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天国的公共马车(E.M.福斯特短篇小说集)/E.M.福斯特作品系列

  • 定价: ¥42
  • ISBN:978702016000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文学
  • 页数:207页
  • 作者:(英)E.M.福斯特|...
  • 立即节省:
  • 2021-04-01 第1版
  • 2021-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为纪念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逝世五十周年,这套“E.M.福斯特作品系列”收录了他的6部作品,包括长篇代表作《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印度之行》,短篇代表作《天国的公共马车:E.M.福斯特短篇小说集》,以及著名的文学论著《小说面面观》。
    作为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家,福斯特拥有独特而深邃的洞察力,他运用英国文学传统讽刺手法,将具有象征意义的哲理融入到精巧严整的情节中,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最佳的可读性,又有深刻的艺术性。
    本书为他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惊魂记《树篱的另一边》《天国的公共马车》《另类王国》等作品。

内容提要

  

    《天国的公共马车:E.M.福斯特短篇小说集》由福斯特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的公共马车》和《永恒的瞬间》合并而成,共收录了12个短篇故事。作者的笔触时而掠过意大利和英国的假日风景,时而无缘无故地飞向未来的国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丰富多彩的意象充盈于这些短篇小说之中。
    按照福斯特本人的说法,这12则短篇小说均属于幻想小说,其所蕴含的主题在福斯特的长篇小说中都有体现。

媒体推荐

    对我来说,福斯特是唯一一位可以反复阅读其作品的还在世的小说家,每次读他的书我都有学到了东西的感受,而进入小说阅读之门以后,就很少有小说家能给我们这样的感觉了。
    ——美国著名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 莱昂内尔·特里林
    有些作家仍能时时唤起我的激情,E.M.福斯特就是其中一位。
    ——美国作家 杜鲁门·卡波蒂

作者简介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批评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他曾十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有五部小说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他不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同时又是拥有最大读者群的作家之一。
    E.M.福斯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莫瑞斯》(创作于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1911)和《永恒的瞬间》(1928),后合为《福斯特短篇小说集》(1947),以及广受好评的小说评论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原为在剑桥大学的系列演讲)。上海译文出版社的“E. M. 福斯特文集”囊括了这位文学巨匠上述所有的重要作品。

目录

惊魂记
树篱的另一边
天国的公共马车
另类王国
助理牧师的朋友
离开科罗诺斯的路
大机器停转
意义
安德鲁斯先生
协同
塞壬的故事
永恒的瞬间
译后记

前言

  

    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一向是文学界的宠儿,有关研究著述可谓汗牛充栋,所以本文首先主要从阅读的角度对这套丛书做个简单的介绍。
    文学作品的直接阅读无疑非常重要。会读书的人都知道,看作品以有感为上,有所启迪更佳,可以一直读到舒心快意,能与有识者共赏古今世界文学经典之瑰丽,品味蝼蚁人类勤奋思考之精华。这套丛书所选的书目就都是福斯特的代表作,从中可见“这一位”所贡献的瑰丽与精华: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5),《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1908),《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1910),《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文学评论《小说面面观》(Aspects of the Novel,1927);《天国的公共马车:E.M.福斯特短篇小说集》(《天国的公共马车及其他故事》[The Celestial Omnibus and other stories,1911]和《永恒的瞬间及其他故事》[The Eternal Moment and other stories,1928]这两部短篇小说集的合集)。作品时间跨度为从1905年到1928年,这正是福斯特的创作巅峰时期。
    其实福斯特的作品不光专家喜欢研究,大众也喜欢看。这当然和影视手段的推动不无关系。这套丛书里的四部长篇小说都有电影版:《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91),《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5),《霍华德庄园》(1992;另有2017年拍的电视剧版),《印度之行》(1984)。影视手段和大众阅读的关系严格说是互动互惠的,有读者缘,影视制作机构也就喜欢拍。文学研究关注的东西都比较深远,大众的喜好也未必浅薄,能打动人心就一定自有其道理。
    福斯特的长篇小说充满了地道的英国风味,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对英国上层社会生活图景及其趣味的展示。在貌似复杂而琐碎的人物关系描写和故事情节推进中,他的重点更多地是揭示,揭示这个阶层的人在与国内外各色人等打交道的时候出现的种种问题,其中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各种内在的和表面化了的冲突,还有理想化生活方式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给福斯特套什么“主义”似乎不太容易,我们只要从他的作品里看到了他笔下那个时候若干英国人的生活状态,看到了他或曲折暗示或直接表述的种种思考,也就对得起作者的苦心了。
    福斯特的文论著作《小说面面观》基于他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的体验去观察小说这种文学存在,去评论小说的方方面面,早已列入文学专业的必读书目。他在书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幻想小说(或奇幻小说)等小说类别、小说节奏等等,为文学理论大厦的构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套书给了我惊艳之感的,还有福斯特的短篇小说。他长篇小说的那些特点同样表现在了他的短篇作品中。除此以外,在这些轻灵活泼、引人人胜的短篇中,对人类去向和人性发展的沉重思考,超越了现实局限、时代局限和社会局限,细想起来,的确令人震撼,却又处处不离“文学即人学”“伟大的文学家必然是思想家”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正道。难怪文学界如此尊崇福斯特。
    毋庸讳言,这类书的出版不可避免地要再次涉及两个话题,一个是读经典的意义,另一个就是重译的必要。
    关于读经典,近年谈论的人比较多,笔者也在其他场合参与过讨论,重复的话就不说了。这里想强调的是:首先,经典的涵盖范围是一直在变的,新的经典不断加入,文学界的评论探究和出版界的反复出版,其实就是个大浪淘沙、沙里淘金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没有而且也不应该中断,一百年后也是如此;其次,和创作一样,文学阅读也有代际承接的问题,新的读者不断产生,对经典作品必然有着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更新的需求。即便是宗教经典那种对曲解极为警惕的作品,也存在着更新的需要,因为教徒在生长,在变动。这是生命的特征。而与时俱进是生命力的特征。更何况经典的一个本质性特点就是耐读,即经得起反复读,而且常读常新。巧的是,在对福斯特的各种评介中,印象最深的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这样一句话:“爱·摩·福斯特对我来说,是唯一一位可以反复阅读其作品的还在世的小说家,每次读他的书我都有学到了东西的感受,而进入小说阅读之门以后,就很少有小说家能给我们这样的感觉了。”
    关于第二个话题,翻译界有过不少讨论。重译同样和受众的不断变化有关,其实质是,译入语语言本身的发展和译入语文化环境的改变。除此以外,还涉及译本质量的提高。版权问题插进来以后,重译要考虑的情况似乎更为复杂一些。尽管如此,不断提高译本质量仍然是敬业的译者和出版人不懈的追求。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产品和一般意义上的科技产品有一个区别,和艺术与科学的区别一样,即并非后来者就一定居上。美学追求和先来后到的顺序基本无关,全看创作者内心的呼唤及其素质加努力。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是同样。在考虑译本质量的时候,这是不能忘记的一个侧面,否则无法体现我们对无数前辈译者的尊重。
    综合以上各种考虑,这套丛书在投入重译之初,我们就对参与这项工作的各位译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我们能竭尽全力,以爱惜羽毛的谨慎,锻造不后悔的硬作。
    我们还提出了两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注意与前译的关系。为不断提高译作质量,后译对前译有所参照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要求,必须特别注意防止侵权。如与前译过于贴近,一般要求再改;如确有借鉴,必须予以说明。然而我们也发现,有些地方,从初译、修订到审校,经三四个人之手,最后竟然还是与某种前译撞车,这只能说是所见趋同,巧了,因为那大概的确就是最妥帖的译法。对这种情况如何看,还有待翻译界和出版界共同探讨。读者如果在这个方面发现问题,欢迎提出。
    第二个需要特别注意之处,是福斯特的语言风格及其表达。语言风格的再现始终是翻译的一个难点,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众所周知,善用反讽,表达讲究机智巧妙(有时甚至给人以卖弄聪明之感),这是英国文学中的一种传统,福斯特是这种传统的继承者和推进者,因此我们注意了尽量保留这类表达方式的多层含义。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典型的英国绅士,虽然在用词甚至标点上也有一些自己的习惯,福斯特的语言基本上还是中规中矩的,这对翻译来说是福音,因为相对而言减少了难度。考虑到原文的时代特点,我们希望译文流畅可读,但不过度活泛现代。那个时期英语的一个特点是句子偏长,福斯特的语言也是如此,但结构也不是非常复杂。我们的把握是:对偏长的句子适当截断以便于理解,同时注意紧凑,不使其过于散乱。我们希望译作语言首先是不能给读者造成理解障碍,其次要能给读者以阅读的愉悦,此外还要让人感觉这是福斯特而不是其他人在说话。
    总体来看,这套丛书其中的几本,译者认为纠正了前译中的一些错译,也就是说,我们的译本在翻译的准确程度上有所提高。细节之外,我们还尤其注意了整部作品的内在连贯,包括前后通达和风格的一致。至于美学意义上的评价,我们等待时间的检验,并且始终欢迎各种角度的批评和讨论。
    衷心感谢丛书译者和出版社众多编辑的辛勤付出。
    感谢爱·摩·福斯特赋予我们的文学盛宴。
    杨晓荣
    2020年11月16日于南京茶亭

后记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是《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印度之行》等几部长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专著《小说面面观》,他的短篇小说虽较少被人评论与提及,却是福斯特本人相当看重的创作。在为这些短篇小说结集出版所写的序中,他开篇即言,这些幻想小说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着他在一个特定领域的全部成就。
    福斯特早年创作的幻想小说的确不同寻常。他的小说不是天马行空的构想,而是非常接近现实。他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巧妙注入《圣经》典故和古希腊罗马神话,构建出既现实又奇幻的世界,让人物游走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创作功力。比如:小男孩乘坐马车穿行在伦敦的街道中,同时马车又踏着月光彩虹驶向天国(《天国的公车马车》);助理牧师在荒原上讨好心仪的姑娘,而农牧神法翁就在他的左右喋喋不休地耳语着,弄得他痛失姑娘的欢心(《助理牧师的朋友》);年轻姑娘伊芙琳在林中漫步,转瞬之间就不见了踪影,似乎化身为树木,终于摆脱了庸俗的丈夫(《另类王国》);在单调沉闷的公路上,疲惫的徒步旅行者跌入了树篱的另一边,却发现自己进入的是安静祥和的天堂(《树篱的另一边》);一生仁慈且刚正虔诚的安德鲁斯先生竟然跟一个残酷放荡的异教徒在天堂门口相遇,他们一起携手走进天堂,后来又结伴离开了天堂(《安德鲁斯先生》)。有意思的是,福斯特笔下的天堂既不美好,也不圣洁。旅行者跌入的天堂纵然景色美丽,却全无生机,仿佛是座监狱,只教人想快快逃离;安德鲁斯先生进入的天堂里不乏形形色色既贪婪又丑恶的神,分明折射着人世间的虚伪与丑陋。福斯特这些貌似离奇甚至荒诞的故事表明他并不迷信,无论是对宗教还是对神灵。 与此相对的是,福斯特相信人,相信人与人之间真诚、平等又自由的交流。在《永恒的瞬间》中,雷比小姐认为自己年轻时与搬运工的真挚交往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个瞬间不仅成就了她小说家的名声,也成为她后来对抗平庸生活的力量,是她心底里的生命火花。在《协同》中,校长与哈顿小姐和女学生们坦诚而平等的对话,消解了彼此间的紧张与不睦,让她们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惊魂记》中的男仆詹纳罗只对小男孩尤斯塔斯关爱有加,因为众人中只有尤斯塔斯待他平等而且真诚。 这些短篇小说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大机器停转》。一百多年前福斯特就已经预见了机械自动化、视频通话、电子邮件、升降电梯、飞船等现代科技产品,表现出他惊人的前瞻性眼光。在福斯特描绘的未来世界里,人们生活在地下,因为地面上已经无法生存。人们各自居住在蜂巢似的斗室中,生活完全依赖于无处不在的各种机器装置,人与人之间只是通过语音或视频通话产生联系。人们对机器顶礼膜拜,接受机器给予的一切,丧失了探求外部世界的欲望,身体机能日渐萎缩,个性泯灭,逐渐沦为机器的奴隶。福斯特所描绘的世界似乎与我们今天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我们许多人不就是“宅”在室内,沉溺于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世界里,为更加复杂的电子设备所包围、所奴役吗?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会有更多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福斯特对人类不要远离大自然、不要被机器所主宰的告诫,对现世仍然具有警示意义,不可忽视。 有人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文学翻译何尝不是呢?没有哪个译本尽善尽美,总是有许多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也是经典重译的意义所在。从提笔开始翻译到最终交稿,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修改及校审,这里面的酸甜苦辣,非亲历者是难以体会的。更何况,名著重译,前辈的译本已经珠玉在前,后出的译本必然会接受更加严苛的比较和评判。“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本书译者深感于心。翻译过程中,我们一直如履薄冰,希望能够不囿于字面的对应,竭力贴切通畅地再现作者的思想和语言风格。译者最大的心愿是用不同的语言再现经典,不辜负人们对经典重译的期望,奈何落在字里行间时,总是深感才疏学浅,捉襟见肘。在此也恳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译者谨记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