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大城北京百年成长记(1921-2021)

  • 定价: ¥66
  • ISBN:978751536521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青年
  • 页数:306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500天的创作周期,15个重点行业的百年精细梳理,50个重点企业的百年巨变,100位共产党员的口述史录,30万字的心力书写,600分钟的全景式呈现……于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北京百年城市发展史呼之欲出,大城北京跨越时空的百年成长记就此写就。

内容提要

  

    本书共有13个篇章,通过一个个亲历者的讲述、对一个个物件背后故事的挖掘,多方位、多角度再现了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水、电、气、热、绿化、高科技、商业等多个行业在近一百年间取得的进步。
    当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北京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它是如此亲切、可爱,发生在它身上的许许多多的变化堪称奇迹,也折射出整个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党在百年成长中那颗赤诚的、永远不变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作者简介

    王春元,高级记者、畅销书作家、资深电视制作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后在北京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习。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电视台制片人。
    在三十多年的新闻记者职业生涯中,广泛触及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和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态,2006年开始在电视与文学的夹缝中游走,因先后出版《忏悔无门》《灵魂2l克》《转身》《老实赢天下》《蛋壳里的北京人》等作品而被人熟知。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他经历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僵化与回暖过程,也痛苦地体验了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由精神一物质一精神的自我修复的文化变迁过程,使他的人格在两种社会形态的挤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批判态度。
    《生于1978》是他以文字、纪录片形式见证、记录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时刻的又一心力之作。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一口水心系百年
第二章  首都电力百年
第三章  天下粮仓粮藏天下
第四章  人民之城
第五章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
第六章  小餐桌,大时代
第七章  北京的绿水青山
第八章  美哉工美
第九章  北京味
第十章  北京造车梦
第十一章  温暖一座城
第十二章  穿在身上的百年历史
第十三章  百年商业:繁花似锦满京城

前言

  

    我们·北京·100年
    我们是一群干电视的人,工作在一起20年了。这几年总是与一些重大历史节点撞个满怀,于是有了一系列的电视作品呈现了出来。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有了大型纪录片《转身——一起走过30年》(获中国纪录片金奖)。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创作了大型电视活动“第四届北京影响力”,于是有了大型晚会“大城北京”。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创作了大型纪录片《生于1978——起走过40年》。2019年又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创作大型电视活动“第九届北京影响力”,于是有了大型晚会“少年北京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有备而来,可谓十年磨一剑,本着记录历史、创作精品的决心,又一次推出了大型城市纪录片《旗帜——北京城市发展百年巡礼》。它是以100年来北京城市发展为核心主题的大型城市纪录片,正因为此才有了这本《大城北京百年成长记》的编辑出版。
    500天的创作周期(经历了北京两次疫情的突发),15个重点行业(衣、食、住、行、水、电、气、热等)的百年精细梳理,50个重点企业的百年巨变,100位共产党员的口述史录,30万字的心力书写,600分钟的全景式呈现……于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北京百年城市发展史呼之欲出,大城北京跨越时空的百年成长记就此写就。
    平心而论,这些重要的电视创作活动没有人可以强制我们去做,只是出于职业和时代的感召。电视行业是一项高智力、高体力、高投入的文化产业,缺钱是一个天大的事,我们这些人费尽心力和体力地去实践了、完成了,回过头来看看10年是收获满满的值得和欣慰,至于职业理想和历史荣幸,我想也是应有之义了。
    我们是一个创作团队。说到纪录片创作,它就不是一个英雄豪气干云天的事,而是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做的一件事,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前功尽弃。有的人去拍春暖花开、冰天雪地,有的人去查找历史档案,有的人奋笔疾书,有的人筹措钱粮,有的人做道具制景,有的人采访联络,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的台阶和肩膀,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耕耘不问收获。眼中是百年的历史,心头是炙热的理想,就这样相互依存、艰辛跋涉了500多天,我们把心中的旗帜高高地举过了头顶,我们每个人都在拿自己的身体来丈量这段历史,但仍然有个体生命不可跨越的局限性。我们锚定了15个行业,也反映了15个行业的一些人在100年中的历史命运和生存路径。我们在记录历史,被记录的历史中的他们也在回望自己和自己的前辈们所经历的百年沧桑,我们和他们,相互关照、相互认知,一起被这段历史淬火。
    为了尊重历史和不出现偏差,我们还邀请了几位重量级的策划和顾问审稿把关,特别要说的是解放军报社原社长孙晓青将军,年近70,逐字逐句地审核了30多万字的文学脚本,在一些特别重大的事件、人物、年份和历史依据上都做了认真的核查、核实,让我们这些平均年龄40多岁的电视人少走了许多弯路,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困惑。毕竟这是我们刚刚经历过的百年历史,百年对每一个个体生命而言都是无法丈量的时间鸿沟。
    我想说的是在当下的时代语境里,在以流量为主导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速成氛围里,在光鲜亮丽的成功学泛滥的背景下,有人却埋头于故纸堆、翻阅历史档案、定格历史影像、醉心于文字书写,用时间和流水守护时代的中正,那种由耐得住寂寞的孤独而产生的高贵,是我们时代的稀缺品。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任何时代总需要一份人生是货真价实的不言。
    百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沧海一粟,但百年历史是由无数的历史细节和场景构成的,当我们面对一段真实的过往并把它带回历史现场时,你无法速览和过滤,三两分钟的短视频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凝练历史到至情至理的境界、到昨日重现的情怀中。所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总结一部百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发展史,如果浓缩成两三分钟的短视频,那被过滤的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和精神境界则是空谈。只有大篇幅、大体量的真实内容的呈现,才可以承载这惊世骇俗的100年。同样,只有宏大的历史视野、背景和叙述方式,才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的呈现。
    我们就是这样一支醉心于记录历史真实性的团队,我们不仅为这座城市留下了600分钟精雕细刻的历史影像,还用字斟句酌的生命折抵完成了30万字的百年书写,无论从个体生命的哪个方面去说,这都是一件此生无憾的大事。
    20多年来,我们倾心于表达和致敬北京这座城,是因为它深沉博大的土地滋养了我们的性灵,还因为在这个极特殊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有了感受一座城的更独特的体验。
    北京,是首都,是全国人民心中的一座大城。北京很大,大得让你很难找到存在感,那些整日奔波在北京的外乡人,在淘换生活的艰辛日子里,对于这座城的疏离感本能地随时泛起。我们这个团队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主编张燕来自西安,她完成了建筑、商业(上、下)三集的编导任务,她说:“我在北京生活了20年,总觉得融入不了北京,那种漂泊感仿佛与生俱来。在这次纪录片的拍摄中,在无数次夜不能寐的打量和思考这座城市中,我逐渐地找到了自己,我知道我为什么来北京,我越是了解这座城市,越觉得它越吸引我,这使我对这座城市的表达得到了升华。我只有由衷地爱上这座城,才能更好地表达它。”
    北京,这样一座伟大的城市,从来都不缺少惊世骇俗的奇迹。
    不要说三千年的燕蓟都城的慷慨悲歌,
    不要说一千年的辽南京、金中都的雄奇伟岸,
    不要说八百年的元大都的华丽富庶,
    不要说五百年明清紫禁城的宏大庄严。
    20世纪50年代,一位伟人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抒怀畅想,从这里望出去,将来的北京满眼都是烟囱林立的高大厂房。与之相对的是一位哲匠的扼腕叹息,望着北京城日渐凋敝的古老城垣,透过东西单的牌楼,感喟于老旧帝国落日余晖下的凄美,他满心希望重建一座新城,留下这份历史的遗韵。
    面对这座千人千面的伟大城池,每个人都跨越不了自我生命的局限和历史视野的逼仄,俱往矣,这座城又跨过了100年。从来没有一座城能像今天的北京一样,三千年屹立不倒、威风八面,成为新的世纪领航中国城市发展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还是那句话,北京是建于精神之上的一座大城,没有一个人可以伟大得过一座城!
    100年,从1921年到2021年,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新的共和国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100年,苦难中觉醒、苦难中探索、苦难中奋强、苦难中开花。面对这筚路蓝缕、不屈不挠的100年,如何表达是我们这一代媒体人的历史命题,如何用画面和文字去呈现它,我们有了自己的主张。1949年前是缘起和历史场景的带入,重点放在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发展的70年,70年中的重点又是改革开放的40年和新时代的10年。
    北京既是中国的首都,也是7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浓缩体。很少有人把观测历史的重点放在与普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层面。对于这座气象不凡的大城市而言,生活品质的变化应该是宏大叙事背面的最大关切,实际上是人活着的本质需求——生活便利、幸福感、获得感、自信心。于是我们聚焦了衣、食、住、行、水、电、气、热,外加绿化、高科技、商业环境等15个大的方面进行重点叙述。翻看中国的历史,战乱多于祥和,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长达40年的全民财富运动,这场运动激发了中国人骨子里对富裕生活的本能向往,国富民强由此而来。
    就个体感受而言,变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变。那些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和生活方式,是存在于我们历史中的经脉和纹路,如今早已被变化淹没了。现在的“90后”“00后”的孩子们,是永远不知道澡堂子、水票、布票、镗炉子、蜂窝煤、粮店、电报、煤油灯等这些历史遗物为何物。这40年来,有些变化是超乎了人们的想象的,30年前家里装的电话是个稀罕物,今天很少有人用家里的固定电话了。更难以想象的是纸质钞票,现如今装在身上几个礼拜都花不出去,我想再过若干年,人们想不起用纸币了,就像现在想不起去澡堂子洗澡,是一样的。
    历史不是钩沉和回忆的,而是继往开来。今天你可能无法想象100年前北京老百姓出行的场景,在一本名为《北京乎》的书中收录了很多老北京生活的场景,其中有一段生动描写了朱自清先生先坐轿车、步行,然后骑驴去潭柘寺一天的辛苦出行。现在一脚油门,一个小时的车程足矣。出行的改变可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其实长久以来,中国的交通史就是一部记录了双腿、马蹄和人力车轮艰难跋涉的历史。
    北京的有些变化是历史性的变化,自隋代开通京杭大运河以来,“南粮北运”就是它的最大的历史功绩,然而就在2020年,“北粮南运”扭转了这千年的漕运历史。北京的变化还在于园林绿化、海晏河清。建国之初,北京仅有中山公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颐和园等8处著名的公园;今天居住在北京,出门500米的范围内必有一座街心公园,全城总量超过500座,可谓冠绝全球。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写了100年里一座城和一家七代人的变迁,翻过100年,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开始了。因此,书里才有了那句著名的话:“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在过去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的寿命能到40岁就算寿终了。1949年前,北京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可以想象一个人成年以后真正做事情的时间最多也就20年,所以百年可以承载五代人。今天的北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1岁,百年之长也装不下三代人的家族梦想和生活经历,所以时间在加速、空间在缩小,历史的瞻望也变得高远而深邃,人们少了局限性,就有了更大的企图心和对更美好前景的向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想这是对活在当下的中国人最大的鼓励和褒奖。这100年,有些变化是时间上的,有些变化是空间上的,有些变化是全地球人的,有些变化不可想象,好在我们还有时间静观其变。
    王春元
    2021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