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国与家(曾国藩这么做)

  • 定价: ¥99
  • ISBN:978755983293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427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国与家:曾国藩这么做》是一本严肃的书,杜绝戏说,注重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可信性,全书脚注近千条,行文讲求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它与市面上那些写曾国藩的书既不同质,也不同构,这本书不仅适合喜爱中国近代史和人物传记的读者披览,而且适合任何一位爱国者、爱家者阅读。
    作品以曾国藩日记、家书、奏稿等丰富扎实的一手史料为基础,杜绝戏说而又不失文学性,具有可信度和可读性。在作家王开林的笔下,曾国藩爱国爱家的大情怀、大功德、大成就,旁及同时代各路俊杰的共鸣共振,呈现了晚清时期复杂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格局,令人掩卷沉思。

内容提要

  

    曾国藩爱国,不惜把整条命豁出去,只求国势转危为安,国力由弱变强,国运能顺利纳入正常的轨道,国民能确实过上温饱的生活。就算弹精竭虑,做劳人,做苦人,做病人,他也死而无怨。
    曾国藩爱家,不惜把整颗心掏出来,只望家人克勤克俭,家训谨记力行,家道有知书识礼的子弟维持,家声有行善积德的口碑支撑。就算舌敞唇焦,讲事理,讲情理,讲道理,他也乐此不疲。
    本书采用翔实的一手史料全方位刻画曾国藩爱国爱家的大情怀、大功德、大成就,旁及同时代各路俊杰的共鸣共振,呈现了晚清时期复杂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格局。

作者简介

    王开林,1965年出生于长沙市,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南省作家协会。迄今已出版散文随笔集三十五部,长篇小说两部,长篇人物传记两部。201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王开林晚清民国人物系列”(六卷精装本)。其作品被收入海内外四百余种文鉴和选集。曾获得湖南省青年文学奖,《青年文学》创作奖,《萌芽》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上篇  国有良相
  引言
  01章  批逆鳞,因祸得福
  02章  墨绖从戎练湘勇
  03章  险些沦为“龙王三太子”
  04章  恶补兵书,不尚成法
  05章  总揽东南战区的军政大权
  06章  狂风恶浪打熬苦人儿
  07章 “剃头”不闻落发声
  08章  被李秀成逼出私念来
  09章  湘军爱民是无解的难题
  10章  洋务棘手,要在远虑深谋
  11章  晚年险些办砸了两件大事
  12章  鉴人之准如有神助
下篇  家无败儿
  引言
  13章 修身虽苦,受益无穷
  14章 “以期家声不坠”
  15章  历尽劫波兄弟在
  16章  自嘲“坦运不佳”
  17章  与李鸿章亲如家人
  18章  忌盈、恶贰、恐高和养晦
  19章 “不信书,信运气”
  20章 风水之谜,莫诘其义
  21章 “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22章  滑稽之雄,妙语连珠
  23章  学未完卷愧叹多
  24章  斯人而有斯疾
赘语
阅读须知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

  

    晚清时期,“是非不明,节义不讲”,外敌环伺,内乱频仍。
    咸丰三年春,国内局势愈益严峻,曾国藩忧心忡忡,致书江忠源、左宗棠,语意颇为沉痛:“今日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精忠耿耿之寸衷,与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庶几万有一补。不然,但就局势而论之,则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
    国势危殆,曾国藩殚心以忧国家。
    咸丰十一年二月下旬,曾国藩在家书中坦然表白:“然余自咸丰三年冬以来,久已以身许国。愿死疆场,不愿死牖下,本其素志。近年在军办事,尽心竭力,毫无愧怍,死即瞑目,毫无悔憾。”
    戎马倥偬,曾国藩奋身以许国家。
    同治元年九月下旬,在金陵城外,湘军腹背受敌,极度承压。曾国藩致书九弟曾国荃:“当弟受伤,血流裹创,忍痛骑马,周巡各营,以安军心,天地鬼神,实鉴此忱。以理势论之,守局应可保全。然吾兄弟既誓拼命报国,无论如何劳苦,如何有功,约定始终不提一字,不夸一句。知不知,壹听之人;顺不顺,壹听之天而已。”
    时运凶险,曾国藩拼命以报国家。
    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相臣不计其数,曾国藩所倾心宗仰者仅寥寥四人:蜀汉贤相诸葛亮,唐朝贤相陆贽,宋朝贤相范仲淹、司马光。“每诵其书,慨然想见其人,而平生志事规模,亦略与四贤相似。”刘蓉是曾国藩的老友和亲家,彼此知根知底,自然言之凿凿。四贤个个饱经忧患,留意民瘼,萦心国运。诸葛亮撰《后出师表》,自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陆贽回复朋友,剖明心迹:“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具有大关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光撰《谏院题名记》,提出高要求:“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曾国藩的德业、功业、名业与四贤相侔,对后世影响之大也不遑多让。
    曾国藩扬历中外,膺任南北节相十余载,尤以枢辖两江盛极一时,手握重兵,一身牢系国家命运,倘若他暗存东晋权臣桓温的谋篡之心,江山易主,大有可能。然而曾国藩恪守儒家的行为准则,忠君而无异志,爱国不断实行。他度德量力,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者功过可论,所不为者成败未睹。
    每当王朝命悬一线时,忠君与爱国就是一道烧脑的思考题,在极端情形下,甚至是一道二难选择题。蜀汉末年,魏军大举西进,直逼成都,谯周劝后主刘禅出降,这种做法,谓之忠君已典见颜,称之爱国必反胃。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骂道:“周之罪通于天矣!”袁枚赋诗嘲讽之:“将军被刺方豪日,丞相身寒未暮年。惟有谯周老难死,白头抽笔写降笺。”忠君与爱国本可两全,谯周却单选忠君,将暗藏之私虑捎入,这样的忠只是伪忠。南宋末叶,元军大举南下,包围临安,年方六岁的宋恭帝赵□随太皇太后谢氏出降,及至大臣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屈,那句壮言“君降臣不降”千秋之后犹有余响。忠君与爱国难以两全,文天祥单选爱国,正气凛然且浩然,这样的爱才是真爱。
    晚清时期,国势危如累卵,忠君与爱国似合而离,似离而合。有时,忠君是要和的,爱国却是要战的;有时,忠君是要战的,爱国却是要和的;真难为了那些个既忠君又爱国的臣子,其心理恒处于矛盾纠结中。曾国藩自许为“血诚儒者”,忠君乃是“题中应有之义”,爱国则出于强烈的责任心。他平乱、裁军、辞官、办案,忠君的比重高;他休养生息、振兴文教、甄拔人才、创办洋务,爱国的成分大。然而曾国藩受制于封圻,受限于年力,只足以平江南,致中兴,不足以拒列国,致富强。这个遗憾摆在明处,其门生弟子目击心伤,无计可消除。
    曾国藩修身苦,律身严,持身正,但他始终是个复杂的矛盾体,称之良相则可,誉之圣相则过。在乱世,他担负的责任綦重,一念之仁救人多,一念之忍杀人夥,恁谁刻意地美化他或污化他都是徒劳,倒不如连缀真相的碎片,知其遇,觇其情,射其覆,揭其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