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长虹贯日(千秋女帝武则天)/小说系列/四川历史名人丛书

  • 定价: ¥58
  • ISBN:978754115958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文艺
  • 页数:346页
  • 作者:远人|责编:张亮亮
  • 立即节省:
  • 2021-03-01 第2版
  • 2021-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深入挖掘提炼历史名人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华,凝练时代所需的精神价值,增强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延续中华文化的巴蜀脉络,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彰显巴蜀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用客观、公正、多维的眼光去观察历史名人,还原全面、真实、立体的历史人物,塑造历史名人的优秀形象,展示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历史名人文化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能。

内容提要

  

    千秋有女帝,凤翅抱乾坤。
    是非碑莫刻,尽留日月吞。
    从太宗李世民薨逝起,到武媚娘重新入宫、为后,再到废唐立周,直至作为帝王统治结束、殒命归天为止,武则天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她前承“贞观之治”,后启“开元盛世”,成就了大唐历史中一段灿烂的丰功伟绩。

作者简介

    远人,197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近千件作品散见于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预感》,历史小说《卫青》《霍去病》《夏完淳》《史可法》《沧海蛮荒:九州共主大禹》,散文集《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寻找光明记忆》(合著),评论随笔集《河床上的大地》《曾与先生相遇》,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西方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人物研究《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我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还原为石头的月亮》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现居深圳。

目录

第一部  昭仪
  第一章  终南霹雳
  第二章  劫数难逃
  第三章  峰回路转
  第四章  重整旗鼓
  第五章  脱胎换骨
  第六章  一箭双雕
  第七章  激流暗涌
  第八章  否极泰来
第二部  天后
  第一章  有恃无恐
  第二章  步步为营
  第三章  穷途末路
  第四章  改弦易辙
  第五章  临朝决政
  第六章  翻云覆雨
  第七章  东官阴霾
  第八章  暴雪弥天
第三部  女帝
  第一章  太后废帝
  第二章  扬州兴兵
  第三章  深官僧影
  第四章  拜洛受图
  第五章  险恶连环
  第六章  血脉皇嗣
  第七章  夕阳残照
  第八章  神龙无字
后记

前言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总序——传承巴蜀文脉,让历史名人“活”起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哺育民族成长壮大的乳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以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从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道德精髓、现代价值和传承理念等方面多维度、系统化地阐述了对待中华文化的根本态度和思想观点。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的崭新高度,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民族复兴的“精神之钙”,“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总书记的一系列著名论断,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把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升华到一个新境界,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沧海桑田,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早已成为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华文明至今仍然喷涌着蓬勃的生机。四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源通流畅、悠久深厚。旧石器时代,巴蜀大地便有了巫山人和资阳人的活动。新石器时代,巴蜀创造了独特的灰陶文化、玉器文化和青铜文明。以宝墩文化为代表的古城遗址,昭示着城市文明的诞生;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展示了古蜀文明的不同凡响;秦并巴蜀,开启了与中原文化的融通。汉文翁守蜀,兴学成都,蜀地人才济济,文章之风大盛。此后,四川具有影响力的文人学者,代不乏人。文学方面,汉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唐陈子昂、李白,宋苏洵、苏轼、苏辙,元虞集,明杨慎,清李调元、张问陶,近现代巴金、郭沫若等,堪称巨擘;史学方面,晋陈寿、常璩,宋范祖禹、张唐英、李焘、李心传、王称、李攸等,名史俱传。此外,经过一代代巴蜀人的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还创造了道教文化、三国文化、武术文化、川酒文化、川菜文化、川剧文化、蜀锦文化、藏羌彝民族风情文化等,都玄妙神奇、浩博精深。瑰丽多姿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四川人的根脉,是推动四川文化走向辉煌未来的重要基础。记得来路,不忘初心,我们要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担当,担负起传承历史的使命和继往开来的重任,大力推动巴蜀文化的传承、接续与转生,让巴蜀文化的优秀基因代代相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四川历史文化异彩独放,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红色文化影响深广,历史名人灿若星辰,这是四川建设文化强省重要的文化资源。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借助四川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持续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先后出台《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及措施,大力推进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三国蜀汉文化研究传承、四川历史名人传承创新、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等十七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着力构建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交流合作等协同推进的文化发展传承体系,不断探索传承守护中华文脉的四川路径。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是四川启动最早、影响最广的一项文化工程。自2016年10月提出方案,经过八个多月的论证调研、市(州)申报、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为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这十位历史名人,来自政治、文化、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他们是四川历史上名人巨匠的首批杰出代表,各自在自己专业领域造诣很高,贡献杰出:李冰兴建都江堰,功在千秋;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名垂宇宙。李白诗无敌,东坡才难双;诸葛相蜀安西南,杜甫留诗注千家。大禹开启中华文明,则天续唱贞观长歌。扬雄著述称百科全书,千古景仰;升庵文采光辉耀南国,万世流芳。
    十大名人之所以值得传颂,不仅在于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功勋卓著、地位崇高、声名显赫,更在于他们身上所承载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气质风范、文化品格等.是中华民族和巴蜀文化的集中表达。大禹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李冰尊崇自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落下闳潜心研究、孜孜不倦的探求意志,扬雄悉心著述、明辨笃行的学术追求,诸葛亮宁静淡泊、廉洁奉公的自律品格,武则天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胸怀,杜甫心系苍生、直陈时弊的忧患意识,苏轼宠辱不惊、澄明旷达的坦荡胸襟,杨慎公忠体国、坚守正义的爱国情怀,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浓缩和凝聚,是四川人民独特气质风范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源和本质,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突出优势。
    历史名人要有现实意义才能活在当下。今天我们宣传历史名人,不能停留在斯土有斯人的空洞炫耀,而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去深入挖掘、扬弃传承、转化创新,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不断呈现当代表达,让历史名人及其文化“站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响起来”“火起来”,真正走出历史、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施三年多来,全社会认知、传承、传播历史名人文化的热潮蓬勃兴起,成效显著:十大名人研究中心全面建立,一批中长期规划先后出台,一批优秀成果陆续推出;十大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加快保护修复,展陈质量迅速提升;十大名人宣传片全部上线,主题突出,画面精美;名人大讲堂、东坡艺术节、人日游草堂、都江堰放水节、广元女儿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多地开花,万紫千红;以名人为元素打造的储蓄罐、笔记本、手机壳、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源源上市,深受民众喜爱;话剧《苏东坡》《扬雄》,川剧《诗酒太白》《落下闳》,歌剧《李冰父子》,曲艺《升庵吟》,音乐剧《武侯》,交响乐《少陵草堂》等一大批舞台艺术作品好戏连台,深入人心……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的编纂出版,是实施振兴四川出版战略、实现文化强省目标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深入挖掘提炼历史名人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华,凝练时代所需的精神价值,增强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延续中华文化的巴蜀脉络,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彰显巴蜀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的编纂出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深入挖掘名人的精神品质、道德风范,正面阐释名人著述的核心思想,借以增强川人的文化自信,激发川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澎湃力量;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力传承中华文化的经典元素和优秀因子,促进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团结一致;始终秉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客观、公正、多维的眼光去观察历史名人,还原全面、真实、立体的历史人物,塑造历史名人的优秀形象,展示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历史名人文化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能。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的编纂出版,注重在创新上下功夫,遵循出版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用国际视野、百姓视角、现代意识、文化思维,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可读性有机结合,找到与读者的共振点,打造有文化高度、历史厚度、现代热度的文化精品,经得起读者检验,经得起学者检验,经得起社会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注重在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立足原创、新创、精创,努力打造史实精准、思想精深、内容精彩、语言精妙、制作精美的文化精品,全面提升四川出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建设文化强省、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鼓励和文化支撑,为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四川力量。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编委会
    2019年10月30日

后记

  

    自公元前221年赢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止,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八十三个王朝,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其中武则天是唯一的女性之身,也是当时后世,免不了众说纷纭的一代帝王。
    我对武则天的最初印象来自20世纪80年代,电视台播出冯宝宝主演的香港电视连续剧《武则天》。我彼时年少,对该剧记忆犹新的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以及她外出打水时遇见冯小宝一幕。若干年后读史,才知电视剧轻率得令人吃惊,历史人物和事件漏洞百出,各种关系混乱不堪,以致我至今对冠有“历史”二字的影视剧兴趣全无。对用观剧打发时间的人来说,只求故事精彩,历史真实与否,关系极微;对重视历史本身的人来说,则免不了有啼笑皆非之感。
    这部书是小说,而且是历史小说。面对“历史”二字,我不得不谨慎。落笔之前,将《旧唐书》和《新唐书》进行了认真研读,重点自然是唐太宗至唐中宗之间的历史,这段历史核心是武则天的统治时期。我感兴趣的是,在一个男权社会,武则天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至高无上的帝王的?她的帝王野心是从何时开始的,又是如何实施的?她登上帝位之后,是暴君还是明君?她推动了历史,还是阻碍了历史?这些问题我都渴望在小说中进行摸索,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
    出现在我这部小说中的事件全部来自上面两部史著及《资治通鉴》。小说允许虚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据说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动笔前我也想虚构一些人物和事件,后来发现,武则天度过的,本就是狂流激荡的一生,没有任何虚构小说比得上她自身的经历。我所做的是裁剪、糅合,从一桩桩有史可载的事件中寻找属于小说的逻辑,然后用小说的手法进行表达。小说目的是塑造人物,其手段包括虚构,武则天不需要过多虚构,她在史书中有血有肉。如果史上没有武则天,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小说家能虚构出武则天这一形象。所以,在几个月的全力以赴中,我依靠的是史书,不断接近、深入,最终去理解这一空前绝后的复杂形象。 说其复杂,是她作为白手起家的帝王,在向权力巅峰迈进中,不可能避免杀戮,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杀戮理解成残暴,纵观武则天从当上皇后掌权开始,从未颁布对普通百姓的严苛政令,相反,她建议高宗李治的“劝农桑,薄赋徭”等政策都在自己的统治期间得以实施。除了想夺回皇权的李氏宗族,很少有人反对她的统治,因为很少有其他帝王如武则天一样求贤若渴,文武各尽其才,即使她任用过周兴、来俊臣等酷吏,也并未让他们贯穿自己的整个统治后期,但我们又不能以此将明君的称号赋予武则天,说到底,对一位数千年一出的人物,任何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都免不了有盲人摸象之嫌。 所以,我很幸运写的只是一部小说。武则天既顽强不屈又坚韧冷酷的性格是逐渐形成的。对小说而言,作者的最大任务,就是面对历史的朦胧,将人物进行尽可能清晰地还原。当然,不可避免,这个还原的人物会携带上作者个人的理解和好恶,这点理解和好恶,也就成为这部小说中的虚构元素。 因为是小说,所以它不能剔除这些元素。 远人 2020年4月6日夜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