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管理学

理想团队第一课

  • 定价: ¥68
  • ISBN:978755965166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04页
  • 作者:王二乐//乔锐//华...
  • 立即节省:
  • 2021-06-01 第1版
  • 2021-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理想团队没有标准模式。本书围绕团队生命周期(创建、执行和结束)这条主线,选择了对团队具有核心影响力的团队目标、成员适配和契合场景三个主题,给大家提供了理想团队的进化路径。
    本书的关注点不是团队领导者如何发展自己的领导力,而是真正把“团队”作为发力点,帮助团队领导者,特别是新的团队领导者结构化的学习和掌握团队向理想状态进化的路径和要点。本书本身也是一部团队协作的作品,在写作的过程中践行了书里的内容。这是一本面向行动的,以实用方法和工具为导向的书,而不是一本理论书、“鸡汤”书。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理想团队的进化罗盘模型:团队生命周期三个阶段和三个核心主题及其关系。第二章阐述了创建团队初始准备阶段的团队目标、成员适配和应用场景三个主题的具体落实。第三章到第五章围绕团队任务执行阶段,分别讲述执行前期、中期和后期如何完成团队有效分工、高效合作,最终聚焦团队共赢的理想团队进化转变过程。第六章覆盖了团队结束阶段的复盘、反省、认可和告别等内容。第七章介绍了新涌现的团队教练角色的现状、修炼,及其在实践场景中如何发挥价值等。

媒体推荐

    创业越久,越能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没有成功的团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事业。花在打造成功团队上的功夫产生的效能,远超过花同样功夫在事情本身产生的效能。成功的团队是有灵魂的有机生命体,打造团队不是乐高的机械拼装,而是生命的孕育培养。本书的几位作者在我们公司的团队打造中多次担任了教练的重要角色,对我们团队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他们从大量实践中总结提炼了培育团队成长的三个关键主题和完整阶段周期,对像我们一样意识到团队重要性,又苦于团队打造的复杂性和高难度的创业者来说,这是一本雪中送炭的理想教材。
    优锘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EO陈傲寒
    ONE TEAM ONE DREAM!每个团队都会有类似的团队口号,但是要做到这样何其难矣!“理想团队是进化出来的!”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回溯光环国际 20年——在初创阶段团队走过这样的进化旅程,后来企业发展壮大了,新项目团队也同样必须经历这样的成长过程!本书具有实战性和广谱适应性,值得每个团队领导者细细品读 !
    光环国际董事长兼总裁张泽辉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是团队”。我和作者团队一起工作了十余年,见证了本书作者们如何以理论为基础,并以实际的行动建立和激励团队,最终成功地将“聚会”进化到“团队”,并打造出一支高效的队伍。这是一本理论与实务兼具的好书,值得与大家分享。
    BSI中国区前董事总经理高毅民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银行业科技团队提出了增容、增速、增效的高要求,急需大量具备领导力的团队负责人,这本书“以实用方法和工具为导向”,极具实践性,可以帮助科技团队快速构建执行力高、凝聚力高、适应力高的“理想团队”。
    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孙莉
    作为组织内专业团队的负责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 VUCA时代,如何与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成长,通过团结协作,团队共赢,帮助企业实现基业长青,是我们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几位作者长期的陪伴教练,能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厘清思路,不断成长,相信这本新书对你也会有所启发。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审计监察部总经理张小迅
    无论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医疗健康行业,还是同理心要求高的公益性组织,其共性的团队虚拟化和临时自组织的鲜明特征背后是大家有一个为之共同奋斗的愿景目标。书中如何讲好一个团队愿景故事的内容非常值得借鉴。
    中欧校友医疗健康协会理事兼常务副会长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罗念慈
    从 EMBA到 MBA的学员反馈来看,创业型组织的成功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个就是捕获机会的能力,即时机的把握;另外一个就是能不能把好的想法变成现实,即这个团队的执行力。本书可以帮助那些创业型团队少走一些弯路,少交一些学费!
    山东产研博正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晋蓉
    组织进化的历程就是在彰显个体与团队协作中螺旋前进,领导力发展的主题从广义上看也包含了两种视角——个体的领导力修炼,组织的发展与变革。本书整合了团队发展的理论模型,基于独创的“团队目标、成员适配、应用场景”逻辑架构循序展开,为团队领导者提供了全面的俯瞰视角。本书内容理论功底深厚、案例翔实,可读性极佳,是探索打造一支理想团队的学习宝典。
    智学明德 Z学堂创始人畅销书《高绩效教练》译者佛影
    项目团队是 VUCA时代企业业务管理中的“突击队”,从任务着手实现一个既定的目标。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注项目团队中的个体、人与人、人与事的问题,以及在整个项目团队中如何通过人员的合理分工、协同,以及共同责任的建立,达成最终的业务目标。
    贝尔宾大中华区官方代表及首席顾问蔺红云
    用罗盘,不迷路。打造团队不仅需要心法,更需要技法。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行动!这本书不仅凝聚了几位作者多年实战的经验与总结——理想团队进化罗盘,更融会了中西方团队打造的智慧与文化。推荐给所有希望拥有一支高凝聚力理想团队的领导者!
    组织健康与领导团队打造专家《示人以真:健康组织这样开展业务》译者刘向东
    “38℃冲突是种理想的团队冲突状态”——这是本书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观点。确实,绝大部分有过高效团队体验的人都能认同这一点。
    首席组织官创始人龙湖集团原执行董事兼首席人力资源官房晟陶

目录

01 打造理想团队,用罗盘,不迷路
  理想团队进化罗盘的构成
  共识团队目标,由团体变成团队
    1.用愿景将目标可视(Vision)
    2.用阶段拆解目标(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
  适配团队成员,1+1>
  契合应用场景,找到团队进化发力点
    1.团队类型
    2.团队规模
    3.团队文化
02 准备阶段:团队创建
  团队目标:共启愿景,共识目标,聚焦阶段目标
    1.善用“魂骨肉色”模式,讲好愿景故事
    2.迭代共创,愿景故事才更有感染力
    3.用结果规划轮共识团队目标
  成员适配:选对人,识别和优选理想的团队成员
    1.谦卑:不能容忍傲慢自大
    2.渴求:努力工作并对工作充满热情
    3.聪慧:能够感知周围的人并且用积极正向、实际有用的方式影响他人
  应用场景:制定游戏规则,激发38?C冲突
    1.敢于亮剑,直面冲突
    2.善用三策,掌控冲突
03 任务执行前期:团队分工
  团队目标:向前一步,快速实现第一个小目标
  成员适配:用对人,本色出演最优先
    1.与生俱来的天性
    2.适配加速成效
    3.刻意修炼4D全能领导力,打造4D全能团队
  应用场景:会议开得好,团队少烦恼
    1.团队会议为何开不好
    2.团队会议的类型
    3.团队战术会议六步法
    4.团队战术会议六步法在团队实践中遇到的挑战
04 任务执行中期:团队合作
  团队目标:步步为营,把控好关键里程碑
    1.把任务周期划分管理阶段,设置阶段性里程碑目标
    2.团队公开承诺中期目标,赢得中场战事
    3.发挥呃-哦(Uh-Oh)效应,强化团队目标紧迫感
  成员适配:组合人,激发出团队的最大潜力
    1.贝尔宾团队角色:高效团队的3C模型
    2.贝尔宾团队角色:三种类型九个角色
    3.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如何帮助团队
  应用场景:团结一切能团结的人,争取到利益相关方的最大投入
    1.用愿景联结相关方致力于共同的未来
    2.清醒认识利益相关方的权威和关注点
05 任务执行后期:团队共赢
  团队目标:从步步为营,到步步为赢,打造峰值体验
  成员适配:相信人,放手团队自组织
    1.团队的自组织也是一种组织
    2.团队自组织的准则
  应用场景:7招玩转团队授权
    1.团队授权的七个级别
    2.团队授权的三个准则
06 结束:团队复盘
  团队复盘:反思过去,行动当下
    1.避免基本归因错误
    2.使用理想团队复盘清单
  告别,团队需要仪式感
    1.传递认可与感激
    2.将艰难与繁华铭记于心
  理想团队复盘清单使用案例
07 团队教练:撬动团队进化的支点
  教练的价值
  团队领导者的四种转型
  团队领导者的三项心智模式修炼
    1.修炼一:视人为人
    2.修炼二:示人以真
    3.修炼三:好奇而不是批评
  走进团队教练
    1.团队教练的5C模型及5大核心关注
    2.躬身入境,教练进入团队场景
后记  不是个体适应团队,而是团队适应个体
附录  理想团队的孵化器: 《传奇动物园》团建体验沙盘
参考文献

前言

  

    序 /PREFACE
    理想团队是进化出来的
    这本书的写作团队由四位生于不同年代,有着不一样的人生阅历、不同行业工作经历和不同团队管理经验的作者组成。在开始讨论策划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彼此之间甚至还没有那么了解。对团队价值的认可和对理想团队的追求,促使我们走到一起,共同完成这个“使命召唤”项目。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目标聚焦、成员协作的团队。
    这篇序写在全书的封笔时刻,关于如何写,写作团队几经反复,最终当我们回归写作本书初心的时候,决定为大家讲述两个故事。不仅因为这两个故事来自我们这个写作团队中最年长的王二乐老师(年长的人阅历更丰富,更加有故事)的亲身经历,还因为我们在亲耳听到这两个故事时的深切触动,更因为这两个故事传递的主题——“我们每个人几乎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团队中!”
    故事一:高考家庭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我的孩子读高三那一年,忙碌各自事务的自由成员组成了一个聚焦高考目标的高度协作团队。团队成员是孩子、太太和我,还有孩子的老师们。
    高三的第一个假期(寒假),几乎从未参加过孩子家长会的我被班主任单独留了下来。孩子的情况比我想象的糟糕不少: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全班倒数第二,对数学难题心存畏惧,文综中的史、地、政三科分数波动巨大,本该最有优势的英语由于作文的影响也不能保证理想的分数。
    老师讲完之后,我的职业本能被激发了,当时就用自己比较习惯的临时性项目思维做了一个盘点。如果把高考任务当成一个项目来思考,那么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孩子、家长、六位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他们共同的交集目标是什么?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最大化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三全年,特别是最后一学期的冲刺学习和连续数次的模拟考试,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不小的考验。这个最重要的基础问题留给了孩子妈妈操心,除了细心的饮食起居安排外,相对擅长数学的孩子妈妈开始自己刷题,以期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难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行动帮助孩子消除畏难心理,增强他的信心。
    而我就成了和六位单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对面沟通的主角。通过和老师们几次一对一的沟通,我基本上了解了各任课老师的特点及他们的关注点。沟通中我也把孩子的一些个性特点特别是潜能优势及时传达给了老师。
    这个过程最大的收益就是老师和孩子一次次短时间的一对一辅导答疑,快速切中要害,特别是老师有针对性的鼓励增强了孩子对各科学习的信心、动力和兴趣。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家长会,我作为家长代表做了一个总结发言:首先,要基于孩子、家庭其他成员的个性特点,充分善用各科老师的优势,把正常发挥可以达到的各科分数这个总目标按时间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可衡量的具体目标;然后,通过后续的各种考试测验不断验证,因时而变,把孩子、其他家庭成员和各科老师的特点与各阶段具体的任务最优化动态适配起来;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每个人的差异性上,即因人而异,通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家长、孩子和老师们共识的分数最大化目标。
    孩子最后的高考结果是名副其实的皆大欢喜,五科成绩都超过了当初预期的正常发挥水平的分数目标。
    故事二:创业团队
    让我终生难忘的团队就是自己第一次创业时的团队。当时,几个志同道合的资深专业人士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窗口,走到一起合伙创业。那个时候团队的目标特别明确,就是活下来。其间每个核心成员基本都是人尽其才、全力以赴。大家有分工,但这种分工完全是为了团队整体目标的实现,即活下来。
    前三年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随着业务的扩张、公司规模的扩大、员工的增加,创业团队成员对下一步的团队目标有了不同的理解,这也意味着团队不再聚焦。团队成员似乎更看重自己分工负责的领域。当时大家的分工角色都基于个人显性的专业擅长,基本上不考虑每个人背后隐性的天性特长,更忽略了这些人在一起时本该有的合力效应,即团队角色如何组合制胜。
    这些团队成员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基本上达到了理想团队成员的三项品质标准:谦卑、渴求和聪慧。而当时公司的业务也处在上升阶段,那为什么团队没有一起走得更远更高?或者通俗来说,为什么一把好牌没有打出该有的高分?通过复盘,我们发现,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遵守“解决问题”这一基本原则:“先解决团队问题,再解决问题本身”。事实上,我们正好弄反了。
    那能不能少走一些弯路,少体验一些沉痛教训,特别是对新的团队领导者来说?
    这正是本书写作团队的良苦用心。我们希望这本书承载的内容能成为读者朋友开启理想团队进化之路的第一课,因此我们最终将本书定名为《理想团队第一课》。同时与本书配套的还有同名的版权培训课程。我们期望《理想团队第一课》能成为读者朋友的一门必修课,我们更期望读者朋友能够借本书之力使自己的团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第一。
    由于团队类型的多样性和团队场景的个性化,我们选择了对一个真正团队具有最核心影响力的团队目标(以终为始)、成员适配(人尽其才)和应用场景(因地制宜)三个主题,围绕团队生命周期(创建、执行和结束)这条主线,通过步步为营的阶段性里程碑管理,加速团队循环往复的演化和创变,使其最终成为高效能的理想团队,实现团队共赢的目标。
    全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介绍了理想团队的进化罗盘模型:团队生命周期三个阶段和三个核心主题及其关系。
    第二章阐述了创建团队初始准备阶段的团队目标、成员适配和应用场景三个主题的具体落实。
    第三章到第五章围绕团队任务执行阶段,分别讲述执行前期、中期和后期如何完成团队有效分工、高效合作,最终聚焦团队共赢的理想团队进化转变过程。
    第六章覆盖了团队结束阶段的复盘、反省、认可和告别等内容。
    第七章介绍了新涌现的团队教练角色的现状、修炼,及其在实践场景中如何发挥价值等。
    本书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全书从酝酿到成书历时两年,作为团队领导者、讲师顾问和教练多种角色,四位作者在这期间做了大量团队访谈、案例收集和各自真实团队的复盘工作。
    全书创作过程也是按照临时性的项目团队组织的。写作的实操过程中我们有意识阶段性地验证团队目标聚焦、创作成员的动态适配和契合创作场景这三个主题。由于团队方面主题本身的广泛性、个体差异性及场景实践性特点,我们弱化了个人权威,实践了由作者自己选题、两人结对写作的自组织模式进行敏捷交付。关于书稿主要部分,作者团队的全部沟通是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的。写作团队成员对共同目标的认同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的示人以真的信任氛围(场景),使全书的创作充分发挥了个人特点及善用团队组合的优势。这使得最初写作团队最担心的沟通协调、效果效率和书稿全文的一致性问题并没有那么突出,而且我们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如果团队成员中有一半是女性,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
    本书中我们特别增加了“团队教练”一章,就是希望那些新的团队领导者、负责极具挑战的项目的团队领导者及特别希望突破自己瓶颈的团队负责人,能找到团队方面的教练资源,避开创业团队遇到的那些坑。为此,我们在本书立项之初,还特别邀请了一位资深的专业团队教练,其从书名选择、内容取舍、读者体验和实践案例指导等多个方面给予我们指导,做出了贡献。
    这也是我们践行团队教练的一次真实体验。

后记

  

    后记 /POSTSCRIPT
    不是个体适应团队,而是团队适应个体
    20世纪 40年代,当喷气式飞机刚刚诞生的时候,美国空军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飞行员无法控制他们的飞机。坠机事故频繁发生,甚至一天之内就发生 17次之多。在排除了人为因素和机械故障后,调查人员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驾驶舱的设计上。当时驾驶舱的设计细节,比如座椅大小、风挡高度、操纵杆的距离等,都是依据 1926年美国空军参考了几百位男性飞行员身材数据而制定出的平均标准尺寸设计的。调查人员认为飞行员身材在过去的 20年里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块头更大了。因此运用老标准设计飞行速度和操控难度远超螺旋桨飞机的喷气式飞机驾驶舱显然是有问题的。他们需要新的飞行员身材标准。为此美国空军的研究人员收集了 4063名飞行员的身材数据,计算出用于设计驾驶舱的 10个人体部位平均值,用这些数据构成了“标准飞行员”的尺寸。研究人员一致认为绝大多数的飞行员的多数尺寸都应在平均尺寸范围内,毕竟这些人在成为飞行员之前就已经被筛选过了。但是最终的统计数据让研究人员都惊呆了,因为结果是:零!在 4063名飞行员中,没有一个人符合所有 10个尺寸的平均值。即使比对的数据容差很宽松,数据相差 30%以内的人都算符合标准。
    那这个难题该如何解决呢?由此引发的是美国空军在设计理念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他们放弃了平均化的参考标准,形成了新的指导原则:个体适用原则。美国空军不再要求个体去适应系统,而逐渐让系统来适应个体。很快,空军就要求所有飞机座舱都必须适合 95%的飞行员的体形。当飞机制造商第一次接到这个新命令时,他们提出了反对意见,坚持说这样会导致造价过高,而且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来解决相关的工程问题。然而美国空军拒绝让步。而后出乎意料的是,航空工程师很快就找到了造价低廉又易于制作的解决方法,他们设计了可调节的座椅,这个技术如今也普遍用在了汽车制造上。 这是《平均的终结》一书中讲述的故事。为什么要在本书收尾的时候分享这个故事?我们希望告诉各位读者朋友:这本书不是告诉大家理想团队的标准模式是什么,因为理想团队从来就没有标准模式,而是告诉大家理想团队的进化路径是什么。作为团队领导者,我们更应关注如何打造适应个体的团队,而不是影响和改变个体以适应团队。这一点与很多强调培养领导者个体领导力的“团队”书籍不同。 这不是简单的说法改变。在这个独到的视角下,理想团队进化罗盘中的共识目标和适配成员两个主题必须在回归场景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团队领导者面对的实际场景永远是独特和动态的,而理想的团队恰恰是在这样的个性和动态中逐步进化而成的。理想团队进化罗盘中团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其实是在不断提醒团队领导者,捕获时机(timing)即借机在团队进化中的关键性。 无论你的团队处在何种状态和阶段,翻开本书,阅读那个对你有用的部分。因为“从哪里开始阅读都可以”也是本书作者们希望帮助读者做到的。 在本书的序中,我们为大家分享了创作团队的写作故事。而在本书的尾声,我们想由衷地对这个创作团队更广泛的成员表达深深的敬意。本书从酝酿到成书的近两年时间里,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曾在某个特定的时段里与作者们并肩前行。 感谢高雅教练!作为本书的智库专家和作者团队的教练,你给我们展示了现实版的理想团队成员谦卑、渴求和聪慧的三项品德。你一直不遗余力地陪伴指导,特别是在写作最低谷的时候,你不怕失身份,甘愿打下手。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在组织项目化大趋势的今天,团队领导者请一位临时团队教练来帮助自己是一件最应该做的事情! 感谢邹海龙先生!在平台智能化的今天,本书能够加入与之配套的敏控测评小程序,无疑为读者朋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良好的体验,这是你的功劳! 感谢刘磊老师!作为国内商业沙盘模拟的原创型专家,你为本书贡献的配套沉浸式体验沙盘,让本书具备了无限的延展空间。 感谢王永霞女士!来自腾讯的你为本书贡献的精彩鲜活的案例,一定会让读者朋友受益良多。 感谢李佳女士!你分享的如何借势得机打造 PRINCE2产品团队的进化历程,给了我们“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的现实版案例。 感谢陈正洪老师!最欣赏你作为试读角色时的犀利和严谨,你自愿担当了本书的“完成者”角色。 感谢赵杨女士!你把本书配套的课程第一时间与广大学员做了很好的桥接。 感谢廖立女士!本书作为一个“书课一体”的创作项目,在申请配套版权课程过程中得到你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一切为读者从阅读本书到学习课程铺就了道路。还有你丰富的虚拟化工作经验,让我们对团队虚拟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这里也感谢我们的家人,在我们每一次的写作经历中,没有一次不是以牺牲陪伴家人时间为代价的,而他们恰恰才是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团队成员。没有他们的包容和理解,就不会有这本书的面世。特别是四位作者中有三位是自由职业者,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团队面对的“零工”成员。在人员零工化的今天,没有家人的支持,也就谈不上 什么“零工经济”。 在此,我们还要由衷感谢那些在我们的课堂上敢于提“笨”问题 或“傻”建议的学员。正是因为你们不怕没面子的对元问题的探询, 激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几乎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团队 中!”只要你愿意,你我都是团队进化之路上的行者。借势、得机、 创变,是这条进化之路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