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周易简释(精)

  • 定价: ¥98
  • ISBN:9787559652669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87页
  • 作者:余秋雨|责编:李伟
  • 立即节省:
  • 2021-07-01 第1版
  • 2021-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思维起点,儒家道家共尊的唯壹元典。中国的天人合一源于此,儒家的人本精神源于此,道家的辩证思维源于此。
    《周易》起源于古人对不确定未来的忧患意识,意在把握变化之道,它不是告诉我们未来是吉是凶,而是告诉我们特定的处境之下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
    作者慎重选择之后,只解读代表性内容。本书主题通俗,侧重认知思维、人格修养方面,没有专业基础也可以读懂。
    作者行文平易,延续广受读者喜爱的余式散文,让阅读成为享受。

内容提要

  

    《周易简释》是余秋雨先生阐释古代经典的全新力作,也是写给当代人的《周易》普及读本。《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思维起点,儒家、道家共尊的元典。《周易》开创的天道思维、辩证思维等,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认知模式,而且早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周易简释》以简疏自由的叙述,引领读者巡览《周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文辞,以现代观念对《周易》的认知方法、思维方式、忧患意识、人格期许等进行阐释、提炼。《周易》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卦爻辞中隐藏着怎样的认知方法与生存哲学?对《周易》具有提纲挈领意义的系辞应该如何解读?历代圣哲孔子、朱熹、王夫之等人如何理解《周易》?余秋雨以散文、书法为杖,带你攀援《周易》这座遥远神秘的高山,领略不一样的古典风景。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灾难时期,针对当时以戏剧为起点的文化极端主义专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戏剧学》的宏大构架。灾难方过,及时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这一领域唯一的权威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同时,又以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国戏剧史》,以接受美学的高度完成了国内首部《观众心理学》,并创作了自成体系的《艺术创造学》,皆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既大力推动了文物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模仿者众多。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抵达的人文学者,一路上对当代世界文明做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国书会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世界坐标下的中国文化”等课题,每次都掀起极大反响。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陈羽)

目录

前论
一度选释
  乾卦
  坤卦
  屯卦
  蒙卦
  需卦
  履卦
  泰卦
  同人卦
  大有卦
  谦卦
  随卦
  蛊卦
  贲卦
二度选释
  否卦
  临卦
  大畜卦
  大过卦
  恒卦
  睽卦
  蹇卦
  解卦
  损卦
  益卦
  夬卦
  兑卦
三度选释
  系辞选释说明
  系辞上传之第一章
  系辞上传之第二章
  系辞上传之第四章
  系辞上传之第五章
  系辞上传之第六章
  系辞上传之第七章
  系辞上传之第八章
  系辞上传之第九章
  系辞上传之第十章
  系辞上传之第十一章
  系辞上传之第十二章
  系辞下传之第五章
周易原文
本书所选原文
系辞原文
名家论余秋雨
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周易录行书(反向附册)
  周易初录
  周易二录
  周易三录
  周易续录

前言

  

    一
    我历来不应酬、不开会、不上网,连手机也从来没有用过,只与妻子一起关门过着最平静、最古典的日子,已经几十年了。偶尔,也会开窗,看看远处的道路,猜想世间种种忙碌。
    己亥年冬到庚子年春,全民居家防疫,窗外的道路天天阒静无人。这让我在古典的日子中,遥想到了更古典的年月。
    其实,人类的时空经常会发生倒错和穿越,即使想从当代过回到先秦时期的一些日子,也不太难。至少,这是心灵的权利。
    古典中的更古典,应该把心灵安顿在哪里?我在学理上已频频出入先秦的丛林,就连非常艰深的老子、孔子、庄子、屈原都进行了译释,那么,还有哪一座先秦的山岗有待于再度攀援呢?
    答案是《周易》。它一直被人们称为“群经之首”,是一座名分极高的神秘山岗。
    攀援这一座山岗,要非常安静,而且,是长时间不受骚扰的安静。全民居家防疫,提供了这种机会。
    我的这次攀援,态度极为虔诚。因此,首先以毛笔为杖。
    书法的点、横、撇、捺,是一种最有体温的引领。以我的经验,由书法来贴近典籍,常常比注释、翻译、论述都更加亲切,更关及生命。
    我用书法写《周易》,名之为《周易录》。一连选写了好几款,收于本书的后半部分。
    这部《周易录》的书法,用的是行草,这是有原因的。
    《周易》在内容上,不像后代很多典籍那样细密谨实,因此我也就不用楷书了,让“易”返“易”,回到一种简疏自由的状态。但是,《周易》又是一种规范,不适合个人发挥,因此在书法上就不能采用狂草。顾及这两端,我选择了行草,在笔画上近草,在格局上近行。但在实际书写时对笔下书体的选择,完全看我对具体字句的感觉了。因此这里的笔墨,直捷地体现了即时的学术判断。这与我在其他场合纯粹地展示书法之美,很不一样。
    对于《周易录》的行草,我自己比较满意,可认定为平生书法的代表作之一。
    以毛笔为杖,一步步探路,同时还要为身后的大量读者做一些清理,铺一些台阶,那就是阐释。《周易》全文,有较多重叠、回旋,因此我的书法和阐释,并没有包罗全部,而是用现代观念进行了选择。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那就需要从头说说自己对《周易》的整体看法。因此,有了这篇“前论”。
    首先要明白一个简单的事实:《周易》起自于占卜。
    上古时代的祖先在艰难生存中相信,世事的凶吉祸福,是由上天安排的,因此要用一些特殊方法向上天探问。他们的惯用方法,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孔,再用火烧,从烧出的裂纹中来判断答案。有时,也会在一把蓍草中抽捏转换,来寻找答案。这一些做法,就叫占卜。
    ……
    这两种学派,前者立足《周易》本原,后者远及宇宙原始,看似对立却构成互补。正如王夫之所说,两者不可偏废,归于《周易》一理。
    请看,仅仅《周易》一书,就在两大学派的对立、互包中延续得热热闹闹、风风光光。中国文化的长寿奥秘,可见一斑。
    六
    我用行草来抄录《周易》,当然无法呈现符号和象数部分,主要是对“卦辞”、“爻辞”和“传文”做了精选。
    搁置了卦爻的一个个特定数位而只取哲理文辞,乍一看很像是倒向了“义理学派”,其实,这种选择是书法的需要,而不是对“象数学派”的冷落。我认为,比之于世界各国的古典哲学,《周易》的卦爻,象、数最有特色,最不可替代,反倒是义理部分有可能与其他古典哲学靠近。因此,要论中国哲学在未来学上的前程,还是以前者为胜。
    正因为这样,我在本书后半部分译释《系辞上传》第九章时,对“象数学派”所关注的由占卜求卦中“数”的运用,做了简略介绍,以求给读者留下一个大致的印象。
    既然说到了《系辞上传》,那我还要说明,本书在《系辞》的译释上花费了很大的工夫,因为我非常看重这些“传文”在《周易》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