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中国共产党

使命型政党塑造的有效国家(现代化建设奇迹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精)

  • 定价: ¥158
  • ISBN:9787520183543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社科文献
  • 页数:250页
  • 作者:郭跃文//丁晋清|...
  • 立即节省:
  • 2021-09-01 第1版
  • 2021-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书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尝试从理论层面进行总结和提炼。这种理论探索不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而是在学术研究的脉络中展开,通过置身学术前沿来推进既有的研究。

内容提要

  

    本书将中国共产党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提出“有效国家”概念,并凸显了政党在国家建构和社会整合方面的重要性。既超越了自由主义的基本逻辑,注意到发展型国家理论,又超越了经典的发展型国家理论,将国家干预的有效性分解为信息决策、政府激励和国家实施能力;讨论了中国正确决策、有效激励的具体机制和成功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国家能力,并追溯、解析了其背后的政党逻辑。本书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从学理上对中国之治进行深入研究,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目录

第一章  后发现代化、有效国家与中国经验
  第一节  后发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奇迹
    一  中国奇迹对后发国家工业化的启示
    二  创造奇迹的中国之治:以发展为导向的善治
    三  读懂中国:关于中国奇迹的理论思考
  第二节  后发现代化的国际审视
    一  西方发展主义理论的失败
    二  发展型国家的成功探索
    三  国家有效干预何以有效:一个待解的命题
  第三节  国家干预有效性的中国经验
    一  发展型大国政府干预的有效性
    二  建构有效国家的政党逻辑
    三  先进政党塑造的国家制度独特优势
第二章  做出正确决策的中国智慧
  第一节  中国地方政府如何“做对的事”
    一  从“黑箱”之内到“黑箱”之外:政府干预市场的新方法
    二  中国的招商引资:有效干预市场的创新举措
    三  实践论:有效干预的认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央层面的共识决策
    一  作为共识决策的规划治理
    二  共识决策视野下的中国市场化改革
    三  共识决策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正确决策背后的政党逻辑
    一  理想面向的现实主义品质
    二  自主性与开放性结合的外向特征
    三  内在的自我革命与纠错自觉
第三章  塑造“帮助之手”的动力引擎
  第一节  层级治理的分权激励逻辑
    一  分权激励的内在逻辑约束
    二  分权激励的关键要素构件
    三  中国分权激励的机制特征
  第二节  分权激励的中国实践
    一  财政分权释放地方发展动力
    二  管理放权激发地方创造活力
    三  标尺竞争确保政令畅通落地
    四  中国分权式激励的经验和意义
  第三节  形成有效激励的政党逻辑
    一  使命感召:坚定的信念孕育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  分层管理:分权激励背后的组织支撑
    三  规则约束:从压力到动力的转化
第四章  成功推进工业化的强大国家能力
  第一节  面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国家能力特征
    一  中国强大国家能力的形成发展
    二  中国国家能力的功能转换
    三  推动工业化的中国国家能力构成
  第二节  推动工业化的中国国家能力运用
    一  着眼要素集聚打造区域平台
    二  立足和平发展创造广阔市场
    三  利用举国体制推进创新发展
    四  坚持自主发展维护经济主权
  第三节  构建强大国家能力的政党逻辑
    一  使命型定位下的资源管理能力
    二  政治引领下的组织动员能力
    三  以严密的组织网络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第五章  国家治理视野下使命型政党的再认识
  第一节  政党类型的再认识
    一  使命型政党的本质定位
    二  信念、目标、责任:使命型政党的价值内涵
    三  组织权威再造:使命型政党的动力逻辑
  第二节  政党组织方式的再认识
    一  政党组织的设计与使命
    二  中心化与节点化:结构特征
    三  纪律性与适应性:行为方式
  第三节  政党功能的再认识
    一  代表功能:保持利益引领、自主与整合的统一
    二  组织功能:国家的社会化重建
  第四节  政党塑造的国家治理能力再认识
    一  整合性:注重民众意愿与国家愿景的融入
    二  规划性:坚持战略一致与策略灵活的统一
    三  政治性:擅用制度治理与政治动员两种手段
    四  总体性:保持对核心资源的总体管控力
第六章  中国之治对人类政治文明观的贡献
  第一节  站在“十字路口”的现代政治文明
    一  冲破迷雾:现代政治文明的西方话语陷阱
    二  现实之思:西方现代政治价值观的实践困境
    三  中国之治:焕发东方智慧的现代文明
  第二节  自由观念:以全面发展扩展自由
    一  全面发展自由与消极自由之别
    二  观念一:保障自由首先是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
    三  观念二:促进自由需要国家发挥积极功能
    四  观念三:以实践效能高低衡量制度优越与否
  第三节  责任观念:以使命担当取信于民
    一  使命担当型模式与选举回应型模式之别
    二  观念一:责任意味着要引领民众而不仅仅是回应民众
    三  观念二:责任意味着任人唯贤而不唯票
    四  观念三:责任意味着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果负责
  第四节  群己观念:以集体主义凝心聚力
    一  重视共同体价值与绝对个人主义之别
    二  观念一:以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国民品格
    三  观念二:以制度优势凝聚和释放集体力量
    四  观念三:建设“真正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最近一百年是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时间。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向社会主义伟大革命进军。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从此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改革,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改革壮歌。40多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17%;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余年来农村减贫人口达到77亿人,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2021年,中国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从石窟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百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雄健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中国从过去现代化的“迟到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开拓出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中国之治,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如今,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世界格局东升西降大趋势加速演变,“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国际社会对中国之治给予极大关注,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更令世界瞩目。在这一时代方位下,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不懈追求,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入揭示好、科学阐释好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创造中国之治的独特经验和逻辑,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学人必须承担的重大使命。
    本书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而预先策划、精心撰写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试验区,广东的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在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命题上交出答卷、做出贡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作为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历来秉承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学术使命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繁荣发展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献智出力。近年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紧扣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力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探索用学理讲好新思想、用学术讲好政治、用广东实践阐释好中国道路的有效方式,在讲好讲新讲深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比如,2018年,集众智推出力作《广东改革开放史(1978~2018年)》;2019年,立足从广东实践揭示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撰写出版了《国家能力支撑下的市场孵化——中国道路与广东实践》;2020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撰写出版了《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着眼2021年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又主动作为、前瞻性谋划,在2019年底就确立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逻辑与实践”这一重大课题集体攻关再出精品的目标。课题组从2020年初开始,坚持每周开展一次甚至多次的读书会、课题讨论会,反复研讨搭建理论框架,分工起草,精心打磨、完善文字表述,尤其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课题讨论、调研、撰写带来的不便,统筹疫情防控和科研攻关,前后跨三载,终于确保课题顺利完成。在研究中,课题组努力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
    一是突出政治责任担当,做到“以学问讲政治”。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不能停留于简单肤浅的宣传阐释,拘泥于经典著作间寻章摘句,不能满足于用文件解读文件、用事实解释事实,而必须从学理上分析揭示,让受众感受到真理的力量和逻辑的力量。“知之深则行愈达。”如何才能“知之深”?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就需要做到“以学问讲政治”,讲出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有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治理以及中国道路的研究,既是一个实践问题、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只有从学理上加以阐释,才能实现从知其言到知其义、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跨越。本书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从学理上对中国之治进行深入研究,超越寻常的时政之论。书稿审读专家认为,“虽然是献礼作品,但与通常的感观不同,书稿的问题意识明确,是将政治与学术成功结合的一个良好案例”。
    二是突出学术表达,从学理上立足。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近年来,围绕着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进行理论阐释渐成显学,国内外亦已出版不少颇有见地的著作。本书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尝试从理论层面进行总结和提炼。这种理论探索不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而是在学术研究的脉络中展开,通过置身学术前沿来推进既有的研究。具体来说,在系统梳理海外理论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试图超越既有的政府干预理论和发展型国家理论,从有效国家的三大能力来解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审读专家认为,“本书从学理上对中国之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得出了较有说服力的结论”。
    三是从创新处突破,在理论创造方面有所作为。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国家”的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既有的研究。首先,本书突出了政党要素在中国之治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西方学界甚至中国学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研究缺乏系统性且欠深入。本书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之治中的核心地位,突破了西方的“国家—社会”两分格局,在“政党—国家—社会”的三分框架中展开分析,集中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本质、组织方式和功能,以及它在塑造国家能力中的作用做了深入分析。其次,本书将中国共产党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提出“有效国家”概念,并凸显政党在国家建构和社会整合方面的重要性;既超越了自由主义的基本逻辑,注意到发展型国家理论,又超越经典的发展型国家理论,将国家干预的有效性分解为信息决策、政府激励和国家实施能力。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分析,讨论了中国正确决策、有效激励的具体机制和成功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国家能力,并追溯解析了其背后的政党逻辑。最后,本书尝试探讨了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从全面发展的自由观、使命担当的责任观和集体主义的群己观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国之治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博大精深。本书作为初次研究的尝试,还有很多有待深化和拓展的研究领域。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必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诚盼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2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