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黄花

  • 定价: ¥38
  • ISBN:978755944256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25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顾坚的作品具有一以贯之的浪漫主义气质,《黄花》尤甚。作家以他独特的经验和细腻、温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充满人情味的水乡图景。这里生活着一群天真、淳朴的少年,他们敢爱敢恨,却又在面对突入其来的打击时无所适从,最终选择出走。当世界复归平静时,少年已经长大,开始奔赴不同的人生。作家不动声色地讲述那些不可避免的成长悲剧,过往的一切都被淡淡的忧愁笼罩,如同一曲爱与美的水乡恋歌。

内容提要

  

    这是一段苏北水乡少男少女自然萌生的伊甸园之爱,又是特殊年代里畸情放纵下酿出的一幕幕复仇活剧。淳朴的乡风乡俗下,一对十三四岁的豆蔻少年在情窦初开时相互勉励、惺惺相惜,成就了一段惹人羡煞的成长佳话;擅玩弹弓的少年因家庭的屈辱从小便背负着深重的仇恨,用弹弓泄愤的瞬间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家庭悲剧。一切似乎都和那个年代有关,一切似乎又和那个年代无关。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与一幅幅万花筒般的生活场景交织互生,演绎着不同寻常的悲喜人生……

媒体推荐

    还原世情,复现大野,涵纳乡愁,推崇天真的生命热力,体恤风俗变换中动荡的人心。《黄花》比《元红》更丰富,比《青果》更浩茫。从而,“青春三部曲”以立地接气的鲜活沉浑的状貌,让顾坚成为当今长篇小说创作上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家。
    ——施战军 《人民文学》主编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通常是“大”时代、“小”人物的苏联书写模式,人不过是一枚棋子,命名权完全掌握在社会手中。《黄花》不是这样,它的核心是人,通过人而展现时代与社会的印迹。我以为,这是中国传统文脉兼容现代性的一条道路。顾坚的文字一如其为人,简洁明了,不事雕琢,却极富生命力和内在张力。
    ——马季 《中国作家》网副主编

作者简介

    顾坚,畅销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元红》《青果》《情窦开》等。《元红》被评论界誉为“继《平凡的世界》之后的经典力作”,获江苏省第七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青果》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获首届施耐庵文学奖。

目录

第一章  春梦
第二章  同衾
第三章  奶奶
第四章  乡村艳事
第五章  明娟借读
第六章  “小女雷锋”
第七章  正式收下干姑娘
第八章  “白字先生”
第九章  雨生心中的耻辱
第十章  幽花自芬芳
第十一章  天宠成“大人”了
第十二章  尴尬的家宴
第十三章  定亲
第十四章  二神经之死
第十五章  寂寞少年
第十六章  浪漫歇夏
第十七章  地震防卫战
第十八章  乐极生悲酿惨剧
第十九章  逝者的报复
第二十章  满世界都在哭泣
第二十一章  冬至大如年
第二十二章  迎接中考
第二十三章  谈恋爱风波
第二十四章  恢复高考制度
第二十五章  朱家桥“状元榜”
第二十六章  三对情侣
第二十七章  为儿子捍卫爱情
第二十八章  少女之殇
第二十九章  祭奠
代后记  生命的象征存在(叶橹)

后记

  

    生命的象征存在
    叶橹
    《黄花》的出版,再一次显示了顾坚作为一个自然成长于中国乡村背景的作家所具备的天赋和实力。到此为止,顾坚算是完成了他的“青春三部曲”。如果说《元红》是一个隐喻,《青果》是一种意象,则《黄花》可以看成是一丛生命。之所以把《黄花》看成一丛生命的象征,是因它的背景相对于《元红》和《青果》,具有更为纯粹的乡村的原生形态。在顾坚的前两部小说中,一代农村青年从农村走向城市,并且在艰苦的摸爬滚打中呈现出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失败和成功,从中体现着我国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一代人命运的改变。而在《黄花》中,他似乎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原初的历史背景和生命形态。曾经在顾坚笔下出现的存扣和金龙及其少男少女伙伴们,如今变成了天宠、明娟和他们的伙伴。天宠和明娟们成了存扣和金龙们更原初的生命存在和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顾坚的笔触似乎是从近处逐步向远处游移的。他也许试图追溯那些存在于更为远逝的岁月中曾经深印在他脑际和心灵的历史映象。
    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顾坚而言,那些日渐远逝的岁月,那些正在消失的农村风俗人情,或许是促动他极力试图把那些曾经深刻烙印在脑际和心灵的事物记录并保留下来的心理原因。这样的心理机制,并不是仅仅存在于顾坚这一代人的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越是年龄老大的人,在心理上的怀旧和依恋的情绪越是浓重。人们为什么会在社会日益现代化的进程中,趋向于怀旧并依恋那些逝去的岁月,这也许是需要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专家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顾坚作为一个文学写作者,他的心灵感受所触及的事物,也许更多地亲近并探究那些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属于人性表现的东西。 我们从他的小说中看到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农村的物质生活何等的匮乏。小孩们因为得到几分钱的食物而兴奋不已,五角钱在他们眼中已经是一笔巨款。就连那位为天宠和明娟“合婚”的王瞎子,也只收了两块钱的算命费。因为“正常情况下王瞎子偷偷帮人家算一个命是二角钱,也就是三个鸡蛋的价钱”。这样的价位,在当下看来几近天方夜谭,而历史的真实却恰恰如此。可就是在如此贫困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们甘之如饴。至于天宠和明娟们,更是在童心的喜悦与青春的期待中,满怀希望地面对着朦胧的理想和追求。这正是顾坚的小说中一以贯之的一种人性表现与传达,也是他的小说能够获得读者认同并喜爱的根本原因。 我们读顾坚的小说,总是能够感受到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一种青春气息和生命活力。特别是他的笔触涉及农村生活的种种场景和细节时,一股扑面而来的乡土味总是能够让我们为之怦然心动。顾坚笔下的种种农村的风土人情,不仅是我们所熟悉的,也会让我们从中体味到许多具有人间真情和意味的“家长里短”。我们从中不仅看到那些真诚朴实的成人面孔,也读出了许多令人为之扼腕的辛酸故事。除了朱文进、王玉荷、黄宜新这样一些善良而朴实的人们之外,也会有刘步云、郑景山、姚春花们的如万花筒般多彩多变的灵魂。在顾坚的笔下,刘、郑、姚三人之间的复杂纠葛,不仅是一幅农村人际关系的畸形图像,更是一种对人性善恶与本能呈现的深层透视。刘步云这样的人,并不是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好与坏来形容和概括的。郑景山的窝囊与委曲求全,姚春花的干练与品行不端,似乎是构成其夫妻悲剧的性格因素,但是在刘步云插足之后,性格因素却被社会地位和现实利益所左右。郑景山最后的“复仇行为”,充分表现了一个处于劣势地位的弱者的悲愤,他的以命相拼虽未能达到目的,却也体现了一种最后的反抗与无奈。 中国的农村曾经的封闭与落后固然不容否认,但是它也曾经是充满人性的温馨与亲情的“自足体”。当一切原有的秩序遭到冲击和破坏之后,人性之善与恶的相互消长构成了一幅令人困惑迷惘的图景。顾坚在《黄花》中试图表现并描述的,恰恰是处在转折时期农村生活场景中的众生相。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如万花筒般的生活场景,不乏走向衰亡的腐朽景象,但是在顾坚笔下,更多的是洋溢着新生的一代人的生命朝气与青春。作为一个本土本色的作家,顾坚已经在他的“三部曲”中,从不同的生活层面和精神视角,为他的同代人书写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成长的过程。《黄花》是“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而所描写的人物的生活年代都是最早的,这说明顾坚的这种对生活史和生命史的追索,已经在他目力所及的终极之处,画上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句号。这大概就是《黄花》在顾坚小说创作上具有的意义吧。 像《黄花》中所写的那个年代,生活的土壤中滋生的生命的力量、人性的追求,其代表性的人物依然是朱文进、王玉荷、黄宜新们,作为他们的继承者依然是天宠和明娟们。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是发生在我们中华大地上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流。我之所以把《黄花》视作一丛生命的象征存在,正是因为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解读这部小说,我们才能更深地体味到天宠和明娟们的存在,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顾坚是一个本土本色的作家,他的文学天赋表现在对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和情节具有非常敏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他笔下的乡土味和风俗民情,常常会在我的眼前呈现出一种生机与意味。他的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虽然有着某种粗野性乃至颠覆性,但只要是对农村生活有过实际体验的人,都会从中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存在,会在读到他的一些细节描写后会心微笑。这也正是顾坚小说具有的一种魅力。 顾坚的《黄花》只是其“三部曲”的结束。对于一个生命力和创作力同样强劲的中年作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继续给我们新的开始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