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政治理论

恩格斯与我们的时代

  • 定价: ¥48
  • ISBN:978720816922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页数:308页
  • 作者:肖鹏|责编:沈骁驰
  • 立即节省:
  • 2021-05-01 第1版
  • 2021-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如果说,马克思乍看上去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熟知之后方才感到他其实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常人;那么,恩格斯则初看起来是一位充满了烟火气息的凡人,深入接触才会发现他是一位低调内敛、不同凡响的“宝藏男人”。马克思像是一位略有瑕疵的“天才”,恩格斯则更接近一位完美无缺的“人才”。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可能很难成为马克思,但我们却可能更容易亲近恩格斯。马克思是我们时代的引路人,恩格斯更像是我们时代的同路人。本书以传记的形式呈现了恩格斯一生的基本脉络和重大事件。

内容提要

  

    弗雷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最重要的同路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与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共有十章,分别从家庭与成长、理想与事业、理论与实践、批判与革命、前进与后退、友谊与奉献、政治与经济、思想与现实、哲学与科学、晚年与辞世这十个角度,集中呈现了恩格斯一生的基本脉络和重大事件,尤其侧重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和理论研究的成果,生动记述与评价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革命情谊,不但丰富了恩格斯的个人形象和面貌,也深化了对马克思生平及思想的研究。

作者简介

    肖鹏,1987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20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师从吴晓明教授并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2018年策划并主创“给90后讲讲马克思”音频微党课,得到人民网、新华社等多部门和媒体的宣传推广。同主题著作《马克思的20个瞬间》入选“中国好书”2018年5月榜单,获评第33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并被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博物馆收藏。

目录

序言  光与影
第一章  家庭与成长(1820-1840年)
  一、出生:极其优湿的家境
  二、少年:极其聪慧的天赋
  三、青年:极其叛逆的性格
第二章  理想与事业(1841-1843年)
  一、左手是兵营,右手是大学
  二、初识马克思,会面很冷淡
  三、襄理的理想,工人与爱人
第三章  理论与实践(1844-1846年)
  一、马克思的迷茫,由恩格斯经济学治愈
  二、咖啡馆的见证:一对超级组合的诞生
  三、新世界观来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问世
第四章  批判与革命(1846-1848年)
  一、“真正的社会主义”不真正
  二、有了批判,才有真知与真行
  三、《共产党宣言》是如何写成的
第五章  前进与后退(1848-1849年)
  一、欧洲大革命爆发
  二、《新莱茵报》创刊
  三、从巴黎走到伯尔尼
  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第六章  友谊与奉献(1849-1863年)
  一、革命硝烟褪去,马克思深陷贫穷
  二、“该死的商业”与“埃及的幽囚”
  三、资本主义大本营里的特洛伊木马
  四、“友谊的小船”险些“说翻就翻”
第七章  政治与经济(1864-1870年)
  一、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到国际工人协会
  二、向资产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三、结束商业幽囚,重回马克思的身旁
第八章  思想与现实(1870-1875年)
  一、捍卫巴黎公社事业
  二、粉碎巴枯宁的阴谋
  三、批判“哥达纲领”
第九章  哲学与科学(1876-1883年)
  一、收拾无聊的杜林
  二、研究自然辩证法
  三、马克思与世长辞
第十章  晚年与辞世(1883-1895年)
  一、接过马克思的小提琴
  二、继续亡友未竟的事业
  三、将余生奉献给全人类
尾声  历史与时代
恩格斯生平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序言光与影
    在历史的长河中,留有姓名者如满天繁星,不可胜数。许多人物是以“双子星”的形象呈现的,如伯牙与子期、管仲与乐毅、秦皇与汉武、李白与杜甫,等等。他们的光芒同样耀眼,难分伯仲。光,是我们观察事物的中介。光线越是充足,事物的面目就越是清晰。同时,有光必有影,事物的色彩往往是由光影的交织决定的。光芒越是耀眼,影子就越是浓重。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脱离黑暗,拥抱光明,正如尼采塑造的查拉图斯特拉一样,他歌颂太阳道:“伟大的星球啊!假若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何在呢?”
    人们同样会以光与影来类比另一些历史人物,如蔺相如和廉颇、诸葛亮和周瑜、黑格尔和谢林,以及本书中的两个人物——恩格斯和他的亲密战友马克思。的确,马克思身上散发出的光芒实在是太过强大,他生前经历传奇,身后万人景仰。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被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是回望历史我们发现,恩格斯同样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同样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作出的贡献与功绩,恩格斯也同样作出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长达40年的伟大友谊之中,我们很难在考察其中一个人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单独把另一个人的所有影响从中剥离出去。
    或许从今天回看过去,我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在思想史上地位差别的评判更为复杂,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为这种差别作数量关系上的权重配比——似乎马克思应得七成,恩格斯应得三成,诸如此类——而是应当通过思想史的回溯来揭示事情本身。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去世之后的1886年,恩格斯专门写了一篇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回顾了马克思学说的出场历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1888年出版的单行本中,恩格斯特地在正文第四部分中加了一个长注释:
    请允许我在这里作一点个人的说明。近来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到我参加了制定这一理论的工作,因此,我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话,把这个问题澄清。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至多除几个专门的领域外,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很容易地做到。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不应忘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的。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抢救性地整理出版了马克思生前未完成的多部著作(尤其是《资本论》二、三两卷),不遗余力地反复向欧洲知识界强调马克思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并接过马克思传来的接力棒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在无产阶级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在第二国际理论家及后来苏联马克思主义者所理解和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中,最初的决定性的几步是由恩格斯所制定和奠基的。因此,无论是从思想史上还是从历史情境上看,考察马克思主义时试图把恩格斯剔除出去的做法,不仅是不可能的,也同样是错误的、居心叵测的。
    他甘为绿叶、谦恭勤勉,也许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影子”;他就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如果说,马克思乍看上去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熟知之后方才感到他其实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常人;那么,恩格斯则初看起来是一位充满了烟火气息的凡人,深入接触才会发现他是一位低调内敛、不同凡响的“宝藏男人”。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很难成为马克思,但我们却更容易亲近恩格斯。马克思是我们时代的引路人,恩格斯更像是我们时代的同路人。
    ——恩格斯是谁呢?
    ——这个问题不仅关切恩格斯的生平经历,而且本质性地关切他的思想价值。
    即便过了200年,现代性发展到了今日,我们依然感到恩格斯如同马克思一样,一方面极具现代感,另一方面又对现代性怀有强力的批判情绪。的确,今日世界相较于200年前,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物质条件大幅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是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同样是相较于200年前,许多领域的根本结构依然未曾改变——贫富差距扩大、异化现象横行,经济危机隔三岔五,政治霸权时断时续。这些方面,恩格斯比我们更早地洞察和思考过了。
    时至今日,工人群体依然辛勤劳作,而恩格斯写过《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住房问题依然关乎民生,而恩格斯写过《论住宅问题》;广大农民依然谋求美好生活,而恩格斯写过《德国农民战争》;知识分子依然有待独立思考,而恩格斯写过《反杜林论》;生态领域依然问题严峻,而恩格斯写过《自然辩证法》;女性独立依然任重道远,而恩格斯写过《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类解放依然是永恒的主题,而恩格斯与马克思合著了《共产党宣言》……
    因此,本书以“恩格斯与我们的时代”作为书名。

后记

  

    2020年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也是对中国、对全世界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写这篇后记的当天,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次突破了一亿,伴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卸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化,“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的发问,更是全世界、全人类此时此刻共同面临的时代迷思。与全世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在2020年抗疫、抗洪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实现了全面脱贫这一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的成就。百年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共同愿景,正在社会主义中国特别是在党的领导和人民万众一心的双重作用下,展现出一幅壮阔的时代宏图。我们有幸见证这个时代,我们也在深入思考这个时代。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从第一个百年目标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时代。对于“80后”“90后”来说,无论我们主观愿望如何,我们的客观命运将与这三十年的历史征程紧密相连——这是我们用三十年黄金年龄奋发作为的时代,这是我们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身在这样的时代,不忘本来方能创造未来,社会主义中国的基因密码,从我们的先哲那里一脉相承。尽管他们身上的基因片段在我们今天看来还是古朴的、老旧的,但依然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这就是这本《恩格斯与我们的时代》的写作缘起。在本书十章的每一章开头,都摘录了恩格斯不同时期说过的话,这些话仿佛就在今天的耳边,仿佛就是来自挚友同侪的聊天。本书原计划篇幅是10万字,但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写法还是字数都远超想象,最终汇聚成这部超过20万字的作品,待到付梓成书之际已经是2021年了。饶是如此,许多地方的思考仍未纯熟,许多细节的描述仍有纰漏,恳请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的写作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曾峻副校长,哲学教研部陈胜云主任、张春美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陆凯华博士的关心、指点和帮助,也离不开妻子和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上海人民出版社鲍静总监、沈骁驰编辑为本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肖鹏 2021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