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上海分寸

  • 定价: ¥58
  • ISBN:978754581999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书店
  • 页数:283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如果说《上海制造》写的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背景,《为什么是上海》探讨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独一性,那么《上海分寸》则是着力坦陈上海的细节。细节是大上海,细节也是小马路;细节是大亨,细节也是小赤佬;细节是人民公园,细节也是过街楼……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上海题材散文集,为《上海制造》《为什么是上海》的姊妹篇,文笔轻灵。作家土生土长于上海,对这个城市充满感情。全书分“天鹅舞,冒险家”,“亭子间,西北风”和“栀子花,白兰鸽”三辑,既有名人轶事、私人回忆,也有对市民性格和市井文化的精准描摹,充满怀旧意味。全书调动了马尚龙大量的知识储备和创作热情,饱含随性、感性、诗性,颇具可读性;扎实地占有资料,严谨地解读、阐释,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是一部真正平视的作品。

作者简介

    马尚龙,生于上海,读书于上海,工作于上海,生活于上海,几乎所有的写作灵感都来自于“上海制造”。
    曾经出版过《与名人同窗》、《幽默应笑我》等杂文集,出版过《上海女人》、《上海男人》《有些意思你从来不懂》、《上海制造》、《我爱相错论》、《为什么是上海》等专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上海《现代家庭》杂志主编,编审。

目录

自序
上海的四季恰是上海的分寸
天鹅舞,冒险家
  从马勒别墅眺望步高里
  静安寺在什么路上
  淮海路上三家厂的名堂和暗喻
  声色湖心亭
  八仙桥的老伯伯去哪里了
  金中咖啡馆的市井离歌
  大方之店和大方之人
  削抽削抽会有什么苗头
  阁楼上的天鹅
  科学会堂门外的春眠与秋蝉
  西区三角地带的情味
  十里洋场就是这一条路
  旧邨与新村的“上海滩情仇”
  东海大楼的清冷和春色
  霞飞路上有雅也有野
  太阳晒出来厚道的鱼腥气
  巨鹿路,西边有个月亮
  人民公园“风流”记忆
  美琪炫耀流水账
  复兴中路这几个门牌号
  摩天轮有一个曾用名
  上海的乡愁在愁什么?
亭子间,西北风
   万上海知青从北站始发
  “爱在华师大”,总会有缘由
  迎来春色,春即是色
  赛马的北风吹
  人防人防人人防
  荒唐年代绽放的笑脸
  灭四害的高潮与性高潮
  弄堂里住了一个白俄
  毕业照与大红花
  集体婚礼时代
  小马路之小
  大世界繁花
  弄堂里住了明星和行长
  银行的银子藏在哪里?
  黄金万两万万两
  二十年前上海民生工资老实讲
栀子花,白兰鸽
  去上海客厅做客
  桃李不言言桃李
  冯玉祥将军旧居铭牌记忆
  “酒肉朋友”的乐胃世界
  从宁波口音到浙江情结
  一只芋艿头的传奇
  鸡脯肉“庆生蛋糕”和请宽衣
  骑在了老子头上
  “三个母亲”的朗读者
  高贵的肖邦
  梁兄,梁波罗
  我喜欢流浪猫,因为它浪漫
  高博文,带着评弹走天下
  我的同学叶瑾
  清风徐徐来
  我知道你看见了我
  谢不了的幕

前言

  

    上海的四季恰是上海的分寸
    马尚龙
    伟大的历史事件,诞生了伟大的历史,也会不经意地衍生附属品。附属品发挥的作用无关伟大,没有它太阳照常升起,但是它很奇特,在历史性的事件发生之后,它独自发酵,生发出另外的意义,细水长流地存在着。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个伟大历史事件,也衍生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附属品,那便是外交部甚而以上的领导人,特意制定了十六字接待方针:不冷不热,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强加人。那时候,我们都反复学习过。
    尼克松访华,是中美两个国家的大事,没有这十六个字,尼克松也照样访华的,但是远离尼克松访华很多年之后,这十六个字以另外的意义存在着。它后来发生的奇妙作用,尼克松和基辛格是根本不知道了。
    如果将这十六个字理解为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要领或者是技巧,好像也不无道理。尤其是将这十六个字理解为上海人的普遍做派,越看越像了。我不知道是这十六个字无意间写出了上海人的秉性,还是上海人的处世哲学从来就是贴合了这十六个字。
    友善地排斥着,热情地冷待着,谦虚地骄傲着
    不冷不热,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强加人。
    上海人向来不善于拉帮结派——拉帮结派并不是贬义,褒义地说是善于拉群,当下的团队合作就是拉帮结派的别称。一直耳闻北京的文化人是成群的,二十几年前的《编辑部的故事》和《渴望》,正是几个哥们聊天聊出来的。在上海,有很多抱团的大事情,但是大多不是上海人在抱团。先有温州人购房团杀入上海,后是福建莆田人开民营医院形成体系。
    上海人,像是被一条条马路隔开了一样,总是散客的身份,做什么事情都是独立的。出现过不少社会精英,但是大多是孤单的虎,而不是成群的狮或狼。冷不下去,也热不起来。便就是与团队帮派生分了。唯有热得起来,才能团伙成群,才能同仇敌忾;也唯有冷得下去,才会对对立的帮派团伙狠得了心。不亢奋,就不会有拉帮结派的冲动,不卑微,却是不愿意被人家召之即去入伙入帮。面对着冷热无情的江湖市井,面对着亢卑无常的职场社会,上海人习惯于规矩、礼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以礼相待和不强加人了。
    与上海人交友不难,交心不易。蓝天白云下的草坪,老旧情调中的微醺,是上海人善于营造的友善气氛,但是在草坪尽头终有一道墙,微醺摇曳处忽有一扇门,分开了彼此,这是上海人本能使然。
    其中有上海人的矜持。血脉偾张的事情,上海人是少了火候的,心怀是敞不大开的。1981年3月20日晚,中国男排0比2落后时,绝地反击,3比2赢了南朝鲜男排。北京大学生不顾北方初春深夜之寒冷,涌上大街,喊出了一句极其经典的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上海人看了转播也亢奋也睡不着,不过还是洗洗脚钻进被头困觉了。
    也有上海人的清高。生在上海,骨子里没有一点点的地域优越感,也就枉为上海人了。所谓海纳百川,我是海,你是川;不管是哪里的做派,上海人不是很放在眼里的。
    还有上海人的设防。防人之心不可无,恐怕是上海许多年许多人接受的“早教”了,这是上海的立身“守”则。不像是在乡村,众目睽睽,每家人家的根底和人品,都被太阳晒着,谁也骗不了谁。上海是移民大城市,城市的结构,决定了生存空间相对私密,人与人之间则是裹挟了各自的底细,坚决而柔和地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金宇澄的《繁花》中,有一个成为经典的词语:不响,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表示出各种不同的意思。任何一个地方,都会用不响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但是从性格特征来划分归属,不响的,一定不是北京人,一定不是东北人,一定不是广东人。是不是上海人呢?按照《繁花》的说法是:不响。金宇澄本人,也是生于上海。
    十多年前,博客风起云涌,我也投身其问。在博客首页“卷首语”上,我写了三句话表示自己的博客态度:友善地排斥着/热情地冷待着/谦虚地骄傲着。有人说我居高临下,自以为是。我反驳,也可以倒过来说:排斥地友善着/冷待地热情着/骄傲地谦虚着。那么多年过去,重新梳理自己,我反而不明白哪一个句式更加贴合上海人的待人接物,是友善地排斥着……还是排斥地友善着……?还是融而有之?还有一点倒是豁然开朗了,当时写下这三句话的心理情境,大约还埋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学习十六字接待方针的场面。我们将十六字方针演练得烂熟于心,却是根本没有机会接待过尼克松一行——尼克松到上海的一天,我们都被要求待在家里。
    在冷和热、拒和迎、远和近、疏和亲之间,上海人以自己的生存法则和价值观,在心里是有隶属上海格局的划分的。这种划分,就是上海人的分寸。
    ……
    我想到了当年尼克松访华时候的十六字接待方针:不冷不热,不卑不亢……杜公馆拆掉了枪篱笆,敞开胸怀了,看似是热,实则是冷,因为清冷落寞了,见不到分寸所在。惜乎老布什已经作古,要是他再次来到杜公馆,恐怕已经陌生到了不敢进去的地步。
    还有上海周边的江南古镇水乡,一河二街,二河四街……古镇古风,当是不错的景致。但是你去沿河走一走,尤其是晚上,但见一个接一个的红灯笼,一面接一面的店家黄旗,却是看不到月明星稀,看不到村舍幽深。镇依旧是古镇,风却只能是香艳之风。古镇当是简朴浑然,若是在桥头挂一盏灯笼,或许还有点意思。当下的古镇,河两岸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点中国文化常识的人,只怕会感觉走错了地方。因为红灯笼绝非寻常人家在寻常日子挂出来的。
    我曾经把我的想法告诉古镇的朋友。朋友说,他也知道红灯笼有悖古镇民风的,但是如今大凡和“古”有点牵连的旅游景区,都是以红灯笼来证明自己身份的,如果不挂红灯笼,游客就不把你当古镇了。
    一件事情,当它原有的分寸失去之后,会形成新的格局,乃至固化为现象,再要去改变它,恢复它原有的分寸,倒也是一件破坏分寸的事情了。
    分寸是说的话,是做的事情。说话没有分寸,是自讨苦吃;做事没有分寸,若是针对自己,是自作自受,若是面向周遭,失去的恐怕就不仅仅是分寸了。
    凡事皆有分寸,并非凡事都在讲分寸。因为分寸不是口号,也没有理论教科书,分寸是靠拿捏才能感觉是否得当的。上海的分寸,是上海人的拿捏,不在上海人的脸上,是在上海马路、建筑、弄堂、商店里,是在上海人的家庭、学校、亲情、朋友由……
    2019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