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你可能正满怀迷茫——
为什么学了多时间管理法,还是戒不掉拖延症?
为什么每天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没做?
为什么你苦心经营的人脉和认识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帮你?
为什么你总是束手束脚,不敢主动,害怕犯错?
……
看完这本书,你会颠覆以往固有的思维。
内容提要

未经思考的盲目努力,是一种自我消耗。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懒,恰恰是太努力,却没用对力;想得太多,却不得要领!普通人只知道学习努力的方法,而聪明人懂得研究事情的底层逻辑。写给非常迷茫又非常有野心的年轻人的人生逆袭指南。作者吕白分享了自己从一个普通“95后”小镇青年成长为行业精英的蜕变过程。通过介绍人生逆袭、突破阶层、向上进阶、锚定未来4大模块,传授非常实用的45个思维方法,帮助年轻人跳出时间管理、埋头苦干、逃避犯错、盲目结交人脉等努力的误区,更新认知系统,真正做到一眼看穿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比别人行动更快速、成果更高效。
媒体推荐
小白的《底层逻辑》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向,他把自己的困惑和解决方案真实地、不加修饰地呈现于其中。或许思考还不够深刻,但足够坦诚与真挚,能为一些出身平凡的年轻人带来真实的力量。
——作家、飞驰成长创始人李尚龙
听过吕白的一次演讲分享,当时我就和随行的同事说:聪明人,真的干什么都行。聪明人的特点就是,先分析,再做事,复盘后,再坚持。这些特点,吕白都有。吕白总结的聪明人套路,在这本书里你都可以学到。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很厉害了。
——畅销书作家、青年导师刘媛嫒
人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操作系统,需要一套算法才能不断升级。吕自在书的开篇与你分享从普通人逆袭成职场高手的五个核心算法,值得学习,推荐阅读。
——畅销书作家、青年创业导师张萌(萌姐)
作者简介
吕白,福布斯&胡润U30,《一站到底》冠军,31.5万人次收听千聊大师写作课主讲人。一刻talks讲者,千万爆文作者,1亿粉丝操盘手。红杉、经纬领投C+轮公司前首席内容官(CCO),知乎前内容营销总监,腾讯微视情感、汽车品类前负责人。人民网幕课讲师,阿里大文娱优酷特聘讲师,腾讯新闻导师,百度百家号新媒体商学院导师,网易知刻分享导师,知乎分享嘉宾,《超级演说家》超演学院导师,清华大学经管创业者加速器导师。策划“教师节视频”获得“金蜜蜂奖”和“中国创新营销大奖”。策划“恋爱盲测实验室”成为“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策划“燕京啤酒”广告文章被《人民日报》转载。
出版书籍:《从零开始做内容》《人人都能做出爆款短视频》《爆款抖音短视频》《爆款视频号》累计付费学员超过30万,担任数十家企业的顾问。
目录
自序野蛮生长的这5年
第一部分 人生逆袭的五个核心算法
焦虑可以被“杀死”:如何应对拖延症?
你可以“杀死”焦虑
不存在准备好的时候
拒绝低效努力:如何抓住重点?
自律是伪命题
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精力管理就是做减法
专注是稀缺品:如何变得更加专业?
做好一件事就很厉害了
专注才能让你更专业
坚守初心可能失败: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质?
重新定义问题
学会连问几个为什么
认知突围:如何提升“底层算法”?
时间观:学会把你的一份时间卖5次
成长观:时间+复利=原子弹爆发式的成长爆发力
事物观:用最小成本解决一件事
第二部分 突破阶层的四个关键
自我认知:影响命运走向的关键
我的自信都是骗子给的
自信是培养出来的
自他认知:你处在什么样的关系中?
你的实力就是最好的人脉
想要进入一个圈子,首先要学会让利
一生纯良,略有锋芒:如何与他人交往?
克制自己否定别人的欲望
投资未来
你的善良要有锋芒
成长监测器:自我成长的六个小建议
“蠢货速率”:过去的自己真傻
向内探寻: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
丰富阅历:不读书,就去和100个人聊天
简单记忆:少就是多,记住你能记住的
团队合作:加入团队,用团队化模式赚钱
关系捷径:豪门阔太的艰难生活
第三部分 向上进阶的三大思维
借“势”向上:行业思维
选对行业:三年以内的新兴行业
跨界思维:人人都需要跨界力
审“境”自立:环境思维
迷茫的时候,不要急于合群
在北京工作的100种好处
住得离公司近有多重要?
“职场”向上:产品思维
人生就是产品:给自己写一份产品简介
HR最喜欢这样的简历
怎么在群面中脱颖而出?
向领导汇报工作,要懂得金字塔原理
升职宝典:做好A+B
工作差异化思维: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第四部分 锚定未来的四大策略
快慢平衡:生活可慢,思维要快
二三线的身体,一线的大脑
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未来预演:成长就是自我超越
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安全感
要不要当第一?
知行合一:坚定不移地按照原则行事
你懂的道理不需要太多
多向“大咖”学习
理财思维:通过你的认知来变现
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小白投资,首选不是赚钱,而是保本
关于发财和变富的一些感悟
后记 5年前我给自己写下的信
前言

自序:野蛮生长的这5年
这个宇宙希望你成为普通的人,并千方百计地吸引着你。千万别让它成为现实。——亚马逊创始人 贝佐斯
知乎上有一个热点话题:有哪些道理让你后悔没有早点知道?该话题有80多万人关注,24,000多个回答,浏览量超1.5亿。
也曾有读者问过我这个问题。那是在我第四本书开新书发布会的时候,台下有一位大学生问我:“吕白老师,有哪些道理是你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我愣了一下,脑海里闪过无数个瞬间。“太多了,真的太多了!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跟你说一天!”我说。我这么说绝不是危言耸听。虽然跟大部分人相比,我走得稍微快一些,但我也走了大量的弯路,错过了很多次让自己的收入比现在多几十倍的机会。
过去20年,在传统教育体系里,
我算是典型的失败者。
我曾无数次感到自己会度过失败的一生:
小学三年级以后,我就再也没考及格过;初中上的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学校,还差点没考上高中,被分到的班级里,在我之后有将近50人都是花建校费进来的;高考只有考艺术类专业,才考上本科学校;大学里学了航空乘务专业的同学多数进了航空公司,一毕业就月薪破万,而我拿着3000元的工资北漂,从事新媒体行业……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被别人夸奖过。上学的时候,我无数次因为调皮捣蛋让父母为我操心,甚至有几次,老师叫家长来谈话,劝退我。我无数次被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很多时候,我都被各种世俗的规则束缚,
活在别人的评判标准里。
我对“时间管理”疯狂迷恋,尝试了各种名师推荐的方法:番茄管理法、四象限法则……但均以失败告终。我也不够自律,无法坚持学习,坚持看书,坚持早睡早起。还记得上中学时,“成功学大师”来学校做励志演讲,“大师”在台上说:自律的人才能成功。当时,我一度想要放弃自己,因为从小到大,甚至到今天,我都是一个极其不自律的人。我会不自觉地发呆,做不到勤奋,工作缺乏耐心,不够博学,所有“只有做到,你才会成功”的事情,我基本都做不到。
我追求过很多虚无缥缈的东西,
为了取得成果太过用力。
我有一段时间很拼命,在大学发传单做地面推广,在新媒体公司写稿。
因为家境普通,所以必须拼搏;因为有极大的欲望,所以必须用力。我想把一天24小时当成48小时来用,想把传单发完,拿到最高奖金,想把新媒体公司的“最佳标题奖”“最高阅读量爆款奖”“勤奋写作奖”都拿到手。我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听那句夸奖:“哇,他好厉害!”但“用力”这个词后面通常跟着“过猛”二字。
为了追求结果,我经常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因为发传单做地面推广,我没有心思上课,也没想过其他出路;因为想靠文章数量多来得到最高的奖金,我没有认真研究过爆款文章,导致写的稿子几乎都被“毙”掉。
我想要的太多,想要他人夸奖,想要证书肯定,想要奖金回报,不懂做减法,不懂集中精力和时间做更重要的事,不懂太用力会走不远,更不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句话的含义……
正如知乎上那个回答后面的高赞评论所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不用拼命冲刺,一直努力就好。
……
我的存在告诉你,如果你真的非常有渴望、有追求,那么遇到好的时代机遇,你也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厉害的人。
第一部分:人生逆袭的五个核心算法
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律的人,你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你需要断舍离,做人生的减法。专注是稀缺品,人能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好了,少就是多,请务必坚持且专注。
我会从“杀死”焦虑、拒绝低效勤奋、如何变得更专注、洞察本质、认知突围这五大方面与你分享我的故事,聊一聊普通人实现人生逆袭的核心算法。用一秒钟抓住事物本质的人和用一辈子抓住事物本质的人,是截然不同的。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先慢慢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因为探究问题的底层逻辑更重要。
第二部分:突破阶层的四个关键
我用亲身经历摸索出了突破阶层的四个关键:
你要通过正反馈树立自信,要对成功有极大的渴望,同时要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提升自我价值,真正有效利用好人脉。
与他人交往时,你要克制否定别人的欲望,要懂得互相成就,传递你的力量与能量。
用“蠢货速率”检验自己是否在成长,多向内探寻,多与专业的人交流,学会合作。
第三部分:向上进阶的三大思维
当你的能力在逐步提升时,你还需要关注向上进阶的关键方法:
选对行业,选对赛道,培养跨界思维,让这个时代成就你。
正确面对人际关系,选择高质量的交往圈子,让圈子影响你。
学会求职、应聘、汇报、升职技巧,用产品思维打造自己。
第四部分:锚定未来的四大策略
如果你已经理解了前面我们所讲的思维,那你就学会了锚定自己的未来。希望你知行合一,充分利用已懂的知识和已建立的底层逻辑。希望你提升认知,超越自我,在理财投资中理解价值投资的真谛。
我们出走半生,其实都是为了找到那个出发时的自己。所以,找到光明未来的方式是:回归最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渴望与欲望,然后尽全力放大自己的优势。
希望你能从这本“小镇青年”所写的成长进化史中找到自己,找回自己。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你我共勉!
吕白
后记

可能一:努力做原本的自己
首先,恭喜你,你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同时,也祝福你可以在职业生涯中更进一步。走到这一天很不容易,希望你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希望你的追求更纯粹。坚持本心!
我猜你现在自豪、自大,甚至目中无人,因为一切都是那么顺风顺水,你在25岁的年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你毫不理会当初的合伙人对你定下的目标的抱怨,你只是感叹“夏虫不可语于冰”,你越来越觉得他们属于“庸人”。
这两年,你运筹帷幄,扎实地做好全方位的校园服务,从“一校,一平台,一社团”的“三位一体”模式,扩展到校园金融、校园仓储、校园餐饮配送、校园生鲜配送的整合。终于,继人人网之后,你成了新的“校园霸主”,你策划着一次又一次的收购、合并。
公司的业绩节节攀升,每天有数千万的现金流,拿下了数亿元的c轮融资,正在筹备上市。你意气风发,开始每天接受各大新闻媒体采访,开讲座,做演讲,成了所谓的“青年创业导师”。在一次创业大赛中,作为评委的你仿佛看到了很多个从前的自己。但是,你“否定”了他们。是的,只要保持现在的状态,或许你的人生会一直精彩。
但我还是要给你敲响警钟,切忌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永远都要记得当初带你“出道”,给你机会的人。没有他们的指引,你现在不知身在何处。
如果有一天,他们跟不上你的步伐,或者做错了什么,不要埋怨他们,因为他们对你有知遇之恩,是他们给了你丰富自我的机会。
如果有一天,你自己也忘了初心,请你努力找回初心。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有人像当初的你一样,用力拉他一把,就像有人曾经拉过你。
可能二:努力坚持自己的梦想
得知这5年里你过得非常不顺利,我深表遗憾,但我还是敬佩你能走到现在。
这5年里,你在工作中屡屡受挫。在腾讯这家人才济济的公司里,你不再显得独一无二。你擅长的事情,总有人比你做得更好。交房租时的窘迫,饮食的不规律,整日的加班,爱情的破裂,让你在25岁的年纪已添了不少白发。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自我价值实现的艰难。
在最近这两年的工作中,你兢兢业业,早到晚走,倾尽全力,但成绩还是无法让自己满意。有一次,在一个重要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你终于得到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但仿佛是上天注定一样,你出乎意料地发挥失常。副总的点名训斥,主管的“责任到人”,同事们的冷嘲热讽,让你感觉人生似乎毫无希望。
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想放弃近10年来的坚持。这时,我仍劝你坚持初心,记住你最初的梦想。
就像一段话说的那样:
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作一块磨炼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所以,请好好努力吧!为生活,为家人,为事业,更为了那个一直在努力的自己!
最后的话
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大多是在年轻时就提出理论学说的。
爱因斯坦,26岁时提出狭义相对论,提出广义相对论时也才36岁,物理学知识比他多的人实在太多,教授、学者比比皆是,但正确的真理模型掌握在他手中,他成了这个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王东岳曾说,博学绝不是真理,不要寻求无边的博学,而是去寻求思想整顿、思想功夫,这才是获得知识力量的源泉,这是我给大家的提示。你不能从忙碌的工作、经验积累中获得长进,你得在有限经验的思想整理中获取知识的力量。
我的经历正是这样。
我是表演型人格的人,我喜欢在内容创作工作中得到正反馈,再用正反馈来支持自己做分享、做内容,支持自己花更多的时间来梳理、输出自己的想法。我越来越相信,在自己从事的内容创作领域,一旦逻辑成立,实践一定成立。
比如,“爆款内容都是重复的”这句话就是我作为内容创作者的底层逻辑,后来得以验证,果然如此。
再后来,我做过短视频平台的运营,做过整合营销,做过品牌打造,批量做火过市面上几乎所有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无一不是用了“先假设,再试验,最后放量”的思维。
其实,生活总是会带给你超出预期的惊喜。我每年都会做一个规划,后来发现,每年的实际结果都比规划更好。可能是因为运气,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巧合的机会,总之,我很感恩。
现在,我正走在第三种可能的道路上,这并不是5年前的我能想到的,但我知道,是我那时候发自内心的思考和信心带我走到今天的,而始终不变的是我对内容创作的坚持,对事物的思考,对创造的热爱。
现在,请你也思考并写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未来。
在思考之前,过去的只是时间;在思考之后,过去的才是光阴。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你有过因为焦虑而心跳加快、没有食欲、难以呼吸的经历吗?
我有过。
2019年,我的公司在武汉开了一家分公司,招了一批应届大学生,因为招聘时比较仓促,没想到上班的第一天就有6个人辞职。
实习生来的第一天,听到自己的底薪与工作挂钩,发现要完成的工作指标很有难度,而且他们是新手上路,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当然,公司这边也有责任,招聘的时候太仓促,没来得及与他们沟通清楚,实习期的底薪也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指标为前提条件的。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公司创下员工上班第一天就有6个人辞职的历史纪录。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当时我在北京,分公司在武汉,我原本是想做些什么的,但是距离的限制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觉得什么都做不了。
现在回忆起那段经历,我还是会忍不住皱眉,当时我无法也无力摆脱那无边无尽的焦虑,简直焦虑到极点了。
现在人手不够怎么办?再招新人。如果新人再走怎么办?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还要花不少时间。公司的指标完不成又该怎么办?
我每天醒来想的都是这些问题,每天又带着同样的问题入睡。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无数次出现,但我就是找不到出路,或者坦白说,我并没有在找出路,不过是自我催眠般地问自己,仿佛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就是没有行动,也没有意识到要行动。
难道是上天可怜我发际线日益后退?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河森堡说的一段话,他说他的切身经验是,如果你觉得某件事让你特别焦虑,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那么最好的排解方法就是直接去做这件事,什么都别管,就是使劲做,努力去推动进度。你每往前推进一点这件棘手的事情,你的焦虑就会减少一分。同时,你的焦虑越少,推进工作的速度也就越快。只要咬紧牙关,不停地推进,总会有解脱的那一天。而且你每完成一个棘手的任务,或多或少都会比之前强大一点,这件苦差事总会改变你一点。
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原本躺在床上刷微博,看完之后,我惊讶得跳了起来。原来我一直焦虑的不是武汉分公司的事情,而是焦虑本身。我在大脑中像放幻灯片一样播放这些难题,每天醒来都在心里暗示自己,这又是焦虑的一天。但是,我并没有用实际行动去消除焦虑啊!
从那天起,我就学着做到“什么都别管,就是使劲做,努力去推动进度”。我立刻预订了北京到武汉的机票,去武汉待了两个星期。一到武汉,我就参与武汉分公司的工作,改变了分公司原来的工作方法,帮助公司解决问题,并改进了竞争机制,提高了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切我能想到的办法,我都尽力去做。我不再去想“我今天好累,好焦虑”,而是努力推动事情往前进,从而“杀死”焦虑!
果然如河森堡说的那样,棘手的事情每被往前推进一点,我的焦虑就会减少一分。
随着我不断推进工作,问题慢慢得以解决,我也不再焦虑了。而且,武汉分公司这支新生力量也逐渐强大起来。原本没运营过“小红书”App的一群大学生“小白”,在这次历练中变成了每星期拥有30万点赞量,一天不打开小红书,就有“9999+”点赞未读的“大牛”。
在这次与焦虑的较量中,我在差点被焦虑干掉的时候干掉了焦虑。就这样,我不仅活下来了,还变得更强了。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