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陶行知教育名篇(悦读版)/大师背影书系

  • 定价: ¥45
  • ISBN:978750417946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教育科学
  • 页数:271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民主的儿童节》;《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创造的儿童教育》;《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民主教育》;《民主教育之普及》;《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试验主义与新教育》;《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教育名篇》选编的文章较全面地体现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于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关系、平民教育、如何做师范生、儿童教育、民主教育、职业教育等都有所论述。

内容提要

  

    《陶行知教育名篇》节选了陶行知先生从1919年到1940年发表的关于教育、教学、教师的文章以及陶先生在学校的演讲稿和演讲记录,还有一部分是书信。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即教育”,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陶行知教育名篇》选编的文章较全面地体现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于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关系、平民教育、如何做师范生、儿童教育、民主教育、职业教育等都有所论述。该书条理清晰,挑选清晰,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本名陶文濬,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为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目录

序一
序二
教学合一
第一流的教育家
新教育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
教育与科学方法
学问之要素——答程仲沂先生的信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
预备钢头碰铁钉——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
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
师生共生活——给姚文采弟的信
平民教育概论
学生的精神
整个的校长
学做一个人
我之学校观
我们的信条
无锡小学之新生命——开原乡立第一小学一日生活记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教育改进
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答石民佣等的信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给正之先生的信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
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给全体同学的信
行是知之始
从野人生活出发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如何教农民出头
“伪知识”阶级
教学做合一
在劳力上劳心
以教人者教己
答朱端琰之问
生活即教育
儿童用书选择标准
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送科学丛书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注重养生而不杀生——致郑先文
儿童科学教育
国难与教育
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手脑并用
创造的教育
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致潘一尘
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
教育的新生
读书与用书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小先生与民众教育
生活教育之特质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每天四问
致育才之友书
育才十字诀
育才二十三常能
创造宣言
民主的儿童节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创造的儿童教育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民主
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之普及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评陈著之《家庭教育》——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
平等与自由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社会大学颂

前言

  

    在种种新鲜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面前,广大教师的热情是空前的,遗憾的是,许多教师的热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他们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面前,茫然中,反而变得异常困惑、疲惫,变得手足无措:有了好胃口,却没有健壮起来!
    这是致命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没有培养出有足够“消化能力”的教师?
    看来,“消化不良”的病变已悄然进入我们一些教师的身体。中医的观念认为,如果一个人生病了,且十分虚弱,万万不能突然间大补。这是过犹不及的做法。要治病首先要扶本,恰当的方法是循序渐进地帮助病人恢复自身的身体机能。要引领教师从根本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和归属地。换句话说,中国的教育要有中国的教育之根,中国的教师要有自己的灵魂。
    我们的教育有自己的传统,这种传统甚至在上千年前就已达到了巅峰。比如孔子所代表的传统。在卡尔·雅斯贝斯的视野里,孔子、老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世界的“轴心时代”,“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点燃,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当然,要回到传统并非易事,毕竟我们从传统中断裂开来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透过历史篝火的余烬,我们的视野豁然开朗。在一个不平静的时代,赫然屹立着一群心如止水、淡泊明志的人:蔡元培、鲁迅、胡适、陶行知、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等等。他们在沉思,在酝酿,在燃烧,在传递……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教育的传统得到了传承,建构起了一个时代教育的高峰。
    教育是心灵的碰撞,闭门造车势必会走进死胡同,兼收并蓄、百花齐放,这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模样。“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胡适:《杜威先生与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声誉的教育家,杜威曾多次来华访问与讲学,其教育思想犹如高悬在夜空中的北极星,至今仍未广大教育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时至今日,尽管这些大师们剩下的只是隐隐约约的背影,但仍然是我们追赶的方向。这么多年来,在和他们一次次的相遇中,我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教育突围其瓶颈的力量所在。在对大师的阅读中,我遇到了无数给我以启迪和激情的好文章。它们所代表的高度让我感到惊讶,这是一个时代的教育结晶,它们根植于教育实践之中,闪耀着文化传承的智慧与人性的光芒。
    大师是一堵墙,也是一扇窗,代表着一个时期教育和教学的制高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永恒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永远是我们景仰的高度,更是我们汲取“营养”的不竭甘泉。无数当代名师成功的经验,也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阅读大师是许多名师成为一个有充分自信的教育者的秘密“通道”。正是依靠着大师们的“哺育”,他们才获得了自由言说的自信,看到了教育的真相:在知识传递、升学和效率之外,教育是事关灵魂的事业。
    教育不是灵光乍现的光芒,而是横跨天空的恒光。只要有教育的存在,也就有阅读大师的同行。
    教育越深入,我们越能认识到与大师展开对话、交流的必要。对于大师,除了背影,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穿越时空的“气息”,这些也许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为此,我们主编了这套”大师背影书系“。我相信,无论你是教育研究者还是一线教师,只要你是个关心教育的人,与这些大师结缘,都可能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借此,得以重燃的是我们对教育的激情!
    《中国教育报》编委 记者部主任
    张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