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地理 > 中国地理、旅游

故宫传(1420-2020)

  • 定价: ¥69.8
  • ISBN:978750755353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文
  • 页数:389页
  • 作者:张程|责编:张轶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曾经,我是两代皇城:近500年国家最高权力中心,8700多间房,无数的珍宝——尊贵、厚重
    近来,我是超级网红:放低身段拥抱大众,文化创意层出不穷,传承文明棒棒哒——可爱、创新、负责
    此刻,我化作一本书:规划、布局、建造、宫廷生活;美图百余幅;四色裸脊——600岁了,第一次有人为我立传,值得典藏!

内容提要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本书分为十五章,以叙议结合的散文,辅以众多实拍照片、馆藏文物图片,主要讲述了北京故宫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主要宫殿的职能、皇权在故宫各建筑和宫内制度上的体现、整体价值等,具体涉及皇帝理政、大臣辅政参政、皇子教育、宫内各种人的饮食起居、故宫警卫、宫中所藏珍宝等知识,是一次对故宫文化的系统描述。也是对故宫建筑和宫内管理制度的历史价值做的一次较为详细的梳理。

作者简介

    张程,浙江临海人,职业编辑,业余作家。写作兴趣集中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和社会变迁,出版有《衙门口》《制度与人情》《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简史》《清朝反贪大案》等图书。曾任多所院校兼职教师,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之一。

目录

千年帝国的结晶
  紫禁城是如何建成的?
  24位皇帝的“家”
  四门与角楼
  皇权照耀下的宫室
紫禁城“户型图”
  宫殿布局三原则
  金銮殿及其广场
  后三宫/御花园
  从乾清官到养心殿
  外东路与外西路
皇帝坐朝与治天下
  大朝会
  风骨圣地左顺门
  皇帝不坐朝?
从内阁到军机处
  内阁小院与大库
  “临时”军机处
  小军机的日与夜
  朝臣待漏五更寒
太监的两重天
  二十四衙门/司礼监
  内务府/敬事房
  太监的三个“儿子”
  太监的日常生活
皇子教育记
  文华殿/清宁宫/端本宫
  毓庆宫/北五所/南三所
  上书房读书
  明暗太子
宫里的女人们
  皇帝选秀与大婚
  东六宫/西六宫
  后妃悲喜剧
  女官与宫女
在紫禁城养老
  皇太后安置难题
  慈宁宫的高光时刻
  宁寿宫的颐养梦
  以孝治天下
吃在紫禁城
  聚天下珍馐
  御膳房
  皇帝的食谱
  御膳的味道
紫禁城大夫
  太医睨与御药房
  “传御医!”
  紫禁城名医
  月子房与三婆
紫禁城警卫
  侍卫处/御前大臣
  紫禁城防线
紫禁城的神灵
  钦安殿/天穹宝殿
  大佛堂/中正殿/雨花阁/英华殿
  城隍庙/奉先殿/传心殿
  皇权与神灵
风雨雷电中的紫禁城
  紫禁城消防简史
  天火与防雷
  排水与采暖
珍宝之城
  珍宝目录与造办处
  皇家出版事业:武英殿/文渊阁
  紫禁城的古树名木
两朝家风一座城
后记
  “活的紫禁城”

后记

  

    “活的紫禁城”
    如果说辉煌悠久的中国历史是一座宝库,紫禁城便是其中最显耀炫目的珍珠。
    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不论对哪个国家来说,宫殿都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它的建造,集中了民间建筑的经验,同时赋予宫廷化的严谨格律。中国古代宫殿集中体现了宗法观念、礼制秩序及文化传统的大成,没有任何一种建筑比宫殿更能说明当时社会的主导思想、历史和传统。外国有一句名言:“建筑是本石头的书。”当产生它的社会已经成为过去,它被遗留下来述说历史,因而宫殿建筑是最能反映当时社会本质的建筑。通过对宫殿建筑历史的了解,可以生动地了解古代社会主导思想意识和形态地发展。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不是一处简单的景点,每一次游览都是对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认同和瞻仰。
    紫禁城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是璀璨的中华艺术的宝库,更是明清历史的见证者,是祖先对我们的馈赠。就人类个体而言,穷其一生,紫禁城的内涵都取之不竭。前人书写紫禁城的著作汗牛充栋,从建筑、艺术、帝王将相、明清历史诸多方面展开详细叙述。
    紫禁城拥有连绵的宫苑、密集的藏宝、无尽的传说,紫禁城更是一座鲜活的城池。六百年来,不计其数的人将人生中最鲜亮的时光奉献给了它,其中有雄心壮志开拓进取的帝王将相,有兢兢业业日夜操劳的刀笔小吏,有因循保守奔走谋食的官僚宫人,有懵懵懂懂度过一生的少男少女,更有无名无姓了无影踪的平凡人。命运将他们推进了紫禁城,给这座恢宏的城池增添了或多或少的故事或遗产。驱动他们的就是宫廷制度。“清代宫廷史的研究应当拓展其关注面向,其中对宫中各机构之历史及内廷生活日常史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加强清代宫廷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①本书便以制度为切人口,讲述明清紫禁城的运转及其建筑变迁、人物命运。明清的帝国气象、政治理念和历史兴衰,都隐身其后。制度史也是一个抓手,可以把诸多建筑、器物、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聚拢起来,复活一座“活的”紫禁城。制度是历史的容器,诚如斯言。 人是历史的精灵,宫殿是历史的森林,思想文化是历史的土壤。而制度是风雨,是潮流,伴随着精灵徜徉历史的森林。 遗憾的是,宫廷制度这个容器,依然不足以承载紫禁城所有的内涵。比如,明代建筑不好研究,因为记载少或没有记载,甚至记载相互冲突。紫禁城建筑的更迭史不能通过制度变迁来完整呈现。而建筑的规制和装饰艺术,自然也是礼制的一部分,但宫廷制度也不能完整描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建筑艺术。此外,由于篇幅所限,同类制度,本书择一而述。比如大朝会、选秀、供应份例等制度,明清并无重大差别,本书选择其中一代为例讲述。制度是变化的,较长时间段的做法,很难描述所有横截面的制度面貌。 本书第一章《千年帝国的结晶》是紫禁城的简史,第二章《紫禁城“户型图”》专论紫禁城的格局和中轴线建筑,兼论外东西路。之后十二章分专题论述皇帝理政、中枢决策、宦官制度、宗室制度(偏教育)、后妃和女官制度、前朝妃嫔和太上皇制度、膳食制度、医疗保障、警备侍卫制度、宗教信仰、消防采暖防汛等制度,以及紫禁城的藏宝。紫禁城不同建筑、宫院的历史便分散在不同章节之中。最后一章《两朝家风一座城》认为明清两代紫禁城的差异是两朝家风不同造成的。家族再显赫也比不过帝王家,家产再雄厚也比不上紫禁城之万一,可是朱明家族家风不修,日益懈怠,最终国灭家亡,紫禁城在烈焰之中易主。它给我们的教训,不能说不明显。 紫禁城内还有其他有趣的内容,没有论及。比如,皇帝的荷包与紫禁城的账簿,是宫廷运转的重要的基础话题。紫禁城如同一头巨兽,无时无刻不吞噬大量财富,需要规模巨大的宫廷财政来支撑,据乾隆二十一年(1756)记载,仅紫禁城内各处值班官兵的饭食银两每年就要9540余两。宫廷财政与朝廷财政的关系,紫禁城是否自我营收,如何实现收支平衡,它对国运民生是否有所影响,都是有趣的话题。因为能力和时间所限,本书几乎没有涉及。再比如,紫禁城是核心皇宫,但左祖右社、西苑南内和京郊行宫,也是帝王经常驻陛之处。帝后在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皆有定例成规,一丝一毫不敢有所逾越,而在行宫离院的约束就大大疏松。厌倦了约束的帝后越来越倾向长住西苑或京郊园林之中。清朝中期以后,皇帝长时段驻留西郊宫苑,进行“园林理政”。多位帝王驾崩于圆明园周边。这些与紫禁城关系紧密的宫苑,本书也基本没有涉及。 本书的写作参考了大量前人文献,尤其是《紫禁城》《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刊发的卓有成果的文章。研究故宫方方面面内涵的“故宫学”一科,蔚然成风、蔚为大观,相信能积淀下来更多的优秀成果。写作的一大乐趣,就是于孤独中感受到同行者众,文献之中尽是同好。 紫禁城内容博大精深,非一本小册子能够尽述。如果读者因为本书增加了对紫禁城及制度史的兴趣,则善莫大焉。 本书的成功出版,要感谢蔡荣建、陈红伟两位编辑,感谢他们的宽容与辛劳。本书的照片为文字增色不少,我要感谢提供紫禁城照片的诸位亲友,尊姓大名已在书中配图后注明,在此不再一一列名致谢。书中难免有史实差异和论述不当之处,我为此负责,并请读者海涵。 谢谢大家! 张程 2020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