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走对小学每一步(白金版)

  • 定价: ¥48
  • ISBN:978755965376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19页
  • 作者:李红延|责编:徐樟
  • 立即节省:
  • 2021-09-01 第1版
  • 2021-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国内顶尖小学清华附小特级教师30年教育教学精华总结,告诉家长只有老师才知道的教育真相。
    写作角度稀缺。作者是老师,遇到小学生问题时,老师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作者基于教育实践,态度更理性,观念更科学。

内容提要

  

    同一个孩子,在家长眼中和在老师眼中是不一样的。
    作者是一位家长,也是一位老师。她理解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更懂得把孩子放到群体坐标系中考量的重要性——从横向比中看长短,从纵向比中求发展,才能收获更多的锻炼机会。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精彩的理论是不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孩子上小学要做哪些准备?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好成绩?怎么辅导考前复习?做作业“磨洋工”治不治得好?……针对这些令家长头疼的学习问题,作者总结三十年教学经验,对症下药,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辅导困境。

媒体推荐

    把高位情怀转化为现实力量,是教育智慧的体现;引领小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是专业技能的彰显。红延老师的这本书将带给您具体的操作策略、深刻的教育思考,助您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张红
    李红延老师是我女儿小学时的班主任,拥有三十年小学教龄。她从老师的视角,把自己几十年来观察到的孩子的表现和需要家长注意的问题,细致入微地写了出来。读她的文字,就像听一位充满爱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家长们的叮嘱,让你倍感温暖。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作者  刘称莲
    李红延的《走对小学每一步》是一本基于当前我国小学校园真实生活情状而写作的教育类图书。作者身在小学校园,每天与孩子们亲密接触,对孩子们的言行和心理状态有着切身的感受,对家长们的期盼与忧心、困惑与惶恐有着清醒的认识。阅读这本书,你会觉得你是在与一个知心朋友谈论家常,更是在与一个充满智慧的朋友讨论如何构建孩子的美好未来。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委  郎伟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顺其自然的,是遵循孩子自身生命节律的教育,正如此书中所提“化青色为浓郁”,顺势而教,依材而育,才是家庭教育该走的道路。
    ——《父母必读》杂志内容总监  段冬梅

作者简介

    李红延,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高级教师。荣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北京市海淀区“十佳班主任”光荣称号,《班主任》杂志封面人物。所带班级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2013年被东北师范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被聘任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研发顾问。从教三十年,出版两本个人教育专著;多年来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教育论文、教育随笔八十余篇;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小学生家庭教育二十问”。

目录

再版序  念起·缘生
前言  化青色为浓郁
第一章  让孩子慢慢成长,做他自己
  1.哪有什么“全能冠军”
  2.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3.告别简单粗暴的“家长制”
  4.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5.梦是前进的内在动力
第二章  上学不必太焦虑
  1.不要急于让孩子提早上学
  2.做好心理准备,培养行为习惯
  3.入学后的两次生病高峰
  4.转学是新的开始
第三章  学会交往是件大事
  1.同学关系处不好,老是受欺负
  2.男女生相处的学问
  3.爱告状,专挑别人的错
  4.友情变化无常
第四章  会学习,才能爱学习
  1.上学后好像变笨了
  2.没完成作业的孩子
  3.在家会≠在学校会
  4.努力却得不到好成绩
  5.该请家庭教师吗
第五章  辅导学习是家长的必修课
  1.考前复习要有针对性
  2.冷静对待孩子的试卷
  3.写好作文,积累和技巧两手抓
  4.光看书是写不好作文的
  5.辅导作业有高招
第六章  四个好习惯保证学习效果
  1.好习惯一:不马虎
  2.好习惯二:会倾听
  3.好习惯三:能质疑
  4.好习惯四:做后查
第七章  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
  1.教育不能“抢修”
  2.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3.要教,不要吓
  4.不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标杆
  5.培养自信心要做到十个字
  6.单亲不单爱
  7.惩戒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打骂
第八章  小毛病会导致大问题
  1.拖拉:吃饭吃到凉,作业“磨洋工”
  2.丢三落四:今天丢了笔,明天落了本
  3.顶嘴:“你凭什么管我”
  4.嫉妒:“看到他们得100分,我就生气”
  5.撒谎:“今天没有作业”
  6.情绪抵触:“你越这么说,我越那么做”
第九章  会“说”才会“教”
  1.要经常和孩子谈话
  2.唠叨的“独角戏”不管用
  3.有效谈话的四个原则
  4.用赏识代替命令
  5.表扬也要讲究方法
第十章  家校合作,走稳求学第一步
  1.当孩子挨批评时
  2.该不该当班干部
  3.为什么总是“我们老师说……”
  4.不帮倒忙不添乱
后记  孩子也教会了老师很多

前言

  

    经常有人问我“差学生”如何教育,我的回答是:“在我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需要帮助的孩子。而且,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帮助!”
    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倡导“做最朴素的教育”。简单地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教育要指向人内心的本真;第二层,教育的过程不能带有功利性。那么,就前面所说的“帮助”而言,就是要帮助孩子具备一种能力——开发出自己内心纯真的能力。
    “化青色为浓郁”,这是台湾一所中学的校训,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孩子本是“青色”的,我们就不该把他教育改造成“红色”“白色”……让他做最好的自己,在爱的期待中慢慢成长,开枝散叶,蓬勃而浓郁。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我遇到过很多家长,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颜色”的。有的家长即使知道,因为自己不喜欢,也要对孩子强加改变。教育的不幸大都源于此。所以,在这本书的第一章,我首先讲了这个道理,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性问题。与之相比,家长们最关心的“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等,反倒只是相对次要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了。
    曾经有一位家长问我:“李老师,你对自己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脱口而出:“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这位家长惊讶地问:“会不会太低了?”我想,这位家长可能是觉得“普通人”三个字太不悦耳了。我们常常会把“普通人”跟“平庸”“没出息”这些词联系起来。由此可见,教育的功利性已经扰乱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甚至打乱了他们生命成长的节律。我想强调的是:在健康、快乐面前,人人平等,能始终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从事家庭教育三十年来,社会在变,教育环境在变,但我发现,家长的问题没有什么改变。在这本书中,我把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出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诚恳地说,有两个问题是我无法解决的。第一,教育的道理不难懂,但是行动起来会受到家庭成员、个体性格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我们做出平衡。具体该怎么做,其实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位家长拿出勇气和智慧。第二,陪伴孩子是一件需要很大耐心的事情,即使是帮助孩子改正一个小缺点,家长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还要做好反复纠正的心理准备。这种耐心,不是谁能教出来的,唯有“爱”能使其勃发。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写了近十年的时间,今天能够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了我最强有力的支持与鼓励,不断地帮助我找到平衡点,有他们的摇旗呐喊,我这个普通人才能始终保持健康快乐。其次,感谢《父母必读》杂志社的编辑段冬梅、《中国教育报》的编辑却咏梅,还有北京教育学院的张红教授,他们一直在引领我,使我能从纷繁的琐事中看到本真和规律,他们的肯定使我一直欣喜地前行。最后,我还要感谢所有我教过的学生,本书后记“孩子也教会了老师很多”是我对他们的真情告白。

后记

  

    家长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老师都是教育专家,有关孩子的事情都能搞定。但我想告诉家长们,尽管老师受过专业训练,有很多经验,但面对孩子时,依然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候。我更想告诉大家,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的情感比大人更接近本真,比大人更有勇气,更有创造力。从孩子身上,老师也学到了很多。
    理解孩子们的快乐
    一天中午,班上几个孩子到我的办公室告状,说高年级的同学朝他们扔沙子。我赶去看时,只见一群高年级的学生正在教室边的沙坑里玩,我们班的窗台上、玻璃上已是一片狼藉。我连忙喝住了那些学生,并把事情告诉了他们的班主任。到了下午快上课的时候,那几个扔沙子的高年级学生被罚擦玻璃。当他们挥舞着抹布干活时,我发现班上的孩子都睁着好奇的眼睛,专心地看着。
    过了几天,我已经淡忘了这件事。谁知有一天下午,我提前进教室,看到教室外的沙坑里全是我们班上的孩子,有的在兴致勃勃地挖地道;有的两个人共抬一把大铁锹;还有的正在朝窗户上扔沙子,并大声叫嚷着看谁扔得准。
    看到这种情景,我真的很生气:他们明明知道扔沙子不对,为什么还要模仿那些高年级学生呢?简直是黑白不分!我喝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得到的回答都是“好玩”。于是我板起面孔:“既然你们把玻璃弄脏了,就罚你们去擦干净。”话还没说完,我就看见孩子们的表情已经转忧为喜了。 这些孩子两人一组,欢呼雀跃地擦起玻璃来,大呼小叫,蹦上蹦下。几个没轮上擦玻璃的孩子站在一旁,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这时我才意识到,在这群六七岁孩子的眼里,擦玻璃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呀!因为在家里,父母不让他们干;在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也只有老师和高年级同学才能干,所以,在他们心里,擦玻璃哪里是惩罚呀,简直就是奖赏! 受到孩子们的情绪感染,我也不像刚才那么生气了。最后,我们大家站在一起,欣赏着那一扇扇被擦得乱七八糟的玻璃。我心想:今天的惩罚是成功呢,还是失败呢? 孩子们的创造力是巨大的 有一天下课,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孩子们不像以往那样打打闹闹的,而是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蹲在地上,不知在捣鼓什么。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发现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一块吸铁石,在土里反复滚着。我明白了,他们是在吸土里的铁屑。我们学校的跑道上铺了一层红色的火山岩,可能因为土质的原因,含铁的成分比较高。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突发奇想:不如让孩子们根据这个游戏做一个小实验,测测土里的含铁量。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孩子们时,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响应。正当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实验方案的时候,有一个孩子举起手说:“老师,我们没有秤,怎么称重量啊?”我一下被问住了,但灵机一动说:“这也是实验的一部分,你们都把测量过程写出来,看看谁的方法最聪明。” 第二天,我收到了孩子们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从这些报告中,我看到了他们极大的热情。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孩子们使用的测量方法。有一个孩子画了一幅连环画,画的内容是:先把可乐瓶放在盛满水的玻璃杯中,再把铁屑倒进瓶盖里,然后用尺子量瓶盖下沉了多少,最后得出结论。在画的下面还有一行字:我用这个方法做了,可没有成功。我把这个孩子叫到跟前,和他一起找出了实验失败的原因:铁屑太少了,瓶盖下沉得不明显,所以测不出结果。 无论如何,我从心里赞叹这些孩子的探索精神,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实验竟然激发了他们如此大的创造力。我兴奋地问孩子们,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孩子们都说:“结论是不同的土里含铁量是不同的。”我点头表示赞同。 没想到第三天,班里一个平时很不爱说话的孩子来找我,说:“老师,我觉得您昨天说得不对,不是所有土里都含铁,我找的一种土里就几乎没有铁屑。昨天,我去问邻居一位工程师爷爷,他说有些土里的铁不是本来就有的,是人们不小心弄进去的,所以咱们用吸铁石测量土里的含铁量是不太正确的。” “真的?”我惊奇地问。这时,我心里有的不是尴尬,而是对这个孩子的由衷赞赏,他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教学相长”。 大人不能小瞧了孩子,他们蕴藏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如果说孩子们开始时闪现的只是灵感的火花,那么把这些火花留住,它们就会燃烧成创造的火焰。 拿出勇气信任孩子 六年级刚开学的一天中午,班里的两个孩子来找我,说音乐老师请他俩帮另外四个孩子“补课”,教会他们吹竹笛,时间是每天中午的午休时间,地点是音乐教室。由于吹竹笛是我们学校的规定课程,那四个孩子的水平也确实差,再加上两位“小老师”似乎对这件事很有热情,我就同意了。 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又有五个男生来找我,说他们也想中午去练习吹竹笛。我一看这五个男生都是班里最不老实的,心想他们肯定有别的企图,比如逃避中午的作业,或者想扎堆到一块儿玩,吹笛子只是个借口。我本打算拒绝,但一想这些孩子都大了,如果断然拒绝,他们肯定会觉得老师不信任自己,那么不如顺水推舟,看看这十一个孩子中午凑到一起会干出什么事情来,等真出了问题再教育也不迟。 我想了想,严肃地说:“我同意可以,但咱们得定一个契约——男子汉的契约:第一,要学吹笛子就好好学,每个人至少能独立演奏一首曲子;第二,专时专用,中午不能干其他的事情;第三,有困难自己克服,有矛盾自己解决,不要找老师,如果能坚持下来,老师愿意听你们自豪地讲述克服困难的经过;第四,既然有‘小老师’教,你们就要服从他们的管理;第五,以上四条有一条做不到就解散回班!你们都是班里的男子汉,说话要算话。”几个孩子很痛快地答应了,欢呼着跑出教室。 本来,我料想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可一个半月过去了,没有人向我告状,也没有人抱怨想退出。我一直想去看看他们练习的情况,但又怕他们觉得老师不信任他们,所以就派了一个女生悄悄打探情况,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孩子们练习得很认真,两位“小老师”也十分称职,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尤其是其中一位“小老师”,还坚持写训练日记。后来我从他的日记中得知,这些孩子也闹过矛盾,起过冲突,最激烈的一次还发生了肢体冲撞,眼看就要出大事了,这些孩子都想起了和我定下的契约,谁都不想解散,就相互体谅,自行和解了。 见孩子们的练习成果不错,我把他们集合起来,鼓励他们成立笛子乐队,并许诺要让他们在真正的舞台上演出。这一年的平安夜,笛子乐队的成员神气地走上了学校小礼堂的舞台,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奏,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看着孩子们激情飞扬的表演,在场的很多老师都被感动了,纷纷说:“太帅了,这才是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