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低幼读物 > 智力开发

给孩子的历史思维课/中国科学家爸爸思维训练丛书

  • 定价: ¥59.8
  • ISBN:978751271902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妇女
  • 页数:255页
  • 作者:祝磊|责编:耿剑//...
  • 立即节省:
  • 2020-11-01 第1版
  • 2020-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对于青少年来说,历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青少年学历史,到底要学什么?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在通过对古往今来的历史事件的梳理和思考,鉴古知今,养成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本书精选了《资治通鉴》中人物的精彩故事,通过典型的历史事件、人物经历,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代的重点史实、治国良策,融合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历史知识,初步了解历史全貌;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各种思维导图、延伸故事、“想一想”版块,引导青少年进行思考,在思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包括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东周战国时代三家分晋的故事讲起,讲述了1362年来中国中古代历史中的重大史实,深入浅出地讲述故事。通过典型的历史事件、人物经历,帮助青少年了解各个时期的时代进步、重点史实、治国良策,融合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历史知识,初步了解历史全貌;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各种思维导图、延伸故事、“想一想”版块,引导青少年进行思考,在思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包括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

作者简介

    祝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土,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普讲师团团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翻译出版国外科学著作2部,发表SCI论文15篇,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同时,他是一位重视孩子思维能力培养、积极探索育儿方法的“80后”爸爸,注重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融合,为青少年打造了有趣、有料、脑洞大开的历史学习法和物理学习法,轻松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出版畅销书《给孩子的历史思维课》,入选科技部“2020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目录

第1章  魏、赵、韩与智家的争斗
  三家分晋
  选择继承人,是一个大问题
  骄傲的智襄子灭亡
  忠义的刺客豫让
第2章  魏国的兴衰
  魏文侯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吴起的悲剧
第3章  成功的改革家商鞅
  魏惠王不重用商鞅
  商鞅变法
  商鞅的成功和失败
第4章  苏秦和张仪纵横天下
  苏秦锋芒初露,说服燕文公和赵肃侯
  苏秦纵横天下,却没风光多久
  魏国人张仪当秦国丞相
  张仪欺骗楚怀王
  张仪纵横天下
第5章  战国四公子的用人方法
  孟尝君与鸡鸣狗盗
  平原君与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春申君移花接木
第6章  燕昭王和乐毅的互相信任
  燕昭王千里招贤
  乐毅下齐七十城
  乐毅逃到赵国
第7章  短命的秦王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
  焚书坑儒
  秦二世即位
  陈胜、吴广起义
  刘、项起兵
  项梁战死
  项羽一战成名
  郦食其见刘邦
  章邯投降项羽
  秦王朝灭亡
第8章  楚汉相争
  刘邦和项羽攻占关中
  鸿门宴
  残暴的项羽
  垓下之战
第9章  赤壁之战
  乱世英雄曹操、刘备、孙权
  孙、刘联盟
  赤壁大战
第10章  淝水之战
  骄傲的苻坚
  大战前夕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苻坚和谢安的结局
第11章  梁武帝萧衍
  不成体统的萧昭业
  更加不成体统的萧宝卷
  萧衍起兵反抗萧宝卷
  萧衍攻下建康
  萧衍称帝
  博学而仁慈的萧衍
  萧衍姑息皇族
  昭明太子
  萧衍老去
  萧衍收留侯景
  侯景造反
第12章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册立武昭仪
  武昭仪成为武皇后
  武皇后成为天后
  唐高宗驾崩,天后成为皇太后
  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
  太后奖励告密
  武曌想传位给武氏
  武曌退位
第13章  投唐又篡唐的奸雄朱温
  朱温投降唐朝
  朱温和李克用——一生之敌
  朱温篡唐
  朱温被儿子杀死了

前言

  

    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记述历史的传统也很悠久。据说,从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就设置了专门的史官记录国家大事和帝王言行。自那以后,历代史官留下了海量的文字记载,绵延不断地展现了我们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中国人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中国的历史典籍如此丰富,不光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厚重得吓人,就连《资治通鉴》也有294卷,还不算考异、目录。我们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非得抱着它们硬啃。不妨从阅读一些中国历史的精选故事开始,等长大了,如果我们有进一步的兴趣,再去读《二十四史》或者其他史学专著也不晚。
    在阅读中国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故事都很精彩,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活泼有趣,行为刻画生动,一方面是由这些故事本身决定的,它们本来就是好故事。另一方面是记载这些故事的史官,文笔生动,让故事锦上添花。我们一定要大量阅读这些历史故事,《二十四史》里的故事那么多,只要想读就可以一直读下去。
    在阅读中国历史故事时,一定要勤于思考。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光看书学习却不动脑子想问题,就不会真正理解书里的内涵。阅读历史,同时开动脑筋,可以锻炼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样,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变成堆满一摞摞历史资料的仓库,而是变成一台人类智能处理器,能够根据这些历史资料分析人事代谢、往来古今。英国哲学家、作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那历史思维能力是指的什么?又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呢?比如说我们读一个历史故事,如果这个故事出自《二十四史》这样的正史,通常来说,故事的原文比较简练,因为是用文言文写的。古代史官写字很费劲,一开始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所以必须惜墨如金,不然累断手筋。因此故事必然会有很多信息没有交代。比如说我们现在写记叙文,必然要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写“今天万里无云”,正史里可能就把“今天万里无云”给省了。
    举个例子,与《二十四史》同为正史的《资治通鉴》记载“赤壁之战”,只有区区三千字。这场决定了天下三分的曹操、孙权、刘备大战,当然不可能只用三千字就说明白。《三国演义》里讲“赤壁之战”,用了八万字,增补了很多情节,当然《三国演义》是小说家言,未必是真的。但是,至少说明正史里的记载空白处还是蛮多的,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所以,我们在读历史故事时,既要看到正史里写的内容,也要想到正史里没有写的内容,这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还是拿“赤壁之战”来说,我们要思考当时的历史生活情境:当时名义上的朝廷统治力如何?曹操、孙权、刘备三家实力对比怎样?除了这三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割据势力?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思考,才能理解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
    另外,要采取视域融合的角度看问题。在阅读历史故事之前,你或许对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说你很可能已经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对唐国强演的诸葛亮巧借东风崇拜不已,但是当你看到《资治通鉴》里的诸葛亮,就会发现原来诸葛亮没那么神。这时你就需要修正你的认识,区分清楚小说和历史的差别。更进一步讲,同样是正史,《三国志》和《晋书》对诸葛亮的记载也有区别,也需要你对比分析,作出自己的思考判断。你的所见,也就是你的视域,应该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融合,而不是拿一个固定不变的视域去框历史,否则你拍出来的历史老照片就永远定格在过去了。
    然后,要注意发散式思维方式的训练。不光看到眼前这一个历史事件,还要想想这个事件跟别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比如说“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丞相,曹操是正朔汉室丞相,而诸葛亮只是地方割据的伪政权丞相,为什么诸葛亮当丞相的名气比曹操大得多,被当成了丞相的标杆?以至后人一提到丞相,想到的就是诸葛亮而不是曹操。
    历史思维包括多方面能力,需要有意识地训练。但是前提一定是深度阅读,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读得多了,你才能把这些历史装进脑海里。弗兰西斯·培根说:“一切知识的获得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首先是记下来,然后,对这些输入的记忆进行加工处理输出,你就会变得更聪明。  
    假以时日,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能够理解历史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能够掌握切实可靠的历史证据,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问题,能够作出合情合理的历史解释,能够懂得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伟大。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时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虽然我是标准的理工科出身,目前所做的也是自然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甚至所从事的土木工程学科本身给人的感觉也有点土有点木,但是这是最古老的学科,没有之一。从原始人类直立行走,开始在树上筑巢,在地里挖洞,就诞生了土木工程。所以我强行认为,土木工程与历史同在。我在研究土木工程之余,有兴趣研究一下历史,比如读读《资治通鉴》。从理工科的背景看历史,或许跟历史科班的人眼光会不太一样吧。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恩格斯曾经说“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我理解这是说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共同构成科学这个全集,那么研究自然科学的人也有必要研究研究历史科学,这样才不至于狭隘到认为自然科学能够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当然反过来也一样。
    正如《资治通鉴》书名的含义,我们读历史,是为了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身,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青少年朋友们,当你读了很多历史故事后,你就会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天地间,人是第一位的,所以,仁者爱人。你们今天都要学习唱歌、跳舞、画画、书法、足球、篮球、跳绳、游泳、滑冰、演讲、英语、编程……因为你们是世界的未来,肩负着建设未来世界的重任,学会了很多的技能,要利用这些技能来爱护别人,而不是欺负别人,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希望这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