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管理学

教练式培训技术

  • 定价: ¥68
  • ISBN:978755964988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12页
  • 作者:黄巧颖|责编:徐樟
  • 立即节省:
  • 2021-05-01 第1版
  • 2021-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作者在教练技术应用TTT领域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已培养众多商业讲师。
    书稿来源于迭代众多场课程的内容,已得到300多期众多学员认可和关注。
    建立亲和关系、进入心流状态等教练核心能力在本书中将有更多的研究和应用。开启创新培训—教练式培训之旅,是激发学习智慧的更佳路径,值得每一位教学者带着好奇,带着期待,怀有创造、融合和实践的意图,为更优的学习效果而启航探索。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帮助教学者发展核心能力、增强教学成果的书。
    作者黄巧颖是资深教练式培训师,她将教练技术与培训技术融合在一起,系统讲解如何站在教练的角度,帮助学员激发自我思考,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进入高质量的学习状态。她的课程帮助教学者实现从注重知识迁移到注重知识转化应用、从注重教学内容到注重学员需求体验两大转变,真正做到让点评富有价值,让案例深入人心,让课堂充满能量,让教学获得成果。授课多年,获得众多学员的关注与认可。
    本书即为课程内容的精髓,既有对国际前沿教学理念的讲解,也有对授课实践经验的拆解与分享,是教学者不可多得的能力提升宝典。

媒体推荐

    CTT教练式培训技术很巧妙地将教练元素和培训技巧结合。不论我们推行何种学习项目,讲师和学习项目运营官都可以应用教练式培训技术,让员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的主动学习才是最高效的。
    ——邓少华 玛氏大学中国区校长
    学习黄巧颖老师的课程打破了我心中的限制信念。在自我完善的人生旅程中,如果你想聚焦目标,突破自我限制,自我赋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我都热忱推荐你学习这本书!
    ——张华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心理辅导中心主任
    黄巧颖老师的CTT教练式培训技术教讲师们如何实现以学员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让我本人受益匪浅。我认为普及CTT教练式培训技术将为中国企业培训创造巨大的价值。
    ——季益祥 上海爱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与黄巧颖老师相识对我的授课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开始关注每个学员的能量,开始学会有意义地答疑,懂得了给予学员高质量的赞美,开始真正以学员为中心……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弹性,突破了原有的边界,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
    ——彭信之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领导力专家
    在黄巧颖老师课程里体验到的叠加式学习活动的确让人震撼!更为巧妙的是,她的课程的每一个学习活动始终服务于课程目标、服务于学员,在内容上有鲜明的层次递进感,在形式上极具现代感和趣味性,在细节上又有很好的体验感,实在是最好的示范!
    ——张世荣 纽迪希亚医学营养事业部组织与发展总监

作者简介

    黄巧颖(Esther Huang),培训效能亚太地区研究中心(TESC)负责人,混沌大学创新领教,《理念世界》课程研究员。
    在戴尔、百度等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管理经验,具有16年专业培训教学及教练教学经验,为多家优秀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获得企业的高度认可。致力于将教练式培训技术大量实践应用于商业培训、学校教育、企业学习中,支持教学者多元化学习成长,创造更丰富的教学成果。

目录

第1章  让信念发展升级:打破限制性教学假设
  一、看不见的教学前提假设
    教学者持有不同的教学前提假设
    打破限制性教学前提假设,重塑信念
    旧信念转化的五个步骤
  二、发展教练式培训的新信念
    信念禁锢:就是要搞定你
    发展新理念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模式、学习节奏
    信念禁锢:你肯定有问题
    发展新理念2:没有错误,同时追求更有成效
    信念禁锢:领导力有标准的答案吗
    发展新理念3:灵活和弹性将让学习变得更有能量
第2章  让教学赢得信任:与学员建立亲和关系
  一、学习关系为什么重要
  二、亲和,从来不是只某个时刻
  三、学习能量是什么
  四、建立亲和关系、提升学习能量
    建立贯穿课程始终的亲和关系
    进入讲师状态
    面对困难时刻的亲和行动
第3章  让课堂聚合能量:观察调整学习状态
  一、影响学习效果的学习背景
    学习能量
    学习场域
    学习背景
  二、观察个体学习能量,设计以“人”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Level 1:知识信息的接收和应用
    Level 2:探索自己的开放度
    Level 3:学习状态的变化
  三、观察群体学习能量,设计和调整学习场域
    群体能量的观察,从最初的设定开始
    体会学习者对学习能量的感受
第4章  让点评富有价值:创造现场学习的独特记忆
  一、点评的高频使用场景
    高频使用场景一:训练或练习结束之后
    高频使用场景二:讨论、分享观点之后
    高频使用场景三:学习活动的过渡和转接
  二、走出跨越“点评”误区
    误区一:点评=评价
    误区二:点评演变成无谓的夸奖和流程
    误区三:点评只说问题和不足
    误区四:遇到高水平学员,就不敢点评
  三、多层次点评贯穿法
    Level 1 点评基本功
    Level 2 升华点评技巧
    Level 3 拓展学习边界的点评技术
    综合应用多种点评技术
第5章  让故事深入人心:穿越学习难点
  一、“好老师”就是“故事大师”
  二、教学中,哪些故事更适合
    真实
    简短
    围绕学习目的
    富有观点
  三、哪些学习时刻适合来个故事
    课程开场
    点评或答疑
    输入学习点
    解决问题
    辅导或教练
    课程总结
  四、设计课程故事的4P方法
    P1:选事件
    P2:定观点
    P3:裁情节
    P4:绘故事
  五、怎样让故事打动人心
    要素一:设计冲突增强故事张力
    要素二:带入情感引发学员共鸣
    要素三:价值观点升华学习意义
  六、如何增强讲“好故事”的能力
    随时积累,持续练习
    故事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第6章  让学习轻松有效:应用教练式学习活动
  一、留意需要学习活动的信号
  二、应用教练式学习活动提升学习能量
    提问设计卡——强有力提问
    学习搭档——即时分享
    评分反馈——快速评估
    转换环境——制造新体感
    设定能量圈——聚焦学习目标
    画展分享——深化视觉感受
    走动式交流——调整状态
    学习地图——明晰路径
    活跃信息——有效输出知识
第7章  让学员融入课堂:三位置讲授切换
  一、抓住学员注意力是教学者的挑战
  二、站在学习者的视角授课
  三、引起学习者的感知共鸣
  四、不同位置的讲授感知
    第一位置:讲师位置
    第二位置:学员位置
    第三位置:关键利益人位置
  五、轻松实现不同位置的授课
    第一位置:讲师位置
    第二位置:学员位置
    第三位置:关键利益人位置
  六、刻意练习,增强三位置的切换灵活
第8章  让授课轻松自然:进入心流授课状态
  一、怎样的体验是心流状态
  二、创造心流教学状态的前提:熟悉和安全
    熟悉教学内容
    清楚活动引导流程
    收集分析学习者的背景和特点
    不知教学现场,了解开场流程
    经验丰富的讲授技巧
  三、有意识地训练即兴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能力是进入心流授课最重要的基本功
    日常的表达习惯会成为即兴表达的主要结构
    增强正式表达的感染力
  四、进入心流状态,驾驭课程效果
    第一步:“胡说八道”
    第二步:建立联系
    第三步:出口成章
  五、进入心流授课的本质是教学者不断内在成长
第9章  让教学迈向线上:OMO教与学的新时代
  一、拥抱变化,迈向未来的教与学
  二、线上学习的主要形态
  三、在线与学员创造亲和关系
    在线学习登录时刻:仪式感和破冰
    教学过程中保持对学员的观察、联结和互动
    在线学习结束离开:分享和道别
  四、保持积极在线教学状态
  五、有限的展示技术创造无限的交互体感
    创造镜头感,穿越屏幕交流
    在线授课基本功:声、手、姿、脸
    阶梯式训练帮助新手迅速适应在线授课
    升级语言装备:六个“总是”
    课程情绪温度计
第10章  赋能讲师成长:探索教学者的定位及发展
  一、探索教学事业的核心价值观
  二、明确职业目标是自我学习的前提
  三、从“工作”到“使命”的不同体验
    Level 1:教学职业阶段——从事的+需要的
    Level 2:教学专业阶段——擅长的+从事的
    Level 3:教学天赋阶段——热爱的+擅长的
    Level 4:教学使命阶段——需要的+热爱的
  四、清晰定位,设定计划
    关于课程和专业
    关于讲师状态、风格
    关于服务对象
    关于未来发展
  五、致敬心中的精神领袖
后记  “教之道”即“学之道”

前言

  

    开启教练式培训之旅,探索学习智慧新路径
    一、快速了解神秘且多元化的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从构建到发展,速度非常快,学习和参与教练技术研究与多元化发展的专业人士也越来越多。教练技术最初来自体育运动,目的在于激发运动员内在潜能,目前已被快速推广和应用到企业学习中。专业的教练技术在2010年左右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尤其在企业培训领域,得到广泛认知和应用。在国内企业学习领域,教练的角色经历了讲师、引导师、顾问等不同发展阶段,现在已经有专业教练这一独立的角色和研究领域。这也和教练底层的理念、应用导向的工具技巧、尊重人内在潜力的特点有关。
    教练最经典的形式是一对一的高价值对话,围绕目标,教练和被教练者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教练持有客观、中正和临在的状态,构建最佳的对话场域,通过强有力提问、深层次聆听为被教练者打开盲区,帮助其发现新的思路和观点,转化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更有效地达成目标;同时,通过一次又一次目标探索,更好地促进被教练者的内在成长。
    令人感到神秘的往往是,这样看似普通的对话情景,却总能创造出特别的体验和认知,使得人们常常因为一系列对话看到自己的心智模式、行为局限,从而产生由内而外的变化;看似是讨论事业的困境、业绩的目标达成、团队的运营管理,却总能穿透事业话题,发现生活状态和模式,从而影响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不断优化生活的质感。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专业的教练技术虽然有不同流派的定位和发展,但底层的理念、工具和技巧是有一致性的。这些一致性构成了一个系统和模式,使教练对话变得不同。如果将教练体系的核心元素进行提炼和结构化,你就会发现四个维度是很有特色的。
    ①教练的前提假设:不同的教练流派有不同的原则或前提假设,其中核心内容有很大共性,都是对人更深刻的认知和洞察。
    ②教练的不同类型:个人教练、团队教练、企业教练、绩效教练、亲子教练、生命教练等。
    ③教练的核心能力:建立亲和关系、教练状态、主动倾听、强有力提问、直接沟通、创立觉察、设计行动计划等是教练核心能力中偏向专业教练技巧的部分,也是教练技巧中可被迁移至以沟通交流为核心工作场景的主要技术。
    ④专业的教练工具:教练工具的底层逻辑大量结合了心理学的技术,视觉化教练、NLP教练等都有一定的教练流程和模板,它们构建了系统化的教练工具,聚焦某一类教练议题更加有效。
    把教练的特殊属性进行提炼,并结合其他领域的工作展开组合创新后,会绽放出多元化的魅力和效果。培训和教练的结合是本书专注研究的主题,教练式培训的底层结构是将培训技术和教学技术进行结合,在教学的不同场景中进行转化和迭代,从而获得深化的学习成果,激发智慧学习。
    二、教学创新:教练式培训技术的智慧实践
    教学的最小单元基因是高质量沟通,目的是更有效地促进从学习到应用的转化,让人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造深层次的联结,在知识和技能交互过程中有思想、观点、情感的交流和碰撞,进而实现彼此激发:
    ①教与学之间的彼此激发。
    ②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彼此激发。
    ③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彼此激发。
    ④学习内容和生活工作应用之间的彼此激发。
    ⑤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彼此激发。
    这些不同层面的激发将促使学习从传统的注重知识迁移到注重转化应用上,从传统的注重教学内容到注重学习者的需求和体验上,从传统的讲究技术研究到注重人们的感知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学习的立体化、结构化和技术应用达到了更高的层级:人与内容有了真正的交互,进入了智慧学习的时代,学习自身也有了生命力,可以在教学现场被更多创造,在教学者的研究领域进入自迭代,和当下的社会环境密切结合。因此,教练技术和培训的结合很好地支持了“人与内容真正交互”的结构。
    教练式培训技术是围绕学习场景展开的,围绕教学技术的优化、迭代而发生。因此这不是教练技巧,准确来说是一种创新的培训技术,是服务于学习效果提升的。教学技术充分融入了教练的元素,创造了新的创新式教练方式:
    ①教学观念+教练的前提假设+结构化设计及转化=教练式前提假设。
    ②讲授技巧+教练技巧+结构化设计及转化=教练式培训技巧。
    ③教学活动+教练工具+结构化设计及转化=教练式学习活动。
    在大量实践过程中,教学者的内在认知和外在技巧都在提升,并彼此相互促进。教学者的体验不仅仅是用告知的方式进行培训和讲授,还多了教练式培训的立场和视角,将开始探索如何激发学习者自我思考、自我觉察,思考如何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并尝试观察学习者的
    状态和能量等。
    教练式培训适合增强哪些课程的效果?以下细分的学习内容都可以应用:
    ①企业培训:战略落地、组织变革、领导力、营销、通用沟通能力提升等。
    ②亲子沟通、父母赋能、高校能力素质类教育等。
    ③专业教学技术类:课程开发、讲师训练、故事思维、演讲表达等。
    ④思维推演、沙盘学习、研讨引导等。
    如果教学者不了解教练技术,并不影响教练式培训的应用效果。当然,如果教学者对教练技术有所了解,会更好地促进教练式培训的应用和落地。
    三、教练核心能力和教学技术的巧妙融合
    将教练核心能力和培训场景进行最简单的结合,就能感受到不同的体验和反馈,比如主动倾听、强有力提问和建立亲和关系等。
    1。教学者应用—主动倾听
    被聆听是一种明显的体验。当聆听者完全追随你的语言和感受,专注于你的每段话并感同身受时,你会感受到被理解和放松,会感到更加安全和更相信彼此。这是所有重要沟通的基础。
    我们大部分时候不会达到深层次聆听阶段,我们每天的工作或状态也不需要总是深层次地聆听,就像大多数人平常不用通过高强度器械锻炼来保持健康一样。但是要在课堂中创造高价值的交流,教学者要学习如何快速进入深层次聆听状态,并在学习者进行研讨和观点分享时保持积极的聆听。如果只是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诠释学习者表达的观点,那么聆听就处在表面化、流程化、自动化的简短互动机制中,呈现出教学者仅根据个人观点来衡量和反馈学习分享的局面。
    最好的聆听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聆听的互动性,包含着积极的行动,比如关注、肢体回应、复述学习者发言中的关键点、在板书上记录学习者所用的词汇等。如果能这样做,那么课堂上的简短交流也能创造出高价值体验。
    2。教学者应用—强有力提问
    提问启发学习者思考,是发展学习和促进成长的有效途径。任何巧妙或直接的告知、建议、要求都会带来支配和控制的感受。对于有经验的学习者而言,这些做法很可能会阻碍他们表达想法,激起他们对教学者的防卫和戒备,引发辩论和解释,使得谈话陷入困境和僵局,也破坏了教与学之间的信任关系。
    如何在课堂上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呢?首先,多用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总是呈现出领导者的判断、假设性观点,同时,提供给学习者的思考空间是被限制的,总在“是”与“否”之间徘徊。如:“大家觉得这样做合适吗?”“请问第三组的代表发言是否正确?”“这个案例的经验是否给你们带来了学习价值?”……
    当有些封闭式提问强烈而清晰地在等待学习者做出如教学者预期的选择时,很容易使得他们感到没有趣味,产生抵触和对抗,因为没有人喜欢总是被控制答案的感受。
    开放式问题首先展示出来的是尊重和好奇,学习者在多种选择背后的不同思考,可以引发大家分享不同的想法和建议。
    其次,多用强有力问题的结构,激发研讨中学习者的不同思考。例如:
    用“如何、怎样”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用“为什么”追问可能的原因和底层思维。
    用“最……”聚焦思想。
    ……
    尤其是在研讨和思考问题陷入僵局或困顿时,相较告知而言,提问更是一位智慧教学者的最佳选择。
    建立亲和关系、进入心流状态等教练核心能力在本书中将有更多的研究和应用。开启创新培训—教练式培训之旅,是激发学习智慧的更佳路径,值得每一位教学者带着好奇,带着期待,怀有创造、融合和实践的意图,为更优的学习效果而启航探索。

后记

  

    “教之道”即“学之道”
    从2005年在戴尔(中国)总部担任高级培训师和销售教练开始,我正式接触培训和教学工作也有16年的时光了,其间一直对于教学技术如何提升工作效能及推动个人成长充满兴趣和热爱。
    通过培训、咨询、教练和辅导工作,我服务过多家知名企业,也与很多专业的讲师、顾问们一起工作成长,不断学习、迭代。这次对教练式培训技术实践的写作梳理,也是对自己学习工作的一种沉淀与回顾。
    教学相长是一路以来的主要形式,我不禁回想起很多从企业学习、从课堂学习、从学员学习、从公益教学领域学习的点点滴滴,回想起一路帮助、辅导和支持我成长的老师和朋友们,心存感激。
    通过思考与回顾,我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学习和成长还有很多高峰可以攀登,可以不断探索多元化的路径,用学习让人生更加丰富和有趣;学习不同领域的领先者,学习不同行业的创造者,学习不同人生阶段的贡献者,将使得知识、技能、思维的升级更有机会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贡献,推动学习创造快乐和价值。
    教与学之间,从未有清晰的界限。长期从事授课工作,有时会陷入误区,认为自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能手,悄悄滋长了内心的傲慢,不经意间会在专业研究中让主观评判大于客观认知,反而禁锢了自己的视野和学习宽度;有时将来自学员和企业的高度赞赏理解为成绩与效果,内心悄生对产品、技术的自我认可,反而错失站在学员视角,以企业成果导向的迭代良机。 教之道即学之道。教学者最需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以教学工作为责任、为荣耀、为鞭策!无论授课是30分钟,还是7天或更长时间;无论课堂面对的学习者是白纸般的新手,还是充满经验的企业家、高认知的专家学者;无论教学形式是公益分享,还是商业授课;无论教导的是教育体系的学生,还是成人世界的专家…… 只要以教学形式分享传播,支持他人学习和成长,都值得我们对教与学心存敬畏、心存谦卑、心存责任,做好充分的准备,讲好每一课,专注每一刻!教的本质就是教学者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是教学者的专业、学术积累和自身修养品德的融合。不断内外兼修,把每一课都作为教学的最美作品准备和呈现,通过课程让自己成长,成为伟大而平凡的教学者,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教学之道。 感谢所有支持我继续学习和探索、不断打磨和传播最美作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