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苏东坡全传

  • 定价: ¥49.8
  • ISBN:978750575276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友谊
  • 页数:319页
  • 作者:秦晓|责编:陈利辉
  • 立即节省:
  • 2021-10-01 第1版
  • 2021-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更真实、更精彩、更丰富、更立体、更全面的苏东坡传记。
    逐年逐月,逐事逐物,完整讲述苏东坡跌宕起伏的六十四年传奇人生。
    苏东坡的旷达与潇洒,苏东坡的浪漫与深情,苏东坡的幽默与可爱,苏东坡的豪迈与智慧……无不在此书中淋漓展现。
    苏东坡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深刻展现,读懂苏东坡,也就读懂了我们自己。

内容提要

  

    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立志致君尧舜。一朝应考,蟾宫折桂,名动天下,时人称其百年一遇,天子赞其宰相之才。可惜,他虽有政治才能,却无政客的手腕,他的名字也终究没有出现在优秀政治家的名单上。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反而因此受尽磨难,四处飘零。
    天大地大,何处是家?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也。他底色悲凉,却天性乐观。于是,逆境也成滋味,万物皆有趣味。
    他就是苏东坡。他是社交达人,也是“毒舌损友”,是文艺全才,也是下地老农,是会做饭的四川好男人,也是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的“公务员”……
    此书以史为据,完整书写苏东坡六十四年的传奇人生。写他的伟大,也写他的平凡,让读者看到他的耀眼,更看到他的有趣,在他之中,也看到我们自己。

作者简介

    秦晓
    新锐作者,喜读苏东坡诗文,更喜爱其为人。其文风轻快畅达,希望以通俗有趣的方式讲述苏东坡传奇而精彩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少年苏轼
第二章  名震京都
第三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四章  王安石变法
第五章  江南最美是杭州
第六章  密州
第七章  文坛新领袖
第八章  乌台诗案
第九章  农人苏东坡
第十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
第十一章  人人都爱苏子瞻
第十二章  元祐党争
第十三章  二年知三州
第十四章  贬谪岁月
第十五章  北归中原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

  

    若问苏东坡是谁,即使是不太了解他的人,也能答上一句“他是个词人”,或者“他是一个豁达、幽默的人”。最不济,也能说上一句“听说过东坡肉”。文人一向受人尊敬,与此同时,也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苏东坡却是个例外,老百姓提起他,似乎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若以亲民度给文人排名,苏东坡大约能得个第一。
    苏东坡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词人,但这仅仅是他众多耀眼身份中的一个。实际上,他不仅是北宋时期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代文坛领袖,更是罕见的文艺全才。
    作为词人,他是豪放一派的拓荒者与引路人,有“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诗酒趁年华”“小舟从此逝”“十年生死两茫茫”“寂寞沙洲冷”“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句为我们所喜爱和传诵。
    作为诗人,他自成一派,人称“苏诗”,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传世名句。
    作为散文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句流行歌词就出自他的《赤壁赋》一文。
    作为书法家,他位列宋四家之首,所作《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作为画家,他是墨竹一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文人写意画的理论奠基者。
    苏东坡开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文艺世界,人称“苏海”。这片海洋广纳百川,汪洋肆意,气势恢宏。我们何其幸运,拥有这样一笔宝藏。与苏东坡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又是何其幸运,他们对苏东坡更是崇拜得不得了。
    毫不夸张地说,苏东坡曾是全民偶像。粉丝上至天子太后,下至黎民百姓,以至于全国兴起东坡热,人人都爱苏子瞻。不管是真文人还是伪文人都学他戴起了帽子,一时间,子瞻帽成了最畅销的商品。苏东坡凭一己之力养活了一群卖帽子的。
    当然,苏东坡最主要的社会身份是一名官员。官位最高时任礼部尚书,是负责全国外交、文化、教育、宣传等工作的最高长官。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人,偏偏又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苏东坡从不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认为“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盛名之下,是一片纯良赤子之心。他曾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这是一种社交意愿,也是一种社交能力。他总能在社会各阶层间来去自如,朋友更是遍布三教九流,着实令人羡慕。
    更让人羡慕,甚至有点嫉妒的是,他的生命中有过三位特别的女人,每一位都给了他一段十分珍贵的感情。
    第一位是王弗。王弗知书达理,温柔娴静,于人情事理也非常通透。苏东坡对她又敬又爱,二人十分甜蜜。她去世后,苏东坡为她写下浓郁深沉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读来令人泪目,这是怎样的深情!
    第二位是王闰之。王闰之温良踏实,柔韧坚强,贫而不怨,富而不骄,对苏东坡关怀备至。苏东坡经常在诗文中不经意间就提到她,对她十分依赖。她去世后,苏东坡说“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夫妻情深,深不见底。
    第三位是王朝云。王朝云才艺俱佳,灵气逼人,气质出尘。苏东坡将她引为人生知己,写给她的诗词也最多。她去世后,苏东坡再没有过感情生活,也再不听那首她曾唱过的《蝶恋花》。又是一份动人而真挚的感情。
    只可惜,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苏东坡虽有三位佳人相伴,但个个先他而去。老天似乎很喜欢跟他开玩笑,总是给他一些美好,然后突然收回。感情是这样,仕途也是这样。
    仁宗、英宗都将他看作宰相之才,神宗视他为远胜李白的才子。三代帝王都对他极为看重,可他一生都未得到重用。官场复杂,人心险恶。四十四岁时,他被人陷害,深陷乌台大牢,受尽非人折磨,差点一命呜呼。很多亲友为了避嫌与他断了联系,他尝尽人情冷暖。四个月后,他以犯官之身来到偏远小镇,活动受限,俸禄微薄,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将近花甲之年,他再次受到政敌的攻击,被流放到人间地狱岭南。自踏入官场,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我想看到这儿,已经没多少人羡慕苏东坡了。他这一生,着实坎坷,至爱先后离去,理想逐渐幻灭,几番陷入绝境,乃至九死一生。凡胎肉体,怎经得起如此折磨?确实,苏东坡也脆弱过。愁苦时,他也曾满腹牢骚;悲伤时,他也会在梦中哭醒;绝望时,他更想过一死百了。可最终,他还是活了下来,且活得肆意洒脱,无比精彩。
    是什么让他不断跨过绝境?我想应该是他对生命本能的热情,对生活持续的热爱,这正是他不竭生命力的源泉。罗曼·罗兰曾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苏东坡就是这样的人,环境再恶劣他也能顽强生长,似岩石中的小草,又似沙漠中的仙人掌,更似春日里的蒲公英,到哪儿都能落地生根。
    “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莎翁这句话,总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很多时候,我们都想选后者,却不得不做前者。因为在命运面前,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害怕,害怕自己是鸡蛋碰石头,害怕自己是蚍蜉撼大树,更害怕失败后要忍受更多的毒箭。
    苏东坡怕吗?他当然也怕,可即使害怕,他也要坚定地做后者。他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斗士。因此,苦难杀不死他,反而令他更加强大。因此,即便身处深渊,他也能生出一双翅膀,飞回九天之上。因此,我们才有幸看到一位旷达淡然、逍遥洒脱的苏东坡。
    这个逍遥的人儿,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总能将苦日子过成好日子。他天性好玩,诙谐风趣。有他在,生活总十分有趣。是的,有趣。他身上有太多亮眼的标签,若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他,那便是“有趣”。他能议政写诗,也能插秧种田。他会参禅悟道,也会饮酒吃肉。他带着一身烟火气,却又能潇洒出尘,实在是个妙人。
    我想,苏东坡之所以令人喜爱,正是因为他既是文人雅士,又是红尘俗客。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真正的修行在人间。他的出现让人明白原来神仙也能在凡尘中快活,世人爱他敬他,称他为坡仙。
    他是苏东坡,是千古第一文人,是北宋文坛甚至整个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颗明星。但抛开这层光环,他也像大千世界中随处可见的,普普通通的你我一样,是滚滚红尘中努力寻觅幸福的人,一个凡人。他总在平凡中活出伟大,将地狱活成天堂。这一点深深鼓舞着后来人,从某个角度来说,甚至要比他留下的诗文字画更为宝贵。诗文字画固然能给人以滋养,东坡精神却令人重生。
    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不如意之时。我们需要榜样,尤其需要苏东坡这样的榜样。而这正是我写这本东坡故事的原因。
    或许有人会说,为苏东坡写传记的人太多了,何必再写一本?的确如此,只是一千个作者便能写出一千个苏东坡,他们一定相似但也一定不同。我希望为大家呈现出一个我眼中的苏东坡,一个伟大又平凡的苏东坡。
    除此之外,我对这本东坡故事还有三点期望:第一,尽量贴合历史,为什么说尽量呢?因为完全贴合几乎不可能,比如苏东坡的《议学校贡举状》一文,有资料显示是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也有学者表示应该是作于熙宁二年(1069年),类似的争议还有很多。第二,我希望借这本东坡故事,让读者朋友们对北宋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有一个大概了解,同时看到这期间除苏东坡以外的其他有趣、可爱的人物。第三,我希望呈现出来的文字读起来不累,读者朋友们可以轻轻松松走进苏东坡的世界。
    当然,受限于个人能力,或许我并不能完全做到,甚至还可能有一些错误,恳请大家谅解,同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秦晓

后记

  

    苏东坡离世后的第二年(1102年),宋徽宗彻底转向变法派并改国号为崇宁,意思是崇尚熙宁变法。实行新政必须要有一个人来主持大局,徽宗便问起居舍人邓洵武,谁可担此大任。邓洵武推荐了蔡京,说蔡京非常有才华、非常能干云云。徽宗几乎没有犹豫,很快就起用蔡京。
    蔡京可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徽宗怎么会如此信任他?这是因为此前,蔡京已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形象。宋徽宗是个典型的艺术家,书法独具一格,被称为瘦金体,绘画更胜于书法,尤其擅长画花鸟,同样自成一派,被称为院体画,诗词歌赋也是样样在行。这个艺术型皇帝十分喜欢收藏,曾派宦官童贯去杭州等地搜寻古玩字画,那时,蔡京正在杭州做官。蔡京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大师,据说“苏黄米蔡”中的蔡原指蔡京,只因他是“北宋六贼”之首,后人便将其除名,用蔡襄替换。
    童贯在杭州时,蔡京费尽心思巴结他,将自己的许多字画通过童贯送到徽宗面前,徽宗很喜欢这些字画,渐渐注意到蔡京。不仅如此,蔡京还四处打点宦官嫔妃,以至于徽宗身边的人对蔡京的评价都非常好。久而久之,徽宗对蔡京产生了极好的印象。此番,邓洵武一推荐,徽宗便立刻起用蔡京,蔡京渐渐回到朝堂,一路升迁,直做到宰相。
    大权在握后,蔡京积极推行新法,在1104年(崇宁三年)绘制熙宁、元丰年间的变法功臣像,挂在神宗的御书房中,还将王安石的牌位放在孔庙。与此同时,他将元祐年间,也就是高太后执政时那批反对变法的老臣们通通列入黑名单,视为罪人,其中就有司马光、苏东坡等人。徽宗还亲手书写这份名单刻在石碑上,又将石碑放在文德殿南门,以昭天下,这便是元韦占党人碑。碑上共有三百零九人,徽宗有旨,这三百多人及其子孙永远不能入仕为官,更不可与皇室通婚。事实上,凡是与蔡京有过节的人也被列入元韦占党人碑,比如大名鼎鼎的变法派章悖,蔡京不过是借变法之名为自己争权夺利罢了。 此后,全国各地都立起了元祐党人碑,如此不算,蔡京还要剥夺他们生前的官衔,销毁他们的手稿、碑文、字画等。苏东坡留下的诗文字画最多,影响也最广。在这样的严厉打击下,民间开始自发地保护苏东坡的作品,不少人将苏东坡的诗文字画偷偷藏起来。苏东坡生前文名大盛,往往新作刚成,便被人四处传诵,手稿碑文可毁,记忆却无论如何都难以消除,朝廷越是禁止,民间越是传诵。 1106年(崇宁五年),文德殿的元祜党人碑突然被雷劈了,徽宗十分害怕,认为这是上天降怒,命人趁夜里偷偷毁坏这块石碑。谁知,蔡京等人居然说:“碑可毁,碑上之人不可忘。” 又过了五年,一个道士对徽宗说自己梦到苏东坡在天庭供职,是玉帝身边的文曲星。徽宗更加害怕,立刻恢复苏东坡生前的最高官衔,与此同时,高价收集苏东坡的手稿、字画、题字、碑文等。几年前大肆焚毁,如今又高价收集,说来也实在可笑。 此事暂且不提,经过元祐党人碑一事,蔡京几乎清除了所有异己,在朝中如鱼得水。他继续谄媚奉上,尽一切努力满足徽宗的要求,还劝徽宗“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徽宗在位期间,以变法之名搜刮民脂民膏,同时不断修建行宫,大兴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政治更是一塌糊涂,朝中很多官员,竟然为自己的儿子甚至还没出生的孙子提前谋取官位,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中风气如此,地方官员们更不用说,对上讨好,对下欺压,变着法地搜刮百姓钱财。 终于,老百姓忍无可忍,1119年(宣和元年),宋江带着三十六个人在梁山泊起义,其间不断有人加入,但人数最多时也不足三百。然而,这样小规模的起义军竟能一路攻克山东、河南等地,可见当时的政府军有多么腐败。同年十二月,徽宗招安宋江失败,起义军愈战愈勇。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漆园主方腊也率众起义,一路攻城拔寨,人数也发展到上万人。宋江、方腊影响甚大,徽宗派出精锐部队全力镇压,一直到1121年(宣和三年)五月,才彻底平息这两次起义。 内忧刚平,外患又来。这得从辽说起,1113年(政和三年),辽国的统治已非常腐败,辽内部女真族迅速崛起,1114年(政和四年),完颜阿骨打带领族人起义,所向披靡,屡战屡胜,并在1115年(政和五年)自立为帝,国号大金。辽国十分忌惮,决定趁金国壮大前将其一举歼灭,于是发动十万大军攻打金国,完颜氏仅以两万兵马迎战。结果,辽国大败,此一战令金国真正站稳了脚跟。 完颜氏想彻底消灭辽国,可辽国毕竟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国,此事并不容易,于是完颜氏决定与北宋联盟。徽宗也有此意,并在I 120年主动派使者去金国商议联盟之事。双方约定,事成后燕云十六州归北宋,其他归金。此外,徽宗答应将原来进贡给辽的岁币转送给金,史称《海上之盟》。 不久,战争爆发了,此次战争中,北宋彻底暴露了自己的软弱无能,金国再不把北宋放在眼里,灭了辽后,完颜氏挥师南下,直取中原。1125年(宣和七年),金国兵临城下,徽宗不想背负亡国之君的骂名便禅位给儿子赵桓,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1126年,钦宗改国号为靖康,次年(靖康二年),金攻克北宋,掳去徽宗父子、朝中重臣、后宫妃嫔等三千余人,这便是耻辱至极的靖康之变,历时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也就此灭亡。 这一年,是苏东坡去世后的第二十六年,金人攻克北宋后,特别搜寻苏东坡的字画作为战利品。可见,苏东坡的名气早已传遍九州四海。 1127年(靖康二年)六月,赵构在河南称帝,是为宋高宗,高宗改国号为建炎,南宋历史就此开始。高宗不仅喜欢苏东坡的文章,更欣赏其为人,他执政期间,还让苏东坡的孙子苏符做了大官。高宗去世后,赵昚即位,是为宋孝宗,孝宗也十分欣赏苏东坡,认为苏东坡是自己的隔代知己,亲自为《苏东坡集》写序,追赠苏东坡为太师,赐谥号文忠公,这是很高的荣誉。 为了表示尊敬,很多人称苏东坡为苏文忠公。古时也以地名称人来表示尊敬,是为地望,苏东坡祖籍四川眉州,故也有不少人称他为苏眉州。此外,苏东坡也被称为坡公、坡仙、苏仙等。当然,我们最亲切、最熟悉的称呼还是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