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冯唐2023年管理学重磅新作,用一根金线,提供能帮助所有人尤其是管理者解决一切难题的思维方式。
“冯唐成事学”体系的第四本书,给出修炼成事学的工具。也是讲述他在麦肯锡十年间修炼的方法、模板的工具书。
麦肯锡真正在用的管理工具。金字塔原理是战术技巧,而金线原理是战略思想。向解难高手学习如何解决不知如何下手的复杂问题。
职场有效管理助手。独立解决问题,管理手下、带领团队,与同事交流心得,向上级汇报成果,必不可少。
帮助你成为通才,不再害怕年龄危机、地域限制,打破公司、行业和地域的壁垒,持续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
内容提要

一切商业问题在某个时点都有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真的想解决难题,真的想成事,想持续成事,想持续多成事,我们必须超越金字塔原理,学习、修炼并熟练掌握金线原理。
要坚信成事学四大公理。一切问题可解,一条金线可以解一切问题。
作者简介
冯唐,1971年生于北京,诗人、作家、古器物爱好者。
1998年,获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2000年,获美国埃默里大学MBA学位,2000—2008年,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2009-2014年,华润医疗集团创始CEO,2015年始,从事医疗投资。
已出版作品:长篇小说《欢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女神一号》;短篇小说集《安阳》《搜神记》;散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三十六大》《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无所畏》;诗集《冯唐诗百首》《不三》。
目录
《金线》无目录
前言

导言:超越金字塔原理的金线原理
2000年6月,我刚进麦肯锡公司的时候,还是个纯职场小白。麦肯锡咨询顾问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之前的经历全是从学校到学校,以及做一些挣学杂费和泡妞费用的零工。
刚进麦肯锡的时候,我偶尔听人说起金字塔原理。这个说法非常了不起,非常形象,非常生动,让我脑子里立刻呈现出埃及金字塔、斯芬克斯像和绝世美人纳芙蒂蒂像。
我问麦肯锡几个师父关于金字塔原理的内涵和外延,他们几句话就把我给说明白了,我没觉得这个金字塔原理有任何难懂和难学之处。在麦肯锡近十年的管理咨询实践中,很少有人和我刻意强调金字塔原理,我也认为那是一个非常基础而易懂易行的原理,稀松平常,任何受过良好科学训练的人都应该已经掌握了。反而是离开麦肯锡之后,我听到很多人和我提起金字塔原理,似乎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就能解决一切复杂问题。
我非常确定,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和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难题解决者/成事者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见过太多掌握了金字塔原理的人,在复杂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也有很多职场小白和我讲,听说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就可以像麦肯锡管理顾问一样解决管理中诸多复杂问题,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掌握了金字塔原理之后,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实际遇到的诸多管理难题。
我离开麦肯锡之后过得一直比在麦肯锡的时候还忙,潜意识里我知道,我还没想清楚金字塔原理的缺陷,但是我一直没来得及细想。
自从2018年出版《成事》一书之后,我开始构建成事学,我想把我掌握的通用管理学教给想学能学的职场小白。随后,我又出版了《冯唐成事心法》和《了不起》(“冯唐讲书”的一年结集)。这本《金线》是成事学的第四本,也是成事学里讲述我在麦肯锡十年问修炼的工具、方法、模板的第一本书。
我在构思和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了金字塔原理的缺陷,提出了解决一切问题的金线原理。
金线原理:解决一切问题的实质就是追求以假设为驱动、以事实为基础、符合逻辑的真知灼见(Hypot.hesisdriven,fact—based,logical insights)。
如果我们真的想解决难题,真的想成事,想持续成事,想持续多成事,我们必须超越金字塔原理,学习、修炼并熟练掌握金线原理。金线原理在金字塔原理之上,金线上的每一主要步骤都是一个金字塔,金线是金字塔穿起来的项链。
我坚信,修炼成事有四个常规途径:读书、行路、学徒、做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跟定两三个师父,不间断地在实际做事中锻炼自己。如果说《成事》有点像一本经书,《冯唐成事心法》就类似经注,成为读者在实际做事中的实践指南。《了不起》类似一个读书拐杖,从文学、史学/管理学、美学三个方面讲了五十三本经典中的经典,给读者一个成事的基本阅读基础。
……
另外,希望你别嫌书薄。把书写厚容易,把书写薄,难。“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我保证每字每句发自肺腑。文学之外,我大爱的书都是短小精悍的,老聃的《道德经》(约五千字),孔丘的《论语》(约一万五千字),孙武的《孙子兵法》(约六千字),袁枚的《随园食单》(约二万二千字),文震亨的《长物志》(约二万七千字)。如果还是嫌书薄,多读几遍。我不信,你读一遍能全懂,全掌握。
不要怀疑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的金线原理。我能确定的是:麦肯锡管理咨询顾问们整天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是这个金线原理,财富五百强公司高管们整天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也是这个金线原理,《资治通鉴》里面的帝王将相、枭雄巨贾整天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还是这个金线原理。希望你也能用得上。
这本《金线》不设目录,不规划你的阅读顺序。像是在塔中寻宝,山中寻路,只有亲自走过一遍才能体会到拥有属于自己的那条金线的感受。
读这本《金线》,沿着这条金线,在工作和生活中反复练习、天天练习,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成事者。祝你熟练应用金线原理,成为顶尖的解难者和成事者。
最后要说的是,即使熟练掌握了这个全能解难法的金线原理,也不一定能解决你妈和你之间的矛盾,至少我没得逞。
行动远比答案重要。
是为导言。
冯唐
2022年4—7月
伦敦、巴黎、汉堡、东京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从职场小白到财富五百强CEO,任何人类个体在活着的任何时候都会有无数问题,从衣食住行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年纪特别小的时候尽管没什么个体意识,每天也是充满问题,也要解决喝奶、打嗝、拉屎撒尿、保暖睡觉等等问题,自己解决不了,也要通过哭闹等简单表达方式召唤大人来解决。年纪特别大的时候尽管已经了然世间法,“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不穿内衣也可以上街,似乎可以逍遥游,但是也要解决肉身严重老化问题(牙齿脱落、呼吸困难、腿脚失灵、大小便失禁,等等)、安排生前身后事(真能做到“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老人寥寥无几)、安排少痛苦甚至无痛苦死亡(极少人掌握的圆寂技术,极少人积德积到我爸的程度,能够在午睡时平静离开),等等。
个体问题多,群体问题更多。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多个人类个体组成人类群体,人心隔肚皮,群体在任何时候面对的问题比任何一个个体都多。一端是绝对自由,一端是绝对个人权威,这条线上所有的点都是问题成堆。
任何人类个体一生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最充分地用好自己这块材料,不白白来地球一趟?人类群体在整个生存期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最充分地用好这个群体能够调动的资源,特别是构成这个群体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人类能用科学解释的世界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可惜的是,上述核心问题不在其中。
这些核心问题,其实也是管理学的核心问题。
我学的虽然是医科,但是我的理科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给大学老师了。我很佩服那些非常会解高难度理科题的学霸朋友。我心烦的时候只能想到泡妞、喝酒、读诗、写诗,但是泡妞喝酒读诗写诗常常让心更烦。我羡慕我那些理科学霸朋友。他们心烦了,就互相出几道需要用到二重积分才能解决的数学题、讨论一下暗物质和暗能量,心沉进去,就不烦啦。
理科题似乎总能有正确答案,文科题似乎总没有。人类能提出的理科问题,绝大多数都解出来了。人类能提出的文科问题,绝大多数都还没解决,甚至那些所谓解决了的少数问题在大多数人类中也没取得共识。
解决很多复杂的文科问题只需要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水平。但是,很多并不复杂的文科问题,很多理科学霸完全做不出来。作为忘记了绝大部分理科知识的前妇科大夫、现战略专家,我为此感到欣慰。我多少还有点用,还可以保持一点自尊。
比如:如何让猫自己舔自己的肛门?
冯唐回答(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答案,只代表我个人):方案A,往肛门上抹点浓浓的鱼汤。方案B,往肛门上抹点捣碎了的辣椒。方案C,往肛门上抹点加了辣椒的浓浓的鱼汤。
比如:在当前性别认同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标识公共洗手间?
冯唐回答:不标识。一溜小单间,任何种类的性别认同都同等对待,先到先得先拉撒。
我问过人工智能专家李飞飞,在哪些领域,AI和人脑差距最大?飞飞说,AI在两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人类,一个是创造性工作,能无中生有,从0到1;一个是快速模式识别,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在纷繁复杂的境况中瞬间顿悟。“AI的世界里没有美食、好酒、有趣的灵魂。”
AI的兴起是不可逆转的大潮,在可预见的未来,AI还不能取代人脑的工作包括:好的酿酒师、食神,好的诗人、画家、作曲家,好的领袖(政治家、企业家等),顶尖的解难者(Problem Solver),等等。
训练极其有素的脑力如果和AI算力结合,如虎添翼。
P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