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风俗习惯

礼乐制度变迁与春秋文体演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世纪中文学人文丛

  • 定价: ¥132
  • ISBN:978710018790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页数:410页
  • 作者:韩高年|责编:关杰
  • 立即节省:
  • 2021-04-01 第1版
  • 2021-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首次将春秋文体作为有时空特性的独立研究对象,并从礼乐制度及其转型角度对其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对春秋文体进行分类研究,深化了先秦文学与文体的研究;辑录出土文献中的春秋文章,并依先秦经、史、子类多为文集的通例,析出其中的春秋之文,拓展了春秋文章的材料范围,展示了春秋文章的创作实绩;通过对春秋文体源流的研究,分析了先秦文学主体由“官守”到“世族”再至“士”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揭示春秋文学、文体繁荣自觉的事实,确立了其中国文学传统奠基期的地位。

作者简介

    韩高年,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首届飞天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古代民俗学史、陇右文献与西北地方文化、出土文献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等。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多次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

目录

引言
  一、春秋时代的文学及其总体特征
  二、春秋文章文体的研究现状
  三、春秋文章文体研究应涉及的主要内容
  四、春秋礼乐制度的“文治”特点与春秋文章格局
第一章  春秋冠、婚礼仪与礼辞的生成
  一、命名礼、冠礼的展演与祝辞的生成
  二、春秋婚姻制度、婚姻礼仪与祝辞的撰制
第二章  春秋丧礼与礼文的生成
  一、春秋丧礼仪节及礼文撰制述要
  二、临终礼的演变与春秋时代的遗言遗训
  三、临终祷病之礼与春秋时代的祷病之辞
  四、诔谥之礼与春秋诔谥文
第三章  春秋祭礼的演变与祝颂文
  一、春秋祭礼的文学化特征
  二、春秋时代的祈禳之礼与祝祷之辞
  三、祭祀祝嘏与赋体源流
  四、秦简“马禖祝辞”与《鲁颂·》
第四章  春秋卜筮制度与解说文的生成
  一、春秋龟卜制度与解“兆”之辞的生成
  二、春秋筮占制度与说象之辞的生成
第五章  春秋预言制度与预言的撰制
  一、史掌祯祥与灾异型预言
  二、卜官制度与筮占型预言
  三、保章氏、冯相氏职掌与占星型预言
  四、“辨妖祥于谣”之制与谣占型预言
  五、占梦之制与梦占型预言
  六、相术与相术型预言
  七、春秋议礼观人之风与察言观礼型预言
  八、崇理尚德之风与逻辑推理型预言
  小结
第六章  春秋聘礼与辞令文章创作
  一、春秋聘礼仪程述略
  二、聘问燕享中的歌诗奏乐与文章写作
  三、聘问赋《诗》言志中的诠释性文类创作
  四、聘问观《诗》言政中的评论体创作
  五、吊灾告籴礼仪与吊辞告辞的撰作
  六、责让制度与“让”体文
  七、燕享投壶礼与礼辞的创作
第七章  春秋盟会制度与盟誓、书告之文
  一、春秋盟会制度及其特点述略
  二、盟会制度的实施与春秋盟辞的生成
  三、盟会制度与春秋侯国书告之文
  四、春秋出奔制度与通告之文的生成
  五、春秋规诲之制与誓的变体
第八章  春秋咨询制度与问对之文
  一、咨询制度与问对之体的起源
  二、春秋咨询制度与问对之文的演变
  三、春秋问对之文对诸子问对文的影响
第九章  春秋讽谏制度与讽谏之文
  一、春秋讽谏制度与讽谏语的繁荣
  二、春秋时期讽谏语的类型及其特点
  三、春秋讽谏语的文体特征
  四、春秋讽谏辞的“经典化”过程
  五、从纳谏者的态度看讽谏语经典化的内在原因
第十章  春秋议政制度与政论文
  一、春秋议政制度钩沉
  二、春秋评政论德之文的生成及其类型
  三、春秋评政论德之辞的文体特点
  小结
第十一章  春秋讲史制度与史志文
  一、春秋“史传”辨体
  二、论《尧典》为史传之祖
  三、讲史制度与“故志”“训语”
  四、讲史制度与“史传化”的小说
第十二章  春秋铭功、册命制度与铭赞册命
  一、铭功制度与记事之文
  二、册命制度与《文侯之命》等命体文
第十三章  春秋官私教育制度与文章文体的传承
  一、官学教育与政教文体的传承
  二、楚国贵族教育与申叔时的文体功能理论
  三、晋国的教育制度与文类文体的传承
  四、官学下移与孔门“言语”“文学”之教
结语:春秋时代的文章本体观念及其奠基意义
  一、“立言以不朽”与“非言辞不为功”
  二、陈辞必以诚信
  三、“言以昭信,胡可渎也?”
  四、“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