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揭秘以色列创新奇迹背后的5步创新法则。
作者英巴尔·阿里埃利是以色列知名连续创业家,她集 20余年在以色列创业一线的经历和对以色列社会的深刻洞察,积累了大量行业洞察、创业数据和背景故事。
本书从以色列独特的教育模式、学校系统、军队系统、社会文化、组织制度等方面,揭秘以色列究竟为何能孕育出创新的基因,成为全球创业生态系统中最有活力的一环。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探究以色列创新秘密的书。作者英巴尔·阿里埃利集二十余年在以色列创业一线的从业经历和对以色列社会的深刻洞察,积累了大量行业洞察、创业数据和背景故事,从以色列独特的教育模式、学校系统、军队系统、社会文化、组织制度等方面,揭秘以色列究竟为何能孕育出创新的基因,成为全球创业生态系统中最有活力的一环。
媒体推荐
英巴尔·阿里埃利对以色列企业家创新基因的解读令人大开眼界,其核心是“我们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
——谷歌副总裁 梅尔·布兰德 Meir Brand
从用破旧的物件来培养创业家特质,到通过童子军来锻炼领导和组织能力,作者在书中用诸多生动的案例解读了以色列成为创新温床的原因,无论是从孩子开始培养的全民创新文化和教育氛围,还是政府机构、军队、社团、组织、公司、家庭和个人,从上到下,360度无死角地贯彻着创新意识的国家,让人惊叹之余,却又陷入深思。
——真格学院院长 顾及
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人类社会似乎被按下了快进键。科技成了人类进步当之无愧的催化剂,创新也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在这一领域,一个神奇的国度获得了非凡的成就,《无畏》让我们看到,作为中东“创新硅谷”的以色列是如何在创新之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清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严飞
想象一下,学习如何让你的孩子成为领导者,如何向创业志士灌输孕育创业成功的特质,以及如何在你的国家催化创新生态系统。英巴尔.阿里埃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读者,系统地解读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创新国家的成功秘诀。
——纽约科学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 埃利斯·鲁宾斯坦Ellis Rubinstein
这是一本异常有趣且内容丰富的书。对于那些有兴趣了解为什么以色列的创新机制能成为地球上最有效的机制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亨利·福特创新研究所首席执行官 斯科特·杜尔恰夫斯基Scott Dulchavsky
如果你想了解是什么让以色列成为全球创业生态系统中最有活力的唯一纽带,请马上阅读这本书。英巴尔.阿里埃利给我们描绘了过去20年里将以色列变成强国的文化蓝图。她的描述是有趣的、个人的、准确的。
——Heroic创投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迈克尔·费蒂克Michael Fertik
目录
第一阶段 发现
第一章 废旧破烂当玩具
第二章 打破常规
第三章 玩篝火
第二阶段 验证
第四章 “我们”当中也有“自我”
第五章 自由随心
第六章 失败带来机遇
第三阶段 效率为王
第七章 不确定性是常态
第八章 在挑战中与风险共存
第九章 让孩子当家做主
第十章 灵活应变
第四阶段 规模化
第十一章 不拘一格的选拔机制
第十二章 凝聚社会的大熔炉
第十三章 应对变化的扁平化管理
第十四章 即兴发挥的公司文化
第五阶段 革新
第十五章 软技能比硬技能更重要
第十六章 从探索世界中寻找灵感
第十七章 永远乐观
致谢
我最喜爱的希伯来语词汇
前言

“算了吧,这不可能!”
“你怎么可能做到呢?”
——在这样的“苦苦规劝”下,可能大部分人早早就放弃了。但如果你试图用同样的话去劝说以色列人,可能就要失望而归了。因为这反而会刺激他们踏上征途,开启一段披荆斩棘的冒险之旅。虽然不一定是紧随最初的目标,但也不会偏离太远,也许最终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色列人的这种心态源于他们的“虎刺怕”精神。人们对这种心态普遍持两种态度:不以为然,持此态度的人往往认为那种心态纯粹就是顽固不化;赞成欣赏,持此态度的人非常欣赏追求个人目标所展现的那种率直坦荡。总之,只要有一定的“虎刺怕”精神,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不管是非要在家庭聚会上发言的7岁小朋友,还是对商业交易提出创意解决方案的企业高管,他们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虎刺怕”精神——一种不屈不挠、勇敢无畏、坚信一切皆有可能的精神。
“虎刺怕”精神就仿佛是一剂辛辣调料,渗透在以色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是以色列跻身科技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许您对以色列“创业大国”的名声已经有所耳闻,这个称号也的确名副其实,因为这里有全球密集度最高的初创企业、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创业中心,以及首屈一指的人均风投资本。
人们经常问我:“以色列何以成为创新摇篮?”又或者:“为什么以色列人总是忙于新的计划?”对于这些问题,我自己也听过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人说是因为以色列先进的军事科技,也有人说是得益于宣扬刻苦钻研和勇敢质疑的犹太传统。这些回答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总归还是过于狭隘。在我看来,答案其实在于以色列人成长的特殊环境。孩子们从小在部落式社区长大,童年生活充满了挑战和风险,这才是以色列创业文化的根源。以色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自然而然地就具备了“虎刺怕”精神。
20年来,我一直置身于以色列的创业生态系统,积累了大量行业洞察、创业数据以及背后故事。我曾在以色列国防军8200精锐部队服役,也曾运营加速器和科技人才孵化器,曾在大型跨国科技公司担任过高管,也曾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与此同时,我还是三个男孩的母亲。回顾我的职业生涯,不管扮演哪个角色,我身边从来不乏斗志昂扬的连续创业者,而我的工作就是培养优秀的以色列青年人才。
近年来,以色列的创业精神不断扎根。作为见证者,我总结了其中几点关键要素。过往的经验使我坚信,创新和创业精神不是在某个神奇的时刻突然进发的,也不是只有少数“天选之子”才具备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相反,这种精神其实是一整套技能的产物,而这些技能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尤其是在个人成长的早期阶段。
当然了,作为一名以色列的母亲,我或许会被认为存有偏见。但我坚信,以色列之所以能成为创新创业的实验室,首先要归功于以色列人的育儿之道。
从孩子刚刚学会抬头的时候起,我们就鼓励他们去探索周遭的世界,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无所畏惧、无拘无束。当然了,从来都是知道容易做到难,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体会其中滋味,我也是在照顾大儿子尤拿坦的时候才意识到这点的。尽管我很难真正做到不去担心他,但我可以试着避免让我的焦虑和担心影响到他。好在我身边有许多面临相同问题的母亲,这在很大程度上坚定了我的决心。作为母亲,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保护孩子的安全或者把已知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我儿子独立之前,我得先学会为他让路。哪怕是在无法完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也要学着放手,让他去摔倒、去探索。等时机恰当的时候,我再帮他消化这段经历,让他有所收获。这不是一种附带条件的独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独立。身为父母,做到这点的确不容易。
……
诚然,创意非常重要,但它也只是创业精神的一个方面。创业精神是一种落实想法并使之成为现实的能力。企业家在落实想法的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技能,但他们并不是对每种技能都驾轻就熟。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显示,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说服力、情商、教授他人的能力等社交技能。
我倒是想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技能:每个人身上都有肌肉,但我们每个人使用肌肉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比如有的人可能会着重训练某块肌肉。如果你从小就开始培养提问和怀疑他人观点的能力,那么你的好奇心“肌肉”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随着你越来越熟悉这块肌肉,用起来也会越来越顺手。当然,这不意味着在童年时没有练习某项运动,在成年以后就不能习得了。同样地,这一点也适用于创新精神中极为重要的软技能,练习、巩固和培养创新相关的软技能,任何时候都不算晚。软技能就跟肌肉一样,隐藏得很深,你得意识到它的存在再刻意使用它。这本书会向你传授具体的方法,帮助你开发自己的“虎刺怕”精神,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去探索以色列孩童的成长环境吧!我们会发现这种成长环境与现代企业之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包括目标市场的发掘与探索、企业的价值主体、验证企业存在的理由,还有为了提高效率、实现规模化跨国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而不断试错的过程,当然也包括企业的传承与重塑。
正如全球各行各业那样,以色列社会也有很多种类型。我在本书中描述的以色列人的生活经历和态度必然会有个体差异。不过我分享的心得和原则基本涵盖了以色列众生相的社会横切面,这些内容适用于任何有志于或者已经在创业、经营企业的人士。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到访以色列,他说他在以色列学到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创新和勇于挑战的虎刺怕”。
无论您是否来过以色列,您都可以把本书当作激发虎刺怕和创业精神的修炼手册。Yalla,我们现在就开始修炼虎刺怕和创业精神吧!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第一章 废旧破烂当玩具
如果去参观以色列当地的幼儿园,你会在院子里看到各式各样用栅栏包围起来的废旧物品,有旧家具、拖拉机、梯子、床、轮胎、桶、旧炉子、平底锅、茶杯、餐具、布料、柳条筐、油漆罐、报纸、稻草等。从美学角度上来说,这绝对算不上令人赏心悦目的幼儿园。
但如果你观察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就会有不同的发现。首先,他们喜欢在旧物回收院玩耍。有的孩子在几件不同的物品之间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只专注于一个特定物件。大部分孩子喜欢结伴玩耍,不过也有那么几个“独行侠”。小朋友们都很活跃,他们心无旁骛地摆弄着自己手里的物件,好像可以玩上好几个钟头。
另外,孩子们玩废旧破烂时表现出来的那种专注力和创造力,是你在他们玩普通玩具时见不到的。他们自顾自地摆弄、拆解这些物品,时常为某个物品开发出各式各样让人意想不到的新用途。他们不受任何指引或最佳做法的束缚,也无须仰仗前人经验,一切全凭自己的意愿去发现、行动和创造。旧微波炉在一个4岁小女孩的手里摇身一变,成为航天飞机上的仪表盘,机组成员就是她的小伙伴们;两个男孩利用汽车轮胎为一种特别的镜舞设计了舞台;还有四个孩子合力将拆卸下来的键盘按键变成法力无边的“魔法石”。
在旧物回收院里,孩子们一边沉浸在大人世界里,一边享受着大胆试验的自由。他们把旧电器和家居用品作为玩具,不仅可以探索内部心理活动,了解旧物品蕴含的特质,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因果缘由的洞察。
用废旧破烂做玩具绝非一个单纯的物料试验。玛卡·哈斯解释道:“这个过程会调动孩子的整个身心,包括肌肉、感官、情绪、智力、个人成长以及社交互动。”在旧物回收院里,小朋友们得以重现他们从大人身上观察到的交流方式,重新演绎日常生活中的关系、社会地位、性别角色等活动。
正如我在简介部分提到的那样,不管是在以色列还是其他地区,孩子们的创造力都是在早期阶段形成的。许多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小朋友往往处于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每时每刻的保护下,很少有机会能够自由自在地发挥创造力。不同的是,在以色列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可以接触到看似不那么合适的甚至具有潜在危险的“玩具”。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力,锻炼自己的社交技能和创意思维。我的观点也得到了相关研究的支持,研究员伊索贝尔·范德·奎普和英格丽德·维尔休尔发现,由于人的性格在“童年早期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早期教育在培养性格特质或者企业家特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为什么用损坏的电脑硬件和废旧衣架做玩具就可以培养企业家特质呢?也许你会感到惊讶,但是摆弄这些废旧破烂的确有助于塑造相应特质,比如风险管理、独立自主性、冲突解决以及团队协作。随后我会解释这背后的原理。
创造历史的能力
在常规场景下,孩子们的玩具通常是有着预设用途的静态物品,而这些物品往往受到现实存在物的限制。相比而言,用废旧破烂当玩具则可以为孩子赋能。在旧物回收院里,2岁的孩子就已经掌握了改变身边环境的能力。教育心理学教授瓦莱丽·波拉科将这种能力称为“创造历史的能力”。
以色列的儿童并非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玩耍,而是在自主改变他们玩耍的环境。利用金属桶、汽车轮胎和胶合板,他们可以造出房屋、城堡和交通工具。你能想象一辆用婴儿汽车座椅改造、用咖啡桌来支撑的四驱轿车吗?这辆轿车还配备了锡皮罐头改造的车头大灯和一个正儿八经的方向盘!孩子们随后又拆解了这辆轿车来为新的操作台或发射台腾出空间。像这样创造和改变自己身处的环境,孩子的自主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
在玩耍和风险管理中规避危险
学着相信孩子的个人能力并鼓励他们自我独立—作为三个男孩的母亲,这也是我遇到的一大难题。在以色列的育儿环境下,这个问题难以避免,但也得益于这里的环境,我适应起来会更轻松一些。
如果是对以色列不熟悉的人,每当他们看到幼儿园的旧物回收院,往往会大吃一惊。破旧的拖拉机、混凝土下水管、砖头—这不就是一堆破烂吗?但正是因为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椅子上爬上爬下,搬运木质重物或者摆弄几口锈锅,他们才有机会去体验和评估风险。对孩子们来说,拥有一个供自己随意使用的旧物回收院是幸运的,任其去管理其中的风险也是在为他们赋能。当然了,他们可能会在玩耍的过程中受伤,但受伤不就是人生的必修课吗?
人生道路上本来就风险丛生。
成年人之所以有能力应对风险、避免伤害,是因为我们掌握了风险管理的技能技巧。孩子们也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学习如何应对风险、谨慎行事以划清危险和安全之间的界限。让孩子们自行负责个人安全可以充分展现我们对他们的信任,他们也能因此变得更加自信。这个举动会向他们传达极为有力的正面信息。
以色列的旧物回收院并不是放任不管的状态。幼儿园也规定了基本原则,只要是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孩子们就可以自由玩耍。这些规定往往是适用于多个场景的通用原则,例如检查玩具结构的稳定性、确保转动的轮胎可以及时停下、绳子只能系在小朋友的腰上,以及只能朝没有人的空地扔东西。对于孩子们的自发行为,这些安全提示往往采取赞美而不是纠正的态度。
合作与冲突解决
对于学龄前儿童和幼儿园小朋友而言,在一堆家用电器周边活动也是个不小的任务。这需要孩子们齐心协力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据玛卡·哈斯回忆,曾有四个小女孩合力搬运一扇旧门。只有当她们亲身感受过门的重量时,才会迅速得出结论:大家必须一起合作才能移动这个重物。艺术家安农·齐尔伯曾在一段采访中提到在旧物回收院的童年经历。他发现,只有在必须完成一项体力任务时,小朋友才会像一个协调一致的小组那样合作。“都是些非常复杂的任务……”他回忆道,“当我们圆满完成任务时,团队合作带来的那种巨大满足感,我现在还记忆犹新……这段经历给予我很大能量,一直到今天,我依然印象深刻。”
孩子们要完成这样的“大项目”,就必须学会解决冲突。在旧物回收院里,他们得学着理解、适应他人的需求、想法和局限,因为个人意愿往往会和同伴的想法产生冲突,而冲突引发的复杂情形就是绝佳的学习机会。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们不得不发挥创意,想出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有的情况会让孩子们特别伤脑筋,比如他们想在地里设计地道,然后用真空塑料管来实现雨水引流。
企业家和废旧玩具有啥关系?
废旧破烂当玩具不是一门辅导课,而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哲学方法。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检验自身能力、学会团队合作、运用创意思维,就像成年人一样去生活。在以色列,我们并不是刻意让每个孩子都朝着企业家的方向发展,而是鼓励他们去开发一些成功企业家都具备的技能。P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