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大女生

  • 定价: ¥49.8
  • ISBN:978753217986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文艺
  • 页数:224页
  • 作者:杨澜|责编:陈蕾
  • 立即节省:
  • 2021-06-01 第1版
  • 2021-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本女性的潜能启动书。
    “你都30了,还没嫁人?”“你都35了,还没有孩子?”女人“应该”完成这些人生大事的时间窗口实在太短了,我们甚至希望,借助命运的力量或他人之手帮我们下决心——这样你就可以把责任推给别人,然后一摊手,说:“你看,我没选择!”
    可女性的价值由谁来定义?年龄是女人的禁忌和魔咒吗?你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活出自己又情愿为此付出多少努力?杨澜希望这本书释放女性内在的潜能和力量,像放大镜,从自己身上,克服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依然存在的基于性别偏见的各种禁忌和伪命题。
    一本女性可以效仿的解决方案,释放高压快节奏生活下可能产生的焦虑与纠结,帮你完成女性的自我修养。
    书中涵盖杨澜为女生开出的书单,了解女性发展史上重要的书籍内容,从而更好地看见自己。

内容提要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自我认知的,即“我是谁”,第二部分是关于成长的,即“成为谁”,第三部分是关于和谁在一起,即“与谁同行”。杨澜通过20篇文章,将内心对于“大女生”的定义详细讲述,并在书后附上了适合女性阅读的书单。
    杨澜希望读完这本书的女性,无论在哪个年龄,都要向大女生一样,拥有更大的世界与格局,突破自己的局限,大胆做自己,大步走四方。

媒体推荐

    女性往往要付出比男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取得所谓的“平衡”。释放高压快节奏下可能产生的焦虑与纠结,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李少红
    我们都是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的个体,都尽力在人生长河中把自己的小船努力划向远方。无论是小女孩还是大女生,但愿有一天,我们都是不再需要修辞定语、不再被定义的女性,平凡特殊都不重要。而这,就是《大女生》这本书的意义。
    ——陈鲁豫
    大女生就是勇往直前,志向远大,却始终怀有初心和好奇心的新女性。未来是大女生的时代。
    ——高晓松

作者简介

    杨澜,26岁获得中国主持人国家荣誉奖——首届“金话筒奖”;32岁首创了中国高端文化卫星频道——阳光卫视;她采访了全球900余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华莱士”;三次参与中国奥林匹克申办工作,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形象大使和2022冬奥会总体策划,同时还担任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全球形象大使;曾荣获国家公益慈善奖“中华慈善奖”;2013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影响力100位女性之一。

目录

PART 1  BEING 我是谁
  1  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始
  2  别再“祝”我永远十八岁
  3  你看上去很幸福
  4  认识自己,就从身体开始
  5  “女人味”是谁来定义的呢?
  6  我们为什么喜欢买买买
PART 2  BECOMING 成为谁
  7  大女生走四方
  8  被看见的勇气
  9  竹的精神,水的智慧
  10  请把“雄心勃勃”改作“理想远大”
  11  想做但是做不到,怎么办?
  12  相信什么,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13  跨出舒适圈,遇见人生可能性
PART 3  BELONGING 和谁在一起
  14  别把所有的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
  15  结婚,不再是女人故事的大结局
  16  事业与家庭的平衡,是个伪命题吗?
  17  她不想生孩子,是因为太独立了吗?
  18  亲爱的,不是你不够好
  19  社交与孤独,哪个更恐怖?
  20  纵使心生悲伤,我们仍在成长

前言

  

    女人这两个字似乎总与“小”联系在一起。
    身材:娇小;力气:弱小;遇事:胆小;做人:小气;姿态:小鸟依人;还有小心眼、小性子、小女人、小媳妇……头发长,见识短,也算是一种短小吧。在上千年时间里,中国的女人遭受集体摧残——缠足:从四五岁起用一条狭长布带,将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形,俗称“裹小脚”,从而达到三寸金莲、纤纤细步的“美”感。还有孔老夫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也就是说,女子很“作”,近了,欠缺敬畏;远了,又心生怨恨,让“君子”很头疼。
    这才说到重点:几千年历史中对女性的赞美也罢,鄙视也罢,观察的视角都是男性。男性是主体,女性是客体。女性的相貌、举止、品德、才华、价值都由男性来评判。打开历史,我们看到活生生的女人形象屈指可数,大多数女人都生活在标签之下:窈窕淑女、贤妻良母、贞节烈女、红颜祸水。混得好的就算土地奶奶和王母娘娘了。
    即便在今天,社会对女性的审美依然以“白幼瘦”为默认标准,性情态度上也最好是温良恭俭让。天真、弱小、温顺、被动、惹人怜爱;又美又“听话”,还“懂事”、善解人意,甘愿牺牲且无怨无悔,这样的女人仿佛才是真正的女人!
    比这些更要命的是女人的世界小。到徽州的古村落去看一看,宽大气派的堂屋里没有女人的位置。她们住在二楼低矮的闺房里,屋里的光线主要靠天井透下来的天光。仔细一看,闺房外的栏杆当中有若干个小方孔,原来是她们偷看来访宾客的窗口。如果她们的父母足够开明的话,可能会允许她们从小孔看一眼自己被许配的男子长得什么样,而这也无法让她们的判断有太大把握,因为那个男子可能只是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在他的父辈带他出门做生意之前,先把婚结了,以便传宗接代。
    于是尚处在青春期的姑娘们只有接受父母之命,迅速从女孩成为女人,以妻子的身份,努力尽早生育男丁,以获得夫家的接纳,然后忍受“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的孤独,贯彻“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规矩,以悬梁刺股的决心为家族培养下一代光宗耀祖的希望,奢望换来贞节牌坊上一个“××氏”的表彰。即使儿子出人头地成了状元或宰相,做母亲的也没有完整的名字,她永远只能是一个背景。
    她的人生就在这粉墙黛瓦之内,活成了一个标签。只要锁住了她的身体、她的心,家族的财产和名誉就都安全了。让她的脚小小的,欲望小小的,至于梦想……什么梦想?最好没有梦想。这样,她就走不远了。
    穿过窄窄的街巷,我站在高高的马头墙下,为这些从未谋面的姑娘悲伤。在她们的绣房里,可以通过狭小的窗户,眺望新安江两岸的如画山水。略通诗文的她们也许记得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句,却只能沉浸在“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的感伤里。等待,固然让人伤神,而那份对生命的无力感才更让她们惆怅吧。她的人生刚刚开始就结束了,她的世界还未打开就封闭了。她会做什么样的梦?也许如元代女画家管道昇写下的:“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我从十几岁开始就有了看世界、走四方的梦想。1990年尚未大学毕业的我通过层层选拔成为《正大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这个节目是中国电视上第一代综艺节目的代表,带领观众周游世界。在那个99%的国人从未踏出国门的岁月里,“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也打开了人们的想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一天能亲身去这些地方走走,该多好啊!”后来我选择放弃央视的工作,出国留学,在此后的20余年中,先后游历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与《正大综艺》种下的这颗“种子”息息相关。
    在30年的媒体生涯中,我用传媒人的方式去观察和解读这个世界。《杨澜访谈录》,这个中国电视上第一个高端访谈节目创立于1998年。迄今为止,我专访了逾千位各国、各领域的风云人物。“记录时代的精神印迹”是我和小伙伴们的愿景。我们从人物的故事出发,为观众带来跨文化、跨行业的深度解读,何尝不是走四方的另一种方式呢?为了把节目做好,我养成了“做功课”的习惯,有时是自觉地,有时也是被迫地,不断阅读、学习、思考、写作,累计阅读上千本书籍,数亿字的资料,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八方。我也屡屡挑战新的领域,带领团队进入科技前沿,采访制作了《探寻人工智能》纪录片系列,后来又制作了《科学咖啡馆》,让科技大咖与年轻UP主齐聚一堂,畅想人类未来生活。读书、识人、看世界,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我想分享这一路的风景,也向世界说出中国女性的故事。我有机会主持包括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APEC妇女暨经济峰会、G20女性峰会等国际会议,并在TED Women、全球妇女峰会(GSW)、《财富》全球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女性主题的演讲,介绍中国女性的发展。胡适先生曾说:“看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需要考察三件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怎样待女人,怎么利用闲暇时间。”
    2014年起,我创办了“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希望通过搭建平台,为女性发声,促进性别平等,加强国际交流。后来又相继推出了“天下女人研究院”“天下女人研习社”,提供为女性赋能的教育培训。2019年8月“天下女人研习社App”上线,我担任“沟通大师训练营”的讲师,又通过“杨澜读书”和“杨澜知道”向姐妹们推荐与女性成长相关的书籍和知识,其中既有人物传记,也有认知和方法论。到今天,这个线上社区已原创数百门课程,形成自媒体矩阵,涉及自我成就、身心健康、家庭关系和兴趣审美等维度,围绕女性的自我觉醒与终身学习,提供知识与生活方式的分享,并且在线下举办了近百场活动与论坛,共触达数千万用户。
    我们面对的,是时代的女性;我们身处的,是女性的时代。今天的中国女性,占高等教育毕业生的50%以上,她们当中70%参与社会劳动(这个比例高过法国男性),她们占中国互联网创业人群的35%左右,她们也是家庭消费的主要支配者。一方面是教育赋能和经济赋能带来的自我意识的空前觉醒,另一方面是弥漫的焦虑:传统性别标签和刻板印象依然困扰着我们:容貌焦虑,年龄焦虑,结婚焦虑,育儿焦虑,工作和家庭失衡的焦虑……自我价值感的不足,让本来应朝向外部的发展,成为转向自我的攻击性。这么多焦虑足以带来对健康的威胁:紧张、失眠,甚至抑郁的人数不断增多。
    我们的收入多了,为什么仍然感觉不幸福?
    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女性有更多选择,为什么还有无形的绳索让我们难以挣脱?
    也许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我到底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自己?我想和谁在一起?英文中这恰恰是三个以“B”打头的词:Being,Becoming,Belonging。结合女性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和情感关系等种种话题,我写下了20篇文章,分享我的观察、阅读与思考。
    我把书名取为《大女生》,是因为今天的女性,可以理直气壮地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视野宽了,见识多了,眼界高了,格局大了,她们大胆地走出舒适区,大方地展现自我,大气地面对得失成败。她们不仅关注个人的小天地,也在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大担当;她们不仅用爱呵护自己的小家庭,也用大爱温暖这个世界。是时候用“大”字来形容女性了。
    而为什么用“女生”呢?那是因为无论在哪里年龄段,我们都可以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对生活的探索,用新鲜的视角来发现美好、发现意义、发现自己。我们更可以用女生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只要保持生命的成长性,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大女生,Big Girl,你拥有坚定的自我认同,敢于表达真实的愿望,勇于探索未知,无惧偏见与流言,善于学习和成长。
    谨以此书,献上对你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