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世界政治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精)

  • 定价: ¥79
  • ISBN:9787540498634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文艺
  • 页数:398页
  • 作者:(美)伊莎贝尔·威...
  • 立即节省:
  • 2021-02-01 第1版
  • 2021-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权威性:普利策奖得主十年巨著。
    权威作者: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的作者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是普利策奖得主、波士顿大学教授、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TED视频播放量超100万,奥巴马亲自为其颁发美国国家人文奖章。
    文本扎实
    威尔克森前作《他乡暖阳:黑人大迁移史》曾获美国图书评论家奖等数十项大奖,还被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纽约客、亚马逊、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亚特兰大杂志等多家媒体网站列入2010年年度ZUI佳图书。《美国不平等的起源》在前作采访1000余人的基础上写就,威尔克森亲自前往德国、印度实地寻访考察,耗时十年才完成《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奖项认可
    已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Goodreads年度读者选择奖(历史类),被《纽约时报》《时代》《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柯克斯书评》《财富》等权威媒体选为年度好书。
    话题性:深刻剖析美国种族问题与阶级矛盾
    畅销性:2020国际现象级畅销书,亚马逊霸榜!

内容提要

  

    “种姓不能用来解释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不考虑种姓和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我们就不可能完全理解美国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
    在美国的种族冲突、阶级矛盾之下,暗藏着种姓制度这一“看不见的骨架”。在《美国不平等的起源》中,普利策奖得主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探索的便是这种强大的、不可见的等级制度。种姓本是印度一种按人的血缘或出身、婚姻、职业、宗教信仰等来划分社会地位的制度。作者威尔克森认为,美国也暗藏种姓制度,其定义黑人、白人或“非白人”的方式,历史上的种族隔离政策与法规,还有美国人民的观念与作为,都符合种姓制度的定义与特点。威尔克森深入历史,结合真实事例,展现美国隐藏的种姓制度,并指出僵化的等级制度如何塑造了当今的美国和美国历史。在《美国不平等的起源》中,威尔克森将印度、纳粹德国的种姓制度与美国联系起来,总结了“支撑”美国种姓制度的八大支柱,包括神圣化、承袭性等。她结合翔实的案例,包括2008年、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讲述了种姓制度对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并用个体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例如马丁·路德·金、棒球运动员萨奇·佩吉、威尔克森本人以及其他许多人的故事,展现日常生活中种姓的暗流。

媒体推荐

    一出版即成为经典,一部能改变读者内心世界的书
    ——《纽约时报》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美国社会的不公。
    ——《时代》
    对种族主义、制度化的不公的全面审问……威尔克森在她的书页里激活了历史,并将历史的恐怖和可能性都公之于众。
    ——《卫报》
    种姓这一观点挑战了美国作为精英社会的基本观念。威尔克森的结语像是在为一个处于阵痛中的国家祈祷,用一种先知般的新语言指明了方向。
    ——《华盛顿邮报》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可能是今年出版的最重要的非虚构作品。
    ——i News
    一部论述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的开拓性著作。
    ——《奥普拉杂志》

作者简介

    伊莎贝尔·威尔克森(Isabel Wilkerson,1961-),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特稿奖的非裔美国人,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她还曾获得乔治·波尔克奖、古根海姆奖、全国黑人记者协会年度记者奖(1994年);现为波士顿大学新闻学教授。她的父母在大迁移中从佐治亚和南弗吉尼亚来到华盛顿特区,她在那里出生、长大。

目录

第一部分 永冻土里的病毒与竞相升腾的热浪
  第一章  病原体的新生
  第二章  老屋与红外光
  第三章  一个美国“贱民”
  一套看不见的程序
第二部分 人群区隔的随意建构
  第四章  一部长期上演的戏剧与种姓在美国的出现
  第五章  “白人为我制造的容器”
  第六章  人类的衡量标准
  第七章  穿过德里的浓雾,对照印度和美国
  第八章  纳粹和种姓的加速蔓延
  沉默之恶
第三部分 种姓的八大支柱
  种姓的基础:我们不满的来源
  第九章  支柱一:神圣化
  第十章  支柱二:承袭性
  第十一章  支柱三:内婚制
  第十二章  支柱四:纯洁性
  第十三章  支柱五:职业等级制度
  第十四章  支柱六:非人化和污名化
  第十五章  支柱七:残暴化
  第十六章  支柱八:等级固化
第四部分 种姓的触手
  棕眼与蓝眼
  第十七章  荒谬的角色分配
  第十八章  支配种姓的地位危机和最高等级的不稳定性
  第十九章  承受世界之罪孽的替罪羊
  第二十章  缺乏安全感的阿尔法,以及欧米伽的存在目的
  第二十一章  种姓对日常生活的侵犯
  第二十二章  底层种姓存在之必要
  第二十三章  末位焦虑:洪水泛滥的地下室中的沙丁鱼
  第二十四章  美国种姓制度的早期实地研究
  第二十五章  萨奇·佩吉与荒谬的种姓制度
第五部分 种姓制度的后果
  仇恨的狂欢
  第二十六章  种姓制度不可避免的自恋倾向
  第二十七章  黑色卷发的德国女孩
  第二十八章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与低等种姓的生存
  第二十九章  等级制度边界上的突击部队
  第三十章  皮质醇、端粒和种姓的致命性
第六部分 反弹
  第三十一章  种姓制度剧本的改变
  第三十二章  转折点与种姓的复苏
  第三十三章  种姓的象征
  第三十四章  选票中的民主
  第三十五章  种姓制度的代价
第七部分 觉醒
  第三十六章  扯断圣线
  支配种姓的激化
  第三十七章  心灵是最后一道防线
结语 一个不存在种姓的世界
致 谢
注 释

前言

  

    人群中的那个人
    第三帝国(即德意志第三帝国,也称纳粹德国)时期的一张黑白照片非常著名。它拍摄于1936年的德国汉堡,拍的是船厂工人,他们有100多人,迎着阳光,面朝同一个方向。他们齐声高呼,右臂伸得笔直,正在向元首行礼,宣誓效忠。
    仔细观察,你会在画面的右上角找到一个男人,他不同于其他所有人。他表情温和但倔强。人们如今展示这张照片时,往往会给他加上一个帮助辨识的红圈,或者用箭头指向他。受到纳粹蛊惑的同胞包围着他。他把双臂抱在胸前,而其他人绷紧的手掌就悬在离他咫尺之遥的半空中。只有他一个人拒绝行礼。他是悖逆潮流的一个人。
    从我们的全知视角来看,整个画面里只有他站在历史中正确的一方。他周围的所有人都错了,悲剧性、宿命性、决定性地错了。然而在那个时刻,只有他看到了真相。
    根据考证,他叫奥古斯特·兰德梅瑟。当时他不可能知道他周围的歇斯底里会通向一条什么样的血腥道路。然而他见到的东西已经足够多了,因此他选择拒绝。
    他本人在数年前加入了纳粹党。但到了此时,他已目睹纳粹党正在散布关于犹太人的谎言,这些谎言声称犹太人是他们所处时代的“贱民”;即便在第三帝国早期的这个时刻,纳粹便已经造成了恐惧、心碎和混乱。他知道德国籍犹太人绝不是untermenschen(劣等人),他们是德国公民,和其他人一样是人类。他是雅利安人,与一个犹太女人彼此相爱,但那时刚颁布的《纽伦堡法案》使得他们两人的关系变得非法。法律禁止他们结婚或发生性关系,两者都等同于纳粹所谓的“种族丑行”。
    他的个人经历,他与沦为替罪羊的种姓之间的关系,使得他能看穿更容易受欺骗的党徒(可悲的是,他们占绝大多数)欣然拥抱的谎言和种族成见。尽管他自己是雅利安人,但对于被判定为种族低于他的那些人,他对他们的人性抱着开放的态度,因此他们的福祉里有了他关心的东西,他们的命运和他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他能看到他的同胞选择视而不见的事物。
    在第三帝国之类的极权主义政权之中,面对狂潮坚守立场是一种勇敢的行为。我们都愿意相信自己在那种情形下会跟他一样。我们也许会确信,假如我们是第三帝国统治下的雅利安公民,我们肯定能看透谎言,会和他一样不受影响,成为在大众的歇斯底里面前拒绝专制和暴行的那个人。
    我们愿意相信自己会选择比较艰难的道路,挺身而出反对不公,捍卫“贱民”的正当权利。然而.除非能够主动克服自己的恐惧,忍受困苦和嘲笑,承受亲人、邻居、同事和朋友的蔑视,被认识的几乎每一个人厌恶,遭受排斥甚至放逐,否则,要想成为那个人,就是现实中不可能、人性上同样不可能的妄想。在任何一个时代,要想成为那样的人,需要的是什么?特别是在现在,成为那样的人,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后记

  

    一个不存在种姓制度的世界
    我们仰望夜空,看见行星和恒星,遥远的光点就像一颗颗盐粒、一粒粒细沙,这个景象提醒我们记住我们是多么渺小,我们此刻的烦恼是多么微不足道,我们在这颗星球上的时光是多么短暂;我们希望能成为某个比我们自己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放大我们的重要性,尽管我们只是尘埃,但我们想通过某种方式变得更有意义。
    即便是我们物种中最长寿的个体,相对人类历史的跨度来说,也只能存在一眨眼的工夫。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短暂,为什么有人会胆敢去伤害另一个灵魂,剥夺他们的生命或人生的潜能呢?
    由于虚妄的种姓划分,人类已遭遇了无法想象的损失:纳粹杀害了1100万人;75万美国人为了奴役其他人类的权力在南北战争中死去;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在印度和美国南方的种植园里缓慢地走向死亡,徒然浪费他们的天赋。
    他们无论曾经拥有什么样的创造力或聪明才智,现在都已永远消亡了。假如这些种姓制度摧残的数以百万计的目标能被允许实现他们的梦想,甚至仅仅是活下去,我们作为一个物种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假如所谓的受益者能够摆脱囚禁他们的幻觉,把精力投向解决全人类的问题,治疗癌症和战胜饥荒,消除气候变化对我们生存的威胁,而不是用于分裂彼此,这个星球能够走到哪一步呢? 1932年12月,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之一带着妻子和30件行李走下一艘蒸汽船,踏上美国的土地,纳粹此时正在蹂躏他的祖同德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最后一刻逃离了纳粹的魔爪。爱因斯坦离开后的第二个月,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 来到美国,爱因斯坦震惊地发现他落人了另一个种姓制度,区别只是在于替罪羊种姓和对待手段的不同,但内在的仇恨与他刚刚逃离的那个种姓制度并没有巨大的差异。 他在1946年写道:“最可怕的疾病是对待黑人的方式。所有在较为成熟的年纪刚刚得知这种状况的人,不但会感到不公正,而且会觉得美国国父们‘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被蔑视。”’ 他说,他“几乎无法相信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能如此顽同地秉持这样的偏见”。 他和妻子艾尔莎定居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他在普林斯顿做大学教授,目睹了黑人居民受到的压迫。黑人居民被指定居住在城里最差劲的地段,只能去种族隔离的电影院,从事仆役的工作,用他的朋友保罗·罗伯逊的话来说,就是被迫“向醉醺醺的有钱人奴颜婢膝”。 在他担任教职几年后,歌剧演员玛丽安·安德森,一位出身于从属种姓的著名女低音,在普林斯顿的麦卡特剧院为坐满全场的观众演出,媒体盛赞她“完全掌握了一副华丽的歌喉”。但普利斯顿的拿骚酒店拒绝租房间让她过夜。爱因斯坦得知此事,邀请她来家里住。从那以后,她只要去普林斯顿就会住在爱因斯坦家,即便在普林斯顿的旅馆开始接待非洲裔美国客人之后依然如此。他们成了终生的朋友,直到爱因斯坦去世。 爱因斯坦对一位朋友说:“我自己是犹太人,大概能够理解和体会黑人作为歧视受害者的感受。” 美国人通过强迫新来者鄙视最低种姓以获得接纳的方式让他感到不舒服。他是有史以来最有智慧的人之一,拒绝认为自己比被告知低于他的那些人优越。 爱因斯坦写道:“我越是觉得自己是个美国人,这种情况就越是计我痛苦。只有通过大声疾呼,我才能摆脱我在同流合污的感觉。” 他言行如一。他成为一个致力于结束私刑的委员会的共同主席。他加入了有色人种促进会。他代表民权活动家发出呼吁,允许他们的事业利用他的名声。过了他人生中的某个阶段,他就很少接受授予他的荣誉了,但他在1946年为林肯大学打破了惯例,林肯大学是宾夕法尼亚一所历史上只招收黑人的大学。他同意在毕业典礼上致辞并接受荣誉学位。 在那次访问中,他向林肯大学的物理系学生讲授相对论,和黑人教职员工的子女一起玩,这其中有校长的儿子,年轻的朱利安·邦德,他后来成了一名民权领袖。 爱因斯坦在典礼上对毕业生说:“种族隔离不是有色人种的疾病,而是白人的疾病。我不打算对此保持沉默。” 他成了被打入底层的人民的充满热情的盟友。WE.B.杜波依斯写道:“他厌恶种族偏见,因为身为一名犹太人,他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种姓制度的暴政在于我们因为我们无法改变的事物表皮层的一种化学物质、面部特征、我们身体关于性别和血统的标志受到评判,这些表面上的差异与内里的那个人毫无关系。 美国的种姓制度已有400年历史,无论某一条法律或某一位个人 …… 我们每个人都要接受或挑战分配给我们的角色,为自己做出决定,让世界看见我们内心的东西——我们的信念和梦想、我们如何去爱和如何表达那种爱、我们真正能够控制的事物——比我们没有发言权的体貌特征更加重要。我们要让世界看见,能代表我们的不是外表,而是我们会如何处理拥有的事物,会如何利用天赋,如何对待其他人和我们的星球。 尽管隔着时间的长河和大洲的距离,人类的相似之处要多于不同之处。人类行为的核心问题不是现在或过去的那些人为什么做某件事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而是人类在面对一个既定环境时会怎么做。 没人能够选择出身。我们无法决定我们是自带光环地出生,还是天生就带着污名。但我们能够决定我们如何使用天赐的才能,还有从今往后我们该如何对待相同物种的其他个体。 我们不需要为几个世纪前与我们外貌相似的那些人做的事情承担个人责任,但我们要为今天与我们一起生活的其他人做的善事或恶事负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出的伤害或损害他人的每一个决定负责。我们有责任认识到,先人做的或者承受的事情为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设定了舞台,过去发生的事情留给了我们(并非因我们自己的努力或过错而带来的)优势或负担、(与我们外貌不同的人通常并不共有的)富足或贫困。 我们可以保持无知,也可以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增加我们自己的智慧。我们要为自己和自己的作为或失误负责,后人会对我们做出相应的评判。 在一个没有种姓制度的世界里,我们不会虚妄地炫耀我们的部族、家庭或归属的社区,我们会带着惊异放眼全人类:一位埃塞俄比亚运动员的轻盈美丽,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奥运选手违反物理定律的滞空能力,一位波多黎各裔作曲家的才华——他能以每分钟144个单词的速度用说唱的方式讲述美国建国的故事。所有这些都应该让我们心中充满惊讶和谢意,惊讶是因为人类这个物种有能力做到这些,感谢是因为我们能活着目睹这一切。 在一个没有种姓制度的世界里,你是男是女,你的肤色是浅是深,你是移民还是本土居民,都不会影响其他人认为你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在一个没有种姓制度的世界里,即便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我们所有人也都会关注人类其他成员的福祉,并且认识到我们比某些人引导我们相信的更需要彼此。我们将和世界各地的居民携手努力,在山火肆虐和冰川融化时敲响警钟。我们将会明白,当其他人遭受苦难的时候,人类这个整体就会在发展道路上倒退。 一个没有种姓制度的世界将让每一个人都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