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地理 > 中国地理、旅游

瓯景/瓯地乡愁系列丛书

  • 定价: ¥88
  • ISBN:978754963493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文汇
  • 页数:195页
  • 作者:夏真|责编:苏菲
  • 立即节省:
  • 2021-04-01 第1版
  • 2021-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温州古为瓯地,建城有1600多年历史,自然风景秀丽,文化积淀深厚,加上地处我国东南一隅,是我国历史上少有战乱、为安定的地方之一,因而语言文化、风土人情、历史风物保存较好。历代有数不尽的杰出高僧、大诗人、大散文家、大画家等云集温州秀美的山水之地,更有众多名士谪守温州,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书法、绘画作品及历史故事等文史资料。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书稿选取温州墨池、池上楼、江心屿、雁荡、望海楼、库村、会文书院、梅溪、刘伯温故里、永昌堡、玉海楼、枫林、琦君故里、梅雨潭、藻溪等十多处人文景点,可以看出温州山水秀丽,山、江、海、溪、岛各种元素俱全,称得上大美温州。全书通过挖掘历史遗韵,阐述风景与人的关系,角度新意;所选图片,历史照片和当下照片对比,相得益彰;每篇文末还配了地图和线路,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实地游览。

内容提要

  

    本书是”瓯地乡愁系列丛书”之一。作者选取温州墨池、雁荡、望海楼、梅雨潭等人文景观,挖掘其历史遗韵,兼写历代温州名人。通过对温州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的描写,图文并茂地让读者感受温州的人文风采,了解温州人的智慧才情。
    这是一本关于温州的“文化旅行”之书。
    

目录

泉曰墨池,园曰玉介
池上楼的前生今世
孤屿媚中川
欲写龙湫难着笔 不游雁荡是虚生
泓澄心赏望海楼
从库村到泗溪:退隐桃源及廊桥之美
会文书院:永嘉前辈读书多
王十朋:家住梅溪水竹间
刘伯温:我昔住在南山头
永昌堡:江南堡
玉海楼:颐园松菊,玉海图书
徐定超:家住枫林罕见枫
琦君故里:一草一木耐温存
梅雨潭:让朱自清忘却了人间烦忧
能使无情尽有情:弘一法师的温州踪迹
夏承焘旧居:诗意地栖居
朱自清旧居:帘卷海棠红
郑振铎纪念馆:饮瓯江水长大的文坛伯乐
夏鼐故居:仓桥街走出考古英才
雁过藻溪:故乡在我的血液里

前言

  

    前言
    《瓯景》所记,为温州的人文风景。
    公元323年,永嘉立郡。《弘治温州府志,城池:云,“郭璞登西北一峰,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城垣便连五斗之山,依海坛、华盖、积谷、松台、郭公诸山而建,城池清嘉。
    永嘉立郡之际,适逢王谢世家南迂,一时名士谪守温州如过江之鲫。《弘治温州府志,宦职》载,东晋永嘉郡太守,始于谢毅,依次为王羲之(《晋书》未记载王羲之守温州)、孙绰、蔡邵、谢铁……及至南朝谢灵运,王谢风流在永嘉郡声迹流播,“泉日墨池,堂日梦草,坊日康乐”,名士风景兴焉。
    郡有名山水,集山、溪、河、江、海、岛之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自i射公屐叩响山水之美,永嘉成为山水诗诞生的摇篮;八百里瓯江浩浩汤汤,瓯江诗路上,过尽孟浩然等大诗人们的干帆。雁荡山,天下奇秀,历代杰出的高僧、大诗人、大散文家、大旅行家、大画家、各界名流接踵而至,若穿越时空连缀他们的入山足迹,可绘一幅思接干载、名士云集、蔚为大观的雁山行旅图,依次可排列出一串史上晌当当的名字:诺讵罗、沈括、徐霞客、李孝光、汤显祖、姚鼐、袁枚、康有为、张大干……道不尽的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苍苍罗山,为郡城一道画屏,梅雨潭藏着一篇著名的《绿》。渺渺孤屿,似郡城一颗明珠,诗之岛上镌刻了名诗人们的近千首诗。“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宋代温州多书院,为永嘉学派的滥觞。乐清梅溪书馆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走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南宋一代名臣王十朋。温瑞塘河,接永宁安固文脉,瑞安名儒,开一代风雅。泰顺千山万壑,藏桃源之胜与廊桥之美。文成奇山奇水,五百年一出帝师王佐……
    据《温州府志》称,温州是我国历安定的地方之一,“后汉天下大乱,东瓯独安”;“东晋豪杰并起,未闻以东瓯为得失”;“五代莅乎吴越,长治久安”;“南宋则高宗驻跸于前,出帝浮海于后”。
    虽隆冬而恒燠的温州,实为东南之隅一块明净的福地。纵观历史,无独有偶,温州往往成为诸多名士们一生中的“重要一刻”:
    公元422年,谢灵运离开建康而赴永嘉,在亲历河流山川的行旅中,发现山水之美,“诗人正面书写山水”,由此,“老庄告退,山水方滋”,中国诗进入了“山水诗”的新篇。
    1130年,宋高宗入海避敌。正月二十三日,溯瓯江而上,到达乐清琯头。二月初一,驻跸江心屿,图谋复兴。1276年,南宋将殁,杨淑妃带着两个王子赵罡、赵昺,辗转逃至温州,又落脚孤屿。一个王朝的开端与终结,其君主竟都选择了孤屿作为流亡的避难所。
    1921年3月,弘一法师离杭来温,卓锡积谷山下庆福寺。弘一在温州前后12年,掩关四年常住庆福寺,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出关后几年,如闲云野鹤,弘法四方。每至寒暑,大都回温结夏度岁。弘一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皆在温州时期形成。
    1923年暑假,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回到温州,写下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此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温州的踪迹》四篇,皆因朱氏的温州情缘而诞生。朱自清的孙子朱晓涛曾说,朱自清从诗人到散文家的转型,是在温州开始。
    当名士与山水光辉合一,风景便添无限丰赡的人文内涵,纵贯古今。山水做证,灵犀相通。正如傅国涌在《民国不幸雁荡幸》中写道:“我读民国时代那么多游山客写下的游记,依然心存感念,如果不是他们的莅临,山中的小世界将是何等寂寞,仿佛一年年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的踟蹰花,或是秋天里会开放的桃花,那些花为元代文学家、我邻村的李孝光见过,也被明代大臣章纶见过,写下了《牡丹亭》的汤显祖见过,或许徐霞客他们也见过。”
    庚子年,与友人杨苗同行,有幸循着一代代名人的足迹寻访瓯越山水,每至一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悠然心会于曾来东山书院执教的山东名士孙扩图所作十首《温州好·调寄忆江南》(其三):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宜雨宜晴天较远,不寒不燠气恒温,风色异朝昏。
    温州好,城郭画图间;渠引千街同一水,星临九斗孕群山,潇洒出尘寰。
    温州好,地势旧称雄;山接天台来雁荡,地连甬上控闽中,胜据浙西东。
    纵踏遍雁山云影、瓯海潮踪,道不尽这秀山丽水间人文隽永的瓯景!
    是为前记。
    夏真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