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 > 安全科学、灾害防治

安全科学基础(认识事故和灾难的世纪)

  • 定价: ¥98
  • ISBN:978750087662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工人
  • 页数:477页
  • 作者:(荷)西德尼·德克...
  • 立即节省:
  • 2021-09-01 第1版
  • 2021-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未来,面对社会、经济、文化、信息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以回顾,温故而知新。本书站在全球安全科学发展的高度,将每10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安全科学的前世今生。

内容提要

  

    今天我们所讲的“心智”模式与19世纪后期将“人的因素”定义为人们的道德和精神缺陷有何关联?海因里希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不安全行为”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瑞士奶酪模型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20世纪40年代“人的因素”的重塑是安全思维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使我们目前的许多系统如此复杂并免受泰勒主义的安全干预?《安全科学基础》一书,涵盖了主要安全思想学派的理论渊源,并追溯了构成当今安全科学思想的遗产以及相互联系。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作者
第1章  20世纪初及以后:起源
  1.1  前言
  1.2  安全与风险:神还是人?
  1.3  现代性与人类对自然的控制
  1.4  现代性与安全工程
  1.5  安全机构的兴起
    1.5.1  安全政治
    1.5.2  监察人员和调查人员
    1.5.3  标准和专业协会
    1.5.4  保险公司、国家和工人赔偿
  1.6  安全科学与人类的作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2章  20世纪10年代及以后:泰勒与程序化
  2.1  前言
  2.2  科学、管理和安全的交集
    2.2.1  程序和安全的基础
    2.2.2  泰勒与时间研究
    2.2.3  吉尔布雷斯夫妇与运动研究
    2.2.4  时间研究和运动研究的异同点
    2.2.5  对安全科学的启示
  2.3  程序、安全规则和“违规行为”
    2.3.1  安全与规则的关系
    2.3.2  模型1与科学管理遗产
    2.3.3  作为模型1关注点的“违规”
  2.4  模型2:把程序作为实质性认知活动予以应用
    2.4.1  程序与工作的复杂性
    2.4.2  作为行动资源的程序
    2.4.3  想象中的工作与完成的工作
  2.5  模型2与安全
    2.5.1  预先设定指南的限制
    2.5.2  不能调整或调整失败
    2.5.3  弥合差距还是理解差距?
  2.6  当今的安全科学管理
    2.6.1  工人愚笨,管理人员聪明
    2.6.2  泰勒与线性、封闭和可预测的工作
    2.6.3  方法论个人主义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3章  20世纪20年代及以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3.1  引言
  3.2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创立
    3.2.1  事故频发倾向者
    3.2.2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德国起源
    3.2.3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英国起源
    3.2.4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法国起源
  3.3  可能性的社会条件
    3.3.1  现代化、测量和统计学
    3.3.2  个体差异与优生学
    3.3.3  白痴、痴愚和愚钝
  3.4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现状
    3.4.1  异议增多
    3.4.2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最近研究
    3.4.3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与系统思考
  3.5  专家意见与事故频发倾向
    3.5.1  专家更有事故频发倾向吗?
    3.5.2  专家意见与事故的组织弱点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4章  20世纪30年代及以后:海因里希与行为安全观察
  4.1  引言
  4.2  事故因果关系的一个“科学的”检验
    4.2.1  海因里希的研究
    4.2.2  伯德与“损害控制”
  4.3  海因里希理论的三大支柱
    4.3.1  受伤是线性的、单一的因果关系的结果
    4.3.2  事件、轻伤和重伤之间的比率
    4.3.3  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4.4  行为主义与行为安全观察
    4.4.1  行为主义、工业化与进步
    4.4.2  行为主义与工业心理学
    4.4.3  作为安全措施的生产力措施
  4.5  行为安全观察
    4.5.1  数十年的影响
    4.5.2  行为安全观察有用吗?
  4.6  对海因里希、行为主义和行为安全观察的批评
    4.6.1  “人的差错”的首要性
    4.6.2  三角形(或金字塔)
    4.6.3  事件链思维与分解假设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5章  20世纪40年代及以后:人的因素与认知体系工程
  5.1  引言
    5.1.1  人的因素在20世纪的地位
    5.1.2  人的因素改变行为,但并非通过针对行为来实现
    5.1.3  “人的因素”的出现
    5.1.4  实验室里与实验室外的研究
  5.2  人的因素以及心理学领域的改变
    5.2.1  行为主义:改变传统
    5.2.2  第一次认知革命:信息处理
    5.2.3  缺失情景意识
    5.2.4  第二次认知革命
  5.3  认知系统工程
    5.3.1  人为错误(又一次)
    5.3.2  詹斯·拉斯穆森的基础工作
    5.3.3  有关错误的两种观点
    5.3.4  与日俱增的社会技术复杂性
    5.3.5  联合认知体系
    5.3.6  认知系统工程中的模式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6章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及以后:系统安全
  6.1  引言
  6.2  历史背景
    6.2.1  飞飞修修
    6.2.2  导弹、核工业以及航天工业
    6.2.3  复杂性、文化和计算机
  6.3  系统安全的正式概念
    6.3.1  危险源
    6.3.2  风险评估
    6.3.3  安全案例
    6.3.4  可靠性和安全
    6.3.5  系统安全和理解复杂系统失效
  6.4  系统安全是否缺少负面事件?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7章  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人为灾难
  7.1  人为灾难理论
    7.1.1  安全与社会科学
    7.1.2  灾难不是凭空而来的
  7.2  潜伏期
    7.2.1  孕育阶段
    7.2.2  缺乏远见
    7.2.3  创造地方理性
    7.2.4  “信息环境”的研究
    7.2.5  数据过载
    7.2.6  群体思维
    7.2.7  解决障碍:安全想象
  7.3  特纳之后的偏离和灾难孵化模型
    7.3.1  异常行为正常化(偏差的标准化)
    7.3.2  实践偏离
    7.3.3  走向失败
    7.3.4  偏离模型的相似性和重叠性
7..3.5 偏离到故障和事件报告
  7.4  人为灾难理论和社会解放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8章  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正常事故和高可靠性组织
  8.1  正常事故理论
    8.1.1  线性与复合运算
    8.1.2  松散耦合与紧密耦合
    8.1.3  集中分权悖论
  8.2  高可靠性组织
    8.2.1  高可靠性组织的起源:拉波特、罗伯茨和罗克林
    8.2.2  韦克和萨特克利夫的正念概念
    8.2.3  高可靠性组织和安全行动能力
  8.3  萨根和“安全的局限性”
    8.3.1  在一个历史案例中的正常事故理论和高可靠性组织
    8.3.2  正常事故理论和高可靠性组织的学术辩论
  8.4  进一步发展
    8.4.1  正常事故理论的进一步开发
    8.4.2  高可靠性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9章  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瑞士奶酪模型和安全管理系统
  9.1  引言
    9.1.1  关于系统理论形成过程的漫长思考
    9.1.2  意外事故
  9.2  瑞士奶酪模型
    9.2.1  纵深防控及其措施
    9.2.2  促使瑞士奶酪模型的发展
    9.2.3  固有风险诱因
    9.2.4  系统防御的多孔层
    9.2.5  莱斯因、海因里希和伯德的共同假设
  9.3  线性、判断和法令
    9.3.1  线性和比例性
    9.3.2  判断而不是解释
    9.3.3  组织指令和安全机构
  9.4  瑞士奶酪模型和安全管理体系
    9.4.1  引导人们远离危险的一线前端
    9.4.2  确保安全风险得到妥善管理
    9.4.3  生产安全还是安全生产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10章  2000年及以后:安全文化
  10.1  安全文化的起源
    10.1.1  持续发展
    10.1.2  政治源头
    10.1.3  理论源头
    10.1.4  安全氛围
  10.2  当今安全文化
    10.2.1  安全文化是什么
    10.2.2  实现安全文化的功能主义方法
    10.2.3  实现安全文化的内部手段
  10.3  问题与批评
    10.3.1  文化是“更好”还是“更糟”
    10.3.2  一致性与冲突对抗
    10.3.3  安全文化与权力
    10.3.4  方法论个人主义
    10.3.5  安全文化对监管者或调查者有用吗?
    10.3.6  安全文化评估是否具有预测价值?
    10.3.7  安全文化说得太多,最后说得很少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第11章  2010年及以后:弹性工程学
  11.1  弹性的需求
    11.1.1  弹性工程是适应能力的保证
    11.1.2  弹性和复杂性
    11.1.3  复杂系统操作远非均衡
    11.1.4  其他领域中的弹性
  11.2  弹性工程学是安全科学的新学科
  11.3 拉斯穆森、伍兹和霍尔内格尔的弹性理念
    11.3.1  20世纪80年代在ris团队开展的弹性工程
    11.3.2  伍兹:自适应宇宙
    11.3.3  霍尔内格尔:基石、功能共振和权衡
  11.4  弹性工程学的维度
  11.5  弹性研究学者应避免的三个分析陷阱
    11.5.1  还原论陷阱
    11.5.2  道德陷阱
    11.5.3  规范性陷阱
  思考题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