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少儿读物 > 少儿百科 > 少儿百科词典

肠菌的世界

  • 定价: ¥49.8
  • ISBN:978721814684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东人民
  • 页数:197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2018年度中国好书、科普作者段云峰博士全新力作来袭,带你打开一个新奇、全面、科学的肠菌世界;
    “国民奶奶”著名科普育儿专家张思莱倾力推荐,每个孩子及家长都应该了解肠道健康知识;
    专为7-14岁中小学生量身定制,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专家审读、推荐,力求知识精准;
    专职录音人员录制音频,扫码听音频,轻松解决家长陪伴问题;
    彩色印刷,搭配Q萌科普漫画,打破压抑,将看不见的肠道菌群生动呈现于书页。

内容提要

  

    为什么每个人体温不一样,原来是肠道菌群捣乱?
    一个人能否成为运动健将,居然取决于肠道菌群?
    小朋友的骨骼长得好不好,竟然肠道菌群说了算?
    为什么我们会开心和难过,又是肠道菌群兴风作浪?
    ……
    本书采用拟人化的语言风格,辅以可爱的插图,全面、系统、生动地将不起眼的人体微生物——肠道菌群,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身心健康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科普,打破我们固有的健康“盲区”,轻松获得健康新理念。

媒体推荐

    每个人的肠道中都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养好自己的肠道菌群健康活到100岁不是梦。在本书中,段云峰老师将肠道菌群的知识进行了紊统梳理,并且用有趣的故事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描绘了个神奇的微生物世界。推荐关注微生物与肠道健康的读者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会大有收获。
    ——赵立平,美国罗格斯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段云峰博士的科普著作《肠菌的世界》用他一贯浅显易懂的语言系统展示了肠道菌群的组成、来源和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有关肠道菌群的内容是我们的必读知识之一。生活在每个人肚子里的一个个“小细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微生态世界,这本书将带领你感知这个肠菌世界。
    ——赵方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
    我们体内都有一个肠菌的世界。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人们对肠菌一无所知,段云峰老师在这本书里把这个世界和生活在其中的成员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和展望,并且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肠道菌群对每个人的健康都很重要,从小孩子开始,每个人都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微生物知识,从这本书里你将有所收获。
    ——张思莱,“国民奶奶”、著名科普育儿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作者简介

    段云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博士后,出站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基因组学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从事微生物组学与健康相关研究与应用工作。爱好科普和公益活动,科普作家、临床遗传咨询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永久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科学网知名博主、“科普中国”科普专家、中科院科普讲师团讲师、“得到”APP课程主理人。已出版科普著作《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先后荣获2018年度中国好书、2019年度医界好书、第十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创作佳作奖、2019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和2019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肠道:微生物的乐园
  离不开的肠道菌群
  “分阴阳”的肠道菌群
  令人担忧的肠道真菌
  肠道中的“细菌猎手”
  正在消失的肠道寄生虫
第二章  肠道菌群的来源
  与生俱来的“土著菌”
  定植菌:早期的开拓者
  定居者的“优胜略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菌”
第三章  肠道菌群的内部景象
  进攻:适可而止与随机应变
  防御:未雨绸缪与偷师学艺
  群体感应:微生物间的“分子语言”
  互利共生:合作才能共赢
第四章  肠道菌群的作用
  转化大法:你不知道的微生物代谢
  药效好不好,肠道菌群说了算
  肠-肺轴:肠道菌群和肺脏菌群沟通的桥梁
第五章  肠道菌群的宝藏
  肠道里的“好菌”
  肠道菌群中的微生物宝库
  粪菌移植:用肠道菌群来治病
后记

前言

  

    有一次,几个朋友在我家聚会,朋友问我女儿:“你知道你的爸爸是研究什么的吗?”女儿说:“研究微生物的。”朋友再深问,女儿就说不清楚了。虽然我在家里经常给她讲我的研究工作,但我知道她并没有听懂,也许是她对我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即使我觉得这些研究非常有意思。那段时间,我一直思考,如何才能把我的知识转化为她听得懂,还乐意听的内容呢?这个时候,出版社给我发了邀约,说要做一本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读物,于是我欣然答应了。我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可以写一本能够真正让小学生、中学生看得懂的微生物科普书。
    如何才能写出一本孩子能看懂、喜欢看的科普书呢?在我有限的科普经历中,我总结出几个要点。首先,孩子喜欢看的书,必须有意思,这样他们才能有兴趣去读。如果能够把一些科学发现讲成一个故事,科普知识就会不枯燥,就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愿意读下去。其次,采用拟人化、具象化的表述。科普书中有不少专业术语,如果孩子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就会看不懂。如果这样的术语出现多了,孩子们自然就没有兴趣读下去了。所以在这本科普书中,我尽可能地描写一些故事性的发现,并且尽可能地把专业术语通过比喻的手法写成我们身边常见的事物,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知识像讲故事一样呈现给读者。
    既然这是一本科普书,那么就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我一直在科研第一线,对内容的科学性,还是很有把握的。书里呈现的知识,都是近年来的科学前沿发现,甚至是刚发表不久的内容,并且其来源都是科研学术论文。我还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系统和全面的微生物学知识、肠道菌群与健康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全面、充分、多角度地理解微生物以及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然而,由于篇幅限制,有限的文字并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本书共分为五章,精选了比较重要的有关肠道菌群的内容,组成了这本既有趣又有料,还能让读者对微生物学有所了解的科普书。
    第一章主要介绍肠道里都有哪些微生物,与微生物有关的基础知识,以方便理解后面几章的内容。在人体肠道中,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虽然微生物分为不同种类,但是它们都共同生活在我们的肠道中,把人的肠道形容为各种微生物的乐园很合适。
    第二章重点介绍肠道中的微生物是怎么来的,每个人体内的微生物来源都是一样的,但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传承自母亲。在怀孕期间、分娩过程中以及婴儿出生之后,母亲身体上的微生物以及家庭环境中的微生物逐步形成了每个人体内微生物的最初来源,它们就是肠道菌群的“种子”。人体肠道中的细菌每时每刻都在更替,更替的总数量可达10万亿—400万亿个,总质量可以达到60—2000克。在这一章,我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微生物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入人体,然后如何冲破难关在人体肠道中生存并繁衍下来。
    第三章主要介绍生存在肠道中的菌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肠道菌群的内部景象。这些不同的微生物都在肠道生存,“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有机会碰上,所以它们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和人类世界一样,它们之间会有战争,彼此不同的种群之间会相互进攻,试图侵占对方的领地,并且它们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还要建立自己的防御系统。当然,竞争是常事,团结合作也是必需的。它们团结合作的方式也很有意思,就像人一样,微生物之间也可以沟通和对话,它们有自己的“分子语言”,就像方言一样,只有同一个族群的菌能够听明白。肠道中的这些菌群在竞争与合作的情况下,实现一种互利、共生、共赢的局面,就像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兄弟,兄弟之间经常发生争吵,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也会相互合作,比如跟邻居家孩子打架的时候,这种现象和行为在微生物之间也都有所体现。
    第四章主要介绍肠道菌群对人体的作用。人类肠道里的菌不会白吃白喝,它们在吃饱喝足后也会发挥自己的作用。一些肠道微生物能把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分解成可以被人体利用的营养,参与人体代谢过程。这些微生物能把我们吃下去的几乎所有物质都分解,包括一些药物,它们的代谢作用可能让我们吃的药失效,也有可能使药效更强。在这一章,我还专门介绍了肠道和肺脏之间的关系。没有想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会在全球爆发,其最主要的症状和肺炎类似,而肺炎的发生也和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关。同样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有些人表现重,有些人表现轻,这也有可能跟他们的肠道菌群的构成不同有关系。
    第五章主要介绍肠道菌群中的“宝藏”。为什么把微生物称作“宝藏”呢?这是因为微生物里有大量可以被人利用的物质。肠道里的一些微生物可以被我们分离提取出来,直接用于生产营养、健康的食物,或者直接将这些菌做成益生菌、营养补充剂或药品帮助人类预防或治疗疾病。
    不久前,科学家分析了2544个人类微生物样本,发现约一半的菌群中都存在Ⅱ型聚酮合酶编码基因,并且有13个是之前从未发现的,被基因编码的分子是一类由细菌、真菌、植物与动物所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被用于微生物之间的防卫或沟通,本身具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有可能被开发为新型的抗生素。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产生的Ⅱ型聚酮化合物分子跟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相似,该类化合物中包括许多具有抑制细菌、真菌、寄生虫、癌症等活性的化合物,有些已经被开发出来,广泛用于医药、畜牧和农业。
    这些微生物具有的基因,就是这些微生物具备的本领,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宝库,就像漫威的动画片《超级英雄联盟》一样,其中的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独特的超能力,彼此之间不能相互取代,微生物也是一样,每个菌都有自己的特长,科学家找到特别厉害的菌,就可以为人类所用,帮助人类解决问题。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已经收集的数据涵盖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20万个基因组和1.71亿个蛋白质序列的基因集,这些数据来自4644个微生物物种。然而,实际的数量要比这多得多,已知的微生物只是很少一部分,仍有71%的菌株还没能被培养出来,有超过60%的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无法分配给现有物种,我们对它们的功能还不了解。也就是说,我们对这些微生物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仍有大量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在本章的最后,我还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利用肠道菌群的技术——“粪菌移植”,就是把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分离出来,把它们移植给病人,病人的病情就会得到好转。这种技术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使用,并且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显示出超乎想象的效果。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人体微生物组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出现,所以,有可能你在本书中看到的一些内容,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修正甚至推翻。希望你能抱着怀疑的精神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本书的全部内容。碍于本人能力和时间所限,本书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错误,希望你看到之后及时批评指正。
    段云峰
    2021年1月16日北京

后记

  

    在写书的这些日子里,我时常把自己想象成十来岁时的样子,想象着那时的我会不会对自己写的这些东西感兴趣,会不会边看边进行一些思考,甚至提出问题,并为这些问题去查阅更多的文献知识,寻找答案……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伴随我的整个写书过程。
    在这本书里,我尽自己所能向大家介绍肠道菌群本身、菌群内部以及菌群和人体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我对这些有趣知识和发现的梳理,为那些关注微生物、关注人体健康的读者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没能特别满意,一是因为碍于篇幅,很多有意思的知识不能被纳入书里,成书的内容需要有系统性,零散的知识不太好整合。二是因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太快,每天都有新的发现,而这些新发现我暂时还来不及放入书里。
    我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之后,能够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对待微生物。当然,我更希望大家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答案。在这十几年的工作和学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决定和行为。在我接触的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不太能接受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的,即使勉强接受,在遇到微生物问题时,第一反应仍然是把它们看作敌人,一杀了之,而且认为杀得越彻底越好。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多时候并不符合客观规律,当然结果也并不能如人所愿。如果你能从现在就开始以共生的视角来认识微生物,并且在将来科学地对待它们,我相信你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这本书最终能够呈现给大家,离不开我的家人、同事、师长和朋友的帮助,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金锋教授,因为他的引领,我进入了人体微生物的世界;感谢朱宝利教授、杨瑞馥教授、赵方庆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支持;感谢蓝灿辉先生及其创办的科普平台提供的文献支持;感谢我的母亲、爱人和女儿,是她们一直支持着我的工作。我要感谢所有热心的读者,他们的支持和反馈给了我持续写作的动力。我还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和“科学大院”公众号的支持,感谢纪海丽、徐雁龙、张文韬等人的推荐,感谢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的李静、王晓磊等人的支持,感谢广东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在稿件选题、修订等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不能一一列出,在此我衷心地对那些给我提供过帮助和支持的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书中能呈现的内容是有限的,好在我仍会持续抱有热情地去做科普,如果你对微生物领域感兴趣,想了解最前沿的研究进展,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肠菌与健康”或科普公众号“肠菌博士”,你也可以订阅我在得到App开设的课程,你还可以阅读我的第一本科普书《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我会尽我所能将与微生物组学相关的国际前沿进展进行梳理,用平实、简单、有趣的语言跟你分享。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青少年朋友能够加入微生物研究的队伍,成为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家,那我将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