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军 事 > 军 事 > 中国军事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3秦朝)

  • 定价: ¥99.8
  • ISBN:978751682988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台海
  • 页数:339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原来战争还能这样写?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古代兴亡史!
    自秦王政登上王位以来,历史的车轮加速运转。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随着一场场灭国之战,被秦国一家独大取代。千古一帝秦始皇终结乱世,统一九州。然而,偌大的基业在他死后一朝倾塌,秦朝二世而亡。
    本书作者用好读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秦朝从统一到灭亡经历的所有重大战役。诸侯分封制的终章、大一统时代的开端,将以一个又一个精彩无比的战争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是一段段治、乱交替的历史,每次朝代更迭的起点和终点却都指向——战争。《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是一套以“有趣”为核心体验的古代战争史读本。以朝代更迭为经,以人物故事为纬,铺上翔实的史料和风趣的文字,将从春秋至清朝的变迁进程娓娓道来,在专业著作与通俗历史之间,找到了一种新的战争史书写方式。每册涵盖一个朝代(或时期)的大部分经典战役,将绵长的历史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展现给读者,精彩内容俯拾皆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
    本书以秦王政登基拉开序幕,到秦朝灭亡落下帷幕。

媒体推荐

    中国的崛起伴随着历史和文化自信的回归,通俗中国史的流行正是发生在这一背景之下。《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填补了军事史上的空白,是一项浩大工程。
    ——胡波,军事及海洋战略专家
    想把中国战争史写好很不容易,既要讲究些战史的专业性。又要有历史写作的可读性。
    ——张明扬,梨视频副总编、作家
    作者对战争的细节进行了一些想象,将帅们有时候“大手一挥”,有时候“豪迈大笑”,像读一幕幕有趣的战争剧。
    ——六神磊磊,作家、原刨自媒体人
    治、乱的交替循环,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读通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就能打通中国史的“任督二脉”。事实上,战争史和政治史往往是历史爱好者的最爱——它们热闹,好看,同时能制造出许多的极限情境。
    ——杨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王侯霸业、锦衣富贵的背后,都离不开刀与剑的争锋、血与火的交织。《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将这些多姿多彩的战争故事描绘出来,尽付笑谈中。
    ——石继航,笔名江湖夜雨,《中华好诗词》第三季总冠军,古典文化类畅销书作者
    这部《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以战争为主视角,解读庙算真谛,思考家国命运,讲述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兵戎相见的惊心时刻。
    ——纪彭,《国家人文历史》副主编

作者简介

    始安公士或,“80后”历史研究者,主攻战国和秦朝,对这一时期的军事、社会制度变革等题材颇有研究,曾在《战争事典》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目录


第一章  决战前的较量
  主少国疑边患四起,托孤老将蒙骜力挽狂澜
  蝗灾、疫病、信陵君之死与秦设东郡之战
  诸侯最后一次合纵攻秦,齐卫两国倒大霉
  让秦王政对家人绝望的两场秦国内战
  秦将王翦最省钱的一次大胜仗
  两次先胜后败,悍将桓遭遇秦军克星
第二章  扫六合初并天下
  想靠装可怜求生的韩国还是劫数难逃
  拥有秦军克星的赵国再次被反间计打垮
  一则著名成语引发的灭燕之战
  曾经称霸的魏国最终输给了黄河水
  两个楚人坑惨了秦国二十万伐楚大军
  老将王翦用“笨办法”两战灭楚
  王贲和李信远征残敌,燕王和代王沦为俘虏
  秦国两大将门世家联手平定齐国
第三章  南征北战再并天下
  三征百越,大秦帝国最费时、费力、费血的战争
  蒙恬大军北驱匈奴,秦并天下的最后一战
第四章  大秦帝国的哀歌
  由于这场战争的胜利,秦帝国多延续了两年
  定陶之战,秦军史上最后一次大胜仗
  断送大秦帝国最后一线生机的巨鹿之战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前言

  

    展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画卷,许多个朝代,无数个政权,其间分分合合,聚散无常。战争便是这一切的背后推手。
    上古时代炎黄与蚩尤决胜的涿鹿之战,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道统;夏商周之间嬗代的“汤武革命”,论证了“天道有常”的历史周期律;春秋战国周代分封制的崩盘,喻示着没有任何一个特权阶级是可以永恒不变的。
    秦皇廓清六合,为封建王朝之滥觞;群雄竞逐秦鹿,开将相无种之先河;汉武帝通西域、击匈奴,成就了“汉武盛世”;东汉末分三国、争正统,首开天下三分之格局。
    西晋之际的八王相争、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永嘉南渡,刷新了三个历史第一:西晋成为第一个国祚不足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北方游牧民族第一次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东晋成为第一个具备前朝正统的偏安政权。
    南北分裂三百余年,最终在隋朝手中复归统一,中华沉寂近四百载,得以在唐朝之际扬威异域。
    五代承唐末藩镇之遗祸,割据分裂五十余载。宋祖思唐末五代之殷鉴,启“以文驭武”之国策,结果武备不振,两宋亡而元朝始。
    及至元末,红巾之军首倡义帜,群雄豪杰乘势而起。明太祖朱元璋龙飞淮甸,定鼎应天,一十五年而肇纪立极,遣将北伐,直捣黄龙,恢复汉家故地。
    逮及明末,烽烟四起,清立明亡。清朝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以上种种历史事件,多因战争而起,亦因战争而终。战争吞噬着一切,又在创造新的辉煌。无论是中原农耕文明圈与北方游牧文明圈之间的持久冲突,还是历代王朝内部的压迫与反抗,在不断引发新战争的同时,又促使中华文明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发展壮大,一步一步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在史书以及形形色色的小说笔记的渲染下,战争故事看起来极具戏剧性和观赏性,或让人血脉偾张,或让人拍案叫绝。但本质上,它残酷而暴虐,既不风光,也不浪漫,因为战争总是伴随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瘟疫横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随着人类历史逐渐迈进一个个新阶段,战争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数千人、数万人的战斗升级为牵涉数十万、数百万人的大决战。尤其古代交战,除了战场上的死伤,还伴随攻城之后的烧杀抢掠。每次浩劫之后,最显而易见的恶果便是人口的大幅度减少。东汉鼎盛时期人口6500万,经过汉末的各种战乱,到了三国时期仅存800多万。唐朝天宝十四年的人口为8050万,一场“安史之乱”,短短几年下来,人口就锐减至1700多万。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人口过亿,但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到顺治九年,全国人口仅存1448万,可谓是十不存一。其中尤以四川最为惨烈,到康熙三十六年发布《招民填川诏》时,全省人口仅剩9万,成都的大街上尽是老虎出没。
    战争不因胜败结局不同而改变嗜血的本质。汉武时期穷兵黩武远征匈奴,在极大压迫了匈奴人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给当时的汉人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引起了社会的极大不满。战争的破坏性巨大,以至于人们会发出“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的辛酸感慨。
    但悲哀的是,人类社会始终无法回避战争。普鲁士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在他的著作《战争论》中说过:“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则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对“战争”一词进行了更详细的释义:“战争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
    一切战争的背后,都不过是政治的角逐和较量,当政治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以战争来达到目的。通常来看,战争的起因反映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发展,而战争的结果则反映了一个势力乃至一个时代的综合实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战争的种子在人的私欲中萌芽。战争确实能让一些人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然而,一旦战争爆发,它只会朝着一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不到无仗可打时,并不会自动停下来。秦始皇灭六国,为的就是结束中原各国之间无休止的征伐。可是六国既灭,他又将战争的触角深入了南方的丛林与北方的大漠。最终,更大的战乱在他死后的短短几年内爆发,曾经强大到不可一世的秦王朝轰然倒下。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看清了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先秦兵家经典《司马法·仁本第一》有言:“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想要预防战争、遏制战争,首先得了解战争。固然,现代战争无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规模上都是古代战争无法比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战争已经失去了研究探索的价值——在时间的验证下,它更便于我们提纲挈领地总结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赖于中华民族对历史虔诚而谦恭的态度,自古及今的各段历史多被完美地记录了下来,后人们才能将这些点滴尽数披阅。这是文化自信的内核,是无价的瑰宝。神州大地上的长达数千年的战争史,用前人的胜败兴亡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政治智慧和血的教训。
    从远古的石峁古城开始,我们的先民修筑了非常复杂的防御工事。中华大地上星罗散布的文明雏形,经过战争的不断兼并和壮大,形成了夏商周这样的广域王权政治核心。周王朝向各地派遣军事集团,在诸侯的带领下修筑城堡、控制战略要地,逐渐实现对周边荒野之地的军事控制,形成诸侯国的雏形,这种模式被后世称为“分封制”。
    分封制虽然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疆域,同时也给诸侯纷争埋下隐患。车战是这个时代的主要战争模式,兵车也成为衡量大国实力的硬指标。增强国力、开展外交、发展生产,列国的政治家们对这些问题由朦胧的感觉到清晰的认知,并将其作为政策长期贯彻。
    从秦始皇时代开始,中央集权社会俨然成形,但对于地方的设置到底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产生了无数复杂的争论。与此同时,四方边疆出现扰动,内部贫富不均、天灾人祸愈演愈烈。
    秦汉两朝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西通西域,东并朝鲜,初步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卫霍封狼居胥,窦宪燕然勒石,成为后世开疆拓土的标杆。虽然中途历经三国鼎立、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南北对峙这长达三百年的乱世,然而一个新的高峰又在大一统的隋唐帝国升起,煌煌巨唐,赫赫功业,直至近现代,海外仍有不少地区将中国人称为“唐人”。
    大唐相继灭掉突厥、高昌等势力,控制西域,对外扩张也在天宝年间达到鼎盛,可随之而来的八年“安史之乱”,又拉开了其后两个多世纪藩镇动乱和五代乱世的序幕。赵氏宋朝有鉴于武人尾大不掉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矫枉过正式的“以文抑武”,终致在敌人来犯时往往抬不起头来,伴随着屡战屡败及其带来的恶果。民族的精神内核逐渐转为内在。
    而闭关锁国带来的更大的灾难,你我已经都知道了。
    越熟读历史,你越能从中领略,历代中国人为了赢得战争和平息战乱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也越发能明白中华民族对太平盛世的强烈执念从何而来。
    战争当然是残酷的、反人类的,但战争历史却可以是精彩的、引人深思的。《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意思就是说,用兵的人要讲谋略。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战争,其中不乏奇谋妙计,后人在回顾的时候,往往也会回避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厮杀,而对战场之外精彩的谋略对决津津乐道。
    古代史书的编纂模式,一般是以年代为顺序的“编年体”,或者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还有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写法称为“本末体”。本末体虽然是以事件为中心,但对战争的描写还是相对简单的。
    现代人如何通过几千年的文字与古人产生共情呢?《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给出的答案是:在保证原意不变的基础上,以当代最流行的文风和笔法将文字、情节再加工,使冰冷的条款式记载变得鲜活,这也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初衷。就譬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随着历史进程的滚滚向前,中华民族的文学体裁经历了由简至繁、由“雅”至“俗”的转变,这种转变无疑是积极正面的,因为它顺应了时代,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无障碍地了解中华文化。同理,做到绝大多数人喜闻乐见,大俗即大雅,这也是编撰者们斗胆提笔写这套书的信心所在。
    本系列图书涉及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等不同时期的重要战争事件。一方面,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各场战役,记述那些在残酷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枭雄和“狗熊”们,把那些政治家们的雄才大略、经天纬地,军事家们的战略战术、狠心仁心,野心家们的阴险毒辣、丧心病狂,以及战乱之苦,统统剖析出来。另一方面,在笔法上尽量采取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力求通过精妙笔力的裁剪,用轻快而不失风趣的语言,如同“蒙太奇”手法那般,拼贴出一幅幅精华战争集锦,以并不沉重的方式向各位读者呈现厚重的战争主题。
    丛书的每一卷都有其独立性,脉络清晰,可以从第一卷先秦时代看起,也可以从其他任意朝代切入,每一卷都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虽然所有战役都有史料来源,所有观点都是以史为据,但本系列图书并不追求大而全,只想通过作者们通俗风趣的语言,将一场场精彩绝伦、酣畅淋漓的战役,将各个朝代在战场上绽放光芒的名将一一展现。读者们如果看完能了解一些旧事,认识一些故人,并因此激起对历史的兴趣,就再好不过了。
    周书灿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