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作品集

学习头等事

  • 定价: ¥40
  • ISBN:978751691618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龄
  • 页数:266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在精心阐发事理的过程中,引用一些清新隽永的小故事、生动活泼的民间俗语,揉合进一些极富感情浓度和文学色彩的精美语句,将思辨性和感染力有机结合,使说理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
    本书以德树人、以例教人、以理服人。
    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精神。

内容提要

  

    本书中所选的议题,都是既关国家大局,又涉个人痛痒的热点话题,诸如“学习头等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话说成功”“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等,集中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只要始终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就必然能心明眼亮,神清气爽,浑身是劲,脚下生风,使梦寐以求的中国梦早日变为光辉现实。”

媒体推荐

    立德树人、以例导人、以理服人,全书涉及人生成长的诸多关键问题,充满引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潘青
    既承接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学习强国”论述之精髓,又能普惠于大众复兴中华、奋斗人生之急需,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一本真正值得一读的好书!
    ——单炜炜
    全书行文既有阳春白雪的经典名句,又有下里巴人的草根俗语,雅俗共赏,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之所需。
    ——刘炜

作者简介

    丁品森,男,汉族,1939年10月出生,江苏张家港人,国际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写作学会理事,且曾任国内20余家报刊的特邀顾问、特约作者、特约记者、特约编委、通讯员,以及小天鹅丛书、少年作家丛书和青少年写作丛书的副主编。迄今已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1600余篇文章,已出版《学海轻舟》、《书海觅宝法》、《书海觅宝法(续编)》、《学子佳作细品味》、《中学常用文体写作》、《读书故事和读书方法》、《解开你的重重心结》、《子女心结解有方》、《不要拒绝泥泞的路》、《青少年心灵日光浴》、《青少年心灵氧吧》、《青少年心灵港湾》、《青少年心灵加油站》、《名篇管窥》和《乐为写匠》等15本个人专著,并受到国内20余家媒体的好评。此外,还主编了《桑青柳绿》等三本书,并参与了30余本书的编写工作。

目录

学习头等事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话说成功
续说成功
爱岗敬业,常揣匠心
充分认识你自己
坚守本色御诱惑
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
尽心学好人生的必修课
别忘观赏沿途的美丽风景
长处是你致胜的法宝
大拙至巧
自制力的增强之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树起一面信念的旗帜
挖掘自身的潜能宝藏
天助自助者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能者创造机遇
不找借口找方法
勤学明辨,别信伪命题

前言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有滋有味地阅读《学习头等事》一书的电子稿。读着,读着,我的脑子里就不由成天在盘念这一新作的作者——一个青年时代一直与贫病交迫的困境奋力搏击,壮年时期长久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顽强坚守,知天命之年后又为搦管著述不懈努力的丁品森老师,并情不自禁地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有着如此曲折经历的老师,如今能写出这样一本颇有分量的好书,当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丁品森老师,男,1939年生人,中共党员,原本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的一名老师,他因此特意为自己起了这样一个别名:南一丁。你可别说,他还确实没有愧对这个别名,他当真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园丁。在风雨杏坛的四十载期间,在离开讲坛后的前十五年中,他一直致力于有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1600余篇文章,并写作出版了16本专著。他的这些著作不仅内容切合青少年的特点,能够直抵青少年心灵的深处,而且文字规范,洗练畅达,所以问世后不仅颇受广大师生的好评,而且还得到了多位专家和众多媒体的首肯。比如《新教育》报,就在同一期上以五个版面的厚重篇幅,将他向全国教育界人士作了郑重推介,并在《编者按》中写下了这样一段热情洋溢的话语:“我们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好文章一定会得到认可。《新教育报》的编辑们没有与丁老师见过一次面,也没有从丁老师那里得到一分钱的好处,但传媒人的良心驱使我们把丁老师这样的典型推出去,让大家学习借鉴。丁品森,没有官职。但中国新教育智库认为,他是名家。为此,中国新教育智库‘研读名家’栏目决定,重头刊发他的有关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很快就牢牢地吸引着、深深地影响着丁老师,使他从由衷地热爱,到潜心地学习,并进而发展到以非比寻常的勇气,决计转换自己的治学方向,将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新的主攻目标。客观地说,对于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丁老师来说,要实现这样的转向,难度非常之大,因为他不仅需要对习总书记的新思想、新理念有一个通盘的精深了解,而且还需要对我国的历史有更深入的研究,对当今的国情有更全面的关注。可面对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严峻考验,丁老师无所畏惧地迎了上去,硬是凭着铁杵成针、滴水穿石的精神,写作出版了《且行且常省》《沐习习春风》这两本好书,现在他又推出了《学习头等事》这本分量更重的新作。前些天,他让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将他新作的电子稿发给了我,并附上了一封饱含着浓浓深情的信,在热忱地征求我意见的同时,还诚挚地恳请我为他的新书作序。读着他那让人心头发热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他真诚热切的目光,心门禁不住徐徐为他敞开。
    打开《学习头等事》的电子稿,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因为我深感这当真是丁老师在用工匠精神讲活讲好中国故事、尽心尽力宣传中国精神的一本好书。全书主旋律高昂、正能量满满,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忽如一夜春风来”,顿使华夏大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磅礴伟力。书中所讲的故事,有古代的,有当代的,有国外的,有国内的,而讲古是为了鉴今,说外是为了衬中,目的都是为了使今天的中国故事能愈发产生温暖人心、催人奋进的震撼力,都是为了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融汇通,让中国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性,从而使之成为激励我国人民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英勇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更好地达到这样的目的,丁老师对所讲的故事都进行了呕心沥血的精心提炼,讲述时更是不仅融入了个人的感悟,深入地展开了鞭辟入里的理论阐发,而且还倾心地注入了自己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一片至真情义,可以说几乎是达到了故事、哲思和深情有机融合的理想境界。丁老师何以能抵达这样的境界呢?应该说这绝非是出于所谓的“妙手偶得”,而完全是他多年心血的集中凝聚。从吴伟老师那里得知,丁老师是一个读书和写作都至为勤勉刻苦的人,他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埋首于读、写之中,中、晚两餐,都得要老伴喊上几次,他才下得楼去。“能到竹林下,自有春水声”,丁老师能有今天的收获,应该说完全是势所必然、情理之中的事情。由此,我不禁想起了毛竹的生长历程:毛竹用了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它便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用6周,它就一下子长到了15米。在前面的4年里,毛竹只长出了几乎可以略而不计的3厘米,乍一看似乎也太差劲了点,殊不知在那4年里,它的根却在土壤里使劲地悄悄延伸了数百平方米,为它5年后的拔地参天积攒了足够的能量。竹子的成长是这样,做人做事其实同样是如此。所以,千万别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要坚信自己的付出都是在深深地扎根,都是在为时机的到来做着充分的准备。“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一旦时机成熟了,那就会噌噌直上,登上自己向往已久的巅峰。丁老师深知此中奥秘,故而他一直将“做人在有情可原中自醒,做事在无人监管下自律”这两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反复揣摩了《学习头等事》的电子稿,我觉得此书主要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精心选题,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书中所选的议题,都是既关国家大局,又涉个人痛痒的热点话题,诸如“学习头等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话说成功”“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等,经由丁老师深入透彻地阐发,都集中表达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只要始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就必然能心明眼亮,神清气爽,浑身是劲,脚下生风,使梦寐以求的中国梦早日变为光辉现实。”二是思考精深周严,阐发深入透辟,故而全书新见迭出,亮点纷呈。比如在《学习头等事》一文中,丁老师就巧用双关手法,别出心裁地对“学习”两字作了这样全新的理解:他将“学”解作“学习”,将“习”释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就使“学习头等事”一语在其通常意思的层面之外,陡然间增加了更具时代特色的另一层面的全新含义:在当今的形势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努力抓好的头等重要的事情。为使这样的观点能得到鲜明突出的表达,在具体展开论述时,丁老师精心挑选了许多坚挺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故而道理全都说得通透明白,令人信服,人们读了也就自然会感到印象深刻,获益良多。三是文字方面也颇见功力,全书既具有雄辩的理论色彩,又充盈着力透纸背的浓浓深情。在精心阐发事理的过程中,丁老师还经常有意识地引用一些清新隽永的小故事、精警优美的古诗词、生动活泼的民间俗语,并自然得体地糅合进了一些极富感情浓度和文学色彩的精美语句,这就使全书不仅充分凸显了思辨性和感染力有机交融的鲜明特色,而且还处处给人以格外接地气和特具亲和力的美感。
    丁老师虽已年逾八旬,但他仍老而弥坚,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热心地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队伍中的勇敢探索者,确实是难能可贵,至为不易。他既敢于探寻新路,独辟蹊径,又特别踏实勤奋,肯下苦功,这样他也就用朴实凝炼和极具温度的文字,为我们开辟出了《学习头等事》这一条河流。这条河流虽不像黄河那样气势雄浑,但它琮琮睁垮的流水声却像激越的鼓点,在不停地敲击我们的心扉,使我们永远都驰而不息地奋力前行。这条河流虽不像长江那样奔腾万里,但它清澈明净的流水却能为我们荡涤头脑中的污垢,使我们永远充满凛然正气和干天豪情。有这样的好书与我们作伴,为我们助阵,我们就一定能在开创大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中国梦的实现就一定能企踵可待。
    “老牛最解韶光贵,自省自勉自奋蹄”,这可以说是丁老师的真实写照。我们欣喜地庆贺他新书的问世,更由衷地期盼已进入耄耋之年的他日益精进,继续为我们奉献更多的精品力作。
    是为序。

后记

  

    写书固然难,改稿亦不易。
    2019年12月中旬的一天,北京华龄出版社的高志红编辑忽然来电,询问我新作《学习头等事》的写作进度。我如实向她作了禀报,说初稿业已写成,不过仅只是个毛坯,还有待作进一步的打磨。听我这么一说。她便告诉我出版社的选题会将于近日举行,让我从速将电子稿发给她,并说修改工作我尽可照常进行。见有如此巧合的机缘,我立马将电子稿发给了她。没想到才过了三天,她就来电喜滋滋地告诉我:“社里已同意出版您的新作!”我听说后心里虽也一乐,但并没有喜形于色,因为我深深知道,艰苦的修改工作正在前面等着我,现在还远不是高兴的时候。修改工作的难度还当真不小,由于自身习惯性思维的作祟,原稿中的差错往往很难捕捉,至于其中潜藏的问题,要发现那就更是难上加难。然而事情再怎么难,只要一念及有待修改的是一本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书稿,只要一想到有待加工的是一份奉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礼物,我就顿时浑身来劲,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为使书稿的修改更为顺利,我还特意邀请了中集圣达因公司的施明伟同志,让他帮我做校对和挑刺的工作,
    施明伟的校对和挑刺工作做得还真是出色,仅仅四五天工夫,他就林林总总为我挑出了三四十条“刺”。他的认真精神,令我十分感佩,他对文字的敏感,更使我对他刮目相看。我不禁由此而遐想联翩,脑子里浮现出了这样一个念头:要是有更多一些同志能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那该多好啊……不过,我同时又感到颇为踌躇:一是怕一时很难物色到合适的人选,二是怕即使物色到了,人家也未必能像施明伟这样尽心着力。 我正迟疑不决时,高志红编辑又给我传来了一个消息:出版社今年拟推出五本重点图书,我的《学习头等事》亦忝列其中。这对我来说是喜讯,但更是压力,因为这无疑将使我的修改工作更显繁重。不过,也正因为这一外因的推动。我终于坚定了将网撒开一些,请更多人来助我一臂之力的决心。跟人联系的事情开始了,当我说起这是请他们帮助我修改一本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著作时,他们便个个都来了精神,欣欣然表示愿意倾心投入。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便先后将所挑之“刺”发到了我的邮箱里。打开邮件细细一看,我不由得大喜过望,乐不可支,因为张家港图书馆李建华副馆长、金和电气厂丁春雷副总经理、沙洲中学原教务处主任刘炜老师、南沙中学王晓东老师、粱丰中学曹大炜老师等,他们所挑的“刺”不仅均多达四十余条,而且全部目光敏锐,挑得精准。其中虽有相重之处,但都是他们各处一地精心挑拣出来的上等千货,其心之诚,其情之真,尽皆苍天可鉴,非笔墨所能形容。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一奥斯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浩明、张家港市南沙中学卢清校长、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校长时敏特级教师、常青藤中学邬建芳副校长、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单炜炜主任、张家港市作家协会施向军和周成新副主席、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史志办邱亚锋主任、张家港市新华书店孙珏副总经理、南京博西华电器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陈磊、张家港图书馆原馆长缪建新、张家港市退教协会原会长过介初、张家港市审计事务所吴顺兴会计师、保税区(金港镇)史志办季诵华编辑等所提的意见,也全都是真知灼见,真情流露,同样使我心生暖意,不胜感动。 挑刺工作进入了后阶段,经张家港市委宣传部社科联有关领导的推荐,张家港地区一些理论界的顶尖人士也加入到了帮我挑刺的行列之中,他们是:中共张家港市委党校魏欣副校长、张家港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陆文琰副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一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王兴亮、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潘青博士、沙洲职业工学院基础教育系主任杨健博士、沙洲职业工学院基础教育系原主任李忠华副教授。这一些人,都与我素昧平生,从未交集,可在接了我的一个电话,听我作了一番说明后,他们竟然都慨然伸出援手,不吝乐赐高见。《苏州日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杨溢,也以超乎我想象的神速,为我发送来了我改稿时亟需用的时新资料。所有这些我意想不到的大好事,突然间一起降临到了我的头上,我既觉得心头阵阵暖意,更感到肩上压力沉重,心想唯有激发自身的所有潜能,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将书稿改得好一点,更好一点,方庶几能不负他们的深深情意和殷殷厚望。 以上所有这些人所提的意见,有些是从宏观的角度着眼的,包括观点是否正确、阐述是否充分、论据是否贴切、结构是否合理等,这些意见都大大拓展了我的视野和思路,使我得以从大局方面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从而对原作动了较大的手术。他们所提的意见,有些是从微观的角度考虑的,诸如用字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畅达,标点的使用是否合适等,这些意见都使我对文稿的细部静心地精研细琢,以竭尽全力剔除其中的瑕疵,使文字更为精准,使语句更显流畅,使书稿更臻完善。总之一句话,在这些热心人的大力帮助下,经过一番认真地修改,不管是从大局来考量,抑或是从局部来检点,《学习头等事》的电子稿当真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更为重要的是,此举不仅使我书稿的质量得到了提升,而且还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一是我由此而更看到了人心之善,人心之美,内心里感到特别得暖意融融。说实话,先前因常有一些社会上的负面现象闯入我的视野,我脑子里便在不经意间产生了世风日下、善心难觅的感觉。可这次目睹了这么多同志如此真心实意帮我修改书稿的义举,我终于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当今社会其实并没有世风日下,而是我自己被偏狭的思想蒙住了双眼。所以,我必须即刻改弦更张,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以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二是我由此看到了自己文字功夫的火候并没有到家,还大有长进的余地。先前,我总以为自己长期浸淫在文字之中,功底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了,可这次众人对我新作的初稿提出了这么多意见,就足见我对自己的评估有失准头。所以,今后我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用更谦卑的态度,付出更踏实、更刻苦的努力,以使自己的文字功力真能更上一层楼。这也就是说,此次请人帮助我给电子稿挑刺一事,不仅使我书稿的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同时也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改观。 人们历来都认为,写书是非常私密的个人行为,可通过这次请人挑刺的尝试,我发现写书其实也是一件可以多人参与的工作,而且只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大家齐心合力,那就定能收获许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好处:一是不同见解的激烈碰撞,可以进发出耀眼的智慧火花;二是合力围歼一些疑难问题,可以使彼此的水平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三是互切互磋的友好氛围,可以使彼此的情感得到更好交流,使双方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历时整整两个月,进行了二十余次上百字、上千字乃至二三千字的大改,以及二百多次的小改和微调,终于纠错补漏,弥补了许多不足,剔除了不少毛病,终于拓展延伸,培育了一些增长点,凸现了一些闪光点,使《学习头等事》初稿的修改工作得以圆满收官。回望来路,此书在我所写的十九本书中,确实是用心最苦、花力最多的一本,但与此同时,它也是我收获最多、受益最大的一本。所以此时此刻,我也就格外心潮起伏,感慨良多,于五味杂陈之中,感到有一股股浓浓的欣喜之情,不断地从我的心底汩汩涌出。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在邀约多位同志帮我修改《学习头等事》初稿的过程中,《诗经》中的这两句诗,就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两句诗也必将在我的脑中久久萦回,在我的口中时时吟诵。这是因为,这本即将面世的新书《学习头等事》,虽说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但同时也凝聚着帮我改稿的诸多同志的深长情意。 最后需要特别一提的是,84岁高龄的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总督学柳斌,他老人家在仔细阅看了《学习头等事》的电子稿及有关我个人的一些资料后,竟老骥奋蹄,欣然命笔,撰写了一篇颇为此书增光添彩的序言,这无疑更使我五内俱感,’敬谢之情难以言表。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近期一直在柳老和我之间穿针引线,北连南缀,终使请柳老作序这桩美事得以玉成,也同样是情真意切,功不可没。谨借此机会,在这里向他们两位深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