化分析
    4.2  氮、磷含量空间变化分析
    4.3  洞庭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时空分布
    4.4  洞庭湖蓝藻水华发生条件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洞庭湖沉积物氮、磷含量时空分布
    5.1  氮、磷含量季节性变化分析
    5.2  氮、磷含量空间变化分析
    5.3  洞庭湖沉积物粒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态风险评价
    6.1  生态风险评价相关概念与发展研究
    6.2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6.3  洞庭湖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
  本篇结论
      中篇  环境治理工程对蠡湖氮素的赋存特征及释放风险
  第7章  绪论
    7.1  概论
    7.2  研究目的及工作思路
  第8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实验方法
    8.1  研究区域概况
    8.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第9章  蠡湖水体各形态氮时空分布特征
    9.1  蠡湖上覆水体中各理化指标的分布特征
    9.2  蠡湖上覆水体中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
    9.3  蠡湖上覆水体中各形态氮的季节变化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蠡湖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时空分布
    10.1  蠡湖表层沉积物中TN的空间分布
    10.2  蠡湖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
    10.3  蠡湖表层沉积物中TN的季节变化
    10.4  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季节变化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蠡湖氮污染评估及污染范围的确定
    11.1  生态重建工程对蠡湖氮污染的影响
    11.2  蠡湖各氮形态的扩散通量
    11.3  环湖河道氮污染聚类分析
    11.4  蠡湖沉积物中氮污染范围的确定
    11.5  本章小结
  本篇结论
    下篇  环境治理工程对蠡湖磷素时空分布的影响
  第12章  绪论
    12.1  概论
    12.2  湖泊内源磷的转化与释放
    12.3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13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实验方法
    13.1  研究区域概况
    13.2  样品的监测与采集
    13.3  实验方法与仪器
    13.4  数据处理
  第14章  蠡湖水体磷时空分布特征
    14.1  蠡湖水体磷的空间分布
    14.2  蠡湖水体磷的季节变化
    14.3  蠡湖水体磷的年际变化
    14.4  蠡湖水体磷相关因素分析
    14.5  本章小结
  第15章  湖泊底泥磷的时空分布特征
    15.1  蠡湖间隙水中DTP与DIP的季节分布特征
    15.2  蠡湖沉积物总磷及其形态的季节分布特征
    15.3  不同形态磷与有机质的关系
    15.4  本章小结
  第16章  蠡湖水体磷环境容量及其控制对策
    16.1  蠡湖水体磷环境容量
    16.2  蠡湖水体磷污染削减能力的分析与控制对策
    16.3  本章小结
  本篇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