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美国情报之父范德曼少将/世界情报史丛书

  • 定价: ¥69.8
  • ISBN:978751552133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金城
  • 页数:182页
  • 作者:(美)拉尔夫·范德...
  • 立即节省:
  • 2021-06-01 第1版
  • 2021-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他是美国前国务卿约翰·杜勒斯、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兄弟的老师;他还是美国密码破译专家、黑室(密码局)创始人赫伯特·雅德利的老板;他重建的情报机构集中了美国情报界许多成员机构——中央情报局(CIA)、安全局(NSA)、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INSCOM)的前身。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社“世界情报史丛书”第二部作品(前一部为已出版的《英国情报之父卡明爵士》),它既是一部关于美国情报之父拉尔夫·范德曼(Ralph H. Van Deman)少将的传记作品,还是一部讲述美国陆军情报机构早期历史的研究作品。作者简要描述了美国密码破译之父赫伯特·雅德利、中央情报局首任局长艾伦·杜勒斯的老师拉尔夫·范德曼少将的一生,还讲述了美国近现代情报组织从军事情报司到陆军情报机构的历史,以及它们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史实。

媒体推荐

    美国军事情报起源于何时?谁又是它的领导者?……没有哪个人在美国情报组织和原则方面的贡献比得上范德曼。可以说,范德曼领导了20世纪的美国情报工作。
    ——马尔科·波维(Marc B.Powe)  美国陆军上校  《美国军事情报演变史》作者
    在美国对德宣战后不久,范德曼上校根据他在菲律宾的经验,重新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情报与安全机构——军事情报司,成员迅速从1个(他自己)上升为1700个,并设想了一整套机构框架,从而被艾伦·杜勒斯称为“美国军事情报之父”。
    ——阿尔弗雷德·麦考伊(Alfred W.McCoy)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教授  《美国全球权力的兴衰》作者
    拉尔夫·范德曼身材瘦长,脸上布满皱纹,样子很像亚伯拉罕·林肯。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显得苍老,但眉宇间却时刻闪烁着火一般的热情。在近25年时间里,他为情报工作奔走、呐喊,同官方的冷漠、偏见和拖沓做斗争,建立了一个情报搜集与分析的高效系统。范德曼是公认的现代美国军事情报的创始人,也是国内侦查工作的创始人。
    ——内森·米勒(Nathan Miller)  美国著名记者、历史学家  《美国谍报秘史》作者

目录

前言
导言  范德曼:一个男人及其时代概述
上部  后的备忘录
  备忘录(一)
  备忘录(二)
  备忘录(三)
下部  背景
  范德曼提交给战争学院院长的备忘录(一)——总参谋部战争学院军事信息工作情况(1916年3月2日)
  范德曼提交给战争学院院长的备忘录(二)——战争部搜集、分类和分发陆军军事信息的历史概述(1916年3月2日)
附录
  马尔伯罗·丘吉尔致丹尼斯·诺兰(1918年6月4日)
  第64号备忘录(1918年8月28日)
  范德曼致威廉·布利特(1919年4月11日)
  范德曼致马尔伯罗·丘吉尔(1918年9月4日)
  范德曼致马尔伯罗·丘吉尔(1918年9月5日)
  约翰·潘兴致范德曼(1918年11月29日)
  范德曼致马尔伯罗·丘吉尔(1918年11月13日)
  范德曼致马尔伯罗·丘吉尔(1918年11月13日)
  范德曼致马尔伯罗·丘吉尔(1918年8月13日)
  范德曼致利兰·哈里森(1918年10月15日)
  范德曼致约瑟夫·格鲁(1919年8月4日)
译后记

前言

  

    迄今为止,市面上还没有一本关于拉尔夫·范德曼的传记。而他从来没有就他奉献一生的情报生涯——(按他自己的话来说)“55年”的岁月和“美国军事情报之父”的头衔——写过什么东西。
    1949年,84岁的范德曼在题为“备忘录”的三篇手稿的第一篇中,对他的继任者写道:
    由于陆军中现在很少有在世者了解美国军事情报的早期历史,我相信,那些对此感兴趣的人会愿意通过一个与相关事件关系密切的人的视角,了解军事情报的发展。
    第一篇备忘录引人入胜地记述了19、20世纪之交军事情报在美国和菲律宾的起源。
    后两篇手稿不仅是备忘录,更是回忆录。它们不但富有历史细节,而且饱含一个将一生奉献给美国国家安全的人的品质和性格。
    从备忘录的叙述中可知,第二篇(日期标注为1950年)和第三篇(日期标注为他去世前六个月)手稿是范德曼口述的,但他没有审定。它们显然是口述的初稿,而且看上去记录者对相关词汇和姓名不熟悉,标点也不符合第一篇手稿的习惯,句法更是未经审定的典型口述风格。
    出于阅读便捷和尊重文本完整性的需要,本书改正了拼写和印刷错误,标点和句法则保持原样。读者应当牢记,范德曼没有机会审定第二篇和第三篇备忘录的草稿。后人试图修订,非但无法阐明,反而会扰乱他的叙述。
    在本书中,我在“背景”部分附上了范德曼在1916年写给战争学院院长M.M.马科姆(M.M.Macomb)将军的两篇备忘录。他在33年后所写的备忘录里提到了这两篇。第一篇呈现了当时美国军事情报的状况;而就算写给一位支持自己的上级军官,第二篇对于一位低级军官来说可谓大胆之作。第二篇还包括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范德曼在战争学院院长约瑟夫·E.库恩(Joseph E.Kuhn)手下所做的工作。这些工作为他成为“美国军事情报之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陆军上校马克·B.波维(Marc B.Powe),允许我在本书中收录他的文章《美国军事情报成熟时:对一个男人和他的时代的概述》,并作为本书的导言。
    感谢陆军部反情报处和位于亚利桑那州华楚卡堡(Fort Huachuca)的美国陆军情报中心与情报学校(U.S.Army Intelligence Center and School),允许我公开范德曼的备忘录手稿。1949年、1950年、1951年的这三篇备忘录收藏在该情报中心,1916年的两篇备忘录收藏在美国国家档案馆。
    拉尔夫·韦伯
    加利福尼亚州拉格纳海滩

后记

  

    美国流行文化刻画的间谍形象为很多人所向往。银幕上的经典形象数不胜数:《谍影重重》的杰森·伯恩、《碟中谍》的伊森·亨特、《史密斯夫妇》中皮特和茱莉所饰演的欢喜冤家……而不少国人更是对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乃至美国特勤局这些名词了如指掌。在流行文化给我们描绘的画卷中,情报工作紧张、刺激,间谍更是外有墨镜风衣、香车美女,内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堪称文化工业的一个经典意象。
    经典形象背后必然有现实的影子,世界一流的间谍文化背后是堪称世界一流的美国情报工作。美国情报工作历来都那么强大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深究它的发展史。追本溯源无疑是很有趣的事情,既可以让我们一窥草创时期的究竟,也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些启发。这就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说来惭愧,第一次听到范德曼这个名字,还是在译者与金城出版社合作翻译的第一本书《美国全球权力的兴衰》里,提到范德曼是“美国军事情报之父”,仅此而已。一直到翻译这本书,译者才对范德曼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更深的理解。
    范德曼是谁?不仅中国读者不认识,连大部分美国读者也不熟悉,甚至本书里,波维上校所写的导言都不得不介绍一遍范德曼的基本生平。而且我们如果看看范德曼的履历,就会发现似乎稀松平常。他为美国陆军服务长达55年,活动范围遍及菲律宾、中国、欧洲和美国本土,最后以少将军衔退役。他虽然亲历过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没有在前线带过一兵一卒,没有指挥过任何战斗。少将军衔也显然比不上五星上将星光熠熠。但是,读完此书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范德曼对于美国的崛起至关重要。 这本书的主体部分是范德曼晚年写的备忘录。他以当事者的视角提供了极其珍贵而又可靠的历史信息,谦逊而又不失风度地勾勒出范德曼为美国情报尤其是军事情报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一,范德曼为美国军事情报工作奠定了组织架构和基本理念。在军事情报方面,人们往往认为美国开国领袖华盛顿、一战时期的丹尼斯。诺兰,或二战期间的多诺万是开创者,但实际上,19、20世纪之交的范德曼才是真正现代意义的开创者。范德曼不是美国陆军情报部门的首任领导人,却是主导军事情报部门重建并延续至今的第一功臣。范德曼在备忘录中多次提到,他是重建时唯一具有相关情报工作经验的人。因此,可以说,美国情报界成员机构相关人士后来都是学着他的经验成长起来的。他提出情报可分为积极情报和消极情报,积极情报是获取对方情报,消极情报则是反情报工作,以阻止对方获得自己的情报。他提出的这种情报两分,至今仍是情报工作的核心概念。 第二,范德曼为美国军事情报工作开创了一系列实践和模式。范德曼早年一段时问在菲律宾工作,负责菲律宾的军事情报工作。在那里,他组建了最早的情报搜集系统,尤其是和平民线人合作监控叛乱者,更是开创了情报搜集的新模式。一战爆发以后,范德曼回到美国,将菲律宾模式引回美国本土,主导了半官方组织“美国保卫同盟”监控德裔美国人和可疑分子。我们都知道今天美国对其国内外无孔不入的监控窃听,斯诺登所揭露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而范德曼所主导的这个体系,恰恰正是这个无时不在的怪物的前身与雏形。 第三,范德曼为冷战情报工作打响了先声。范德曼在一战时美国参战后被调往欧洲战争负责军事情报工作,后来也在巴黎和会美国代表团中进一步负责安保和情报工作。他在此期间接触到大量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情报,了解了很多美国共产主义者的活动。退休后,范德曼继续发挥余热,热衷于搜集美国当局眼中“嫌疑分子”“赤色分子”的档案。美国情报部门对他的档案十分倚重,后来将其当成麦卡锡主义迫害进步人士的利器。 以上可以说是范德曼的贡献,那么这本书对于我们中国读者而言又有什么启示呢?译者认为有两点:一是了解更多情报常识,树立国家安全观。书中描绘的情报史向我们揭露了,在20世纪初波诡云谲的世界风云中,各国之间互相不择手段刺探情报。范德曼提出的积极情报和消极情报两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虽然情报工作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情报搜集工作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书中写道,一战时期为了获得美国军方部署,德国间谍会搜集部队期刊订阅记录、感恩节晚宴菜单,而现在随着互联网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降临,信息流通的途径越来越多,我们普通人也要掌握国家安全常识,切实保守国家秘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二是了解美国情报发展历史,从中汲取教训。范德曼在备忘录中提到,美国军方乃至美国高层一直以来对情报搜集重视不够,总参谋长甚至认为只要英法盟友有情报部门就行了,这种落后的观点严重阻碍了美国情报工作的开展。而译者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在军事情报司建立之初,部门手里的系统性情报少得可怜,仅有中美洲几个国家的地图和相关记录,世界主要大国的各种情报严重缺失。但过了一百年,美国的情报工作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执牛耳者。这对于我们而言,无疑会产生很多启发和思考。 这本书的翻译是一项殊为不易的工作,获得了许多人的帮助,恕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首先,感谢我的经纪人、女神读书会及读书会翻译组创始人夏小贵老师。这是我们合作的第四本书。她一如既往为读书会翻译组的工作呕心沥血,为译者提供各种帮助。她为译者免除了许多不必要的烦忧和叨扰,她是译稿最早的读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她的观点和想法也不断启发着译者,加深我对本书的理解。以上所列举的种种,仅仅是夏老师众多贡献之沧海一粟,再多话语也有挂一漏万之虞,因而我对此只有表示深深感激。希望我们未来能够继续进行更多合作,以飨读者。 感谢女神读书会及读书会翻译组。这本书既是我的译作,也是女神读书会及读书会翻译组的成果。《美国外交政策及其智囊》作者、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教授曾经称赞过我们读书会翻译组是“勇敢”而又充满“热情”的,而翻译组不负重托,一直以来“努力工作”,“无私奉献”,致力于引入世界历史与国际政治类经典作品。而作为读书会翻译组的一分子,我很荣幸已经翻译了包括这本书在内的四本书。它们各有千秋,形散而神不散。《美国全球权力的兴衰》和《乔治·凯南与美国东亚政策》着重描绘世界历史大势和美国外交政策,而《英国情报之父卡明爵士》与本书则见微知著,从英、美两国情报之父的个人经历入手,以微观的角度透视宏观的历史进程。 感谢金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全面协助,尤其是责任编辑李涛老师,付出了很多辛劳,最终使得这本书得以面世。我对此万分感激。 感谢编者拉尔夫·韦伯的授权和支持。尤其要感谢本书主体的作者,也是本书的主人公范德曼将军。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依然能够从他留下的文字中有所收获。我也诚挚地希望每位读者同样都能有所受益,这将是对范德曼、对编者、对本书译者的最高褒奖。 译者水平尚浅,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小毛线 2020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