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理论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

  • 定价: ¥59.8
  • ISBN:978753396410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文艺
  • 页数:380页
  • 作者:(美)布莱克·斯奈...
  • 立即节省:
  • 2021-03-01 第1版
  • 2023-04-17 第7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好莱坞实战派编剧经典“救猫咪”系列第二册,深入历史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经典电影;
    在圈内与《故事》《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并称“编剧三宝”,并被中国、美国等多国院校影视专业列入推荐书单;
    经典写作原理“救猫咪”和“节拍表”均出自本书。自提出以来,已成为无数编剧的创作纲领和必胜要诀,也被无数影评人当成分析电影的高效工具;
    从如何写“一句话故事”,到如何将剧本推销出去,职业编剧的那些操心事儿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应对策略;
    它也适用于小说家和文案写作者们,所有从事“故事生意”的职业人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专业译者重新翻译,保留原作轻松幽默的风格,带来流畅丝滑的阅读体验。

内容提要

  

    《救猫咪2:经典电影剧本解析》是剧本导师布莱克·斯奈德“救猫咪”系列第二册。本书延续了第一册高效实用、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通过回顾影史上的各类经典电影,透彻细致地介绍了成功电影所必备的类型和结构要素。全书将主流商业电影分为10种类型,并列举了50部代表性的影片,其中有《拯救大兵瑞恩》《异形》这样的名作,也有《少棒闯天下》《黑神驹》等影史遗珠。作者娴熟地分析了这些影片的结构和故事节奏,阐明其共性和独创性,帮助编剧为自己的故事找到类型边界,并做出突破和创新。对于新手编剧来说,这是一堂快速汲取前人经验的特训课;而对于影迷来说,这又是一份丰盛有趣的电影清单,为你的电影之旅增添色彩。

作者简介

    布莱克·斯奈德
    Blake Snyder(1957-2009)
    1957年10月3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编剧、作家、剧本顾问。
    布莱克曾与迪士尼、环球影业、安培林等好莱坞大制片厂合作,先后售出十三部原创剧本,其中有两部交易额超过百万美元,被誉为“好莱坞最成功的的职业编剧之一”。
    布莱克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剧本写作导师之一,曾受邀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查普曼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授课。他在美国、欧洲、亚洲各地均设有“Beat Sheet”剧本工作室,在线下和线上开设剧本写作课,吸引全球近万名学员参与。
    2009年8月4日,布莱克因病猝然离世。同年9月29日,美国西部作家协会举行了一场公众悼念活动,以纪念他为写作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目录

Introduction | 序言
Chapter 01 | 屋里有怪物
Chapter 02 | 金羊毛
Chapter 03 | 愿望成真
Chapter 04 | 陷入困境
Chapter 05 | 人生变迁
Chapter 06 | 伙伴情谊
Chapter 07 | 推理调查
Chapter 08 | 傻瓜获胜
Chapter 09 | 制度之下
Chapter 10 | 英雄
Afterward | 后记
Appendix | 附录
Acknowledgements | 鸣谢
About the Author | 关于作者

前言

  

    《教父2》(The Godfather:PartII)…一
    《终结者2》(Terminator2)…一
    《蜘蛛侠2》(Spider-Man2)……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部都是电影行业里奇之又奇的奇迹:续作比原作更出色!我们总是觉得一个系列里的第一部是最好的。如果编剧够好的话,还有什么东西得放在第二部里讲呢?而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影迷,你就知道他们总有办法把一个故事续写下去。我们真的觉得弗莱迪·克鲁格已经死透了吗?那些恐龙真的不可能运到《侏罗纪公园5》里?就算我们都知道了玫瑰花蕾的来龙去脉,《公民凯恩》就不能再来个前传?
    那么这一次……我们就来试试吧!
    如果你写过一本畅销全球的《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想必会明白在书名后面加一个“2”字的诱惑有多大。咦,这不正是好莱坞典型的操作手法吗?想方设法掏观众的腰包,直到榨干为止!我真的是这样打算的吗?
    唔……没错。
    但也有可能,只是可能,第二部会更好。
    实际上,我撰写这部续作是应读者的要求。我在第一本书里犯了一个可以说是愚蠢的错误:在书里留下了自己的电子邮箱。从那以后,每天都有五到十封读者来信将我淹没。我给其中不少人的剧本主题或是电影计划提出了建议。
    在邮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讨论到“接下来怎么办”的问题。好吧,既然你已经对史上最佳电影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和印象……
    那么,然后呢?
    与很多续作一样,我要回顾—下帮助我完成第一部作品的英雄们。那些出类拔萃的女士和先生,我的写作伙伴,这本书是献给你们的。虽然我在过去20年问为好莱坞贡献了不少剧本,算是个成功的编剧,但我过去在好莱坞的“争战史”似乎只凸显了我本人,实际上如果没有霍华德·勃肯斯(Howard Burkons)、詹姆斯‘哈金James Haggin)、科尔比·卡尔(Colby Carr)、麦克·切达(Mike Cheda)、崔西·杰克逊(Tracey Jackson)、考马克·温伯里和玛丽安。温伯里夫妇Cormac and Marianne Wibberley)、谢尔顿。布尔(Sheldon Bull)、C.大卫·斯蒂芬斯(C.David Stephens)以及其他一路上伴我同行的伙伴,我将一事无成。是他们教会了我一切。
    我们的工作方法也如出一辙。
    每当我们想到一个点子,就会四处推销,得到不错的反馈之后,我们就会问:“那这部片子和哪部电影最像?”然后,我们就会像每一个好莱坞的编剧那样进行下一步……
    也就是“抄袭”。
    是的,你没看错.
    只要是与我们的故事有任何相似之处的电影,我们都会找来,看看其他编剧是怎么做的。我们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汲取教训,搞明白我们自己的故事必须做出什么突破,才能在同类型的影片中脱颖而出。老实说,不这样做我觉得就是愚蠢。并且,我所说的电影不仅包括过去五年之内的新作,因为无论你相不相信,总有一些年纪比我们还大的电影,会给我们自以为“原创”的点子一记重拳。
    为什么不去看看呢?
    如果我与别人合作,通常我们会把看电影的任务分摊—下。我看两三部,他看两三部。我们在看片的时候会拿上秒表和便笺本,记下每部电影中各个节拍点的位置……
    以及前因后果。
    我们就像打开手表后盖一样,看看每部电影的发条和齿轮是怎样组装到一起的。我们得想办法搞明白自己想讲的故事需要具备什么,再看看有什么必不可少的传统手法,又有哪些必须加以扬弃并重起炉灶的规矩。
    每个人,真的是每个人,都是这样做的。
    在这本书里,我选取了在《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中定义的十种电影类型,每种类型中又选取了五部电影,包括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各个时代的经典。我详细分析了每种类型的变体,展示了一部1975年的电影怎样启发了另一部1987年的作品,而后者又是如何演化成当下的新作的。如果你将整个系列看作一个整体的话,就会明白这套方法为何如此令我着迷。
    ……
    好好想想。
    相当于是一把解开电影成功之谜的万能钥匙。
    能做到这一步可真不错,而我觉得我做到了!
    理解影片的结构花了我相当长的时间。我在职业生涯起步阶段是个年轻又毛躁的编剧,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打动那些愿意屈尊见我的电影公司的能人。通常我手头的东西就是一个点子,也许还有“很酷的”几场戏,那个时候大概就这么多了。见面的时间都很短暂。尽管我已经洗干净了脸,牙也刷了,而且抓住了每一个机会来表现我闪亮的人格魅力,但可悲的是……我没有情节。几乎没用什么时间,执行制片人和我就同时发现了这一点。
    我听说过一个叫悉德·菲尔德的写作导师。曾经有一位很有魅力的女制片人问我,“进入第二幕”(这是我如今用的说法)是什么意思,并且暗示我这位神秘的菲尔德能够解释给我听。因此我才发现了那本令我醍醐灌顶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很快,我也能够在一部电影进行到25分钟左右时,故作高深地指着银幕,低声和我的约会对象说:
    “看!转幕节电!”
    虽然这样挺可爱的,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我的问题。多亏了悉德先生,我能够分析出电影中的三幕,但在实际写作自己剧本的过程中,我发现中间还有很多空白,于是我便自己着手进行填补。
    看了几百部电影之后,我很快就发现了影片的“中点”,也惊讶地察觉到一般剧本在第55页左右常常会出现“危机加剧”(stakes are raised)和“倒计时”(time clock)这样的桥段(set piece)。还要感谢其他剧本写作书籍,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失去一切”(剧本进行到第75页左右)的重要性,也就是必须让什么东西“死掉”。我也发明了自己的专用名词,其中一个我比较得意的创造,通常出现在剧本第25页之后,是我称之为“玩闹和游戏”的环节。很快,我便制成了一张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Blake Snyaer Beat Sheet)。这张拿起来就能用的表单根据每一个“节拍”给出了建议的页数,并标注在了括号里。

后记

  

    呼!我们看了好多电影啊!
    而且我敢说,你在读到本书某个章节的时候,一定忍不住说过:“对啊!”
    对啊!《少棒闯天下》和《十一罗汉》就是同一部片子!
    对啊!“半人”在那么多“屋里有怪物”电影里都出现过!真没想到!
    对啊!我以为自己已经是很懂“陷入困境”的人了’可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台风眼”这东西!
    哇!
    这一刻你有如醍醐灌顶,脑浆都快要喷涌出来,落在你面前的咖啡上了!
    至少我希望会有这样的效果。
    不过当咖啡厅的可爱服务生们忙着收拾你落在地上的脑浆时,你心里会幽幽升起一个新念头:那又如何?
    你可能会问我:虽说这些分类讨论确实让人感觉饶有趣味,可要是我想做编剧,掏心掏肺地写出我自己的电影,这些把戏又能如何?另外,你有没有看过一些电影,像是把各种故事类型混在一起的乱炖?
    看过《人鬼情未了》吗?
    我建议你先冷静—下,让服务生帮你再续一杯,坐下来,我们再聊一会儿。我知道你现在要消化的东西很多,但是我可以保证,用新角度去重新看待这些电影,绝对是大有益处的。而且退一步想,我们眼下还坐在这里闲聊,那就说明……起码你不是在辛辛苦苦地爬格子嘛! 那么首先,欢迎你选择了讲故事这门手艺。无论是新兵、老手还是才高八斗的天才,想必你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战斗。我们每个人走过的路程都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最终都会来到同一个问题面前:我要怎么写自己的故事? 各个部分要怎么拼装起来?观众需要在什么时间知道什么信息?我这个主角配当主角吗?要是不配,差在哪里?最后,我们还要面对所有故事的底线:我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在翻完了这本书以后,你至少有一件事可以确定:自己不是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是的,讲故事的一切技巧、手法和传统,都有前人尝试过。可能你觉得自己想到卜个原创的故事,但是抱歉,不可能的!每当我听到有人坚持说他的故事是完全原创的,我都忍不住想笑。新奇倒还可以指望,至于“原创”…… 没有的事! 我们已经听过了所有可能的故事。小孩子会缠着大人一遍又一遍地讲同一个故事,而且每次讲的方式都没有区别,而我们也是一样,会被潜在的故事套路反复地打动。那些真正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故事要素仿佛音叉一般在我们的身体里振动,一早便已写进了我们的基因深处。作为编剧,哪怕只是作为听故事的人,我们都是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衡”,一个能够满足内心预期的故事。而想要发掘出这样的东西,关键就在于深入地理解那些我们讲过无数遍的故事。 我和我的许多朋友都把这个过程叫作“拆解故事”。 实际上就是寻找。 我个人非常喜爱写故事。故事创作者自古以来就在与相同的问题不懈地搏斗,我很自豪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能够明白“新奇感”是这份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最终还是绕不开一个疑问:这故事能行吗?如果不行,我要怎么做? 你要明白,这本书里所拆解过的故事并不是每一个都能行的!我在书里提到了一些老掉牙的片子,它们与我们现代人的审美偏好已经相去甚远。除此之外,我也分析了一些并非个人最爱的电影。我这么做是希望能让你看到,我和这行当里的每个人一样,一直在磨炼自己讲故事的本领。归根结底,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磨炼讲故事本领的新方式。 现在,假设你告诉我你在写一部“公路片”,那么你知道它应该具备“金羊毛”的要素:一条“路”、一个“团队”和一个“奖励”。如果你在写一部爱情片,那你就该知道它成立的关键就是主题:“我的生命因为遇到了另一个人而改变。”你想写悬疑片?那就必须问问自己:“我的主角会经历什么样的‘黑暗拐点’?”因为这就是“推理调查”故事的核心。如果你不确定自己写的是“屋里有怪物”,还是“陷入困境”,就想一想:“我的主角是‘无辜的’吗?这是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故事?”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它属于什么类型就不言而喻了,对吧?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是什么让我们灵魂深处那根音又振颤。而分析这些故事都能对此起到积极的作用。 那么,你看过《人鬼情未了》吗? 这本书写到中段,我正处在“天哪,我真是个天才!”这样的自大想法中不能自拔。这时,电视上恰好播出了这部由布鲁斯·乔尔·鲁宾(Bruce Joel Rubin)编剧、杰瑞·扎克(Jerry Zucker)执导的电影。我看着帕特里克与黛米在荧幕上痴缠,突然间如同被闪电劈中! 《人鬼情未了》是一个超自然的故事,所以可以说是“愿望成真”;它又是一部爱情片,意味着“我的生命因另一个人而改变”是确凿无疑的;同时还是一个悬疑故事、一个“人生变迁”类故事——好好想想,帕特里克死了,但他必须在了结自己在人间的未竟之事后才能升入天堂!那么这到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 等我逐渐冷静下来,我意识到了两件事:首先,这是一个“推理调查”的故事,帕特里克成了冰冷的鬼魂,故事的主线就是搞清楚谁杀死了他,以及为什么。没错,电影很魔幻,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归根结底它是一部“异世奇谭”类电影——与《第六感》属于同一类型。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欣喜。我的理论体系是对的!而我意识到的第二件事就是,万一我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给一部电影归类,最起码我们还有一种描述的方法。就好比节奏表里的那些要点,如果我说起“触发事件”“失去一切”或者“反派逼近”,你就知道我指的是电影里的哪个环节。而如果我说的是“伙伴情谊”“人生变迁”或者“愿望成真”,我们立刻就能对故事的类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随之而来的一堆术语也是你我能够心领神会的。 大言不惭地说,更是让人兴致盎然的! 重点在于,这本书会让你多一种工具。身为编剧,我们的目标是理解故事,理解创作的逻辑,理解其引人人胜的原因。如果对各种故事类型可以做到了如指掌,哪怕包括我们不喜欢的类型,最终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更加如鱼得水。而如果无论针对什么故事,哪怕这故事只是为了回答孩子提出的一个问题,比如“爸爸,你今天上班都干了什么呀”,我们都能分辨它的类型。甚至从家具光蜡的电视广告里看出其对神话要素的引用,都会让我们对创作的技法更加敏锐。就让这本书赋予你一种解构老故事的新眼光吧。 因此,如果你打算构思一部完全不属于这套框架的电影来证明我错了,放弃吧,那样没有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看清自己脑中那团不成形的灰雾所拥有的潜力,把它塑造成一个人人能够产生共鸣的故事。探究故事的原始本质,弄清楚我们讲故事的冲动从何而来,这样的本事好比魔法一般。而这一魔法早已根植在你心底。正如我在每一次讲座里说过的,唯一能够阻止故事诞生的障碍就是你自己。 所以你就别挡路了!就让故事搭上我们早已用过无数次的框架,从最深处浮出水面吧。不过实际上,故事来自更高处,所以它们才会不停地重复自己。这些故事好比从天而降的声音,提醒着我们为什么要日日早起!,为什么要反复尝试,而我们从中收获了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故事,抬头看看四周你就知道了。从原始人的篝火,到熙熙攘攘的市集广场,再到这间咖啡馆,只要能产生共鸣的就是真理。 找到你自己的故事,将它传扬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