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

  • 定价: ¥79
  • ISBN:978730029276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 页数:278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现代精神分析早已经发展到了新精神分析阶段。然而,国内的大多数精神分析实践者仍然在使用传统的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技术进行实操。为此,拥有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以及十多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的赵小明著成此书,试图用新精神分析的观点,对所有精神分析的概念进行一次升级的讲解,尝试让大家更好地去理解概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内容提要

  

    自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以来,精神分析经过了其后继者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新精神分析阶段。那么,新精神分析和传统的精神分析有什么区别?各精神分析流派对于精神分析的继承和发展状况是怎样?
    本书从精神分析概念的演化和发展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术语与概念进行详细的解析。
    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互联网时代下精神分析各个概念的特点及其呈现方式进行了重点说明,使得理论更加贴合现实,且与时俱进。
    对任何一个概念的解释,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流派,而是用不同流派的观点对一个概念进行横向对比。
    在解释过程中尽量让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进行平行比较以及平行联系,甚至使用概念的组合,使用“1+1>2”的模式,让两个概念通过组合的方式产生新的含义。
    在对概念和术语进行解释时尽量与临床实操相结合,帮助读者缩小理论与临床实操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本精神分析概念与术语工具书,本书提出了属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概念,比如元婴,这在全国临床心理咨询界尚属首次。
    可以说,这本书是当代心理工作者必备的一本工作手册和学习用书,也是更多心理学爱好者精神分析入门的最佳读物,可以帮助心理学工作者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可以帮助精神分析入门者更快速地了解精神分析。

媒体推荐

    概念是理解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以及进入实务的重要基础。《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一书的作者以特有的视角和通俗的语言将精神分析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阐释和解读,想必读者会从中获益良多!
    ——贾晓明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精神分析是最为博大精深的心理学体系,它的理论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不断地被后继者丰富和发展,一些核心概念的内涵也会随着理论的发展而扩展,甚至修订。这本《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像词典一样罗列和厘清了概念的定义、内涵和沿革,非常及时地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心理咨询专业队伍提供了一个工具书。它既能帮助专业咨询师尽快地提升理论功力,又能为心理学爱好者学习精神分析开辟了入门的通道。
    ——张天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心理督导师
    清晰掌握核心概念,才能准确懂得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湘l念》是—部很有价值的工具书。
    ——朱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作者把繁杂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简为1 00个核心概念,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出来。我欣赏这样的写作策略与智慧。
     ——丛中
    精神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主任医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务理事
    世界文化精神医学会会员

作者简介

    赵小明,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11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央视财经频道特邀心理专家,今日头条签约心理作家,国内首位儿童逻辑学导师,心理游戏设计师,心理战、态度劝服、谈判专家,本土化音乐治疗创始人,梅兰竹菊主题音乐团体治疗系列创始人,互联网心理学创始人,出版《聚英国》《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互联网心理学》《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心理学小说《寻宝图之南红教父》等书。

目录

核心概念 1:精神病理学模型
核心概念 2:生物学模型
核心概念 3:精神分析流派的模型
核心概念 4:行为主义流派的模型
核心概念 5:认知流派的模型
核心概念 6:大脑索引文件编程
核心概念 7:人本主义罗杰斯的模型
核心概念 8:社会 – 文化视角的模型
核心概念 9: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 10:新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 11:梦
核心概念 12:抱持
核心概念 13:容器
核心概念 14:防御机制
核心概念 15:认同
核心概念 16:投射性认同
核心概念 17:α 功能
核心概念 18:β毒素
核心概念 19:地形学
核心概念 20:潜意识
核心概念 21:潜意识的驱动力
核心概念 22:潜意识的意识化
核心概念 23:建构
核心概念 24:解释
核心概念 25:恋母情结
核心概念 26:力比多
核心概念 27:阉割
核心概念 28:父亲
核心概念 29:阴jing崇拜
核心概念 30:菲勒斯
核心概念 31:客体关系
核心概念 32:自体客体
核心概念 33:理想化移情
核心概念 34:镜像移情
核心概念 35:孪生镜像移情
核心概念 36:镜像我
核心概念 37:凝视
核心概念 38:大他
核心概念 39:小 α
核心概念 40:偏执狂
核心概念 41:偏执位
核心概念 42:实在界
核心概念 43:与实在界相遇
核心概念 44:原发压抑
核心概念 45:继发压抑
核心概念 46:时空联系
核心概念 47:实在界的反复
核心概念 48:想象界
核心概念 49:秩序
核心概念 50:符号界
核心概念 51:能指
核心概念 52:能指链
核心概念 53:微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 54:原型
核心概念 55:语言
核心概念 56:言语
核心概念 57:自我
核心概念 58:人格图
核心概念 59:分离与分裂
核心概念 60:焦虑
核心概念 61:内化
核心概念 62:内摄
核心概念 63:症状
核心概念 64:移情
核心概念 65:共情
核心概念 66:反移情
核心概念 67:人格关系
核心概念 68:督导
核心概念 69:阻抗
核心概念 70:治疗关系
核心概念 71:分析情境
核心概念 72:情结
核心概念 73:神入
核心概念 74:治疗性工具
核心概念75:断句、阻断、破除、拆分
核心概念 76:精神病
核心概念 77:癔症和强迫症
核心概念 78:儿童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 79:儿童主体
核心概念 80:儿童与祖先相遇
核心概念 81:见诸行动
核心概念 82:精神病性
核心概念 83:身体意象
核心概念 84:分析师的位置
核心概念 85:符号性存在的缺失
核心概念 86:潜意识编码
核心概念 87:波罗米结
核心概念 88:圣状
核心概念 89:主体间
核心概念 90:语言主体间性
核心概念 91:治愈的标志
核心概念 92:自体
核心概念93:中国人的文化人格与自体
核心概念 94:元婴
核心概念 95:蒙太奇
核心概念 96:拉康的精神分析
核心概念 97:喂养自我
核心概念 98:缺失与想象
核心概念 99:文明缺失的过度补偿
核心概念 100:缺失与阉割焦虑

前言

  

    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又被称为动力心理学(dynamicpsych010gy),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19世纪末,创立者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之后,他的学生和弟子们又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从内部发展逻辑来划分,主要分为古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拉康学派等。
    人们通常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称为古典精神分析,而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被称为新精神分析理论。
    新精神分析,主要是指从比昂开始,历经拉康,到现在后续的很多精神分析流派。
    可以说,新精神分析和传统精神分析,其各概念之间的名称貌似差不多,但实际上,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案例实操上,区别都极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精神分析最大的特点是企图用一个驱力来代替人类所有的精神现象,认为早年决定一切,且不强调社会学对人的影响。而新精神分析认为,人的驱力是多重的,人格也是终生成长的,所以并不赞成使用所谓的“原生家庭”概念,而是使用更科学的“早年教养环境”这一概念来替代“原生家庭”。在童年成长环境中,更注重家庭外的影响因素,强调机缘这个说法,强调某些偶然的家庭外的影响因素的重要价值。对成年人的问题更强调社会对人的影响,认为社会身份与社会角色对人的人格具有修补作用。在实操中,新精神分析会兼容并蓄,吸收其他多种心理咨询流派中的有益因子,同时更多使用比昂与拉康的实操模式,强调来访者站在自己主体资格的角度去解析自己的症状,重视来访者自身拥有解释自己的权力,不赞成治疗师对来访者进行解释和分析。
    第二,传统精神分析大多主张人格早年决定论一般不晚于六岁,而新精神分析认为人格可以终生成长。
    第三,传统精神分析的视角主要局限于家庭内部父亲、母亲与孩子的互动与关系,而新精神分析不仅关心孩子在家庭内部成长的因素,并且增加了社会因素对一个人人格的影响。这一改变更符合现代科学,特别是符合行为遗传学相关的科研成果。行为遗传学认为,基因对人的影响占所有影响因素的50%~60%。一个人在12岁之前,家庭内和家庭外的影响因素大约各占25%,在其12岁之后家庭内的影响因素逐渐消失不见,而家庭外的影响因素上升到35%。
    第四,传统精神分析主要关注人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传统精神分析认为,人始终是活在家庭关系中的。而新精神分析,特别是拉康流派认为,人只存在与自己的欲望的关系,并不存在与他人的关系。同时我也引入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对传统精神分析的狭隘观点进行解构和升级。
    第五,传统精神分析在临床实操技术中会更多地使用分析、解释与干预。而新精神分析,特别是比昂与拉康流派,反而主张不分析不解释,并且减少对来访者的干预。
    第六,传统精神分析在治疗逻辑上主要使用潜意识的意识化作为主要的治愈因子。而新精神分析特别是某些荣格流派的治疗逻辑则恰好相反,他们不是把潜意识的内容向上引入意识,而是把潜意识的内容向下引入集体潜意识,然后使用集体潜意识的治愈因子来疗愈潜意识的内容。
    第七,由于传统精神分析的视角局限于考察人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格的影响,所以在治疗实操上大多都使用移情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技术和必要的治疗条件。而新精神分析并不局限于人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拉康和部分荣格流派,以及白体心理学的新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都已经不再把移情作为治疗的必要条件,这一改变也与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生活的精神状态,特别是新兴的网络心理治疗实践相符合。
    第八,传统精神分析流派更多地只考察家庭内孩子的成长要素,对于社会组织以及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身份对人的影响缺乏了解。而新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更重视社会组织形态和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对人格的重大影响。这也更符合社会学视角的精神病理学模型。同时新精神分析更注重观察互联网时代人类新的社群组织方式,对传统家庭影响的解构,以及互联网对每个个体的重大影响作用。同时也对拉康的“他我”和“镜像我”这两个概念进行了互联网时代的延伸。我认为互联网发挥了新的“他我”和“镜像我”的功能。
    第九,传统精神分析,特别是弗洛伊德流派,注意到了文明对人性的阉割。而新精神分析更多地考察人的自然属性被机器异化之后所产生的各种新的神经症的特点。比如,存在感缺失、拖延症、失眠症,等等。并且我还注意到了互联网时代对人性新的异化,主要是将人的自然属性进一步异化为一个神经元细胞,从而导致人类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新的精神特点和新的神经症。比如宅男剩女、游戏成瘾、厌学、拒绝社会化等更多的社会退缩与社会回避现象。
    由于比昂和拉康的理论晦涩难懂,能将其理论运用于中国心理学实践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无论是学院派、江湖派,还是大部分的心理学培训,仅止于传统精神分析,鲜有涉及新精神分析的培训。
    这导致目前中国心理圈和心理咨询师出现以下现状。
    第一,理论过于庞杂。正因为心理学理论太庞杂,心理咨询各流派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心理现象进行解释,各家说法都不一样,心理咨询师很少能够对精神分析进行全系统的掌握。
    本书从传统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将不同流派的同一概念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力求通过一本书就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整个精神分析从传统到现代的全貌。心理学零基础的小白也能毫不费力地看懂、看明白精神分析的所有概念。
    第二,实践缺乏指导。对于实践精神分析的学习者,目前最大的困惑是看不到任何一本实践指导的书。
    现代精神分析早已经发展到了新精神分析阶段。然而,国内的大多数精神分析实践者仍然在使用传统的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技术进行实操。
    因此,我们尝试让大家更好地去理解概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概念。为此,我试图用新精神分析的观点,对所有精神分析的概念进行一次升级的讲解,并对概念

后记

  

    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又被称为动力心理学(dynamicpsych010gy),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19世纪末,创立者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之后,他的学生和弟子们又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从内部发展逻辑来划分,主要分为古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拉康学派等。
    人们通常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称为古典精神分析,而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被称为新精神分析理论。
    新精神分析,主要是指从比昂开始,历经拉康,到现在后续的很多精神分析流派。
    可以说,新精神分析和传统精神分析,其各概念之间的名称貌似差不多,但实际上,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案例实操上,区别都极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精神分析最大的特点是企图用一个驱力来代替人类所有的精神现象,认为早年决定一切,且不强调社会学对人的影响。而新精神分析认为,人的驱力是多重的,人格也是终生成长的,所以并不赞成使用所谓的“原生家庭”概念,而是使用更科学的“早年教养环境”这一概念来替代“原生家庭”。在童年成长环境中,更注重家庭外的影响因素,强调机缘这个说法,强调某些偶然的家庭外的影响因素的重要价值。对成年人的问题更强调社会对人的影响,认为社会身份与社会角色对人的人格具有修补作用。在实操中,新精神分析会兼容并蓄,吸收其他多种心理咨询流派中的有益因子,同时更多使用比昂与拉康的实操模式,强调来访者站在自己主体资格的角度去解析自己的症状,重视来访者自身拥有解释自己的权力,不赞成治疗师对来访者进行解释和分析。 第二,传统精神分析大多主张人格早年决定论一般不晚于六岁,而新精神分析认为人格可以终生成长。 第三,传统精神分析的视角主要局限于家庭内部父亲、母亲与孩子的互动与关系,而新精神分析不仅关心孩子在家庭内部成长的因素,并且增加了社会因素对一个人人格的影响。这一改变更符合现代科学,特别是符合行为遗传学相关的科研成果。行为遗传学认为,基因对人的影响占所有影响因素的50%~60%。一个人在12岁之前,家庭内和家庭外的影响因素大约各占25%,在其12岁之后家庭内的影响因素逐渐消失不见,而家庭外的影响因素上升到35%。 第四,传统精神分析主要关注人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传统精神分析认为,人始终是活在家庭关系中的。而新精神分析,特别是拉康流派认为,人只存在与自己的欲望的关系,并不存在与他人的关系。同时我也引入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对传统精神分析的狭隘观点进行解构和升级。 第五,传统精神分析在临床实操技术中会更多地使用分析、解释与干预。而新精神分析,特别是比昂与拉康流派,反而主张不分析不解释,并且减少对来访者的干预。 第六,传统精神分析在治疗逻辑上主要使用潜意识的意识化作为主要的治愈因子。而新精神分析特别是某些荣格流派的治疗逻辑则恰好相反,他们不是把潜意识的内容向上引入意识,而是把潜意识的内容向下引入集体潜意识,然后使用集体潜意识的治愈因子来疗愈潜意识的内容。 第七,由于传统精神分析的视角局限于考察人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格的影响,所以在治疗实操上大多都使用移情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技术和必要的治疗条件。而新精神分析并不局限于人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拉康和部分荣格流派,以及白体心理学的新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都已经不再把移情作为治疗的必要条件,这一改变也与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生活的精神状态,特别是新兴的网络心理治疗实践相符合。 第八,传统精神分析流派更多地只考察家庭内孩子的成长要素,对于社会组织以及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身份对人的影响缺乏了解。而新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更重视社会组织形态和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对人格的重大影响。这也更符合社会学视角的精神病理学模型。同时新精神分析更注重观察互联网时代人类新的社群组织方式,对传统家庭影响的解构,以及互联网对每个个体的重大影响作用。同时也对拉康的“他我”和“镜像我”这两个概念进行了互联网时代的延伸。我认为互联网发挥了新的“他我”和“镜像我”的功能。 第九,传统精神分析,特别是弗洛伊德流派,注意到了文明对人性的阉割。而新精神分析更多地考察人的自然属性被机器异化之后所产生的各种新的神经症的特点。比如,存在感缺失、拖延症、失眠症,等等。并且我还注意到了互联网时代对人性新的异化,主要是将人的自然属性进一步异化为一个神经元细胞,从而导致人类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新的精神特点和新的神经症。比如宅男剩女、游戏成瘾、厌学、拒绝社会化等更多的社会退缩与社会回避现象。 由于比昂和拉康的理论晦涩难懂,能将其理论运用于中国心理学实践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无论是学院派、江湖派,还是大部分的心理学培训,仅止于传统精神分析,鲜有涉及新精神分析的培训。 这导致目前中国心理圈和心理咨询师出现以下现状。 第一,理论过于庞杂。正因为心理学理论太庞杂,心理咨询各流派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心理现象进行解释,各家说法都不一样,心理咨询师很少能够对精神分析进行全系统的掌握。 本书从传统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将不同流派的同一概念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力求通过一本书就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整个精神分析从传统到现代的全貌。心理学零基础的小白也能毫不费力地看懂、看明白精神分析的所有概念。 第二,实践缺乏指导。对于实践精神分析的学习者,目前最大的困惑是看不到任何一本实践指导的书。 现代精神分析早已经发展到了新精神分析阶段。然而,国内的大多数精神分析实践者仍然在使用传统的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技术进行实操。 因此,我们尝试让大家更好地去理解概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概念。为此,我试图用新精神分析的观点,对所有精神分析的概念进行一次升级的讲解,并对概念在实操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求解决众多心理咨询师仅能从书本中学到精神分析理论,却学不到实践运用的难题。 作为身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的心理学者,我立足中国国情,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话,把新精神分析的所有概念掰开揉碎一次性讲解清楚,并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互联网时代下精神分析各个概念的特点及其呈现方式进行了重点说明,使得理论更加贴合现实,且与时俱进。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对任何一个概念的解释,都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流派,而是用不同流派的观点对一个概念进行横向对比,这样可以使得读者对这些概念及其演化和发展理解得更加深刻通透。同时,本书还从精神分析实操的角度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讲解。 此外,这本对术语与概念进行详细解析的书使用了与以往其他术语概念工具书不一样的解释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精神分析的任何一个概念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我们在解释过程中尽量让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进行平行比较以及平行联系,甚至使用概念的组合,使用1+1>2的模式,让两个概念通过组合的方式产生新的含义,帮助大家系统化地理解精神分析概念的框架与联系。 第二,精神分析的概念不能脱离临床实操存在。传统的术语工具书往往不结合临床实操。我们在对概念和术语进行解释时尽量与临床实操相结合,帮助大家缩小理论与实操之间的距离。 第三,作为一本精神分析概念与术语工具书,本书提出了属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概念,比如元婴,这在全国临床心理咨询界尚属首次。中国的社会科学心理学和儿童教育领域一直在全面吸收西方文化,但是缺乏一个立足于本土文化、针对中国人的心理特征的术语体系。所以希望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开创这一历史时期,寄希望于未来国内的心理工作者能够提出更多的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术语和概念。 总的来说,本书是当代心理工作者必备的一本工作手册和学习用书,也是更多心理学爱好者精神分析入门的最佳读物。 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比如,文字编辑杨毓华、乔颖、杨利华、吴瑞雪、胡双喜、梁彩霞、彭桂芳、刘娓娓、高小涵做了大量的文字整理工作,还有插画师冯春花不厌其烦地对书中的插画进行修改和修饰。此外,徐放蕾对书稿进行了图文审核。本书的出版,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