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风俗习惯

中华民族婚礼(大陆篇)(精)

  • 定价: ¥198
  • ISBN:9787514230864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文化发展
  • 页数:480页
  • 作者:编者:闻度|责编:...
  • 立即节省:
  • 2021-05-01 第1版
  • 2021-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一部详尽描绘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独具民族风情和特点的婚姻和爱情文化的鸿篇之作,内容丰富。每个章节由民族概况、传统婚姻形式、传统婚礼流程、婚俗特色及文化价值四个部分组成。中华民族婚俗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内容提要

  

    《中华民族婚礼(大陆篇)》是在深入各民族聚集居住地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大量收集了第一手材料、参考了大量文献,并进行了专业的梳理编写而成,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可靠,对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及相关的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婚礼习俗的角度,介绍了中国56个民族的婚姻形式、婚礼流程和婚俗文化,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弘扬以下四个“基于”——基于对文化要素的凝结提炼与升华;基于各民族革命斗争与生产实践的文化再塑;基于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基于人类文化互鉴、文明共享,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我亦美之、美美与共。

目录

阿昌族婚俗
白族婚俗
保安族婚俗
布朗族婚俗
布依族婚俗
朝鲜族婚俗
达斡尔族婚俗
傣族婚俗
德昂族婚俗
东乡族婚俗
侗族婚俗
独龙族婚俗
鄂伦春族婚俗
俄罗斯族婚俗
鄂温克族婚俗
高山族婚俗
仡佬族婚俗
哈尼族婚俗
哈萨克族婚俗
汉族婚俗
赫哲族婚俗
回族婚俗
基诺族婚俗
京族婚俗
景颇族婚俗
柯尔克孜族婚俗
拉祜族婚俗
黎族婚俗
傈僳族婚俗
珞巴族婚俗
满族婚俗
毛南族婚俗
门巴族婚俗
蒙古族婚俗
苗族婚俗
仫佬族婚俗
纳西族婚俗
怒族婚俗
普米族婚俗
羌族婚俗
撒拉族婚俗
畲族婚俗
水族婚俗
塔吉克族婚俗
塔塔尔族婚俗
土家族婚俗
土族婚俗
佤族婚俗
维吾尔族婚俗
乌孜别克族婚俗
锡伯族婚俗
瑶族婚俗
彝族婚俗
裕固族婚俗
藏族婚俗
壮族婚俗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前言

  

    婚姻和爱情是人类情感世界的永恒主题,是渗透着灵性和价值、使人类走向升华和走向日益美好的精神构造。中华民族在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具民族风情和特点的婚姻和爱情文化。这一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文化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和。文化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民族文化代表了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民族创造了文化,但民族亦由文化而融成。世界上很多优秀的民族,创造了许多神奇的文化,但是他们中很多没有完成由文化来融凝民族的任务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诸如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等。只有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优秀伟大的文化,还用这些文化融凝了本民族,使中华民族接续发展,日久日大,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古代中国,并无“民族”之称,只有“中华”之称。“中华”原意与中国相同,又与华夏相系。《唐律疏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民族”一词,则是近代译自西方。梁启超最早提出了“中华民族”一词,成为近代以来民族学的术语和重要概念。中华祖先,在适合产生文化的条件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婚姻文化。在古代只有“氏”“姓”之别时,就有同姓不婚之戒。由于各氏族之间异姓相婚,而逐渐把各地居民联系融合,成为一个大族。《中庸》有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亦犹如后来之所谓君子之道,同亦造端乎夫妇。《易经》讲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说不同种类人群相杂而处时,就需要相和相通,于是就有了“化”。男女相和相通,结合为夫妇,即化成了家庭。循此而往,群体日益扩大,全人类相融而化成天下。能化成家庭、化成天下,正是文化的陶铸与融凝之功。在中国人的人文观念下,从夫妇起,从朋友起,都有一个人与人相处的道理。这个相处之道可以包容到全人类乃至天下万世。所以婚姻家庭从古至今在中国社会中都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因为人与人相处,造端在家庭。若夫妇不能相处,父母子女不能相处,最亲近的人、最常见的人都不能相处,则理想的人与人相处之道就无从建立。夫妇相处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婚姻礼俗与中华文化相生相伴,正所谓“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通过婚姻之道充分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提升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编写本书的目的之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上多次民族迁徙,以及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交错居住的状况。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相互影响与交融,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的奇异婚俗,形成了宝贵的婚俗文化。婚姻是男女缔结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婚俗是伴随婚姻而产生的。中国的民族婚俗犹如一座画廊,又似一座博物馆,有美丽的画卷,也有无数珍宝。在这里我们将看到,有的民族婚恋自由,有的民族则由父母主导;有的婚礼欢声笑语,有的却哭声不断;有的男娶女,有的则女娶男。无论哪种形式,各民族的婚姻习俗,都包含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乡土气息,都能让人了解和看清人类婚姻史的演变,弄明白现在各样婚姻习俗的来龙去脉。中国各民族的婚姻状态,从远古时期的杂乱群婚,到血缘婚、亚血缘婚、对偶婚等,再到现代文明的专偶制度,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那些古老婚俗作为人类婚姻发展史的遗迹,有的已成为历史的痕迹,有的正处于发展演变之中。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各民族都在日益摒弃婚俗中的糟粕,在保留传统与精华的同时,更加趋向接受现代文明的婚姻与婚俗。许多民族中存在的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日益成为通行的婚姻状态。有谚语说:双桥好走,独木难行。美人之美,我亦美之,美美与共。你是我的支撑,我是你的依靠。深深的汇聚,无界的交融,才能蕴含无穷的力量,共同沐浴于无言的美丽;抛撒鲜花,根植森林,才能共同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婚姻的真谛莫过于此。力图完整展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婚姻状态、婚俗特色,展现每个民族婚俗中所蕴含的爱情价值观和家庭伦理观,是编写本书的目的之二。
    婚礼是印记,也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根植于内的文化的外在体现,是人类从历史走来、当下起步、走向明天的辉煌路径。婚姻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婚姻最早称为“昏因”,《礼记》云:“婿日婚,女日姻。婿以昏时来迎,女则因之而去,故名婚姻。”婚礼,无论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诗经》有言:“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最初的婚礼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伏羲时代的订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期“亲迎于堂”,再到周代完整的“六礼”,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在《仪礼》和《礼记》中都记载了规范化的结婚仪礼。到了清代,《大清通礼》把上层社会沿用的仪礼用法规条文加以通用化和合理化,应用到了民间。但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合仪礼规则的情况,但人们会把这些不合规范的礼仪也看作同时并存的正规习俗。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婚礼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演进,非但没有削弱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更趋繁缛、热烈。婚礼始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对于婚礼重要性的一个共识是不履行礼仪的结婚得不到社会认可,无论繁简,只有公开办过婚礼才能建立婚姻关系。从婚礼中窥视各民族的人文特征及精神标识,系统挖掘和探讨神秘而远逝的少数民族文化,向全世界展示中华璀璨文化和提升民族自信心,是编写本书的目的之三。
    《中华民族婚礼》一书是一部详尽描绘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婚姻家庭、婚俗婚礼的鸿篇之作,内容丰富,绝非几段文字所能言尽。婚礼文化是一切婚礼仪式的“根”,是婚礼的“魂”,是无价之“宝”,有必要进行保护和传承。该书的出版发行,也在于为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搜集、提供较为系统的翔实资料,对于研究中华文化,并对研究与婚姻婚俗相关的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宗教学、历史学以及民间文学等,都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婚姻婚俗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标识,它的精华不仅凝结成了一个民族的过去,也可以滋生出新的未来。婚姻爱情是跨越阶级、跨越国度、跨越千山万水的情感电波,是人类共同的美好向往,是在和谐与美丽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者。中国民族婚礼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展示的是彩虹般的风景,这边独好,那边也独好!
    本书编委会
    2018年元月北京

后记

  

    《中华民族婚礼》一书是由彩虹五十六(北京)原创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创意并组织相关专家团队编写而成。本书的编写是为了弘扬以下四个基于:一是基于对文化要素的凝结提炼与升华;二是基于各民族革命斗争与生产实践的文化再塑;三是基于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四是基于人类文化互鉴、文明共享,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关人之美、我亦美之、美美与共。
    本书是在深入各民族聚集居住地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大量收集了第一手材料,并参考了大量文献,以及进行了专业的梳理编写而成。内容丰富鲜活,史料翔实可靠。中央民族大学杨桂萍教授及其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材料搜集与梳理工作。
    本书的后期校核和进一步修改完善得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祁春英教授,北华大学黄湛教授,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馆员张秀娟女士,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军先生,中国社科出版社原副社长、中国版权协会秘书长纪宏等同志的鼎力支持和辛苦付出。他们的审核把关和补充完善提升了本书的质量和水平。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还得到了瀚华金控集团董事长张国祥先生、北京嘉信久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峰先生、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傅晓田女士、华夏人寿保险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关海祥先生、福建左旋研究会会长郑理兵先生、国文电视台和国教电视台等的创意性建议,提高了本书的影响力。
    对于所有给予本书编写和出版发行,大力支持的单位和个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写者能力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18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