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怪诞日本史

  • 定价: ¥56
  • ISBN:978752072114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方
  • 页数:261页
  • 作者:朱捷|责编:王金伟
  • 立即节省:
  • 2021-06-01 第1版
  • 2021-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作为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日本论著作,本书作者无意论述日本的整个历史或文化的所有层面,而是聚焦于自江户时代至21世纪初的日本近现代历史。这段历史堪称日本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代,充满了不断反转的戏剧性因素。本书并不打算严格遵循历史的进程进行纯线性的梳理,而是注重撷取该时期历史上的重要现场或焦点人物,以“怪诞”作为关键词来串缀起那些貌似零散但却很可能充满了内在联系的历史瞬间,在用近于冷酷的幽默语言来凸显其中“怪诞”要素的同时,也不忘揭示这种“怪诞”背后的内在逻辑性,以向我们揭示日本作为现代国家得以产生、发展乃至失败到再出发的前世今生。

内容提要

  

    《怪诞日本史》旨在以诙谐幽默的口吻讲述怪诞日本的历史,探索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日本的前世今生。事实上,本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日本历史叙述,它包含了近代以后的一种世界趋势。
    日本极早投入并体验了新兴的文明秩序,在迎合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的蜜月期里,这位或许可以称得上是“绅士”的家伙开始了他多重人格精神状态下的表演,行为怪诞、狂躁,时而自信自傲,时而自卑自悯。闹剧在1945年谢幕,在“文明”精神的引导下,绅士最终却以“一丝不挂”收尾,着实令人唏嘘。本以为故事会到此画上一个尴尬的句号,不料却未完待续,这位绅士华丽转身,仅用数十年,就剔除了狼狈不堪的战败者形象,在新的世界舞台上继续展现着自己那稍显另类的文明形象与优雅举止。

媒体推荐

    本书作者并不满足于停留在对“怪诞”的罗列或是“戏说”上,而是在“戏说”与“正解”之间寻找着绝妙的平衡,尽可能从多种历史事实中去探究“怪诞”的起源,并逾越“戏说”的范畴来展开具有逻辑性的学理分析。本书既是对各种怪诞现象的历史探源,亦是一种不乏幽默感的“文学叙事”。只有这样,才能透过“怪诞”的表象而去接近被种种言说所遮蔽或扭曲的历史真相。
    ——杨伟

作者简介

    朱捷,1988年12月生,曾在日本法政大学、东京大学学习,对日本历史颇有研究。现供职于南京邮电大学,为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目录

序言  朱君的“怪诞”及其《怪诞日本史》
自序  怪诞日本
第一章  江户、洋人、将军
  江户掠影
  搅局者
  吉田君
  兰学小史
  儒学气运
  “叛逆”思想家
  水户
  大老
  坂本龙马
  变节
  剧终
第二章  明治、天皇、大佬
  取经
  初代天皇
  立宪
  末代武士
  民权
  洋味
  福泽谕吉
  甲午海战
  军国
  日俄战争
  尾声
第三章  大正、政客、民众
  “望远镜”天皇
  虚无
  走运
  暴民
  平民宰相
  独立知识分子
  天灾人祸
  杀机四伏
  精神
  忍
  湖南
  裕仁
第四章  昭和、军人、恶魔
  张大帅
  失控
  人算与天算
  “满洲”
  乱象
  公爵首相
  武装侵略
  南京
  历史记忆
  斗志
  不安
  回归
  超越西方
  延续
  抉择
  疯狂
  末路
  “圣战”
  覆灭
  闭幕
第五章  战后、美国人、官僚
  受降
  挣扎
  尴尬的裕仁
  太上皇
  改造
  潘潘女郎
  RAA
  新宪法
  东京审判
  离别
  民俗学
  独立
  1955
  安保斗争
  “和平”
  盛会
  田中角荣
  金钱的魔力
  失落
  新世纪
写在最后

前言

  

    朱君的“怪诞”及其《怪诞日本史》
    朱君给自己这本日本论取名为《怪诞日本史》,似乎不乏“狡黠”的成分,甚至可以从中嗅到某种“战略性考量”的“阴谋”气味。老实说,作为一个应邀为该《怪诞日本史》写序的人,居然一开始就如此信口雌黄、妄下结论,这本身就足够“怪诞”的(估计,朱君已经后悔不迭了)。但左思右想,我还是觉得,这一书名确有几分“迎合”大众读者的意味,不,甚至是明目张胆地“挑逗”着大众读者的阅读欲望。想来,这是因为朱君显然对下列事实心知肚明: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同文同种”的说法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据着中国人日本观的主流地位,再加上近代以后,一直被我们视为后进国的“小日本”居然走在了中国的前列,率先踏上了近代化的征程,且在一段时间内,用武力侵占了我们“大中华”的大片土地,极大地伤害了我们国人的感情,从多种意义上颠覆了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固有形象,也颠覆了我们习以惯之的自我定位,因此,在我们中国人眼里,日本人成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他者,一种邻近而又遥远的存在,甚至不啻一个近于怪异与危险的民族,以至于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用一连串相互矛盾的修饰语(比如,“他们礼仪超群,但却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他们行为举止非常刻板,但却善于适应激进的变革”“他们温顺善良,但有时却冷酷得近于残暴”等等)对日本人所做出的描述,唤起了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也构成了我们对日本人之怪诞形象的一种普遍认知。
    而就像是为了佐证并强化上述国人对日本人的认知一样,朱君在本书自序中就罗列了日本人的种种怪诞现象:1936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一年,怀揣情人的阳具彳亍在东京街头的阿部定;在1948年东京审判接近尾声时,与自己的女粉丝在东京玉川上水投河自尽的作家太宰治(近来风靡中国的丧文化代表作《人间失格》,就是他戏剧性生涯的如实写照);还有于1970年(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25个年头),在日本自卫队的市谷驻地,拿起短刀剖腹自杀的作家三岛由纪夫(据称,为他担当“介错”者——补刀人角色,随后也切腹自尽的圆脸青年森田必胜,乃是他的同性恋人),等等。显然,这些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们对日本人的固有认知,坐实了我们对日本人的想象,也自然勾起了我们阅读本书的兴趣,欣然决定紧随在作者身后,去饱览日本的“怪诞”万象,以满足我们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窥探欲”。
    ……
    莫非,就因为是《怪诞日本史》,所以就一定要将“怪诞”进行到底吗?——我一直怀揣着这样一个疑问。但有趣的是,读完《怪诞日本史》之后,我竟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或许就像日本的“怪诞”背后有着它自身的逻辑性一样,谁能断言,朱君的“怪诞”背后就没有他自身的逻辑性呢?
    如果循着这一思路而言,那么,朱君在《怪诞日本史》上的“战略性考量”就远非鄙人所说的什么“阴谋”,而毋宁说是对读者的公开“求爱”(对了,这是典型的太宰治式的话语和做派)。因为他渴望把“基于我个人日本体验的一次总结与反思”分享给亲爱而睿智的读者们,而且是以朋友之间侃大山的方式来共同享受一次原本有些枯燥乏味的“文化之旅”。
    杨伟
    2020年12月22日于重庆歌乐山下

后记

  

    怪诞日本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显然没有,但我想讲的故事差不多已渐入尾声。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突如其来的“3·11”东日本大地震给了岛国人民当头一棒;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使得中日两国关系持续恶化;消费税被进一步提高至8%;关于“万能细胞”研究的相关数据被曝造假;高仓健(1931-2014)去世;同性婚姻在东京涩谷区得到承认;SMAP解体;平成年代宣告结束……
    在这个十年里,我曾八次来到日本,其间有过两回常住的经历。
    起个大早赶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初次踏上岛国土地,它的安静、整洁与秩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还有景区里那价格高昂的烤玉米。此外,岛国的空气里好像总弥漫着某种说不出的味道,可能是除臭剂?或是香水?至今我也没有去追本溯源。
    2013年的某一天,当我信步于明治神宫,突然有人将一份报纸塞到了我的手里,原来东京又一次获得了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那段时间,奥运会再一次成为岛国上下的热门话题,人们寄希望于它能够为沉闷的社会带来一些变化。然而,他们压根儿就想不到2020年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2016年冬季的某个深夜,当一架国航班机降落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我再一次踏上了东瀛的土地。刚到没几天,日本老师就约我在校园内的一家法式餐厅吃饭,其问还给我推荐了一款可以知晓自己所处位置海拔高度的手机软件,看来老师对5年前那场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依旧心有余悸。饭后,他带我逛了一圈校园,讲述了一通关于“王道”与“霸道”的往事……当然,我也是头一回知道这里曾经是日本著名的“第一高等学校”,虽然模糊记得川端康成毕业于什么“一高”。对了,在此次见面之前,老师的一位学生帮着我办理了一系列入学手续,那是一位一边带着三个孩子,还一边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的日本女性,每次见面,她都会给我两个红富士苹果作为礼物。 2017年,我在东京遇见一位老奶奶,她推崇茶道,爱看《三国志》。当得知我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公费留学生以后,每次见面她都会塞给我10张1000日元的纸钞,说是让我拿着当零花钱用。和老奶奶吃过几次饭,她总是将聚餐的地点选在银座附近,比如那动辄消费数万元的帝国饭店。不远处的木村屋也是她津津乐道的一个地方,那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糕点店,据说,红豆面包是里头的招牌点心。 每次聊天,老奶奶总是对我说:“现在的日本不安全,核泄漏污染了食品,朝鲜的导弹也随时可能飞过来,东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有一次直下型地震,你还是早点回国好!”而老奶奶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她那在波士顿生活的妹妹,逢人总会炫耀一番,虽然她的妹妹只是一位生活在大洋彼岸的普通百姓。在我回国以后,老奶奶送给我一本书——《清贫的思想》,后来我才知道,这本书曾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风靡一时。 当写完本书的时候,我似乎对老奶奶的行为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时代造就了人,这话一点儿都不错,当然,这个“人”多指凡人,而非那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高人。 言归正传,对于现代日本,我终究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它虽然身处亚洲,但却是西方体系的一部分。从与日本人的接触中可以感知,他们中多数真正醉心的是西欧文明,而之所以亲美,则是审时度势之后的结果,就像他们曾经对待中国那样。然而,不得不承认,岛国人民有一种本领,那就是能够让不少新的与旧的东西做到并行不悖。 此外,日本在许多人眼里是一个宜居之地,国民注重信誉,素质也高,生产的东西质量可靠,表现出了卓越的匠人精神,并且他们还创新不断,尤其是在细节方面,简直让人无可挑剔。但如果被问及果真如此吗?纵观当今世界上的其他发达国家,我想,以上的说法并无大的不妥。 然而,对于一位并不了解日本的外国人,多少会觉得这个国家有些怪诞。实际上,日本人看我们也时常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本书所使用的“怪诞”并非真正意义上古怪、荒诞之意,它只是相对意义上的,或者仅仅是对于以前那个不太懂日本的自己来说的“怪诞”。 2000年以前,日本对于我来说就是“樱木花道”、“柯南”、“浪客剑心”和“美少女战士”,虽然父亲学过日语,并且老师还是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但等到我成人以后,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请喝茶(わ茶、どうぞ)”等几旬日语外,他便再无其他有关日本的记忆了,虽然父亲曾经是那么向往东瀛。 最后,我想说,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连一般所谓的“真理”也是如此。历史叙述有时候更像是文学创作,当然,它还会兼具哲学的意味,在此意义上来说,“文、史、哲”确实无法分家。本书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不是唯一的“怪诞日本史”,它终归只是基于我个人日本体验的一次总结与反思。 2020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