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思维科学、逻辑学

盲点(聪明人都在做你想不到的事)

  • 定价: ¥49.8
  • ISBN:978751709556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
  • 页数:257页
  • 作者:任白|责编:帅丹
  • 立即节省:
  • 2021-06-01 第1版
  • 2021-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一本突破惯性思维的行动指南,从反常识、反依赖、反惰性、反定式、反从众、反主观六个方面,针对各种复杂情况提出了改进思维方式的策略——辩证思考、独立思考、求知思考、创新思考、脱离集体思考、知足思考。这些策略能够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到世界的更多可能性,拥有更出色的思维方式,享受更高效能的人生。

内容提要

  

    在思考事情或解决问题时,我们的大脑总是不由自主地陷入思维定势、先入为主、经验法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思维怪圈中,从而出现思维盲点。唯有意识到我们的思维盲点,才能跳出有限却往往不自知的思考框架。《盲点:聪明人都在做你想不到的事》会从反常识、反依赖、反惰性、反定式、反从众、反主观六个方面,告诉你如何避免思维盲点,赚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目录

Part 1  我们是如何思考的
  思考的动机
  惯性思维综合征
  解决惯性思维的冲突
Part 2  反常识:质疑自己的直觉
  不是A,就是B
  谁是正义的化身
  谁敢反对我
  破除辩证的障碍
  “躺下想一会儿”再做判断
Part 3  反依赖:从规划者到探索者
  没有谁是永远正确的
  思维的自立步骤
  你是“造表”,还是“报时
  和墨守成规说一声再见
  不,我另有安排
Part 4  反惰性:聪明人都是行动狂
  信息并非越多越好
  知道自己的无知
  开放性思考
  不要做书呆子
  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Part 5  反定式:用创新思维突破惯性
  用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式思考
  简单化思考
  创造性思考
  必要时,让头脑拐个弯
  创造性的整理思维
Part 6  反从众:做偶然的超级影响者
  为什么好大喜功的人到处都是
  多数人正因焦虑而冲动
  走出羊群,跳出集体思考
  为自己建立批判性思维
  做决定前先逆向思考
Part 7  反主观:别活在自己的小世界
  必须很有钱吗?
  你有多久没考虑家庭了
  必须和别人一样追名逐利吗?
  能够原谅什么很重要
结语
  如何运用本书

前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存在着程度或重或轻的思维盲点。它有时顽固而直接地体现在行为中,让我们事后颇为烦恼;但更多的时候,它隐蔽地渗透于我们的思考中,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察觉。所以大部分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在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时甚至会有理所当然的想法。
    在开始撰写本书的几天前,我恰好读到了一则与思维有关的故事。有一家公司的部门主任把下属叫过来,问了他一个问题:“有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超市买钉子,他左手按在柜台上做持钉状,右手对着左手做捶打状,柜员拿来一把锤子,他摇头,并且指了一下自己的左手,柜员明白了,拿出钉子递给他,聋哑人满意地离开。接着又来了一位盲人,他是来买剪刀的。这位盲人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柜员准确地明白他要买的东西是剪刀呢?”
    这名下属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刚到公司上班两个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很简单嘛,盲人只需要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对柜员比画一下剪刀的形状就可以了!”
    主任凝视着他:“是这样吗?”
    下属说:“应该是吧?”然后突然沉默了。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盲人只需要张口说他要买剪刀就可以了,因为盲人是可以说话的。
    这个小故事很符合我们这本书的主旨——作为一位聪明的人,为何也会犯如此低级的判断失误?原因并不是偶然的。这名高才生之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将盲人和聋哑人同等对待,是因为他受到了惯性思维的影响——将分析聋哑人行为时的思维逻辑套用到了盲人身上,由此产生了思维的盲点。
    惯性思维当然有很多好处,我们不能否认。因为惯性思维实质上是人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通过总结平时的经验而产生的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由于这些经验和常识在解决问题时非常有用,于是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思维的定式。有了这些定式的存在,我们在处理同类问题时就能少走许多弯路,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惯性思维会随着人的阅历、经验的丰富而增长。
    但是,当我们遇到新的情况时,惯性思维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
    第一,它习惯性地运用旧方法处理新问题,经验因此变成了一种针对思维的“枷锁”。
    第二,它对思维创造性形成了强大的阻碍,对经验的依赖容易使人失去创新的动力。
    第三,它在解决常规问题时对人的思维产生了许多教条式的束缚,让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一家公司的总裁A先生打电话给下属C安排任务:“公司现在在华北地区有项目的优势,你马上将公司注册为当地的供应商,详情见我的邮件。”C的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执行力也很强。他收到老板的邮件后立刻行动起来,制订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1.仔细了解注册供应的流程。
    2.收集信息,准备相关资料,列出步骤和文件清单。
    3.把文档发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并且随时跟进。
    4.协同提交注册信息,联系注册机构询问审核结果。
    5.完成公司注册,向老板汇报。
    制订好计划后,他便紧张地忙碌起来,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将资料发给部门负责人。几分钟后,对方却反馈了一个令他出乎意料的重要信息:“我们公司好像早就注册了。”C赶紧打开注册信息查询页面,果然在供应商的列表中查到了他们公司的名字。
    ……
    对做好工作而言,令到即行的坚定执行力固然令人称道,但这种优点所形成的惯性思维也会使C先生在高效的行动中犯下一些“善意的错误”:明明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最后却发现自己的努力完全走错了方向,不但劳而无功,而且打击了自己的信心。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正是我希望这本书可以为读者解决的问题。
    突破思维的惯性,最简单地说,就是要多问一句“为什么”,多想一次“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战胜原有的思维惯性,反向审视眼前的事物,并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常识和经验的反面看一看有什么因素是尚未想到的,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我不仅在书中针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提出了改进思维方式的应对之策,也结合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许多可以灵活执行的思考原则。
    我衷心地希望,在改造自身的惯性思维、进行突破性的创新等方面,读者能够从书中获取到有益的知识。哪十白仅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也将是本书莫大的荣幸。同时本书也为人们设定了一些参考目标,通过对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身的思维正在发生哪些问题,然后制订目标,发现有效的、简捷的提升途径,进而能够真正地看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把你限制住的从来都不是别人,只有你自己的思维。我希望本书不仅是一门思维层面的精进课程,也能为你提供一些辩证看待成败得失的人生智慧,让你从思维盲点的困境中从容地跳出来,从此海阔天空、自由且创造性地思考。

后记

  

    在本书的最后需要探讨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是通过本书学到了多少思维的知识,而是如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运用反惯性思维,帮助你取得实际的收益。反惯性思考最应该遵循的一条原则,或者说开启新思维的第一把钥匙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先打开大脑中思维的牢笼,让思维可以自由地发散。
    一次,我给人讲了个故事:
    一个警察局局长和一个老头儿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时,从外面跑来了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局长大喊:“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儿就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局长回答:“他是我的儿子。”
    问题来了:吵架的那两个人和小孩分别是什么关系?
    故事讲完,我给自己倒上一杯茶,等了20分钟,仍然没有人答对。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有着傲人的学历和工作成绩,是思维能力很强的一群人。但是面对这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他们却仿佛突然遇到了另一种维度的思维,束手无策。
    后来我又讲到这个故事,只不过听众从精英变成了一群小孩。讲完不超过5分钟,就有一个孩子给出了答案:“一个是他的外公,一个是他的爸爸。”成人迷惑不解的问题,为何小孩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因为成人的思维不仅具有强大的惯性,而且被许多固有的常识束缚,无法发散性地思考。人们习惯把警察局局长跟男性联系在一起,再加上故事中的“和老头儿下棋”这个因素的暗示,更加强化了“警察局局长是男性”这种固有的思维。于是,身为精英的成人突然发现,回答这个问题就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如果我们的思维不能发散,不能战胜惯性经验,就往往无法得到问题的答案。本来非常简单的问题,摆在面前却像一个迷宫。所以当你放下本书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开思维的绳索,跳出思维的鸟笼,让头脑自由地飞翔,不受阅历、经验和常识的左右。 第二条运用原则,是抹掉头脑中的“不可能”,对事物的判断,要创造性地允许任何可能性。 比如这个问题:“24个人排成6列,每5个人为一列,我们应该如何排列?”有人看到后就说:“每列5人,6列就是30人,不可能是24人啊?所以根本排不出来。”他想了3分钟就放弃了。 为什么“不可能”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成年人的脑海中,变成我们思维中的一个怪象?为什么我们想不到其他可能性,甚至都不去想?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常规思维中,对于“列”的理解总是停留在横向和竖向的层面上——从中学到大学,我们一直接受这种固定思维的灌输和熏陶,早已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思维。所以,当必须拿出其他可能性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大脑中既定的思维模式阻止我们去创造性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稍加发散,将24个人组成一个等边六边形,就可以完美地得出答案。是的,一个创造性的等边六边形,它就是超出惯性思维创造出来的可能性。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它们代表着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思维运用。我们不仅要在不同的学科中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还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打破思维的惯性,尽量减少经验的干扰,做出最优的决策。 最后一条运用的原则,是尝试多角度或反向地分析问题,调高思维的宽度与广度。 由于经验强大的惯性,人们通常会在无意识中被限制在某一固定的车道上思考问题——这个状态是不自觉的,我们自身毫无察觉,因此纠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人与人思维模式的差异,是由经验、知识和环境的不同决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阶层都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模式,他们都像各自流水线上特点鲜明、固定和雷同的产品,身上贴着一样的标签,思想层次无法有根本性的区别,也不能超越同类。 要彻底地摆脱经验和习惯对于思维的影响,就不能仅是用单纯的二元、三元乃至四元模式进行自我改造,而是要让自己的头脑获取开放性的宽度与广度,灵活地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反向思考。要多想想问题的反面,并且习惯于用否定句式启发自己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充分地对比分析,做出最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