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耶利哥的玫瑰(精)/译文经典

  • 定价: ¥46
  • ISBN:9787532784738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页数:264页
  • 作者:(俄罗斯)蒲宁|责...
  • 立即节省:
  • 2020-11-01 第1版
  • 2020-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耶利哥的玫瑰》是俄罗斯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蒲宁的游记随笔集,在这部游记中,蒲宁用富有诗意的文学语言将从欧洲至中亚景致与文明记录在纸上。通过追随着这位文学大师的足记,几乎可以重现世界文明的发展轨迹。书名《耶利哥的玫瑰》是书中同名的一篇散文,虽然名为“玫瑰”,但是其实这是一种沙漠藤蔓植物,这种植物富有浪漫情怀的名字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实体,正是蒲宁这部随笔集最鲜明的特征。

内容提要

  

    《耶利哥的玫瑰》是蒲宁的一部游记随笔集,在这部游记随笔集中,他塑造了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优美,表现心理的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在游览世界的同时,蒲宁还积极地探索古老文明的源头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规律,因此《耶利哥的玫瑰》除了体现蒲宁文学上的极高艺术成就,同时还具有极高的社会人文价值。

作者简介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1870—1953),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出生于沃罗涅日一没落贵族世家,年轻时生活清苦。1887年开始发表作品,20世纪初崭露头角,他的诗歌和散文享誉文坛。蒲宁恪守传统,以现实主义艺术手法从事创作。他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为贵族庄园的衰落感到惋惜。人与历史、人与时代、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向往幸福与安宁,却难以摆脱消沉与孤独。对于十月革命,他并不理解,也难以接受。1920年1月流亡法国,长期居住在南方小城镇格拉斯。193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俄罗斯获此珠荣的第一位文学家。晚年病逝于巴黎。

目录

南游印象
“走哥萨克的路”
圣山
朝圣行踪
耶利哥的玫瑰
鸟影
众神之海
三角洲
黄道光
犹太
石头
冥界
魔鬼的旷野
所多玛地方
太阳神庙
革尼撒勒湖
远渡重洋
大水
众王之王的城市
旅欧点滴
寂静
在阿尔卑斯山中
译后记

后记

  

    伊凡·蒲宁(1870—1953)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的俄罗斯作家,也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从事创作的六十七年中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其中不少作品已在我国有了翻译介绍。除此,蒲宁还擅长游记体裁的写作,这一点在我国恐怕鲜为人知。正因为如此,我们编译了这一本以名篇《耶利哥的玫瑰》命名的游记随笔集,以便使大家对这位俄罗斯经典作家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也使大家从这位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和哲理诗的大师那里,领略到另一种情趣。
    从青年时代起,蒲宁便喜爱上了旅行。最初,他漫游了当时俄国的南方。旅途的观感使他对乌克兰人民产生了深情厚意,也使他明白了:
    “为了能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光是有学问,光是有书本知识和安宁的生活是不够的。……[我]正是在浪游生涯中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发现了艺术杰作同其创造者的故乡之间的深刻联系,发现了研究民间风俗的引人入胜之处,发现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诗意。”
    而对他来说,旅行还不仅是为了领略大自然的美,不仅是为了求知,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人生的意义:“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诱人。只是应该明白,生活中最需要、最珍贵的是什么!”
    蒲宁很早就认识到,人生是短促的,个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人只有依靠所有先辈的经验才能把自己微薄的才力加以扩展,人只有融入到大自然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崇高和幸福,才能找到和谐、合理、美好的人生真谛。离开了历史,离开了大自然,人会变得十分渺小,因为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才会得到真正的延续,而大自然既是人的出发点,也是人的归宿。所以,在他的游记,特别是在他的国外游记中总是充满了对历史文化的回顾和人生哲理的思索。 蒲宁于1900年11月第一次出国旅行。他去了瑞士、德国和法国。1902年4月,他到土耳其去了两周。1903年12月,出游法国和意大利。1907年4月,在他的朋友捷列绍夫的资助下,蒲宁第四次到了国外,同行的还有与他相识不久的维拉·尼古拉耶芙娜·穆罗姆采娃——当时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的女儿,后来成了作家的妻子。这次,他游历了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为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自此之后,蒲宁几乎每年都要同妻子一起去国外一两次。他们几乎走遍了东欧、南欧、中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和北非……1911年2月,他们还出了红海,经索马里,渡过印度洋,到了锡兰岛。蒲宁还计划去新加坡、香港、上海、长崎……只是由于健康原因才没有成行。 在游历欧、亚、非的这些年代里,蒲宁对古代东方、古代希腊和罗马以及早期基督教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他想探究古老文明的源头和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并且对基督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也有所研究。他在旅途中总是带着不少书,边旅游边读书,而寻访古代文明遗迹则成了他旅行的主要目的。多瑙河畔的中世纪城堡、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斗兽场、庞贝城的遗址、雅典的卫城和苏格拉底墓、埃及的金字塔和萨拉秦王宫、巴勒贝克的太阳神庙、耶路撒冷的圣地、君士坦丁堡的寺院、锡兰的阿纳拉特哈浦拉古都……到处都留下了蒲宁的足迹。他对古老文明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在当时所写的大量抒情哲理诗,特别是在题为《鸟影》、《犹太》、《太阳神庙》等的游记中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后来,在侨居国外的岁月里,蒲宁又写了不少追述性的游记作品,如《大水》、《众王之王的城市》等等。 蒲宁的创作总是以其塑造人物形象之生动、描写自然景色之细腻、表现心理过程之深刻而使人叹为观止。这些特点在他的游记中也有了充分的体现。读蒲宁的游记,往往会使人觉得自己也成了作家的旅伴,同他一起感受旅途的艰险和欢乐,思索人类的过去和未来。读蒲宁的游记,往往会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作家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和他的语言本身的美。 译介蒲宁的游记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转达作家的自身风格特点已经很难,还要查阅大量的历史地理资料,并接触多种外语:乌克兰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因此,免不了会出现疏误,还望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冯玉律 1999年秋于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