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

  • 定价: ¥99.9
  • ISBN:978755769156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天津科技
  • 页数:305页
  • 作者:(英)本杰明·伯根...
  • 立即节省:
  • 2021-05-01 第1版
  • 2021-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是对关于意义的新科学的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综述。伯根准备了一堂生动、迷人甚至可以说很好玩的入门课程,将关于人类心智真正运作方式的心理学实验和大脑研究项目娓娓道来。
    本书不仅会证明人类赖以生存的是意义,而且会展示这意义背后的机理。

内容提要

  

    作者本杰明·伯根教授是国际认知语言学权威、具身模拟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师从于“认知语言学之父”乔治·莱考夫。他在书中运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相互关联的实验,提纲挈领地描述了一种新兴的语言认知理论——具身模拟理论,指出我们人性的本质、我们思考以及使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的身体与大脑合作的结果。不仅证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是意义,而且展示了这意义背后的机理。

媒体推荐

    李航
    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
    我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多年,一直关注以乔治·莱考夫为代表的具身认知学派的发展,受其影响颇深。约翰·泰勒的《语言的范畴化》(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莱考夫的《女人、火与危险事物》(Women,Fire,andDangerous Things)、莱考夫与马克·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VWe Live by)等书都曾使我产生顿开茅塞之感,对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这本书,又让我对人类的语言和认知的本质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书中介绍的很多理论及其解释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相信也会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加深我对习得的知识的理解,并给我带来灵感。
    《自然》
    本杰明·伯根以热情、充满活力以及一点儿令人愉快的幽默感展开了他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的论述。如果你想了解认知科学是如何解决“意义问题”的,那么你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
    约翰·麦克沃特
    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和美国研究教授
    《新共和》特约编辑
    人们可能会认为,要知道一个句子的意思,就需要把组成这个句子的“单词”和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定义”匹配起来。 但是你知道“ElVis is leavingthe building”和“Evis has left the building” 的意思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与“定义”无关。本杰明·伯根向我们展示了句子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模拟,这种模拟让我们想象出自己将如何建造鸟窝或清理车库。对于那些认为语言学家是专业“语法警察”的人来说,本书展示了语言学家真正在研究的东西,特别是像伯根这样有前途的学者,我们肯定会从本书中了解到很多他的关键研究成果。
    《图书馆期刊》星级书评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是一本杰作。正如史蒂芬·平克的《语言本能》是语言学家的必读著作一样,本书也是认知科学家、一般语言哲学家和无畏的普通读者的必读之书。强烈推荐!

目录

推荐序一 所有思考都与我们的身体紧密相连
  乔治·莱考夫
  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认知语言学之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特聘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
推荐序二 具身模拟,自然语言实现飞跃的关键
  李航
  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
译者序 期待具身模拟假说带来自然语言理解的飞跃
01 北极熊的鼻子
  具身模拟,正在让我们持续制造意义
  持续制造意义,我们正无意识地徜徉于字词的海洋
  思想语言:传统的意义理论
  具身模拟:关于意义的新科学
  说到“会飞的猪”,你会想到什么
  意义始终与我们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02 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
  默想,以无意识模拟想象
  派基效应,心理意象可能干扰或加强我们的实际感知
  心理旋转,视觉与想象重合度的角度差异
  激发声音,激发我们的听觉想象
  想象触手可及
  记忆,重新经历你曾见过的情景和你做过的动作
  具身模拟,无意识、无目的而且无处不在的东西
  模拟小测试:大猩猩有鼻子吗
  反思默想练习,本质上是一套感知反馈机制
03 别想那只大象
  心智之眼,视觉与理解密不可分
  引人注目的抽象思维
  “是什么”与“在哪里”,理解可见事物的“语言”
  不得不想的“大象”
  屋里那只大象
  宛若身临其境
04 超越巅峰
  多模态视角,超越沉浸式体验者视角
  镜像神经元,猴子的“做”与“见”
  兼容与否,运动模拟的取舍
  格拉斯帕龙和其他神奇玩具
  协调身体其他部位的一致,快速思考的秘密
05 不止字词那么简单
  语法,让我们不假思索地将信息整合到一起
  句子如植物
  再论句子如植物:持有物转交,语法是意义的支撑
  语法如何调节我们的模拟视角
  语法决定了模拟焦点的最终结果
  语法告诉我们的事
06 时光飞逝如箭,果蝇喜欢香蕉?
  小结模拟,还原符合事实的正确意义
  跟语言打交道不可能永远如此简单
  递进模拟,而非轻易开始模拟
  一字之差,便可以迅速锁定动机
  小结模拟,最终对细节进行模拟
  与事实不符的模拟先启动,与事实相符的模拟随后启动
  奔跑的意义
07 冰球选手知道什么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认知意义源头
  经历是我们创建意义的关键前提
  有人更喜欢“看”,有人更喜欢“读”
  当我们各有一套认知风格时,沟通更易卡壳
08 失落于翻译
  语言文化,要认识一种语言就要用这种语言表
  这是“蹲”的意思
  猫的皮肤,狗的卷毛
  语言是一种文化因素
  为说话“切割”世界,为说话“恰当地”思考
  用一门语言思考
09 不断敲进你的脑袋
  隐喻模拟,为意义赋予意义
  理解,以隐喻的方式
  隐喻说法越深入人心,就越少激活运动系统
  想要理解隐喻模拟,必须搭建具身模拟
  抽象地说话
  脱离语言的隐喻?
  语言在变化
  很多打开的窗
10 当我们把猪的翅膀捆起来时
  植入干扰,具身模拟究竟是否有效
  对具身模拟进行干扰
  物理干扰
  具身模拟是功能性的,但它是必要的还是充分的?
  具身模拟的六大功能
11 创造像我们一样聪明的机器
  自然语言,不做模拟也可以继续制造意义
  从形式年代到意义年代
  理解意义,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遗传学禀赋
  数学与语言的一致性
  沟通是为了什么
后记 为什么你做不到边从100倒数到1,边记住一个新电话号码
致谢
注释

前言

  

    所有思考都与我们的身体紧密相连
    乔治·莱考夫
    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认知语言学之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特聘教授,
    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
    一场革命正在进行,它关乎我们对“何以为人”这一问题的理解。其核心议题不是别的,正是人类心智的本质。
    千百年来,身处西方的人们一直把自己看作理性的物种,认为心智能力凌驾于身体的物质属性之上。按照这一传统观念,人的心智不仅抽象、符合逻辑,而且具有不带感情的理智,还可以被有意识地调用,最重要的是它有能力直接适应和代表这个世界。语言在这一关于“何以为人”的传统观念中占有一席特殊位置,被视为天赋特权,作为一套逻辑符号系统内置于人的心智中,流畅地表达外部世界定义的抽象概念。
    我就是在以这种方式看待心智、语言和世界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这场关于人类如何理解自身的革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我也躬逢其盛。一些哲学家早就对这种关于心智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异议,比如梅洛-庞蒂(Mereau-Ponty)和约翰·杜威(John Dewey)。他们认为,人的身体与心智绝对是息息相关的,这与传统的观念差别甚大。我们的大脑进化到足以让我们的身体在这个世界中运转,恰是在与这个物理的、社会性的、知识的世界进行的种种互动中,概念和语言有了意义。基于这一洞见,“具身革命”(Embodiment Revolution)开始了。
    这场革命始于由善于分析的认知语言学家所进行的实验性研究,他们发现了适用于海量数据的普遍原则。20世纪80年代,一些计算机科学家、实验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开始重视心智的体验问题。接着,到了90年代中期,神经计算模型研究者和实验心理学家陆续投身于对“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研究,又以实验心理学家更为突出,其中包括许多出色的实验者,比如雷·吉布斯(RayGibbs,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拉里·巴萨卢(Larry Barsalou,格拉斯哥大学)、罗尔夫·扎瓦恩(Rolf Zwaan)、亚瑟·格伦伯格(Arthur Glenberg,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史蒂芬·科斯林(Stephen Kosslyn,密涅瓦大学、哈佛大学)、玛莎·法拉(Martha Farah,宾夕法尼亚大学)、莱拉·博罗迪茨基(LeraBoroditsky,加州大学圣 戈分校)、提尼·马特洛克(Teenie Matlock,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丹尼尔·卡萨桑托(Daniel Casasanto,康奈尔大学)、弗里德曼·保维穆勒(Friedemann Pulvermüller,柏林自由大学)、约翰·巴尔(John Bargh,耶鲁大学)、诺伯特·施瓦茨(NorbertSchwarz,南加州大学)以及本书作者本杰明·伯根(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他们通过实验,确凿无疑地证实了具身认知的存在:在大脑内部,思维是由负责视觉、行动和情感的同一套神经结构完成的,如果我们想要赋予语言意义,就要借助“感觉一运动”(sensory-motor)系统和情感系统,这些系统负责定义目标和想象、识别,以及付诸行动。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智与身体密不可分。
    具身革命业已证明,我们人性的本质、我们思考以及使用语言的能力,根本就是我们的身体与大脑合作的成果。人类心智的运作方式,从思想的本质到我们理解语言含义的方式,都与身体紧密相连,与我们在这个世界的觉察、感受与行动有关。我们不是冷血的思考机器,生理学为哲学提供了概念基础。
    我们已有的或可能会有的每一个想法、我们设定的每一个目标、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或判断、我们用于交流的每一个观点,都要用到一套体验系统,而我们也会用这套系统来感知、行动与感受。无论是道德体系或政治意识形态,还是数学或科学理论,其中都没有任何一点是抽象的,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对于语言来说,也同样如此。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是第一本概述了这些精巧的实验证据的书,这些证据不仅数量令人惊叹,而且确切地证明了身体会赋予概念特征,这些概念又被我们称为“心智”的东西所用。这些实验不仅证实了之前的理论和描述,还揭示了具身认知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我们以自己的思考方式为基础来采取行动,具身认知则会改变我们的认知与行为方式。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有必要重新思考,从根本上说成为人类意味着什么。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是对关于意义的新科学的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综述。伯根准备了一堂生动、迷人甚至可以说很好玩的入门课程,将关于人类心智真正运作方式的心理学实验和大脑研究项目娓娓道来。
    本书不仅会证明人类赖以生存的是意义,而且会展示这意义背后的机理。

后记

  

    为什么你做不到边从100倒数到1,边记住一个新电话号码
    几乎从电话和汽车一问世就有人想要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现在我们当然知道这很不安全。一边开车一边说话只会让你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比如,不能及时踩刹车1或握好方向盘2,甚至无法好好聊天3!尽管发短信和其他一些会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名列交通事故的主要罪魁,但其实哪怕用免提设备打电话也能让你变身马路杀手4。
    你大概见过典型的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的行为,那看上去就像一个因滥用安眠药而变得昏昏欲睡的人时不时地被施以电击疗法。你会看到有人开到一个写着“停”的指示牌前,车子完全停稳,很快他得到了通行权,但诡异的是,他就停在那儿一动不动,你就想:“我要不要绕过去?他是不是睡着了?”这时,突然之间,他启动了车子,并把车开进十字路口,然而,刚好另一辆车正从另一个方向开过来,因此他不得不猛踩刹车。你目睹了这整个过程,心想:“这家伙在搞什么?”你当然知道他在“搞”什么——一部手机。
    美国的立法者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到2011年年底我开始写作本书时,美国已有35个州对至少一部分移动设备下了禁令,禁止在驾驶期间使用这些设备。在一系列汽车、火车和其他大型物体相撞的致命事故被广泛报道之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现在建议各州立法禁止在驾驶期间使用任何移动设备,如发短信或打电话——当然,紧急情况除外。 一般来说,我们很难做到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打电话怎么就会干扰到我们观察眼前的世界、控制我们的身体呢?你可能觉得这不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毕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同时做好的。比如,你可能做不到一边拍脑袋一边挠肚皮;你大概也做不到一边唱国歌一边记起某首儿歌的具体旋律;你也做不到一边从100数到1,一边记住你刚刚听到的一个新的电话号码。 但是请注意,这三组不兼容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点:拍脑袋和挠肚皮都是手臂运动;唱歌和回想旋律都要求你按特定顺序记起一连串的词;而数数和记忆数字都涉及思考数字。这些看似不同的活动之所以会互相干扰,是因为它们都要用到大脑的同一个特定区域,分别是负责胳膊运动、回忆字词以及表示数字的区域,并要让这一区域同时做两件不同的事情。我们大脑的各个部位就跟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样:你不能一边咀嚼一边吹口哨,因为这两个动作完全不兼容,同样的道理,你不能用大脑中的同一个区域同时执行两种操作。 但有一些事情却是很容易就能同时做到的。比如,你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一边做俯卧撑一边说出你去过的美国各州的名字,当然,这主要取决于你的上半身是否足够强壮、长期记忆是否足够好,就算一边背诵美国的《效忠宣誓》(Pledge of Allegiance)一边挠后背也是不费吹灰之力。这些事情之所以很容易就能同时进行,是因为它们用到的大脑区域并不相同。 我们再回到前面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的问题。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一直很困惑:一边开车一边聊天怎么就这么难。毕竟,要说用到手机,我们通常不就是张嘴说话以及竖起耳朵倾听吗?至于开车,用到的是眼睛、双手和双脚,看上去这两件事并没有太多的重合,应该不会造成干扰,但偏偏就是有干扰。到底是为什么? 我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应该并不出人意料。我认为,对于你在别人一边开车一边聊天时观察到的干扰,具身模拟至少要负一定的责任。归根结底,任何语言,无论是字面上的还是隐喻的,如果涉及运动和感知的模拟,就很可能会干扰你在开车时用于注视道路的视觉感知、用于把握方向盘的手部动作以及用于控制车速的脚部动作。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因素,让一边开车一边说话变得这样困难。有可能,一部分原因恰恰在于你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同时应对这两项任务。又或者,因为你有时候甚至把打电话看得比开车还重要,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但现在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语言对开车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与视觉和空间相关的语言对开车的干扰超过了其他类型的语言。5这大约可以理解为,具身模拟是导致一边开车一边说话变得非常困难的部分原因。 我要提到这个例子的理由是,具身模拟并不仅仅出现在条件限定严格且有对照组的实验里。制造意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在做的事,有时候,如果我们做的方法不对或者做的时间不对,就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我相信,随着关于意义的新科学日益成熟,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关于意义的各种不同应用的研究,从驾驶舱、教室一直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