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 > 古生物学、微生物学

显微镜下的室友(邂逅二十万种小小生物)

  • 定价: ¥59
  • ISBN:978751393568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 页数:298页
  • 作者:(美)罗布·邓恩|...
  • 立即节省:
  • 2021-08-01 第1版
  • 2021-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本实用性与知识紧密结合的生物学科普作品。囊括上百个关乎生活质量的有趣冷门知识点,读来令人恍然大悟,忍俊不禁。家中不可或缺的小生物,如何帮助人类增强免疫力?让我们吃得更美味,过得更幸福?生物学家们建议我们拥抱生物多样性,找回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一次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身上的生态学调查。室内生态学调查由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少数学者共同开展,美国生物学家罗布?邓恩为此撰写了《显微镜下的室友》以记录他们的工作,让我们了解家中微生物的重大意义。原书一出版就获得核心期刊和主流媒体交口称赞。
    一场发生在人类眼皮底下的生态革命,揭示微生物与人的协同繁衍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每天生活于其中的“室内生态系”,与人紧密接触了上百万年,是一片充满未知的蛮荒大陆。它比热带雨林、深海、外太空更值得我们去探索。所获得的知识,也预示和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内容提要

  

    你知道在你家里住了将近20万种细菌、真菌、昆虫节肢动物吗?你的窗框上、枕头上、莲蓬头里和猫狗身上,都住满了大大小小的生物。它们已经与我们同居了上万年,但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却少得可怜,甚至连它们从哪里来,爱吃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向来讨厌家里的细菌和微生物,认为它们有害健康,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在本书中,生物学家罗布·邓恩,将为你揭开迷人的微观世界,和全世界只有十几位室内生物专家,带你用全新眼光认识这些与你亲密接触的“室友”,它们为我们打造的生物多样性,不仅让我们更健康、幸福,也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媒体推荐

    很有趣和有启发性的书。邓恩与他的研究伙伴们运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梳理出一个被人类遗忘了上百年的生态系——我们的家。他们的研究丰富了我们关于生态系的认识,让我们明白了与这些微生物室友的亲密互动,让我们活得更健康、更幸福。──《自然》(Nature)
    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很难不被邓恩的文笔吸引,经过他的细数,我们惊叹于室内这个浩瀚的生物小宇宙!──《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本迷人的书,轻快的笔法串起了浩瀚的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并讲述了人类是如何改变整个生态系的,而且经常越改越糟。──《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作者简介

    罗布·邓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专业副教授。他曾著有《我们的身体,想念野蛮的自然》和《所有生物》两本书,也在各大杂志发表过文章,包括《美国国家地理》《自然史》《新科学家》《科学美国人》和《史密森尼》。他在康涅狄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现居于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

目录

前  言  宅在家里的生物
第一章  胡椒水中的奇迹
第二章  地下室的温泉
第三章  走进未知的世界
第四章  无菌也会致病
第五章  沐浴生命
第六章  真菌吃了你的房子
第七章  远视眼的生态学家
第八章  那些有用的虫子
第九章  蟑螂都是你养的
第十章  猫主子们都干了什么
第十一章  一起培养有益菌
第十二章  美味的菌
致    谢
参考文献

前言

  

    前言 宅在家里的生物
    我小时候,是在外边玩大的。我和姐姐堆城堡,修小路,挂在树枝上荡来荡去。屋子里头是睡觉的地方,只有在天冷得手指头都要冻掉,实在无法出门时我们才待在屋里(我们住在密歇根州的乡下,一冬天都是这么严寒)。外边的广阔天地——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自儿时起,我们的世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孩子都是在室内长大的,偶尔有片刻的活动,也是从自己家去另一所房子。这一点儿也不夸张。现在,一般美国孩子有93%的时间是在室内或车里度过的。不光是美国的孩子,加拿大、欧洲和亚洲多数国家的孩子也是如此。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哀叹世界多么糟糕,而是为了说明这种变化揭示了我们处于人类文化演变的崭新时期。我们已经从现代人变成(或正在变成)一个新人种——“宅人”(Homo indoorus),即生活在室内的人。我们生活的世界,由房子、公寓的墙壁组成,房间与走廊和其他房子的联系,远远多于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一想到这种改变,我们似乎应当把了解室内生物以及它们对健康的影响作为首要任务。实际上,我们才刚开了个头。
    在微生物学学科设立之初,人们已经知道自己家里有其他的小生物在生活了。当时,有个名叫安东尼·凡·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dhoek)的人开创了微生物研究,他在自己家、邻居家和自己身上发现了数量惊人的生物。他带着沉迷的喜悦甚至敬畏之情去研究这些生物。但他的事业在他死后的一百年里无人问津。后来,当人们终于发现其中一些生物会使人患病后,才开始关注这些病原体。公众的观点随之发生巨变,人们认为: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微生物都是对人有害的,一旦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就要把它们消灭干净。这种态度转变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但同时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没有人真正停下脚步来研究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并惊奇于它们的存在。但从几年前开始,一切都有所改观。
    我的团队和很多其他团队开始认真研究人们家里的生物。我们研究它们的方式是为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或南非草原进行编目的方式。在这些工作过程中我们大吃一惊,本来以为会发现几百种生物,结果竟然发现了超过20万种(具体种类和计算方式有关)。这其中有许多是微生物,另外有一些体型要大点儿,但也被人们忽略了。来,试着吸口气,深呼吸。随着我们每一次呼吸,氧气被送到肺泡深处,同时被吸入的还有几百上千个微生物。请你坐下。你坐下的位置周围会有几千种飘浮、弹跳、爬行着的小生物。我们在家的时候,其实从来都不是“独自”一人。
    那生活在我们周围的都是些什么生物呢?当然也有肉眼可见、体型稍大的生物。有几十上百种脊椎动物,以及更多种类的植物和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昆虫等节肢动物更多,也能被肉眼观察到。比节肢动物更多、体型却不一定更小的是真菌。比真菌更微小、肉眼完全看不见的是细菌。在人类家中发现的细菌的种类,比地球上所有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加起来都要多。接下来,比细菌更小的是病毒,既有感染植物和动物的病毒,也有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在统计的时候,我们会单独计算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但其实,它们是一同来到我们家的。例如,在前院玩耍的狗身上携带着跳蚤,在跳蚤的肠道里生活着细菌和真菌,而细菌和真菌身上有噬菌体。当《格列佛游记》(Gullive's Travels)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写下“跳蚤身上也有吸血者”时,他还远远想不到微观世界有多么复杂。
    读到这儿,你可能会想冲回家,一遍遍地冲洗消毒。不过让人惊奇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生物的存在。我和同事们研究发现:在物种最丰富、充满各种生物的家里,许多生物都是对人有益的,有些甚至是必需的。它们其中一些让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另一些通过与病原体和害虫竞争来控制它们的数量,还有些是能帮我们开发出新的酶类和药物的宝库,有一些可用于发酵新品种的啤酒和面包。成百上千种微生物,通过发挥生态效用为人类做出贡献,比如净化自来水。生活在我们家里的生物,其实大部分都是无害或有益的。
    不幸的是,正当科学家开始了解许多家中生物对人类的益处甚至必要性时,人们却更努力地给室内空间消毒。这一举动带来了意外但也可以预料的后果。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隔绝室内与外界的工作,同时也杀灭、隔绝了对此毫无抵抗力的有益生物。我们无意中帮助了德国蟑螂、螨虫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等抵抗力强的生物,让它们活了下来。我们不仅是帮了它们的忙,而且促进了它们的演化。人类家中生物的演化速度是地球上最快的,甚至很可能是地球历史上最快的。我们促进其演化,并危害了我们自己。同时,那些可能与这些新生的、危害更大的物种相竞争的生物却消失了。此外,这些变化影响的区域十分广泛:室内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扩张速度最快的生物系统,比某些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还要大。
    我们用一个特定地区来思考这种转变,可能更好理解。比如就纽约市的曼哈顿区来说:在图a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曼哈顿的地面区域。较大的圈显示室内地面,较小的圈显示室外泥土地面,可以看到,曼哈顿的室内地面面积约是室外土地面积的三倍。那些能在室内生存的生物,在此找到了大量的食物和稳定宜居的环境。这样看,室内永远都不会是无菌的。人们说“自然界厌弃真空”,其实不对,更好的说法是“自然界吞噬了真空”。那些能利用无人竞争的食物、占领没有天敌的生存领地的生物,将像潮水般灌进来,钻进门缝和角落,爬到衣柜里和床榻上。对我们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让更多有益而非有害的生物在室内生活。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要了解那些已经在室内定居、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的20多万种生物。
    本书讲述的正是和我们一起宅在家里的生物“室友”以及它们变迁的故事。它们揭示着我们人的秘密,体现着我们的选择,也预示着我们的未来。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既神秘又壮观,并且影响深远。尽管其中大多数生物都不为人所知,但我们了解的一小部分已经足够令人惊叹。这些生物的繁衍生息,并不像我们以前所想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