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地理 > 中国地理、旅游

萧太后河

  • 定价: ¥59
  • ISBN:978750477268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财富
  • 页数:176页
  • 作者:编者:北京市朝阳...
  • 立即节省:
  • 2021-07-01 第1版
  • 2021-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挖掘有关萧太后河的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对萧太后河的历史遗迹进行考证,梳理萧太后河在北京历史上的变迁脉络,还原萧太后河的历史面貌,为朝阳区保护和利用萧太后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廊两带三区”的建设规划,奠定学术基础,提供历史依据,也为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景作出应有的贡献。

内容提要

  

    萧太后河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北京地区一条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及经济价值的河道,蕴含着丰富的运河文化、政治文化、民俗文化等复合文化体态,它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2005年开始,为了让萧太后河恢复水清岸绿,达到景美蕴深的效果,朝阳区委区政府持续开展萧太后河进行综合治理,使这条富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河道焕发新生机。在河道治理的同时,朝阳区开启了萧太后河历史文化、文脉深入挖掘工作,结合挖掘研究成果,制定并实施了萧太后河系综合治理和滨水绿色休闲廊道项目,改善河水水质和生态环境、提升两岸景观环境,建设1廊4区22景,恢复历史风貌,达到“水清、岸绿、景美、蕴深”,为首都居民新增一处别具特色的滨水历史文化风景区。本书在回溯、挖掘萧太后河历史的基础上,展现了水利与城市发展、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历史、民俗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目录

第一章  追寻萧太后河足迹
  一  萧太后河概述
  二  追根溯源萧太后河
    (一)史料记载
    (二)今人考证
    (三)工程勘探
    三  萧太后河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探索萧太后河文化
  一  契丹文化
    (一)木叶山祭祀
    (二)契丹人的传说
  二  辽兴亡史
    (一)契丹崛起
    (二)辽南下中原
    (三)辽全盛时期
    (四)辽走向灭亡
  三  经济政策与辽南京的经济发展
    (一)手工业
    (二)冶金业
  四  文化制度及辽南京的文化状况
    (一)佛教文化
    (二)墓葬文化
    (三)建筑文化
    (四)习俗文化
  五  萧太后和她的国
    (一)辅佐景宗稳定朝局
    (二)扶持圣宗摄政朝廷
    (三)革弊出新造就盛世
    (四)御驾亲征澶渊定盟
    (五)千秋功过后人评说
第三章  开发萧太后河资源
  一  萧太后河治理
    (一)萧太后河之殇
    (二)涅槃重生的萧太后河
    (三)萧太后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  萧太后河集约开发
    (一)萧太后河沿岸文化遗存
    (二)萧太后河沿岸重要的地名源流
    (三)萧太后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萧太后河的保护思路与开发利用对策
第四章  古韵新风——“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一  萧太后河
  二  通惠河
  三  坝河
  四  温榆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辽南京城部分研究成果
附录2  萧太后河展览馆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
附录3  辽代帝王世系图谱
附录4  萧太后家族关系表
附录5  萧太后生平大事年表

前言

  

    人类历史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开始进入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整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新的飞跃,特别是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重要演讲。而作为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为全国的示范城市。
    朝阳区作为北京重要的城区之一,不仅要有金山银山,有繁荣发展的经济,还要有绿水青山,要做首都生态文明发展的标兵。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就要把朝阳区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此,朝阳区委、区政府开始着手建设规模宏大的“净水”工程。朝阳区位于北京核心城区的东面,大量河流自西向东流经本区,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河流皆或多或少地受到污染,因此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水污染就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又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治理水污染不仅仅是一项水利环境建设工程,也是一项文化建设工程。在北京城区,所有的河流(水脉)都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都由此衍生出丰富的文化产品。因此,河流的治理工作就必须与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要治理好河流,就要了解这些河流形成的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现状形成的原因。只有全面把握了这些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够对相关河流进行有效的治理。
    水与城市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纵观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即可看出,绝大多数重要的古代城市皆是应水而生,因水而兴。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就关注到这一点,《管子·水地篇》言:“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水系的发展变化往往与一座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历史上北京地区河网脉络的一支,萧太后古河道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萧太后河是辽南京粮食供应体系的重要一环:漕运物资从辽东沿海抵达蓟运河口后,可以从蓟运河西入泃河或北运河,再顺萧太后河直抵辽南京,由此奠定了辽南京的物资保障基础。同时,作为以人工方式改造天然河道,沟通北京城与北运河漕运的开端,萧太后河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金代开通闸河、元代开通通惠河提供了启发和基础。辽代以后,伴随着金中都、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发展,北京地区的运河开发也步入了更加辉煌的历史阶段。因此,从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角度来看,萧太后河是古代北京地区一条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及经济价值的河道,蕴含着丰富的运河文化、政治文化、民俗文化等复合文化形态。河道两岸的文化遗存以及古村落地名变迁,则是这条古河道与城市互动关系的直接例证。现存的古河道遗址记载了这座城市变迁的诸多方面,展示着这条河流所带来的不同地域间的经济往来、军事城防活动、城址变迁和功能转化以及区域间的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
    遗憾的是,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古水道因航运功能的消失,往往成为城市的排污沟和天然垃圾场。萧太后河的命运也是如此,其上游被城市切断,上承龙潭湖和东护城河的雨洪分流和城市污水,成为一条城东南地区的排水河道。而且如今西大望路和弘燕路交叉口以上河段为盖板所遮盖,这一段则成了一条暗沟。因两岸污染持续不断,河道环境和水质污染问题十分严峻。诸多粗暴和无规划的城市填埋工程,如简单化地填河筑路、建房,再次加重了对城市水系稳定性的破坏程度。此外,河道两岸所设立的部分文化设施和元素,存在着诸多讹误,且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等,最终使得这条富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河道失去了本来的魅力和活力。总之,深入挖掘萧太后河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
    因此,本书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挖掘有关萧太后河的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对萧太后河的历史遗迹进行考证,梳理萧太后河在北京历史上的变迁脉络,还原萧太后河的历史面貌,为朝阳区保护和利用萧太后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廊两带三区”的建设规划,奠定学术基础,提供历史依据,也为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景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