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我做错了什么(一个产后精神疾病康复者的自白)

  • 定价: ¥58
  • ISBN:978752172867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330页
  • 作者:(英)劳拉·多克里...
  • 立即节省:
  • 2021-07-01 第1版
  • 2021-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持续关注女性生存话题,关注产后抑郁、产后精神疾病这个日渐普遍却被污名化的心理问题。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纪实作品,作者每天在儿子睡觉之后,用手机记录下了自己噩梦般的亲身经历,人们才得以一窥“产后抑郁”的真相。
    作者不仅是一位亲身经历产后抑郁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兼儿童文学作家,其文笔细腻真实,令人动容。书中作者对自身经历的叙述令人感到心碎。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读者依然能在多克里尔的文字中读到几分黑色幽默。
    不仅仅揭示女性的心理问题,也是对社会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唤起人们对女性群体更多的关爱。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重磅非虚构纪实作品,它讲述了一个产后精神疾病康复的故事,过去这个话题一直被我们作为不可言说的秘密,所有人都对此保持沉默。这本令人心碎而又令人振奋的回忆录出自一位精神疾病的亲历者,她勇敢而诚实地讲述了复原力和爱如何帮助她找到通往彼岸的道路。
    本书作者劳拉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她的宝宝。但当她进入分娩状态时,事情开始变得糟糕,劳拉感到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艰难的分娩过程、对宝宝健康的焦虑、睡眠不足、恢复缓慢(和所有妈妈一样),这一切都让她感到不堪重负。
    10个新手妈妈中就有8个会在产后几周内经历痛苦的挣扎。劳拉以前从未患过精神疾病,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都安慰她说,她的感觉是“正常的”。但对劳拉来说,这些感觉迅速升级为产后精神病,这是一种罕见的、使人迅速衰弱的疾病。几天之内,劳拉就变得偏执、妄想,并多次试图自杀。当她的孩子刚出生三周时,在母亲节那天,劳拉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与孩子分离。在这段时间里,她一直被一种感觉所困扰:“我做错了什么?”
    于是劳拉开始把她的故事写成文字,每晚在儿子睡觉以后,她就拿出手机回忆并记录,慢慢地她开始重新找回自己,康复也似乎触手可及。
    劳拉的故事虽然饱含挣扎,但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故事的最后她不仅完全好转,而且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现在,她想借助这本书告诉所有和她一样的女性朋友,产后心理疾病并不羞耻,我们要打破对完美母亲的苛求,有勇气为自己而活。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能拯救整整一代女性的书。”
    ——格莱美奖获得者,英国歌手 阿黛尔
    “这本动人的书读起来很愉快。如果有女性朋友正在经历类似的情境,这本书会让她们感觉不那么孤独。”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作者 菲利帕·佩里

作者简介

    作者兼绘者劳拉·多克里尔,毕业于伦教表演艺术与技术学校,多次参加全国文娱节日和文学活动,如爱丁堡边缘艺术节、音乐露营节、纬度音乐节。名列《泰晤士报》十佳文学天才,是《世界时装之苑》二十佳备受喜爱面孔之一,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所有频道都进行过表演。
    劳拉于2013年下半年担任图书信托基金会驻会在线作家,2013年11月名列英国《卫报》专业人才网“创新者、梦想者和开拓者”名录。劳拉曾担任“罗尔德·达尔趣味童书奖”的巡回记者,现为儿童慈善机构“故事部”的顾问小组成员。她现在和她的胡子丈夫一起居住在伦敦南部。
    她曾在音乐露营节为成人朗读自己的作品,结果有50个孩子跑到台上横冲直撞,这个奇遇让她感觉非常美妙,盼着还可以重温。就这样,她创作出了《达茜成长记》系列童书。劳拉想告诉大家,童心未泯的她和达茜若有雷同,纯属事实。

目录

我做错了什么?
孩子出生就意味着原来的自己死去
我当妈妈了!
为什么从来没人告诉我?
怀孕前的浪漫时光
怀孕简直是一场梦
开始怀疑自己
产后抑郁疤会遗传吗?
我害怕把孩子生下来
分娩恐慌
高危妊娠
我想快点回家
进手术室
欢迎来到母婴世界
狼狈不堪
我太累了
世上最饥饿的婴儿
总算能睡一小时
恐怖的缝合线
感觉有点不对劲儿
听到诡异的声音
我从来没有这么不开心过
绝望的一天又一天
要有坏事发生了
去看医生
看另一位医生
情况堪忧
产后抑郁量表
想象没有我的生活
失控
原来的我去哪儿了?
产后精神病
抑郁症不是你的错
幻听
去见心理治疗师
侵入性思维
黑暗中的援助之手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
自杀的念头
恐慌症发作
准备住院
接受治疗
回忆
睡不着
精神病
为什么得病人的是我们
自杀倾向
我想杀死自己
小组治疗
我比我以为的病得现重
丈夫的鼓励
治疗小组的伙伴们
病友
治疗进展
再次失控
康复计划
ECT治疗
可怜的丈夫
真相比幻觉更可怕
加大用药剂量
悖论
爱是治愈良药
妄想咒语
回访
最后的治疗
出院
回家后的第一周
再看医生
药物的杀伤力
对心理治疗师倾诉
自我治疗
我加来了!
分享病史
能帮你的只有自己
后记
如果你需要帮助
关于抑郁
关于焦虑症
如何帮助新手妈妈
自我治愈关键词
去哪里寻求帮助
致谢

前言

  

    差一点,这本书就不会问世。
    我简直吓破了胆。回想那场混乱带来的痛苦,我的大脑问了一万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时心里也不止一万次地想:“哇!真是只差一点点!”有过亲身体验,我再也不能视若无睹。创伤会让人变得脆弱,不堪一击,羞耻感也总会紧随其后。然后你就变成了某种专门监督心理健康的警察,试图识别、评估可能让你发病的各种蛛丝马迹。你会一丝不苟地排查日常生活的细节,生怕好不容易恢复的脆弱平衡会被再次打破。把自己的产后精神病经历写下来,那滋味就像蒙着眼睛走进布满地雷的田野。
    也许你做母亲的第一年事事顺利、称心如意,对我而言却完全不是这样,生孩子差点毁了我的生活。但我很快意识到,我的情况并非个案,很多女性多多少少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许多母亲觉得生孩子的时候,似乎是把自己的个性和宝宝一起从身体里排了出去,这让她们倍感失落,总想用某种方式把旧日的自己找回来。
    可惜没有人警告过我们。
    做母亲的故事远比我的经历更复杂:流产、死胎、因医疗原因终止妊娠、领养、代孕、不孕、试管婴儿——成为母亲的道路真是有千万条。我承认,我是幸运的。能有一个孩子,就是一种幸运。我承认,我是站在这种幸运的立场上写这本书的。我并不想误导大家,我是个典型的“健康的中产阶级白人女性”,有贴心的伴侣,家人就住在附近。我在英国居住,这里的医疗保健系统比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要完善,在这里怀孕和分娩通常都很安全。我想用这些事实唤起人们对产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是什么使你成为一位母亲?我可以告诉你,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生孩子这一件事。我真的过了很久很久才理解了做母亲的含义——事实上,我至今仍在努力理解中。
    产后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看成是耻辱的烙印。很多人对此闭口不谈。我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想为女性健康问题发声,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为了能恢复健康,我用尽了一切办法:药物治疗、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助产士、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还有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我的丈夫雨果说,如果能从我们的经历中找出一条建议分享给他人,那就是:大声说出来,把你的感受和经历说出来。很多心理健康疾病的症结都在于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去描述病人正在经历的事情。所以,要相信那些爱你的人,去和他们交谈。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你,他们知道你是谁。这本书中有些内容可能会触及一些读者的痛点。正如我所说,到处都是地雷!在我的儿子出生之前,我从未经历过任何心理健康问题或疾病,所以我深知,这种事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不该怀有偏见。任何人都可能会遭遇精神疾病的困扰。大干世界,姿态万千,我们都生活在其中。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有些地方读起来令你不适,那么请开口寻求帮助,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不要软弱。
    一个人能做的最勇敢的事,就是开口寻求帮助。

后记

  

    杰特一岁了。对任何父母而言,这都是一个里程碑。就像是奇迹——宝宝活着。而且,我也活着。
    在他一岁生日前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感到焦虑,总是担心这个日期会触发什么意外,让我的生活再次偏离轨道。这一天不光是他的生日,也是我把原来的人生抛在身后的日子。我发现,只要在电视上看到任何关于当妈妈或是带宝宝的情景,我就会哭。不是那种抽抽鼻子的呜咽,而是涕泗横流、捶胸顿足,像动物一般的鬼哭狼嚎……
    我是个很棒的妈妈。不,我是个超棒的妈妈。我没有失败.一点也没有;我成功了。正如喜剧演员兼社会活动家汉娜.加兹比说的那样:“再没有什么比一度被击倒,又重新振作的女人更坚强的了。”我已经向自己证明,我坚强、凶猛、勇敢,我就是自己一直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只要看看我为我的宝宝所做的一切,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我会一直如此,直到白发苍苍、垂垂老矣,还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去做。而且,知道自己绝不会自杀,这更让我惊讶。我就是不会那么做——这真让人兴奋!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极致的幸福……但那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得知,自己终于找到了呢?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写下了这些,同样不敢相信这么做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在写这本书的每一章时,我的耳边总是响着《玩具总动员》的配乐,我总是在果汁、牛奶、小便的循环中徘徊。杰特趴在我的脚边,不断用打瞌睡和换尿布这类事打断我的思绪。我的脚趾上甚至沾着烂香蕉,但写作却让我感到越来越轻快。当我在写作中追忆那些痛苦的往事时,我知道我可以随时停下来,抱起杰特,把他搂在怀里。现在,他一岁了,他甚至会反过来拥抱我,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像一坨土豆泥或是一袋沙子那样坐在那里。 杰特一天天在成长,我也跟着他一天天成长。有那样一张胖乎乎、可爱、滑稽的小脸蛋整天盯着你,光是这个就值得你努力活下去。他需要我,我也需要他。 出血终于停止了。然后,它刚停止,我的月经又来了,就好像在说:“嗨!大姨妈来问候!我可是你的好朋友哦!” 我犒劳自己去做了按摩,蜷缩在按摩台上默默地哭泣。我不敢相信我的身体对我这般忠诚,陪着我经历了这么多。从我怀孕,到把杰特带到这个世界之后发生的一切,我的身体从未让我失挈。我从未像现在这样爱我的身体。 有一段时间我见到刀子就害怕,但现在我也能像其他人那样,若无其事地切洋葱了。 走在公园里,我遇到了我第一次去看病时见到的那位全科医生。她正在和朋友一起喝咖啡,我走上前去,拍了拍她的肩膀.忙不迭地说抱歉打扰。她睁大眼睛瞪着我。 “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我,只不过……”我说。 “记得你?我怎么可能忘了你,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老天呀,当然啦!你好吗?你看上去气色不错!”她回答。 “我挺好的。我只是想对你说声谢谢,谢谢你特地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谢谢你把工作做得那么细致。” 有一天,我需要给杰特买些药品,于是我鼓起勇气,从容来到了那家我一度非常害怕的药店。推开店门,往日的记忆一幕幕涌上心头。各种病患和恐怖的味道直窜进鼻孔。要是那位总爱品头论足的女药剂师也在这里怎么办? 还好,她并不在。店里站着一位新来的女药剂师。这个药剂师非常友好,不问理由就给我打了折扣。 我们还去了巴黎度假。阳光灿烂,我们走进一个美丽的广场,那里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喝着咖啡和葡萄酒。我们住进了一家漂亮得离谱的酒店,所有的酒店都毫无理由地把我们的房间升级到了'套房。雨果、杰特和我在床上开心地跳上跳下。我们去了一家完美的当地餐馆,餐馆的墙壁摇摇欲坠,菜单就潦草地写在黑板上。那一晚,服务生简直把我们宠上了天,还带着杰特去厨房见大厨,大厨特地为他做了一大盘煎土豆,还捏了捏他的小脸蛋。 我剪短了头发——其实,我想这么做好久了。但我实在不敢在精神病刚刚康复的时候突然像这样剪短头发,生怕人们以为我又疯了。理发师说:“你真勇敢。这个发型很符合你的个性。” 突然之间,理发——就我的尺度而言——成了微不足道的小考验。 我的母性本能终于开始发挥作用。杰特和我成了配合默契的团队,我们彼此理解。我看着杰特,直视他的眼睛,对他说:“我对所有这一切感到抱歉。以前我没有说过,但现在我真心实意地说,我爱你,非常、非常、非常爱你。了解你的过程,就像一场和陌生人的邂逅。我很抱歉用了这么长时间。不过,现在,我来了,我就在这里。” 杰特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 有一天,他撞到了脑袋,第一个找的人是我。现在,他差不多完全迷上了我。 黛西怀孕了。尽管我再生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很低——那样我有一半的概率会再次患上产后精神病,不过看起来,我的事并没有把黛西吓得这辈子都不想要孩子,而且我知道,我会像爱她一样爱她的宝宝。如今,我也知道该如何帮扶我的妹妹度过这一切——不管她会不会得产后精神病! 如果你读到了这些,那就意味着我已经鼓起勇气,把写下的这些文字交给了我的出版商。其实,写这本书对我而言,恐怕是最好的治疗。这本身就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人们总是问雨果:“你什么时候回去工作?”可却没有人汶么问我。我和雨果一样努力工作,我们挣的钱也一样多。事实上,即使在我生病的时候,我们俩仍然在挣钱养家! 爸爸们也有权享受育儿假,也应该休息。感谢上帝,如今不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了好吗?如今也有“爸爸时间”啦!爸爸持家,妈妈出去工作,没问题,只要他们愿意。妈妈想赚钱养家,没问题。胸怀大志,想要获得自我满足,希望充实大脑,获得独立,这些都没有问题。同样,不想待在家里也很正常。只要你做的事对自己、对你的家人都有利,就是好的。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对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展开更深的讨论。男性也同样会遭受抑郁症、产后压力和创伤后压力的困扰。孩子可能会成为发病的导火索。女人去见全科医生,说自己可能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医生往往不会大惊小怪,而是说:“只是产后抑郁症而已,别担心。为什么不试着坐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调整调整呢?”但是,你能想象吗,要是换成男人说“我觉得自己可能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你觉得医生会怎么看呢? 雨果读了我读过的每一本书,和我一起参加了每一次和医生的会面,让我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他听凭我责怪他、咒骂他、依赖他。他看着我一次次像飞蛾扑火一般,从四面八方向病魔发起攻击,又一次次把跌倒的我重新扶起来。他陪着我一起在雨中奔跑,陪着我一起哀伤痛哭,陪着我一起整夜不眠,陪着我一起把那些联想到病痛的东西丢了出去,倾听我一遍一遍地诉说。他完全不介意我半夜哭着把他叫醒。他给予我那么大的空间、那么多的时间,他给了我那么多的关心和疼爱。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当他出去跑步,我的心里都会想:哇,他可能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他可能真的打算离开我了。想想吧,他要是就这么一走了之,会怎么样?但每一次,他都回家了。他从未怀疑过我。他就是奇迹。 扪心自问,如果事情颠倒过来,我真的说不好自己是不是也会像雨果对我那样做得那么出色。我一度成了杰特的威胁,但他从来没有让我为此尴尬、痛苦过。他无比自信地挥手告别了只有我们二人世界的日子,深信我们会一起在这个家里,安然无恙。 在我忙着编辑这本书的时候,雨果刚刚从一次创伤后应激障碍中恢复过来。这次恐慌持续发作了二十四小时。我猜,他长久以来充当着这个家的“守护者”角色,在我患产后精神病期间全程保护着我们;现在,我的病好了,他也安下心来——但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他的精神和身体承受了长时间疯狂的肾上腺素亢进。突然,轮到我来照顾他了。 “嘿……”雨果一边读着这篇文章,一边吃着杰特的薯片说,“你一定要告诉读者,我现在好多啦。” 所以,FYI:他现在好多啦。 事实上,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他在搞音乐创作,在当一个又笨拙又出色的好爸爸,还报名参加了伦敦马拉松!我记得他生病时曾问我:“要是我永远都是这种感觉怎么办?”他问我的样子,就和我当初像条金鱼似的绕着公寓转来转去,无数次问他这个问题时一模一样。记得吗?抑郁症/焦虑症就会这样耍你,让你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会一直这样。 我的心理治疗师给了我一份带有十一个问题的日志,让我每天回答这上面的问题。其中第九个问题是:“在当前情况下,你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起初,当我刚开始回答日志上的问题时,我每天的回答都是“希望我不再焦虑”、“希望我没有生病”或者“希望这种事从未发生在我身上”。 今天,我的愿望是雨果、杰特和我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而我们也的确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换句话说,我最最珍爱的愿望已经实现。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