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典著作 > 经典著作 > 学习与研究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历史发展和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牧野论丛

  • 定价: ¥88
  • ISBN:978752035250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社科
  • 页数:23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主要以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理论发展和当代价值为题目,对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历史发展划分了四个时期,即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初步形成 (1903春—1905年1月)、发展(1905年1月—1907年10月)、实践(1917年10月—1922年12月)、最后探索(1922年12月—1923年),通过纵向发展和横向比较,全面展示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逻辑进路和实践效果,进而为我国推进中国特色主义民主建设提供经验。

内容提要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历史发展呈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从连续性而言,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论,立足俄国具体实际,初步形成了针对俄国国情的独特的建设理论。从阶段性而言,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历经了初步形成、发展、实践和最后探索四个分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同列宁主义一样,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根在俄国,但它又不仅仅属于俄国。列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探讨,是马克思主义民主发展史的宝贵财富,也为落后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蓝本。

作者简介

    王会民,男,1983年生,河南长垣人,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在《理论探讨》《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著3部。

目录

导言
  一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时代场景和思想来源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时代场景
    (一)国际环境:资本主义由自由向垄断过渡
    (二)国内状况:历史传统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碰撞
    (三)俄国发展主题:关于“俄国社会跨越论”的争论
  二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思想来源
    (一)思想资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理论
    (二)民主传统:俄国民粹主义的民主
    (三)国际视野:第二国际及其主要理论家的民主
第二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初步形成(1893年春—1905年1月)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初步形成的内在原因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的思想路标
    (三)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的组织实践
  二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时期的主要内容
    (一)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中认知资产阶级民主
    (二)从“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关系”中阐释社会主义民主
    (三)从“对新型政党若干原则的阐释”中构建党内民主
  三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时期的特点分析
    (一)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边界定位的考量
    (二)比较视野下对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探讨
    (三)列宁和卢森堡关于集中制原则的论战
第三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发展(1905年1月—1917年10月)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发展的时代特点
    (一)政治导向:对资产阶级态度的转变
    (二)深层根源:对经济发展的本质透视
    (三)主要维度:对修正主义的理论批判
    (四)现实归因: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路径转换
  二  俄国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1905年1月—1914年7月)
    (一)理性的认知: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改革的态度
    (二)发展中完善:民主集中制思想的确立
    (三)过渡的桥梁: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
  三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时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1914年7月—1917年2月)
    (一)对自由民主的排斥是资本走向垄断的必然趋势
    (二)民主和社会主义相辅相成是破解帝国主义政治统治的必要选择
    (三)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仍是民主建设的过渡路径
  四  俄国二月革命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1917年2月—10月)
    (一)工兵代表苏维埃:过渡阶段社会主义民主的雏形
    (二)无产阶级专政:过渡阶段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三)民主的消亡:社会主义民主的未来去向
第四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实践(1917年10月—1922年12月)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实践的境况分析
  二  理想中探索: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实践(1917年10月—1918年2月)
    (一)多党合作的短暂尝试
    (二)人民民主权利的多方面运行
    (三)社会主义民主多领域实践
  三  阐释和转向:国内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实践(1918年2月—1920年11月)
    (一)对考茨基民主观的系统批判
    (二)多项民主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三)战时共产主义民主的实践转向
  四  调整和改革:和平建设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实践(1920年11月—1922年12月)
    (一)推进政治制度的民主化
    (二)党内民主的转型与完善
    (三)推进经济领域的民主化
    (四)理想和现实的反差——浅谈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制约因素
第五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最后探索(1922年12月—1923年)
  一  民主的理念探索:对社会主义认知的转变和重新布局
    (一)对社会主义认知的转变
    (二)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布局
  二  民主的体制探索:对党内体制和国家体制的双重构建
    (一)改革党内政治体制,使党内生活逐步走向民主化
    (二)改造国家机构,推进国家的民主化和效率化
    (三)将党的监察委员会与工农检查院进行合并,强化人民监督
    (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为改革提供内在支撑
  三  民主的道路探索:探求推进苏联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
    (一)推进民主化是政治改革的核心
    (二)创新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新途径
    (三)以党内民主推进国家民主是民主化实施的重点路径
第六章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当代价值
  一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体现的理论价值
    (一)立足实际,秉承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二)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三)正视问题,探求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方式
  二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历史发展的当代反思
    (一)对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发展的反思
    (二)对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实践运行的反思
    (三)对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最后探索的再认识
  三  列宁社会主义民主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民主特殊发展规律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创新和优化民主的实施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