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爱丽儿(精)/拉美思想译丛

  • 定价: ¥58
  • ISBN:978720817058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页数:197页
  • 作者:(乌拉圭)何塞·恩...
  • 立即节省:
  • 2021-07-01 第1版
  • 2021-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爱丽儿》出版于1900年,是乌拉圭作家、思想家何塞·恩里克·罗多的思想名著。19世纪80年代起,北美的文化、知识、生活方式等不断冲击拉丁美洲,引起许多知识分子的警觉。罗多用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精灵爱丽儿象征拉美的精神、情感与理性,激励拉美青年放弃走那功利主义、物质至上的堕落之路,追随爱丽儿爱智慧、爱美的高贵灵性,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体系,将拉美从“泛美”迷梦中摇醒,构成了拉美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

内容提要

  

    19世纪末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殖民者离场,美利坚帝国霸权将至,为自由的奋战从未结束,拉美何去何从?乌拉主思想家罗多以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精灵爱丽儿象征自由、崇高的精神生活,以卡列班象征粗鄙低俗、物质至上与功利主义的“美国病”,质疑个人主义、平等主义与民主观念的哲学根基,重述了两个美洲间的“文明”与“野蛮”序列。《爱丽儿》勾勒出拉美政治文化的思想底色,成为民族主义、理想主义和青年文化的能量源泉,也为当代人应对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提供了历史资源。

媒体推荐

    《爱丽儿》一经问世,就成为首次有明确定义的拉丁美洲主义的象征。
    ——《剑桥拉丁美洲史》
    罗多在那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毫不留情地抨击了美国日益膨胀的物质至上主义,鼓舞拉于美洲人不要妄自菲薄。在那个时代,《爱丽儿》成了一面信仰和理想的旗帜。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素飒

目录

丛书总序
导读
爱丽儿
暴风雨(节选)
卡列班的胜利
罗多书信三札
《爱丽儿》第二版序言
关于《爱丽儿》
卡列班
罗多的美洲:旗帜和沉默
罗多作品年表
译后记

前言

  

    长久以来,当我们说起外国哲学、思想或理论时,大家一般想到的都是欧陆或英美的巨匠与杰作,但一问及第三世界的,比如拉美和非洲的思想史,大家几乎一无所知。每年国内翻译出版的外国理论著作不计其数,但还是译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占绝对多数。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复旦大学历史系拉美研究室、南开大学拉美史研究室等中国最早的拉美研究专门机构译介了一批介绍拉美历史、地理、革命思想的著作,专题文选(比如复旦大学拉美研究室的“拉美问题译丛”),以及一些研究拉美的专著。这些书不仅奠定了中国拉美研究的文献基础,而且直到今天仍经常出现在国内拉美研究学者和学生的参考文献中。八九十年代,虽然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拉美”再次成为从学界到大众的阅读热点,但这股热潮却局限于文学领域。各种拉美文学译丛,各种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拉美文学大师的文集以及传记、访谈、论著的出版几乎未有中断。新世纪以来,随着与拉美的经贸往来愈来愈频繁,国内各种与拉美相关的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编译出版了不少拉美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但整体而言,涉及拉美哲学思想、批判理论的译介还是相当稀少。
    这其中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苏振兴、毛金里、白凤森等老师翻译的普雷维什、何塞·马蒂、何塞·马里亚特吉以及依附理论,徐世澄老师主持的一系列追踪拉美左翼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译介和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现了拉美思想中的闪光之处;索飒老师的《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把我的心染棕:潜入美洲》等论著为我们打开了瞭望拉美批判思想的一扇窗,赵振江老师对拉美诗歌经年不懈的译介和研究中包含了很多思想史的内容,因为很多拉美诗人同时就是思想家,索尔·胡安娜、奥克塔维奥·帕斯(如《孤独的迷宫》)都是著名的例子。此外,汪晖、刘健芝、索飒等几位老师一起组织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猫头鹰学术译丛”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弗朗索瓦·浩达、海因兹·迪德里齐等拉美当代著名思想者和社会运动领袖的代表作在中文世界中集体亮相。值得一提的还有戴锦华老师对切·格瓦拉研究、对萨帕塔运动(Zapatista)的译介,也是填补国内思想界视野的贡献。在实践层面,刘健芝老师组织、主办,温铁军、戴锦华、汪晖等老师积极参与并协办的“南南论坛”(SouthSouth Forum,即至2020年已为第七届会议),每届都会邀请众多拉美知识分子、社会运动人士与会,有效地开敞并拓宽了国内知识界与拉美批判知识分子的交流与对话渠道。
    这些译介和研究成果虽然如久旱甘霖,但还是有些单薄。更加全面、系统的译介工作亟待展开,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西语专业的教学需求,逐渐为国内拉美思想研究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谱系,为知识界提供更多的拉美参照与拉美思考,以便我们检视历史、探寻多元化的未来。这是我们组织策划这个译丛的初衷。
    我们计划每年出版3-5种,希望能持之以恒。虽然因为疫情及其他因素影响,接洽版权、出版印刷等流程会慢一些,不过我们的翻译、编辑工作没有停歇过。所以,译丛的第一批书目终于要陆续问世了。
    “拉美思想译丛”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能够顺利展开,得益于中公教育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华南师范大学微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以及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 Global University for Sustainability 项目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谢意。最后想说的是,关注和学习拉丁美洲思想的原因有很多,“只有顽固的意识形态盲目性和固执的地方主义”(爱德华多·门迭塔语)才能使我们对其活力与创造力视而不见。所以,“拉美思想译丛”不是一个单纯的翻译项目,我们期待的是更多不局限于西方视野的朋友们也能热情参与;我们希望能通过新书发布、专题讲座、工作坊、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广泛的关注;希望继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文学热”之后,国内能掀起“拉美思想热”,从而为思考当下的全球危机吸收别样的思想营养。
    滕威
    2020年6月18日
    于广州石牌

后记

  

    从翻译社会学的角度说,《爱丽儿》不是委托,是我自己报的选题。大概也因为这样,已经过去了……五年?总之是一再错过罗多逝世100周年、原作出版120年,直到勉强赶上现在的诞辰150周年。我想辩解说这些整年只是一些迷思,但其实,罗多或爱丽儿又怎么会怪我,毕竟百年后的中国“关山迢递不可越”。
    我也明白,既然要成为公开读物,就不可能永远单纯(谁说在你电脑里充当个1MB的文档就单纯了?!)。乌拉圭大使关心,当地电台越洋电话采访,还有素不相识的朋友听到节目寄书给我,尤其是“拉美思想译丛”慷慨纳入书系,光启书局有序推进出版流程,各种力量都促动着爱丽儿这个空气精灵在中文中显影。
    作为一字一句附耳倾听的读者,我心中的爱丽儿是什么样的?坦白说,我有点两手一揣谁也不爱,我愿想象爱丽儿不分性别也无关青春,不用反帝反殖也不必自由虚无,可以理想奋进也可以闲适躺平。如果以一个无影无形的精灵为模范,目标应该在是否与自己相处融洽,那么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与时代社会匹配调和——可是爱丽儿也曾被卡在树缝里……
    也许我并不是他最贴心的读者吧。我想,大家读《爱丽儿》的时候,满知道不必去找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而是回到20世纪元年拉丁美洲的思想环境中,看他如何造成触动,看他如何复归寂寞。罗多是寂寞的,卡洛斯·富恩特斯就曾经称他是拉美文学全家福里被挤到角落的“叔叔”,好在正如加莱亚诺所说,我们都是“时间之子”,是时间的嘴,讲述旅程,也是时间的脚,一程接一程赶路。在路上就好。 于施洋 北京·海淀 2021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