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骤雨中的阳光

  • 定价: ¥59
  • ISBN:978753876503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时代文艺
  • 页数:188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骤雨中的阳光》共分为莞邑往事、真情速递、驿路风景、社会传真和人生转盘五个部分。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关注小人物,传递正能量,鞭挞社会上的假丑恶,褒扬真善美。语言叙述上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小说从谋篇布局到主题挖掘、人物塑造,都显得烟火气十足。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小小说集,收录了作者创作的四十余篇小小说作品。其突出特点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关注小人物,传递正能量,鞭挞假丑恶,语言叙述上也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作品从谋篇布局到主题挖掘、人物塑造,都显得成熟老到。在作者的笔下,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形色色,活灵活现。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一群体命运的描述,表达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

作者简介

    莫树材,1942年7月出生,东莞市桥头镇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名誉副会长,东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东莞市作家协会桥头分会主席。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六十多年,已出版散文集、随笔集、小说等个人专著十二部。

目录

第一辑  莞邑往事
  欠你一碗“整蛋糖水”
  零点荔枝蜜
  “净重50公斤”
  “蓝带”传真
  会飞的腊鸭
  红马甲黑马甲
  ‘好酸,好孙”
  肥婆卖大包
  谁是共产党员
  傻仔秋
第二辑  真情速递
  怎么会是你
  长大后做你的拐杖
  “完美”厂长
  老伴和她的黑名单
  送气工阿强
  总裁的湿纸巾
  快递小哥
  最后的换零
  双双小传
  骤雨中的阳光
第三辑  驿路风景
  “老三高”奇遇记
  爆米花
  肠粉王
  校友
  “老废”和他的“高尔夫”
  班主任
  村主任发包
  ‘狂草黄”丢包记
第四辑  社会传真
  小信封大信封
  校长醉酒
  带个女朋友回家
  阴阳头
  领导还是会讲话的
  逗利是
  苏三皮
第五辑  人生转盘
  充电
  打折
  流料
  卖命
  名壶
  生果金
  同辈
  验收
第六辑  名家评论
  描摹岭南地域风情的高手
  ——莫树材小小说印象
  东莞小小说领军人莫树材
  莫树材的小小说情节
  评《骤雨中的阳光》
  一个人带动一座城——记东莞作家莫树材
  风味“莞货”——读莫树材的民俗风情小小说
后记

前言

  

    小镇人物莫树材
    杨晓敏
    近十多年来,东莞市桥头镇的小小说读写活动十分活跃,政府关注,企业家扶持,文学组织形式健全互补,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出版了《桥头小小说100篇》等十多部作品集。“远学郑州,近学惠州,创建东莞市小小说创作强镇”,营造出一个独特的具有全国性的“小小说现象”,小小说的“桥头模式”正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
    2007年至今,桥头镇组建了东莞市小小说创作中心,举办小小说创作大赛,挂牌东莞(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创办小小说杂志《荷风》(季刊),有两百多篇原创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知名选刊或选本转载。举办了“中国小小说名家沙龙年会暨桥头镇小小说现象”研讨会,面向全国公开签约小小说作家,进行“一带一”活动,筹建中国小小说特色图书馆,设立并主办了“扬辉小小说奖”,组织了“知名作家看桥头”采风活动,成立东莞市小小说学会,等等。
    一个镇,为繁荣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能够以小小说创作为龙头,带动出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良好风尚,使之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范例,并成功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小小说文化名片,这无疑是当代民间读写的一个奇迹。万绿丛中一点红,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群热爱文学的人,才使得这个普通的南国小镇变得格外与众不同。
    谈及桥头镇的小小说现象,必须提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他叫莫树材。莫树材在花甲之后曾一度“中风”致疾,他知道自己的文学心愿尚未完成,便以顽强的毅力迎战病魔,坚持锻炼之余,业余创作从未间断,每月出版一期小小说打印小报,还邀请全国小小说名家高手来本地办小小说写作讲座,传播小小说薪火,培养和推介小小说创作新人。莫树材今年八十岁了,从1960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东莞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已出版个人专著十部,主编文学作品选十多本。莫树材生于斯,长于斯,他的写作溢满故乡风味,倾情塑造岭南人物;题材涉猎宽泛,洞悉人间情义;语言兼顾方言,朴实不失诙谐。
    《欠你一碗“整蛋糖水”》还原了一场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相睇”民俗。相睇即相亲,是岭南地区男婚女嫁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相睇非常讲究程序和礼仪,尤其男方接受女方亲朋好友面试的环节,相人相家,测试智商和情商,可谓是层层过关,糖水宴彰显的是一方地域的民俗文化。一个节外生枝的插曲,见证了一对小青年的两情相悦。数年过去,故人相逢,也成为当代男女姻缘的一段佳话。方言俚语,信手拈来,使人物形象愈加饱满,呼之欲出。在向读者展现莞邑农村相亲风俗的同时,也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
    相较于光怪陆离的社会大舞台,校园应属一片难得的净土,“有教无类”,新时代的教育更不能分三六九等。《校友》为读者刻画了一位发家不忘回馈母校、致富依然不忘同学之情的成功商人形象。周强在有意无意间对老同学的维护,其实也是对母校形象、对教育的维护,最后才有了作家被请上“贵宾”席的温暖一幕。
    当情节反转、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主人公林江的形象在读者眼前越发清晰。百味杂陈也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好,文化自信,为校争光,应该是诸多文人心中浓郁的文化理想。作品叙述沉稳,不动声色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完成了对周强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主题的诠释。
    《领导还是会讲话的》具有反讽意味。曾几何时,主席台上领导念错字、断错句、卡壳掉链子的段子满天飞。老赵当了三十年材料员,为七任不同的领导写过讲话稿,深谙其中规律与门道。其实,一位好的领导,只要作风踏实、心系群众、时刻把人民的利益与事情装在心中,讲话时自然就会心中有数。作品写得亦庄亦谐,讽喻中也有对良好官场风气的真诚向往与呼唤。
    当新领导不看稿子,脱稿依然把工作讲得头头是道时,老赵把为领导写的几页稿纸一把撕掉,说,“脱得好,脱得好,够专业,有水平,领导还是会讲话的”。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老赵的思维,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正能量。老赵的赞美与举动,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读来却让人有点啼笑皆非之感。
    桥头镇的小小说创作队伍的良性生长,与镇政府各级领导重视扶持、莫树材的领军示范作用分不开。莫树材除了在写作方面成就斐然外,还摒弃了一些本地人排外的陋习,英雄不问出处,利用桥头镇的地域优势,挖掘和招揽了一大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流动文学人才。众多怀揣文学梦想的青年才俊,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远走他乡,来到东莞、来到桥头镇打工谋生。在莫树材的慧眼发现、鼎力扶持,以及鼓励引荐下,他们得以重拾文学梦想,并通过文学创作改变着自身的生存环境。
    2011年至今,我曾多次受邀南下东莞,在桥头镇参加了各类小小说笔会、采风、讲座及颁奖活动,有幸结识了有经济建设头脑又有文化建设担当的镇领导和一大批小小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也见到了传说中的“材叔”。后来我有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发现,无论是东莞市文联、作家协会的领导,还是桥头镇的各级领导干部,抑或是街上引车卖浆的草根平民,无论是本乡本土的左邻右舍,还是外地来此谋生立业的务工者,只要见了莫老,一律尊呼为“材叔”,极具亲和力。对于一位数十年如一日为他人作嫁衣的普通老人,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人格敬重和事业认同,也是难能可贵的“口碑”。
    莫树材,2007年荣获东莞市首届荷花文学大奖“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得东莞市文学艺术大奖“杰出贡献奖”;2011年获得惠州市小小说事业推动奖。2017年在广东省三十年优秀小小说评选中荣获事业推动奖。2018年,他的小小说《红马甲黑马甲》入选“改革开放40年广东最具影响力40篇小小说”,2019年,小小说《欠你一碗“整蛋糖水”》入选“2019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桥头镇有著名的“一湖两花”景观,春天的油菜花和夏天的荷花在莲湖次第开放时,八方游人如织。桥头镇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叫:“等你,在桥头……”极其温馨和充满吸引力。桥头镇还有一群致力于小小说读写的人,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文化现象,他们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八旬老者叫“材叔”
    (杨晓敏,河南获嘉人,当代作家、评论家、小小说文体倡导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长。曾主持编审《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多年,著有《当代小小说百家论》《清水塘祭》《我的喜马拉雅》《雪韵》《冬季》《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等,编纂“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中国年度小小说系列”等图书四百余卷,《文艺报》理论创新奖获得者。)

后记

  

    《骤雨中的阳光》是我第二本小小说集,收录了我21世纪前二十年(也是我2000年中风后)发表的小小说,共四十余篇。
    我与小小说结缘,是从阅读《小小说选刊》开始的。1985年1月,《小小说选刊》创刊,我每期必买,有时当地书店没货,便坐几个钟头的班车到县城购买。1995年《小小说选刊》改半月刊,我就开始订阅了,连续订阅了二十五年。阅读小小说成了我文学阅读的最佳选择。
    不光我喜欢阅读《小小说选刊》,我的老伴、儿子、女儿和儿媳都喜欢阅读。每逢邮递员送来《选刊》,我便把它陈列在“家庭书角”里让大家阅读,我还把每期的小小说佳作复印成“小小说专号”,发给作协每一位会员作学习资料。
    我不但喜欢阅读小小说,还学写小小说。三十多年来,我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一百多篇小小说作品,有的还被选入《小小说选刊》,我由《小小说选刊》的读者变成作者。我还以推动小小说创作发展为己任。2008年10月,在镇作协成立“小小说创作中心”,提出“远学郑州,近学惠州,力争3-5年内把桥头打造成为东莞市小小说创作强镇”的口号。几年来,中心的十多名小小说作家,努力学习,艰苦创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二百多篇小小说作品,有的还被选进各种小小说专辑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小小说作家,如刘庆华、肖树、冯巧、诸葛斌、张俏明、佟平、谢松良、刘帆、赖海石,等等。为了活跃小小说创作,我还邀请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得主(陈永林、刘国芳、申平、夏阳等)来桥头讲课、具体指导。几年来,三次举办笔会,深圳、广州、东莞、惠州、香港、澳门的小小说作家欢聚桥头谈小小说创作;十二次举办小小说大赛,全国数百名作者参赛。2012年举办的“爱莲倡廉”廉政小小说大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篇来稿,赛后结集出版的《爱廉说》由东莞市纪委发至全市三十二个镇街作为东莞市“反腐倡廉”教育必读教材。原《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十分关注我镇的小小说创作,除了来桥头参加笔会,还给我镇小小说集——《桥头小小说100篇》作序,给我镇小小说作者极大鼓舞。2011年,我镇被东莞市文联定为“东莞市小小说创作基地”,小小说创作成了我镇文化建设又一知名品牌。 我热爱小小说事业,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奖励。2007年获得东莞市首届荷花文学大奖“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得东莞市文学艺术大奖“杰出贡献奖”;2011年获得惠州市“小小说事业推动奖”。2017年在广东省三十年优秀小小说评选中获得“小小说事业推动奖”。2018年,小小说《红马甲黑马甲》入选“改革开放40年广东最具影响力40篇小小说”,2019年,小小说《欠你一碗“整蛋糖水”》入选“2019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我今年八十岁了,我决心“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为繁荣小小说事业多做贡献。 作者 2020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