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外交、国际关系

英法千年争斗史(精)

  • 定价: ¥88
  • ISBN:9787559638069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421页
  • 作者:(英)斯蒂芬·克拉...
  • 立即节省:
  • 2021-09-01 第1版
  • 2021-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英国如何连续1000年优雅地惹恼法国。
    追溯1066年以来的法国历史,描绘英法绵延千年的爱恨情仇。
    黑斯廷斯战役是法国的胜利吗?不!征服者威廉是诺曼人,而且憎恨法国人。
    英国人真的要为圣女贞德的死负责吗?不!是法国人判她死刑的,就因为她穿裤子。
    断头台是法国人发明的吗?不!它是在约克郡发明的。

内容提要

  

    英吉利海峡也许只有30多千米宽,但它有1000年那么深!
    作者深入黑暗的深渊,带领我们穿梭在英法两国你争我斗的所有历史时期——或者至少是站在英吉利海峡(英国人挑衅之称)两岸互瞪的时期。作者一路走来,揭开了法国历史学家一直试图用“真相”掩盖的一些迷思,证明了法国人没有发明法棍面包、牛角面包和断头台,如果不是英国人创造了泡沫香槟的时尚,法国人早就把泡沫从葡萄酒中去除了。
    从诺曼人(不是法国人)征服到本应更加和平的现在,本书内容轻松愉快,但所有历史都经过了无可挑剔的研究,讲述了英法之间所有伟大的争吵。
    简而言之,法国人有理由怀疑,在过去的1000年间,英国为了激怒他们而发动了的一场漫长的运动,而且至今没有结束……

媒体推荐

    本书是一个滑稽的尝试,试图把法国的“三色眼镜”踩在脚下,戏谑地调查了英法两个国家对同一事件的记忆鸿沟……满满的真知灼见。精彩无比,极具娱乐性。
    ——《星期日泰晤士报》
    以无礼的现代眼光审视英国和法国之间动荡不安的历史。
    ——《泰晤士报》
    这本书会让你如沐春风……作者精心研究的描述中蕴藏着巨大的乐趣……任何曾经遇到过傲慢的巴黎服务员的人,或8月在巴黎环城大道开过车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
    ——《每日邮报》

目录

第一章  法国人是何时改变的
第二章  抨击伊始
第三章  百年战争:一个巨大的错误
第四章  圣女贞德:法国人口中的烈士
第五章  苏格兰女王玛丽:苏格兰血脉,法国思想
第六章  法属加拿大是如何丢失的
第七章  唐·培里侬对香槟的误解
第八章  太阳王黯然失色
第九章  为什么美洲不写作l'Amérique
第十章  美国在法国帮助之下获得独立
第十一章  断头台不是法国发明的
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分享胜利果实或者两败俱伤
第十三章  拿破仑:如果我统治世界
第十四章  威灵顿爆揍拿破仑
第十五章  食物,胜利的食物
第十六章  法国葡萄酒都来自美国
第十七章  爱德华七世在巴黎乐不思蜀
第十八章  宿敌并肩战斗(空前绝后)
第十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部分
第二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部分
第二十一章  报复时间到
第二十二章  试图遗忘过去
第二十三章  抨击无止境
附录
致谢

前言

  

    我在阅读及与人交谈时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英法之间会有如此爱恨交织的关系?
    爱是很容易解释的:不管我们在公开场合谈论什么,总会发现对方的不可抗拒之处。而仇恨则更为复杂,一开始它仅表现为一种不信任,可为什么在英法签订协约、欧洲转向和平的时期依然如此呢?
    像其他人一样,我始终相信,阿金库尔战役(Battle of Agincourt)、滑铁卢战役(Battle of Waterloo)及拿破仑战争(Napoleonic Wars)都和不信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令我好奇的是,为什么这种不信任绵延不断,从未消失。毕竟多数战斗发生在遥远的过去,而且对现在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正是这种好奇促使我决定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尝试寻找更为准确的答案。
    写作完本书,我才明白那永无止境的紧张感来自何处。事实是,我们的历史根本就不是历史。它乃是此时此刻。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谈到美国南部时说:“过去永远不会消失。事实上,它甚至还没有成为过去。”英法两国同样可以以此类比:无论我们现在尝试做什么,往事都会不时地在我们的生活中重现,给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有幸参加英国驻法国大使馆举办的联合聚会,走进去的第一眼你会看到什么?你会看到一幅威灵顿公爵(Duke of Wellington)的肖像,正是此人结束了伟大将军拿破仑·波拿巴的职业生涯。基本上,英国外交官会向来此参观的所有法国客人炫耀两个世纪之前在法国首都取得的胜利……
    这一行为算不得挑衅——英国大使馆和法国东道主的关系十分融洽——毕竟这是赤裸裸的历史事实。正如两性间的“战斗”永远不会如我们所愿地结束一样,法国人也绝不会和任何一个出生后说英语的人结束敌对关系。
    对我来说,撰写本书最有趣的就是发现人们对同一事件的看法截然不同。法国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历史,将自己遭遇的不幸全都怪罪在英国头上(在1800多年之后,又将不幸归咎于美国)。虽然法国人这样想有时也有些道理,因为英国确实伤害过法国,但法国人经常会犯一个滑稽可笑的错误,而这也是我一直试图澄清的。
    我意识到,即便是以中立的观点看待历史也会激怒法国人,我对此深感抱歉,但“盎格鲁——撒克逊人”对法国人的困扰即使过了1000年也不会结束……
    斯蒂芬·克拉克
    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