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美学

美育人生(蔡元培美学精选集)/名家美学漫谈

  • 定价: ¥52.8
  • ISBN:978720617878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吉林人民
  • 页数:277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名家美学漫谈”不仅是中国美学的代表作,也是广大读者提高审美素养和审美水平的经典读物。相信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能够从本丛书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本书是其中一册,通过对蔡元培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归纳,梳理出其美学思想是在融合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并全面吸收了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美学思想的精华,提出并论述了康德美学中的普遍性和超脱性,并指导其以后的美学研究及美育实践活动。

内容提要

  

    蔡元培先生一生提倡美育,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的美学学科初步建立并走向完善。他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但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和宗派之见,又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本书通过对蔡元培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归纳,梳理出其美学思想是在融合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并全面吸收了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美学思想的精华,提出并论述了康德美学中的普遍性和超脱性,并指导其以后的美学研究及美育实践活动。正如他在《美学观念》一文中说到:“科学在乎探究,故伦理学之判断,所以别真伪。道德在乎执行,故伦理学之判断,所以别善恶。美感在乎赏鉴,故美学之判断,所以别美丑”。在蔡元培看来,美学如同于科学、伦理学,唯有主观判断方能使它们显现其自身价值。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1916年10月,四十八岁的蔡元培因教育总长范源濂电请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高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美学思想对整个思想界和教育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目录

第一辑  美育与人生
美育与人生
何谓文化
美术与科学的关系
在春晖中学的演说词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美育实施的方法
美育
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
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新文化
美育代宗教——在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演说

第二辑  美学与美术
美学讲稿
美学的趋向
美学的对象
美学的研究法
美术的进化
美学的进化
康德美学述
《自然美讴歌集》序
美术的起原
美术批评的相对性
在北大画法研究会演说词
旅法中国美术展览会招待会演说词
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
与《时代画报》记者谈话
中国之书画

第三辑  教育漫谈
真善美
世界观与人生观
孔子之精神生活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在北京青年会演说词
中学的教育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校欢迎会的
演说词
中国现代大学观念及教育趋向
大学教育
中国教育的发展
中国教育,其历史与现状
中国新教育之趋势——在暨南大学演说词
对于学生的希望
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前言

  

    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丰富的美学遗产,继承和发扬这份遗产,对于我国当代的美学教育和美学实践,对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学者推动了我国美学理论的发展。
    蔡元培认为:“爱美是人类性能中固有的要求。一个民族,无论其文化的程度何若,从未有喜丑而厌美的。便是野蛮民族,亦有将红布挂在襟间以为装饰的,虽然他们的审美趣味很低,但即此一点,亦已足证明其有爱美之心了。我以为如其能够将这种爱美之心因势而利导之,小之可以怡性悦情,进德养身,大之可以治国平天下。何以见得呢?我们试反躬自省,当读画吟诗,搜奇探幽之际,在心头每每感到一种莫可名言的恬适。即此境界,平日那种是非利害的念头,人我差别的执着,都一概泯灭了,心中只有一片光明,一片天机。这样我们还不怡性悦情么?心旷则神逸,心广则体胖,我们还不能养身么?人我之别、利害之念既已泯灭,我们还不能进德么?人人如此,家家如此,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么?”
    王国维更是在美学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其所创立的“意境说”是世界美学史上唯一以中为主、三美(中国、印度、西方三大哲学美学体系)结合的理论体系,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
    鉴于此,我们编选了这套《名家美学漫谈》,编选说明如下:
    一、收录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朱自清作品中最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学习的有关美学方面的代表作。
    二、保留原作中符合当时语境的表述,只对错别字、常识性错误进行改动。
    三、参照2012年6月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家标准,在“得体”“局部体例一致”“同类别同形式”等原则下,对原书中涉及年龄、年月日等数字用法,不做改动(引文、表格和括号内特别注明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年、月、日统一采用公元纪年法表示。
    本丛书不仅是中国美学的代表作,也是广大读者提高审美素养和审美水平的经典读物。相信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能够从本丛书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