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的情绪练习手册!
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推荐作家,媲美《别生气啦》的情绪修炼指南。
一堂人生智慧课,避开情绪陷阱,做回清醒的自由人!
莫生气、莫攀比、莫强求、改变、慎择友、幸福的秘密、了解自己、凝视自己的身体、走向自由、学习慈悲、领悟、直面死亡……从浩如烟海的佛经中,精选抚慰人心的190个指引,用贴近生活的方式,简单直白地传达佛陀的精神。
每天一个小技巧,190天教你成为情绪稳定的大人!
直击当代都市人心灵的抚慰之书,解决你急需照料的情绪问题。
内容提要

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从浩如烟海的佛经中,精选出抚慰现代人的190个指引,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将精炼的佛经智慧以“超译”的形式写就,简单直白地传达了佛陀精神,从日常生活着手,在情绪混乱的当下,为读者提供得以舒缓心结的思考方式,循序渐进地觉察自我,让我们的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
作者简介
小池龙之介,1978年生于日本山口县,东京大学教养学系毕业。现任东京“月读寺”住持、“正现寺”副住持。除了自我修行之外,也在月读寺、新宿朝日文化中心等处指导一般大众坐禅,从自身经验,推广“训练心灵”的方法,拥有一开放预约就立即满员的超高人气。是近年来风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大众佛法推广禅僧。
著有《平常心》《恋爱成就寺》《消除烦恼的练习册》等畅销书。
目录
1 莫生气
001 当你遭遇别人白眼时
002 当你触犯了别人时
003 当你听到有人说你坏话时
004 没有人不被说坏话
005 怒火中烧
006 从不断点燃的怒火中摆脱出来
007 不要去碰那道名为“愤怒”的菜
008 面对攻击,要善于学会巧妙地躲开
009 你和你的对手都难免一死,都终将从这个世界消失
010 不能说别人坏话的理由
011 不能折磨别人的理由
012 愤怒所造成的伤害
013 除了你自己,谁也无法真正伤害你
014 从愤怒的连锁反应中摆脱出来
015 如何给快感和不快的脑内麻药解毒
016 不要报复
017 不要怪罪对方,要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
018 戒骄戒躁
019 绝对不能交的朋友:最差劲的人Part1
020 绝对不能交的朋友:最差劲的人Part2
021 在不愉快的状况下,你还能做到淡定吗
022 真正有智慧的人
023 要战胜自己潜意识中不好的想法
024 要练习不管发生什么都能掌控住你的情绪
025 做心灵的安全驾驶者
2 莫攀比
026 自我陶醉式的吹嘘是没有听众的
027 成功之后的淡然一笑
028 当愚者取得点小成就时
029 忘掉彼此之分,就能获得幸福
030 无论是批判还是赞赏,都要当作耳边风
031 因他人的评价所带来的快乐与不快,都只不过是幻影
032 不要沉迷于快感的刺激
033 虚怀若谷
034 不要执拗于自己的想法
035 即使你的意见被认可了
036 意气用事只会徒增烦恼
037 不要和别人较劲
038 要学会灵活地转换思维
039 莫攀比
040 不要拘泥于胜负
041 远离竞争
042 要学会看人说话
043 不要陷入无谓的争论
044 不要贬低也不要赞扬,用客观的法则来评价
045 两条路
3 莫强求
046 欲望的增强
047 欲望的转移
048 把欲望连根拔起
049 把空虚连根拔起
050 不要爱一个人爱到让自己无法自拔
051 不要恨一个人恨到让自己无法自控
052 溺爱的诅咒
053 比铁链更能束缚我们的是什么
054 被欲望所支配的思考会加深痛苦
055 切断欲望的蜘蛛网
056 停止胡思乱想
057 要关注自己所拥有的
058 从自身拥有中发现幸福
059 不要在“有”和“没有”之间动摇
060 不要被心中的欲望所牵绊以至于彷徨
061 为了自己和他人,不要吝惜财产的使用
062 欲望就是痛苦的根源
4 改变
063 你是迄今为止你心所想的集合体
064 一旦有了好的想法,就要马上实施
065 不要有消极的想法
066 如果你不懂因果法则
067 如果你在有生之年不会审视自己的内心
068 恶有恶报
069 善有善报
070 恶果的孕育是需要时间的
071 承受恶报的时候
072 最差劲的人
073 负能量有增无减
074 不要轻视负能量
075 勿以善小而不为
076 行动、语言和想法可以改变命运
077 善果的孕育需要时间
078 克服消极想法后的四大安心感
079 自作自受
080 没有伤口的手是不会感染的
081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082 淡化恶果的方法
083 消极的行动、语言和想法,会制造不幸的人生
084 积极的行动、语言和想法,可以造就幸福的人生
5 慎择友
085 如果能遇到可以提升心灵的朋友
086 如果没能遇到可以提升心灵的朋友
087 和性格比自己好的人交朋友
088 结交性格不好的朋友还不如一个人走
089 真假朋友Part1
090 真假朋友Part2
091 真假朋友Part3
092 真假朋友Part4
093 索性一个人清静
094 只说不做的人不是真朋友
095 总是说空话套话的人不是真朋友
096 借钱不还的人绝不能做朋友
097 真正的朋友不会对你指手画脚
098 要和心智健全的人一起生活
099 当你想要对朋友说出埋藏在心中的秘密时
100 有的时候,朋友疏远你也是件好事
101 给你指明财源的人
102 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6 幸福的秘密
103 不要太在乎你已经拥有的
104 不要太在乎你已经取得的成果
105 不要太在乎吃的
106 不要太在乎睡觉的地方
107 不要对下一代过于强求
108 不要对同事过于强求
109 不要对金钱过于强求
110 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
111 要住在符合自己身份的地方
112 安心
113 掌握一技之长,并能贡献于人
114 气质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养成的
115 要珍爱家人
116 要战胜吝啬的自己
117 要有命运意识
118 控制自己的言行
119 满足的喜悦
120 历练心灵的喜悦Part1
121 历练心灵的喜悦Part2
122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好心情
123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懂得珍惜幸福
7 了解自己
124 自己总是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
125 审视自己的内心
126 追求自由之身的人
127 热衷于说别人坏话的理由
128 热衷于娱乐和废话的理由
129 必须要戒酒的理由
130 到底是什么在折磨你
131 消灭烦恼
132 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133 如何保持日常心态的稳定
134 选择安逸之路的人
135 选择困难之路的人
136 佛陀教诲之精髓Part1
137 为了佛陀的弟子们
138 佛陀教诲之精髓Part2
139 学会把烦恼烧光
8 凝视自己的身体
140 身体是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城墙
141 身体能做的其实很简单
142 只关注身体表面是愚蠢的
143 感受身体内部的变化
144 看看现实中的身体
145 缓解体内的恶
9 走向自由
146 不能轻易相信的10种状况
147 对快感的依赖,正是痛苦之源
148 不要过度依赖神灵世界的人和事
149 人心是最难驾驭的
150 让你的心摆脱束缚走向自由
151 从情绪的波动中摆脱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152 从知识中解放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153 从别人的评价中摆脱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154 从快感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获得自由
155 不要过度依赖佛陀的教诲
156 名为空的自由
10 学习慈悲
157 如果你过去犯过罪行
158 所有的生物都不想死
159 要知道所有的生物都和你一样,是自私的
160 绝对不能做的买卖
161 所有的生物都是稳定的
162 要学会对所有的生物都怀有一颗慈悲的心
163 温柔地对待自己的周遭,不要有所区分
164 除了睡觉以外,请时刻以慈悲为怀
11 领悟
165 不会再有来世
166 要把所有的执念都抛在脑后
167 不要被小小的嗜好所束缚
168 用坐禅来扑灭心中之火
169 把心思专注于此时此刻
170 世间万物都是在摇摆和移动中变化
171 诸行无常
172 诸法无我
173 一切行苦
174 痛苦是神圣的真理
175 怨憎必苦
176 爱就要忍受离别之苦
177 求不得之苦
178 五蕴盛苦
179 痛苦产生的过程
180 关于痛苦元凶的神圣真相
181 消除痛苦的神圣真理
12 直面死亡
182 人总有一死
183 如果你死了
184 死时唯一能够带走的东西
185 有关死的冥想
186 人难免一死
187 死是自然而然的
188 世间不存在永远
189 遗言
佛陀的生涯之“超”精粹
后记
前言

有时候,我们感觉想要放弃了。
“索性,干脆豁出去了吧!”
有时候,我们感觉天都要塌了。
“怎么办呢?这下如何是好呢?”
有时候,我们感觉真的好抓狂。
有时候。我们感觉快要经不起眼前的诱惑了。
每当这些感觉来袭的时候,正是我们心灵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这个时候,吟诵一下本书所收录的经典篇章,相信字字珠玑的语录能帮助您穿越沼泽,渡过难关。
句句简练至极,而又深入人心,赐予您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让您重新找回那个新鲜欲滴的自己,让您以一个全新的姿态从头再来。
来自佛陀的语录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同样,本书的写作意图也非常简单。读者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无论从哪一页开始翻阅,来自佛陀的教诲都会句句直达您的内心深处,给您带来无限的正能量。
有时能给您的心灵带来勇气,有时能让您的心灵沉静,有时能让您豁然开朗,有时能让您告别纠结,收获内心的安宁,有时能让您怒气顿消——这些心灵治愈的效果正是我们编译此书的目的所在。
因此,如果您抱着追求“学问的意义”“深度”以及“学习”的目的来翻阅本书的话,那您可能就要失望了。
来自佛陀的教诲是要用心去体会的,请您抱着一颗虚怀若谷的赤子之心,不带一丝杂念地去诵读这些章节,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因为这些语录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没有任何影射,非常简练的。如果带着一种非常复杂的功利心去翻看,可能就会一无所获。而当您沉静下来以一颗纯净的心来翻阅这些章节时,您会发现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动、不同的领悟,您会对本书爱不释手。因为这里的每一句话都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哪怕仅仅是吟诵本身都有可能有独特的韵味。
本书中所收录的经典语录都是在佛陀释迦牟尼所生活的古印度时代,由他的嫡系弟子们通过背诵代代相传的。语言浅显,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大叔大妈们,都能看得懂。编译者对于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还做了“意译”的处理,甚至对于整体的语言风格,都尽量做到能让每个年龄层的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些语录当然也包含了一些听者的话。比如佛陀的弟子阿难陀等,很多佛陀的追随者,他们与佛陀之间的对话在本书中都有收录。
原本很多地方都应该标注,如“阿难陀”“阿图拉”“萨利普陀”“奇萨古塔米”等佛陀弟子的名字,表明这些是他们说的话。不过,为了避免读者误以为这些弟子说的话与自己无关就跳过去不读,所有这些地方全部都用“你”,也就是以第二人称的方式统一称呼。因为编译者试图创造一种读者与佛陀对话的氛围。
关于佛陀语录的选定,编译者从大量的古籍经典中,特别选取了以短小精悍见长的语录宝库《小部经典》中所收录的《法句经》和《经集》,同时也从一些相对比较长篇的经典,比如《中部经典》《长部经典》《相应部经典》《增支部经典》等古籍中选取了部分语录。
这些语录几乎都是佛陀释迦牟尼向他的嫡系弟子以及出家修行者们传道的内容。如果将原文生硬地直译过来的话,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现代人来说,可能太难懂了,很多内容感觉不太容易接受。
为了更好地让这些经典语录以一种更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在现代读者面前,在保留语录核心精髓的前提下,编译者对原文进行了大胆的删减,并融入了编译者自身的理解,甚至有些地方还做了替换调整处理。所以,这是源于经典同时又超越经典的编译。
日文版在编译过程中,参照了古印度和“摩揭陀”(Magadha,为古印度时代的奴隶制城邦)的方言巴利语的原文,同时参照了英文版和昭和初期出版的日文版《南传大藏经》,还参考了岩波文库所收录的中村元氏等人的译著。
关于本书的结构,日文版编译者根据个人的喜好选取了190个篇目,大致分为12个不同种类的主题。从第1章到第12章,前半部分章节的内容安排得相对比较轻松,人们可以对照日常的一些心绪小波动来进行翻阅。 现代社会,人心烦扰,尤其是各种“怒气”,就像毒素一样能在瞬间破坏我们的幸福感。在开篇第1章,安排的就是关于如何消除怒气的语录。倒不是说我们必须要从第1章开始读起,只是可以把第1章中的文字当作清洗“怒气”之毒的清流,洗涤您的心灵。
反之,后半部分越往后越是安排了一些有别于一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挑战常识的内容。
我想说,有的时候适当地挑战一下常识,能清除我们心灵的污垢,让我们的心灵重新变得清澈纯净。
比如说,本书的最后一章,收集了佛陀释迦牟尼有关“死亡”的语录。
我们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原本就含有一种物质,让我们本能地希望“一切都能好好地一直活下去”。“想更好地活着,想更好地享受”,这是我们内心深处“常识”性的欲望,在这种本能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会无意识地对妨碍我们自身生存利益的人和事不断地发起攻击。这就是人作为生物的一种本能。
“不管怎样都要活下去,不管怎样都要享受生活”,面对来自DNA的这一指令,如果能直面“我总归是要死的”这一严肃的真理,就能对浅薄的求生本能起到一种解毒剂的作用。当您将“人之必死”的观念铭刻在心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削弱来自DNA的本能支配力,就不会再一味地为了生存而不断地从他人手里剥夺利益并从中获得快感。
只有做到这点,我们的心灵才会不再像马车那样只会被迫地在马鞭的驱使下前进,而是能重新获得自由。也只有做到这点,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踏实和安心的感觉,才能重新发现身边的小幸福。
在这个论述如何直面死亡的章节末尾,加入了长部经典《大般涅槃经》中佛陀释迦牟尼在80岁时,也正是他准备迎接死亡之际所留下的语录。在结尾处,编译了佛陀释迦牟尼给他的弟子们留下的遗言。
佛陀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是释迦族的王子,所以也被尊称为释迦和释尊。本书末尾编译的内容正是佛陀释迦牟尼作为一个人,在临死之际留下的话。
其他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编译的《经集》等古籍,有些地方对佛陀过于神化,很多语句看起来好像是要把佛陀当作教祖来祭拜。
类似的表现方式其实是有一部分人有意要在“佛教”这一组织集团中制造一个权威,是佛陀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伪造的,所以类似这样的鼓吹个人崇拜和神化佛陀的内容,本书都进行了删减。
佛陀生前一直告诫他的弟子们:“千万不要过于依赖我,要根据你们自身的感觉来体会和判断。”如果真的是要忠诚于佛陀的话,那么重要的就不是如何去祭拜他,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去体会他的教诲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崇拜对方并不等于把对方当作依赖的对象,只要把佛陀当作2500年前来过这个世上的一位老师就好了。
临济禅师曾经说过:“既不礼佛也不拜祖。”他的意思就是说要把心中那个想要崇拜佛陀的脆弱的自己消灭掉。
印度那片土地,有着火辣辣的阳光和严酷的生活环境。那个国家,不仅是佛陀的诞生地,自古以来数学和化学的研究也都很发达。佛陀之所以能留下这么多极富哲理又深谙心理学原理的语录,可能也和印度强烈的阳光以及有助于培育逻辑思维的风土环境有关。
相比之下,日本人比较冲动、感性,表现出喜欢安稳、保守的倾向。这种国民气质正是日本人容易患得患失、魂不守舍的元凶。将这种日式的潮湿心态放在古印度智慧的阳光下晾晒一下吧,畅畅快快地给心灵通通风,一定可以降低心灵的湿度,重新找到干爽舒适的感觉。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柔地打开各自的心扉,一起走进与佛陀对话的世界吧!
小池龙之介
后记

我埋头从事本书的“超译”时期,对于我而言,仿佛也是我和佛陀面对面集中进行对话的时期。
尽管我接到的是“超译”的委托,刚开始,我觉得我只是“用现代语来进行深入浅出地直译”。当时,我还比较过英文版和最原始的巴利语原文。但我觉得我太忠实于当地的原文了,所以翻译到一半我就放弃了。
当我把巴利语原文、英译本、昭和初期的日译本、现代日译本等多种版本并排摆开对照着看时,我发现,不同译者的版本之间都存在微妙的差别。面对这些差别,我的心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了“超译”这个词。于是,我就用“超译”的方式在稿纸上任凭我的笔随意游走(在此,我要向诸位翻译家表示感谢)。
因为必须要压缩成一两页以内的分量,所以剔除了很多内容。如果再包含那些内容的话,实际上还会有更多的“对话”产生。看着这些“对话”,佛陀的话在笔者内心所激起的波澜和灵感也很多很乱,所以可能有些内容难免有些“变味”。至于这版“超译本”的功过,就有待读者朋友们在比较其他各个传统的译本之后再做评判了。
执笔拖延了很多时间。2011年新年伊始的那段时间,原本应该是闭关做冥想修行的时间,而我却减少了坐禅的时间,专注于和这些经文典籍的对话。让读者朋友们久等了,也感谢Discover社的干场弓子小姐给予我这个能和佛陀深入对话的机会。
希望本书能改变大家心灵的风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多次翻读本书并从中有所感悟。我自己在本书出版之后,也会反复翻看阅读。
小池龙之介
2011年新春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001 当你遭遇别人白眼时
当你的对手或敌人对你翻白眼时,如果你因此而郁闷并且萎靡不振的话,你的对手或敌人看到后就会幸灾乐祸。
所以,真正懂得“得失真谛”的人,不管遭遇多少白眼,都能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叹气、不抱怨,一如既往地稳重踏实。而当你的敌人看到你轻松愉悦的表情时,就会感觉很失落,甚至卑怯得不知所措。
如果你想回应你的敌人或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管对方针对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都不生气,始终保持爽朗的微笑和沉稳的姿态,你只需要做到这点就够了。
002 当你触犯了别人时
如果你触犯了一个你本来就不太喜欢的人,你还在想:“至于生那么大气吗?”甚至为此觉得很恶心、很生气时,你就已经因怒气而结出恶果了。
面对正在生气的人,只有和和气气地去处理,才有希望融化坚冰,解决问题。
当你触犯了别人,惹怒对方时,你最先应该做的是,留意一下自己是否已经被对方的怒气所传染。必须先要意识到这点并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这种方式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对方,都是最好的心灵疗伤法。
当你平静地接纳对方的怒气时,各自的怒气都会得到平息,彼此都能获得最好的慰藉。
003 当你听到有人说你坏话时
当你听到有人说你坏话并且因此而感觉很受伤时,最好能想开点。坏话不是现在才有的,坏话是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都存在的。
文静寡言的人,会被说成“像个呆子”,而能说会道的人会被指责成“油嘴滑舌”,就连注重礼节说话毕恭毕敬的人也有可能被说成“别有用心”。
004 没有人不被说坏话
在这个世上,任何一个人,都必定会在某些地方触犯到别人。被别人说坏话是理所当然、在所难免的。这一点,从古至今乃至将来,永远都是理所当然并且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当你听到有人说你坏话时,就只当作耳边吹过一阵凉风好了。
005 怒火中烧
“那个人老是说我的坏话。”
“那个人刺痛了我的心。”
“那个人悄悄抢占了我的功劳。”
“那个人侵犯了我的利益。”
如果你总是如此这般,不断点燃心中的怒火,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地重复类似想法的话,那么你心中的怨恨就会一直无法平息,一想起来就生气,于是,你的心就将永远不得安宁。
006 从不断点燃的怒火中摆脱出来
“那个人批判了我的想法。”
“那个人伤害了我的自尊。”
“那个人在比赛中打败了我。”
“那个人盗用了我的想法。”
不要再去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断点燃心中的怒火了,只有从这样的情感反复中摆脱出来,才能平息心中的怨恨,才能最终获得心灵上的安宁。
007 不要去碰那道名为“愤怒”的菜
一起来想象一下,你为了宴请至交,亲手准备了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可是,不巧的是,他们都因为临时有事,刚到就匆匆忙忙走了。于是,你家的餐桌上,剩下了一大桌子装在盘子里连筷子都没碰过的菜肴。人去楼空,只剩下你一个人独自品尝。
其实,当有人要攻击你,要惹你生气时,就如同这个人为你准备了一大桌名为“愤怒”的有毒的菜肴要宴请你一样。如果你能保持冷静,和和气气地去赴宴的话,就可以不去碰那道名为“愤怒”的菜,只露个脸就直接回家。于是,在还生气的对方的心里,留下一大桌你压根儿没有动过筷子的有毒的菜肴。对方就只能独自品尝这一道道名为“愤怒”的菜了。
008 面对攻击,要善于学会巧妙地躲开
当你遭遇别人的攻击时,如果你也同样予以回击的话,你俩心中的怨恨非但无法平息,甚至会通过相乘作用,让怒火越烧越旺。事态将会无限地恶化下去。
所以,即使你遭受了攻击,也要抱着“总有一天,怨恨会消除”的心态,巧妙地躲开,只有这样才能平息彼此心中的怨恨,让事态尽快平息下来。
这一点是需要时时刻刻铭记在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009 你和你的对手都难免一死,都终将从这个世界消失
如果你和别人产生了敌对情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争执的话,你可以尝试一下这样去想:无论是你还是对方,最终都会难免一死,最终都注定将从这个世界消失。
虽然除了你自己以外,其他人都已经完全忘掉了“人之必死”这一真理。但只要你自己能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这一真理,所有的愤怒和争执都终将会平息。
“不管怎么样,你终将从这个世界消失;不管怎么样,我也终将离开这个世界。所以……那么……还是……”于是,你就可以摆脱愤怒,重新获得心灵的平静了。
010 不能说别人坏话的理由
人的嘴里天生就长着锋利的斧头。这把斧头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自己。
因为每当你挥舞起那把指责别人、说别人坏话的斧头准备砍下去时,与此同时,你的心脏也在变得僵硬,你的大脑也在产生不愉快的刺激,甚至你的内脏也开始分泌毒素,你的呼吸里面也已经开始掺杂怒气了。
P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