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儿童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呼兰河传/大语文新阅读经典书系

  • 定价: ¥29.8
  • ISBN:978755824501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武汉
  • 页数:250页
  • 作者:萧红|责编:蔡玉华
  • 立即节省:
  • 2021-07-01 第1版
  • 2021-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3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贯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

内容提要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廼莹,1911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目录

《呼兰河传》序
萧红小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附:
  家庭教师
  蹲在洋车上
  祖父死了的时候
  《呼兰河传》读后感
知识考点

前言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原名张遁莹,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3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贯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
    《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语言独具特色
    《呼兰河传》中对风土人情的描写上,语言朴实清新,充满了儿时的天真烂漫与浓厚的乡土气息。虽然在作品中读者能感受作者某些言辞十分犀利,充满讽刺,但她内心深处仍然热爱着自己的家乡,怀念养育她的那片土地,因此显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例如,文中对“火烧云”的大段描写和对后花园的描写,都是一种朴实而又田园化的笔调。除了朴实清新的语言物色外,有些描写也带着幽默的讽刺。作者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讽刺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某些情感,并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与感染力。例如在描写东二道街大泥坑不被填平的原因和在用开水给小团圆媳妇洗澡时,作者都用看似轻松热闹的语言,描述了人们麻木不仁的情感,对其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揭露。
    二、叙事结构流畅而自然
    在叙事结构上,《呼兰河传》表现出流畅而自然的散文化结构。整本书其实并没有一个主要的中心事件,因此显得“零碎化”,但当读者深入其中进行品读时,会发现这种看似近于零碎的结构,其实表达出一种严密的情感,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化的写法,这是《呼兰河传》的一大叙事结构特色。无论是小说前两章对呼兰河小镇上人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的描述,还是后面几章的几个零碎化而互不关联的故事。并且在后几章中,主要人物的出场上,作者采用的也仍然是一种散文化的结构方式,对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与以往小说用大篇幅甚至全文来塑造一个人物有很大的不同,作者都是一笔带过,这种独特的写法不仅使得小说的散文意味更浓,而且也凸显了作者的独具匠心与写作才华。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历代文学巨匠留下了无数经典著作。而萧红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位女作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与审视,用诗一般的语言构筑了《呼兰河传》这座精神圣殿,散发着绚丽耀眼的文学之光,值得读者认真研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