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高原

  • 定价: ¥49.8
  • ISBN:9787569941777
  • 开 本:16开 平装
  • 作者:张旭//汪诘|责编:...
  • 立即节省:
  • 2021-08-01 第1版
  • 2021-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比《黑客帝国》更烧脑,比《银翼杀手》更震撼。本书作者拥有扎实的文学写作功底和科学理论知识,小说故事的结构安排精巧,呈现出更丰富的悬念和反转,挑战你的认知和想象。
    “我无法接受在一篇科幻小说中,对超自然现象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具备现实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体现人类编故事的能力,科幻文学也不例外,没有现实意义的文学是缺乏灵魂的。”这一直是著名科普作家的创作理念。小说的科学理论逻辑完整,不违背已知的科学定律,故事情节设置引人入胜,并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类自身的深刻思考。
    作者之一张旭是知名影视策划人,参与过《中国合伙人》《孔子》等多部优秀电影的制作,作者汪诘是著名的科普作家,获得过文津图书奖和百花文学奖,作品获得众多读者喜爱。两人强强联合,力争打造出一部优秀的国内原创科幻长篇小说。

内容提要

  

    公元2150年,一颗彗星撞击地球,人类启动了“方舟计划”。在天地大冲撞后,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水世界,亚洲一号方舟拯救了一万名幸存的人类。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海上漂泊后,终于抵达地球上唯一没有被淹没的区域——青藏高原。于是人类上岸,高原纪年正式开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人类繁衍生息,高原上的人口达到了10多万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源于一场G581星球人的阴谋。
    反物质研究专家汪若山邂逅了美丽的姑娘阿玲,沉浸在幸福中的他无意间看到了山洞里太阳系的壁画。让汪若山不解的是,根据这幅太阳系图中显示,地球居然有一个很大的被称为月亮的卫星,而他所在的“地球”是没有这颗卫星的。汪若山怀揣着这个谜团,一步步揭开事情的真相……
    G581星球、反物质引擎、外星文明、潜行者、克隆人、播种计划……不断被敦促完成的科研项目到底有何用途?瘟疫与战争带给人的是什么?生于斯长于斯的“高原”,到底是地球的“青藏高原”还是外星的孤岛?科技这把“双刃剑”该如何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异族爱恋
第二章  为爱私奔
第三章  G城概貌
第四章  诡秘医院
第五章  彗星冲撞
第六章  阴谋浮现
第七章  战争预谋
第八章  命案背后
第九章  月球消失
第十章  克隆时代
第十一章  两场战争
第十二章  飞向地球
后记

后记

  

    我相信每一位能看到这里的读者,不管您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如何,至少都是被这个故事吸引并坚持看完的,所以,我很荣幸在这里遇见我和张旭老师的知音。我是本书的第二作者汪诘。我的第一专业是撰写科普文章,写科幻小说则是我的第二专业。
    我想给你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小说是怎么出炉的,为什么会有第一和第二作者。
    2014年的某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地球被一颗小行星撞击后几乎毁灭,宇宙飞船带着人类的基因踏上了飞向外太阳系的征程。经过数百光年的漫长征程,飞船终于降落在了一颗宜居行星,幸存的人类在这颗星球上重建人类文明。梦醒之后,我就生出了一个念头,想以此为题材创作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这似乎并不算一个新颖的科幻题材,例如王晋康老师的《水星播种》也是一个在外星球上重建文明的故事。但我觉得,对于科幻小说来说,大题材相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几乎所有的科幻小说都可以归属于为数不多的几种大题材下。比题材更重要的是讲故事的方式和故事中的人物、情节。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都醉心于如何把这个故事的结构安排得更精巧,让它呈现出更丰富的悬念和反转。同时,作为一名科普作家,我也有责任让这个故事尽可能不违背已知的科学定律,并且逻辑自洽。差不多用了一周的时间,我写完了这个故事的梗概。然后,我摩拳擦掌,准备正式开始创作小说。 写一部长篇小说很难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我需要一段完整的几乎不受打扰的时间。但很遗憾,我在写完了小说梗概之后,就一直没能规划出这样一段时间,总是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于是,这篇小说的梗概就这么存在我电脑中。一天又一天,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因为我自己很喜欢这个故事的框架。 就这样,从2014年一直拖到了2019年,我认识了张旭老师。我俩一见如故,互赠作品,聊起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剧非常投机。有一天,张旭说他会有一段相对比较空闲的时间,想创作一部长篇科幻小说,而且是那种非常适合改编成科幻影视的题材,但一直没找到一个好的“故事核”。我突然心念一动,想起了我五年前写的那个故事梗概。我对张旭说:  “我有一个好故事,就是实在没时间写出来,而你刚好相反,现在有时间,但缺一个好故事。这样吧,你先看看我这个故事如何?” 张旭看完我的故事梗概后,很快就给了我回应,他说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核,叙事结构很新颖,不从地球开始讲起,而是直接从外星球开始讲起,还不断地有悬念和反转,题材也特别适合影视改编。 我说那不如我们合作吧,你来执笔,我负责给你打下手,我们把这个故事从一个梗概变成一部完整的小说吧。张旭很高兴地接受了我这个建议。 就这样,张旭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经过几轮修改,最终完成了这部小说。不过,我必须惭愧地承认,我对这部小说的贡献度远远不及张旭老师。可以说,我只是提供了一个骨架,而所有的血肉都是张旭填满的。 但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看到自己在六年前的一个梦变成了今天这样一本装帧设计精美、拿在手中墨香扑鼻的纸书。当然,更要感谢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的高磊老师,是她慧眼识珠才有了今天这本书。我和张旭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希望能将这个故事搬上荧幕,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影视改编的科幻故事。 这就是《高原》背后的故事,是为后记。 汪诘 2020年10月5日,于上海莘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