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南游传

  • 定价: ¥110
  • ISBN:978751881052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宗教文化
  • 页数:371页
  • 作者:编者:陈伟欢//叶...
  • 立即节省:
  • 2021-03-01 第1版
  • 2021-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南游》以歌颂地方女神陈十四收妖功绩为主要内容,包括陈十四出身、学法、出洞、南游、收妖等内容,又称“娘娘词”。
    本书是根据温州鼓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程海燕演唱的鼓词唱本《灵经大传》记录整理而来,故事脉络属于平阳一带的词本。

内容提要

  

    《南游传》是温州鼓词的经典之作,也称《南游》《夫人词》《娘娘词》,是浙南地区颂唱东南女神陈靖姑的传统形式。这一祭坛颂歌具有口头史诗的性质,颂唱了陈十四娘娘陈靖姑从诞生到闾山学法、斩妖除魔、坐宫受香灯的奉生故事。本书是根据温州鼓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程海燕演唱的鼓词唱本《南游传》记录整理而来。

目录

前言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参考文献

前言

  

    《灵经大传》是温州鼓词中“大词”的经典之作,也称《南游》《南游传》《夫人词》《娘娘词》,是浙南地区颂唱东南女神陈靖姑的传统形式,这一祭坛颂歌具有口头史诗的性质,颂唱了陈十四娘娘(陈靖姑)从诞生到闾山学法、斩妖除魔、坐宫受香灯的本生故事。
    温州鼓词,俗称“唱词”,又因过去鼓词大多为盲人所演,又称“瞽词”“盲词”。流行于温州市及毗邻的丽水青田、台州等地区。
    温州鼓词是以温州方言表演的一种曲艺形式,说唱相间,以唱为主,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也较强,而且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始于明代,由横阳(即今平阳)的里巷歌谣与词曲合并而成,后承戏曲鼓乐衣钵及吸收民间曲调而发展起来。其基本曲调称[吟调],由古代文人的吟诗调与浙南民歌融汇演变而成。此外,还有[太平调]和[大调]等,其中[太平调]又分[正太平调]和[反太平调]两种;[大调]又称[灵经大调]或[娘娘词调],专门在“大词”演唱中使用。
    在长期的发展中,温州鼓词在器乐和音乐上日臻完善。最初只用单皮圆形扁鼓,拿竹筷击节伴奏,说唱吟哦式韵文曲调比较简单。清光绪年间创造了五弦“牛筋琴”伴奏,形成特有风格。后经历代艺人演唱实践,发展到九弦、十二弦、十四弦、二十弦,并加上“4”“7”半音阶,又加上“三粒板”“小抱月”等乐器伴奏。唱“大词”时,还可以在旁边摆上大鼓、大锣进行敲奏,伴奏乐器和音乐风格特色非常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州鼓词积极创编曲目,在音乐伴奏和声腔板式上汲取民歌和瓯剧、京剧、越剧、昆剧的音乐曲调,突破了唱一句奏一段的刻板程式,加快了节奏、减少了不必要的闲叙、加强了细节描述,基本曲调在运用中还形成原板、慢板、紧板、叠板等板式。唱词大多为七字句,兼有五字句,偶句末字押平声韵。演唱也从单档(一人自弹自唱)演唱,发展到双档(夫妻双挡或男女双档)演唱和多档(多名艺人合作)演唱,更加富有表现力,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
    温州鼓词的传统节目可分为“平词”和“大词”两大类。平词曲调优美,唱多于白,长于抒情,以牛筋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内容多采自传说和民间故事。根据演唱风格的不同,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曲调委婉细腻,节目内容多为悲欢离合的故事,如《高机和吴三春》《双面貌》《十二红》《粉妆楼》《玉蜻蜓》等;北派曲调粗犷激越,节目内容多为历史演义,如《三国》《水浒》等。
    大词亦称“娘娘词”,为旧时敬神时表演,曲词平板。主要词目有《南游》(陈十四收妖记)、《西游》(《西游记》)、《东游》(《八仙传》)、北游(《玄天上帝修道》)及“对经”(《黄氏女修行》)。其中,《南游》传唱最为广泛。《南游》以歌颂地方女神陈十四收妖功绩为主要内容,包括陈十四出身、学法、出洞、南游、收妖等内容,又称“娘娘词”。陈十四娘娘又称临水夫人、顺天圣母、顺懿夫人、慈济夫人等,是浙江西南部地区和福建省得到广泛信仰的地方女神。陈十四娘娘信仰,大约开始于唐代,在清代时由福建传入浙江温州地区,因其“医病、除妖、扶危、解厄、救产、保胎、送子、决疑”,护国佑民,功德无量,为人们所传颂和崇拜。在温州城区,各乡各县广应宫、水瑞宫、太阴宫广布,以陈十四娘娘为主神设供的庙宇就多达40余座,可见陈十四娘娘信仰在温州地区盛行之广。
    每到陈十四娘娘诞辰的日子或约定俗成的日子(多为庙宇罗成之日并定有庙会期),为酬答陈十四娘娘,就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演唱以陈十四娘娘收妖灭怪的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娘娘词”。每逢唱“娘娘词”,庙宇的负责人便会召集村民出钱出力。如有村民愿意承担某次唱“娘娘词”的大部分经费,就被称为“头家”,负责操办具体事宜。请唱“娘娘词”通常要持续七天七夜,谓之一坛“灵经”。一般在太阴宫或其他殿宇演唱,艺人在演唱时庄严肃穆,擂大鼓,敲大锣,曲调高亢粗犷,颇有古风,伴有一定的宗教仪式。庙内设神坛、摆香案、献三牲福礼、扎纸神、搭闾山景。闾山景是用纸环绕着陈十四娘娘,美轮美奂,十分壮观。现在,利用现代的电动技术,闾山景里的纸人还可以转动,挥舞刀剑,活灵活现。此外,用一对竹骨纸糊的蛇妖(人头蛇身)缠住戏台柱,寓意为陈十四娘娘怒斩白蛇。大堂上方挂彩额,下方摆香案,左右摆銮驾和黄伞,庄严肃穆。在闾山布景后还要设台,用于焚纸马,另在天井搭三界台,设墨斗及天地三界圣位,扎草船,其头朝内尾朝外,以备送圣仪式用。经坛正中设经台,是鼓词艺人演唱时的位置,经台前摆大鼓,右边挂大锣。庙门口搭彩楼,先举行起经仪式,再净坛、立圣位等。词师身穿长衫,击鼓三通,诵念经文,请神降临。先唱八仙,然后开场《南游传》正文。每当唱到陈十四降临经坛时,道士、词师及庙内首事头家齐至庙门口,面向香案,手擎清香,迎接娘娘降临。迎回经坛后安落娘娘,案前重新摆设三牲福礼,三叩三请娘娘听灵经。
    灵经唱到最后一本时,要准备送诸神归位仪式,俗称“唱团圆”。由道士带着载有妖魔鬼怪的草船,一路诵念《奉送词》,送到村外水口或河边将草船焚烧。在海边的村庄,往往把纸船放在木板上,随潮水流向大海,意味着所有对人有害的灾祸凶险都将消失殆尽。至此全词结束。
    温州鼓词《南游传》情节鲜活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布局曲折离奇,节奏错落有致。在故事情节中,巧妙地渗入了温州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及民风民俗,增添了趣味性和可信性。
    温州鼓词《南游传》有北板和南板之分,北板为鹿城、永嘉一带,南板为瑞安、平阳一带,过去艺人出于生计考虑,再加门户之见,所以大都师徒口传亲授,无文字记录。
    现存瑞安鼓词《南游传》唱本为:《蔡状元造洛阳桥》《群仙聚宴蟠桃会》《陈靖姑出世》《蛇公吞啖陈法通》《陈十四闾山学法》《南京黑松林除妖》《温州收斩猫狸精》《飞云江收斩篾缆精》《平阳南门斗玄坛》《铜山半岭遇观音》《福建古田斩白蛇》《汀州求雨救黎民》《陈十四受封归天》。
    平阳一带唱本是:《大香山》《蟠桃会》《造洛阳桥》《洛德海送文书》《白蛇吞啖陈法通》《陈十四上闾山》《斩野猪精》《温州收斩猫狸精》《平阳迁玄坛》《铜山半岭遇观音》《福建古田斩白蛇》《大团圆》。
    《南游传》没有固定的词本,艺人们根据各自师傅口传可以自由发挥,但故事情节大同小异。本书是根据温州鼓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程海燕演唱的鼓词唱本《灵经大传》记录整理而来,故事脉络属于平阳一带的词本。
    编者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