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军 事 > 军 事 > 军事理论

这才是战争

  • 定价: ¥55
  • ISBN:978751665633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华
  • 页数:323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看似艰涩的战例讲得深入浅出,童子可解,人人都能读懂的专业“硬核”战术解读。
    身临其境,“巨鹿之战”中项羽俏皮实在的战前动员、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战斧行动”时化身“英军作战处长”指点江山,故事精彩纷呈,让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扼腕叹息,妙趣横生。
    一本书点破战争思维的本质,一通百通,军事哲学思维就是领导力思维、商业思维和职场思维!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罕见的从战术的角度解读战争的通俗神作,全书精选古今中外20个经典战例,以全新视角解读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坎尼之战等著名战役,揭示了马其顿方阵、德军渗透战术、美军“脱离战术”等战术的奥秘。书中不乏有之处,如将战术划分为“破、分、围、歼”四个基本行动,提出了“阵形、机动、防御、进攻”四种战术关键要素,让人耳目一新。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语言诙谐幽默,融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打开了了解战史、理解战术、学习战争的新窗口。

媒体推荐

    《这才是战争》这本书我前后读了三遍,这是一本透过全新视角解读战史,战例,诠释战术理论的著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新观点,却用诙谐流行的语言打开了了解战史、理解战术,学习战争的新窗口。
    ——梁沂(陆军指挥学院战术系副主任)
    语言通俗易懂,但不乏精辟论述;文章纵横天下,不失折射军事哲理正如作者所言:用你看得懂的专业军事思想和语言把战争掰碎了讲给你听在阅读完全书后,感觉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战争论”,可谓是雅俗共赏。
    ——孔利军(时任某集团军作战训练处处长)

作者简介

    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对战史学和战术学深有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2017年开始以“这才是战争”为名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开设频道进行运营,目前全网粉丝数高达110万,文章阅读总量突破1亿次。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原来战术很简单
第一章  突破
  第一节  三角防御及进攻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三角防御的进攻作战:徐晃援樊之战
  第三节  三角防御的防御作战:战斧行动
第二章  分割
  第一节  分割敌军的目的并不一定是包围
  第二节  巨鹿之战(上):破釜沉舟
  第三节  巨鹿之战(中):九战王离
第四节 巨鹿之战(下):项章斗法
第三章  包围
  第一节  坎尼之战
  第二节  汉中之战
第四章  歼灭
  第一节  目标是上党
  第二节  廉颇战败
  第三节  双方换将
  第四节  长平决胜
第五章  队列和军阵
  第一节  队列训练是战术训练
  第二节  马其顿方阵
  第三节  队列训练对军队战力的影响
  第四节  吉达斯浦河会战
第六章  战场移动
  第一节  李愬雪夜袭蔡州
  第二节  司马仲达破孟达
  第三节  马陵之战
第七章  战斗
  第一节  矛和盾理论
  第二节  防御战斗
  第三节  进攻战斗
第八章  奇正
  第一节  什么是奇正?
  第二节  奇正之变
  第三节  出奇制胜
第九章  联合作战
  第一节  步弓协同—界桥之战
  第二节  步骑协同—喀罗尼亚会战
  第三节  步炮协同—德军渗透战术
  第四节  步坦协同—“闪击战”
  第五节  战斗的本质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这才是战争》这本书我前后读了三遍,这是一本透过全新视角解读战史、战例,诠释战术理论的著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新观点,却用诙谐流行的语言打开了了解战史、理解战术、学习战争的新窗口。虽然我长期从事军事工作,其中的战例和理论对我来说耳熟能详,但是它带给我的触动依然很大,在我身边工作的年轻人当中更是引起了轰动效应,初稿从他们手中交还我时已被翻得不成样子,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有了更多的期待,也引发我对作战理论学习、创新与普及的新思考。
    首先是如何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作战理论。著者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以史为鉴,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因为不研究历史,不研究过程,也就不能揭示规律。约米尼曾经说过,“一切战争艺术的理论,其唯一合理的基础就是战史的研究”。(《战争艺术》第4页,[瑞士]约米尼著,战术出版社1981年出版)T.N.杜普伊也认为:“军人的真正实验室永远是军事历史。”(《把握战争》第2页,T.N.杜普伊著,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出版)我们在学习作战理论时,往往不是着重于从“战术”而是着重于从“战斗”的角度去展开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战术”主要是研究指导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它可以忽略过程和实例;“战斗”则不同,它必须从战斗实践活动出发,充分地尽可能详尽地研究其发展过程和战斗实例。这样学习的结果,能够使我们更直观、更感性地了解和熟悉战争、战役、战斗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且对各个时期所实行的指导原则和方法“知其所以然”。全书共精选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20个经典战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对战术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并希望引起读者思考。
    其次是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作战理论。创新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要找到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现实规律。倘若以公元前5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为探索战斗规律的开山鼻祖,人们在这方面的努力至少已经持续了2500年之久。尽管在这些艰苦的理论探索中人们实际提出的具体问题各不相同,但所有的这些具体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纳为这样两个基本问题:战斗的过程和结局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影响或者决定的?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或者决定战斗过程和结局的?的确,如果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任何以战斗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探索都将毫无意义。为了回答这些基本问题,古今中外无数军事理论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孙子、修昔底德、色诺芬、凯撒、马基雅维利、卡尔大公和约米尼等是这些理论探索者中的杰出代表。其中,孙子以其东方式的自然思辨传统建立了“奇”与“正”、“虚”与“实”、“分”与“合”、“迂”与“直”等一系列关于作战方法的概念,并且用这些概念建立了一整套的作战理论;德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以其独特的哲学思辨方法正确认识到了数量优势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而集中兵力和突然袭击是取得战斗胜利的最基本战术;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J.F.C.富勒从对战争史尤其是战斗史的研究中第一个归纳出了直到今天仍被大多数西方国家军队奉为信条的8条作战原则。这本书看似没有提出“开宗立派”的理论,却在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对规律的探索,其不仅大胆总结提炼出战术“破、分、围、歼”的四个行动主体和“阵形、机动、防御和进攻”四个关键要素,更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从步弓协同到步骑协同、步炮协同,再到步坦协同,直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发展机理,也可以说是对战斗规律的全新探索。
    最后是如何让作战理论更有效地普及推广。现在讲到“战术”,并不只是在军事上适用。《孙子兵法》除了在全世界军队中风靡和普及,更影响了商业、外交、政治等多个领域,这不仅是因为这部传世经典深刻地揭示了作战的规律,更是由于“三十六计”等辅助解析才得以人尽皆知。前些年,一本《超限战》在发表之初就广受推崇,除了其鲜明的理论观点,平实而引人入胜的语言也是成功的关键。近几年,军内外关于战争和战术、战史和战例、名将和名战的著作也有不少,却往往因为或重理论而生涩难懂,或重故事而缺乏内涵,难以引起共鸣,普通百姓和基层官兵对其不是束之高阁就是一读而过。这本书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语言生动活泼、故事精彩纷呈、分析理性深刻,间或亦有点睛之笔,让人在看似休闲的轻松阅读中深思和回味。
    探索战争的真正奥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王正兴所著的《这才是战争》这本书,在专家学者看来也许还不是那么专业,个别观点可能还值得仔细推敲,但我更赞赏的是他利用点滴时间学习战争、分析战史、钻研战术的精神。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激昂写下“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我们的青年官兵都能把研究打仗作为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为军事理论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梁沂(陆军指挥学院战术系副主任)

后记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陆永辉、倪斌等首长的指导和帮助;尤其要感谢老首长顾中对全书进行了认真、全面、专业的评审,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并推荐给了多位专家学者审阅;其中更要感谢的是陆军指挥学院战术梁沂,不仅仅因为梁主任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最重要的是在与梁主任的一番长谈后,我好比在黑暗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在迷茫中看到了灯塔,明确了方向,这对我将来的学习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另外闵文桂绘制了第一章第一节的三角攻防示意图,第一章第二节《徐晃援樊之战示意图》,第一章第三节《战斧行动示意图》,第二章第四节《巨鹿之战示意图》;吴树峰、姜永涛、樊涛等对图片绘制亦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仅仅是一本通俗性的军事学入门手册,仅为作者个人观点。由于军事理论思想及实践尚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再加上作者本人认识水平的局限,书中有的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