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社会学

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

  • 定价: ¥59.8
  • ISBN:978755946488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332页
  • 作者:沈奕斐|责编:周璇
  • 立即节省:
  • 2022-11-01 第1版
  • 2022-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爱情在今天这个时代,有着很多不确定性,但爱情也能帮你打开人生边界,体验更有趣的人生。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跳出所谓的爱情模式,去跟“具体的人”谈恋爱。你在爱情中的感受和成长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为了完成“恋爱”和“结婚”的目标。
    在爱情里,如何处理差异和冲突,决定了一段关系的质量。本书让你掌握处理亲密关系的核心能力,再由此出发,更好地链接其他关系。
    沈老师研究亲密关系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她的社会学视角,从更加宏观的维度帮我们梳理了爱情在今天的底层逻辑,帮你避开传统误区和毒鸡汤,更清醒地看待爱情。

内容提要

  

    在这本书里,沈奕斐先为我们解释了,爱情在今天为什么变得如此难?年轻人应该怎样更好地脱单?帮你理清爱情的底层逻辑,顺利开始一段好的爱情。
    接下来,进入爱情中具体问题的解决:从相爱到相守,如何看待和处理差异是核心问题。差异并不是坏的,对方的不同,才更能打开你对生活的想象。而在“我们”的关系之外,依然要保持“你”“我”的边界,才能处理好感情中的金钱和事业等问题,更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当关系进入到“深水区”,除了要提防倦怠感,如何化解分手、出轨、家暴、恐婚、代际冲突等危机,让负面问题变成成长的台阶,依然需要智慧和理性的加持。通过这本书,你会发现,爱情很简单,你只需要跳出所谓的爱情模式,回归爱的本质,回归对人的好奇心,爱情就会在时间浇灌下,成为不确定世界里最确定的存在。

作者简介

    沈奕斐,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家庭时光社区服务中心理事长,“能量逗”创始人,中国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社会性别专业委员会理事,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
    沈奕斐家庭被评为2017年“上海最美家庭”、2018年“上海文明家庭”。
    专业的家庭研究者,把生活升华为学术,把学术翻译为实践。

目录

第一章  我们这代人的爱情新问题
  01  爱情新旧脚本:为什么今天爱一个人变难了
  02  替代成本:今天,爱情让我们获得什么
  03  爱情四象限:今天好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04  契约与风险:今天可以不要婚姻吗
  05  每天30分钟的爱情:现代女性的事业和爱情
第二章  新脚本里如何进入爱情
  06  亲密关系谱系:“母胎单身”如何进入爱情
  07  爱情新脚本中存在Mr.Right吗
  08  梯度理论:A女如何进入爱情
  09  新脚本下的女性如何主动追求爱
  10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进入爱情
第三章  新脚本里,爱的能力等于处理差异的能力
  11  两性之间天生有差异吗
  12  差异的价值判断:爱情“死得快”的本质
  13  三个方法减少价值判断的伤害
  14  价值底线:什么是“三观一致”
  15  差异的价值:如何让差异促进爱
第四章  “我们”和我:爱情的联结和自我的独立
  16  独立和联结的矛盾:爱情新脚本里的独立自我
  17  权利、责任、利益统一:区分你、我、我们
  18  亲密关系的外显:爱情与金钱
  19  福利、自由和德行:爱情不是零和游戏
第五章  爱情新脚本里的长期关系
  20  加法关系:和亲情不同的长期爱情
  21  长期关系里的三大错误努力方向
  22  失去价值的处女情结:长期关系里的性
  23  底线和琐事的二八原则:长期关系里的冲突
  24  婚姻里的代际关系:从两个人到两个家庭
  25  亲密关系的集合:两性关系之外的亲密关系
第六章  长期关系里的危机
  26  日久生倦:除了忍受和分手还有第三条路
  27  跳出家暴:别把控制当成爱
  28  出轨:不一定宽恕,但一定放过
  29  恐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结语: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

前言

  

    改变对爱情的认知,才能经营好爱情
    在网络上,情感博主可能是门槛最低的一种“专家身份”。如果你情感顺利,可以分享成功的经验;如果你失恋或者离婚了,可以分享失败的经验;甚至你没有任何经验,都可以分享一些鸡汤。但是,这样的经验和鸡汤喝多了,很可能反倒让你更难走进一段长久而美好的爱情。
    作为一个长期研究社会性别、家庭社会学和情感社会学的学者,我常常会被网络上的鸡汤“毒”到,比如“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爱你的人一定会秒回”“不要靠近男人,否则你会变得不幸”……这些鸡汤通常都是拿个人的经验谈表面的现象,有时候适合你,但更多时候会带偏你。
    比如,“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这个观念被广泛地接受,那么这个观念有没有一定的道理?有。如果某人很爱你,的确会更愿意容忍你的无理取闹,因为爱,所以我们愿意为对方妥协。但是,这个观念也非常有害。因为无理取闹从来只能消耗爱,而不能积攒爱。不断妥协的背后是爱的疲惫,如果不能同时增加爱,那么当爱被消耗完的时候,关系也就结束了。到那个时候,不要说无理取闹,可能他/她会觉得你连呼吸都是错的。所以,感性的世界需要理性来保驾护航。
    还有“爱你的人_定会秒回”,如果你相信秒回是爱的表现,那你很可能会错失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因为认真工作的人在工作时间是无法做到秒回的,他甚至可能做每一件事都很专心,包括玩游戏。但这意昧着,他和你恋爱的时候也是很认真的。所以,如果你觉得秒回的人才是真的爱你,那以后也不要抱怨对方“没有上进心”。
    类似这样的鸡汤只是描述了现象,有些鸡汤甚至极端化了某些现象,但没有真正把握事情发展的逻辑,也没有全面地认识人性。爱情问题本质其实是认知问题。而不是技巧问题,只有认清背后的规律。改变认知,才能打开对爱情的想象,才能经营好爱情。
    所以,为什么经常有朋友感叹:道理我都懂,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可能就是因为你只懂了表象,而没有明白背后的底层逻辑。要真正懂一个道理,首先要认识到:没有一个道理能放之四海皆准,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道理背后的规律和事物的本质。而这一点,我觉得社会学能很好地帮助大家。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社会学是在说明群体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能够控制群体发挥作用的规律。也就是说,通过社会学,你会知道这个世界或者说规律是怎么影响你的;而当你了解这些规律以后,才能够更好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更好地遇见爱情,维护爱情。
    人的情感并不是本能的反应,我们的情感反应其实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被形塑出来的,而爱情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情感其实才仅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从五四时期至今,爱情经历了一个降维过程:最开始,爱情是一种挑战社会隔离的力量,爱情与自由意志相关联,具有一种解放力;到如今,已经不存在这种解放的诉求,爱情成为一种自我独特性与自我价值的确认。
    这种改变一方面使得爱情变得更接近吉登斯说的“纯粹关系”,但另一方面也是今天爱情变得更为艰难的原因。因为今天的爱情不得不处理自我和他者、感性和理性、激情和长久等相互冲突的关系。爱情被视为超越理性的存在,它最迷人的一面就是它的感性和激情,可一旦爱上一个人,你可能会吃醋、不自信、讨厌自己甚至失控,因此与甜蜜爱情相伴而生的是对自我的不可控,甚至有人会发现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自己都不能接受自己也有这么愚蠢的一面。
    爱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不确定伴侣会不会一直爱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值得被爱,不确定两个人能不能持续走下去,等等——是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排斥爱情的原因,也成为今天人们考虑爱情和婚姻关系的障碍。
    ……
    在这本书里,你能收获什么
    第一章,我会帮助大家理一理为什么今天爱情显得如此艰难,为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爱情。我们提出了爱情新旧脚本的概念,相信能帮助大家理清爱情的底层逻辑,跳出爱情的误区,顺利开始一份美好的爱情。
    第二章,进入具体问题的解决:怎么样才能顺利地“脱单”?女性能否主动?如果原生家庭不给力,我们怎么走出原生家庭获得更好的爱?爱情其实并不是目标,而是我们对他人打开好奇心以后的结果。
    第三章,聊聊差异,从相爱到相守,如何看待和处理差异是核心问题。处理好差异,不仅能赢得爱情,对其他的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都会很有帮助。
    第四章,谈的是我、你和我们的边界。相爱的两个人会有一个美妙的“我们”出现,但是,我们依然要在爱情中保持你我的边界,才能处理好金钱和事业等问题,才能更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和生活的美好。
    第五章,分析了如何维护长期关系。长期关系的经营逻辑和初期关系不同,只有走出误区,才能更好地处理冲突和性的问题,才能学会给予,感受爱的快乐和幸福。其实冲突并不可怕,拥抱是身体和身体的碰触,而冲突是灵魂和灵魂的碰触。
    第六章,直面关系中的危机:日久生倦、分手失恋、出轨、家暴、恐婚等危机如何化解?如何让负面的问题变成成长的台阶?人生总是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困难,才让我们成熟起来,看到自己的不同面。
    最后,回到爱情的本质,它其实是对他人的好奇心,也是无条件的给予。好的爱情不是没有你我活不下去,而是因为爱情,我们变得更好。
    这本书从爱情谈起。但是不局限在爱情领域,我希望打开大家对亲密关系的想象,当你改变了对差异、你我边界的认知时,你会发现我们和朋友、家人,甚至工作伙伴的相处,都能更积极、更和谐、更愉悦。
    好的亲密关系是我们成长的途径之一,也是我们感受幸福的重要部分,所以每一份爱情无论成功与否,只要你能从中得到成长,这份感情就是有价值的。我们在相爱的过程中学习爱的能力,我们通过爱情弥补过去情感教育的缺失。希望这本书能给你一个全新的学习爱情和体会爱情的视角。
    下面,就让我们从了解“爱情脚本”开始,开启这趟认识爱情、学习爱情的旅程,做这个时代的勇敢者。

后记

  

    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
    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说:爱是一种需求、一种渴望,是探寻生命中最大奖赏的驱动力。
    没有人能拒绝爱情的到来,即使那些口口声声不相信爱情的人,一旦爱情来了,也会缴械投降。但是,爱情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来临的。有些人渴望爱情却不得其门而入,有些人在爱情中伤痕累累,有些人曾经抓住过爱情却又失去了它,有些人总是在疑惑到底什么是爱情。人们常常把爱情中的不可得或失败归结为个人运气或意志力的问题,但是社会学却说:也许这不是一个个体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爱情的确没那么容易。爱情是不确定世界中最不确定也最确定的存在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的一个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不确定性。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生老病死,每天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育都很确定,虽然个体没有太大选择权,但一辈子都比较确定。而现代社会是流动的:我们可以选择在某个城市读书,在另一个城市工作;我们可以选择结婚,也可以选择不结婚。人们依靠选择来形塑生活,但每一个选择的结果可能都不在意料之内。社会的流动和复杂多元的结构使得每个个体都因为不确定性而焦虑。
    爱情无疑是不确定的代表之一。一个人的选择已经很复杂了,而爱情至少会牵扯到两个人,两个人的选择结果必然比一个人的选择更让人不可把控。即使确定了关系,也并不意味着稳定,在未来的日子还需要不断地体验爱的感受,才能把爱情坚持下去。即使两个人都很忠贞,也很努力,但也可能因为其他方面的成长不同,最后分道扬镳。何况,爱情还非常感性,不是想要就会有,分手就会马上消失。爱情的这种不确定性让很多人焦虑。 所以,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去实践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需要你相信爱情的存在,去拥抱不确定性,愿意把自己投入_段不确定结局的时间流中去。 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但是勇敢不等于莽撞,想要经营一份成长治愈型爱情,在勇敢跨入爱情后,依然需要智慧。我们需要排除Mr。Wrong来守护底线,保护自己;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爱情脚本,跳出双标;我们需要跳出爱情的模式,回到人的本身,学会让两个真实而独特的“自我”能联结在一起形成“我们”。 “我们”能得到的奖励也是非常丰厚的。当我们遇到和经营好一份爱情时,你会发现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找到了一份非常难得的“确定”:无论时空如何变化,总有一个人陪伴在你身边,愿意和你一起面对生活的艰辛,也和你一起分享生活的快乐。漫长的人生就像一个打怪游戏,总是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和困难,在打怪路上,我不再孤独,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我们在一起战斗,也因此我们有勇气面对各种问题。爱情还会激发我们对人生的热爱,让我们愿意去探索世界,探索你我。 所以,我鼓励你勇敢去爱吧,即使失败,也会拥有一段丰富的感受;而如果成功,人生路上就没有那么孤独,会更有力量。 爱情在时间的浇灌下,会变成不确定的世界里最确定的存在。 爱情不是目标,而是不断学习爱的结果 当我们渴望爱情的时候,总是免不了开始规划爱情;当我们遇到心动的人的时候,我们常常用电视剧里的爱情模式去判断对方到底爱不爱自己;当我们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觉得爱情遇到了障碍。我们常常一边渴望“纯真独特”的爱情,一边又用各种世俗的标准去衡量爱情,所以爱情之路走得很艰难。 …… 每一次冲突或爱情的失败都是我们成长付出的代价,这也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帮助我们改变对爱情的看法,也改变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所以,分手并不是失败,而是给了我们复盘和重新出发的机会,它是有价值的。每一份爱情都有它的价值,即使它最后的结局是分手。 人类就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和强大起来,并且找到自己的幸福的。我们首先要有幸福的能力,才能拥有幸福的爱情。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练习、循环往复的螺旋形发展历程。世界是情感共同体,爱情让你学到处理所有关系的能力 本书的主题是爱情,但并不局限于爱情。当我们拥有处理爱情的能力时,你会发现爱情所教给我们处理差异的能力、反思误区的能力,以及处理权利、责任、利益一致的能力,和你在其他的亲密关系里运用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当你把这些能力在别的亲密关系里也用得很好的时候,再进入更广阔的社会关系里,比如工作关系,你会发现也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所有的关系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和他人形成联结、实现合作的机制,这是我们的世界非常重要的运行原则。整个世界也是一个情感共同体,人与人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处理爱情是这样的逻辑,处理其他亲密关系是这样的逻辑,处理整个社会关系都是一样的逻辑。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增强了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时,世界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所以,打开对亲密关系的想象,打开对世界的想象,让我们勇敢出发,拥抱爱,拥抱自我,拥抱世界。 祝你幸福!让我们一起幸福!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爱情新旧脚本:为什么今天爱一个人变难了
    你的爱情脚本符合逻辑吗
    我的朋友小A今年28岁了,经常和我感叹:“谈恋爱太难了”“总是遇不到合适的”“遇到的都是奇葩男”。在她口中,她的前男友就是个典型的“奇葩直男”,属于那种为热水代言的男人:生病了多喝热水,来例假了多喝热水,头痛也要喝热水,反正有啥问题都喝热水。
    去年,她跟她男朋友分手了,起因是对方在情人节的时候没有任何表示,让她很生气。但是她忍了,觉得自己还要扮演好女朋友的角色。结果到了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她的男朋友来了一句“妇女节快乐”。她肚子里的火噌噌地往外冒:“我怎么就成了妇女?你情人节不过,来跟我过什么妇女节啊?”然后她男朋友就回她说:“你都20多岁了,那就是妇女啊,你还以为自己年轻着呢。”因为这句话,她一怒之下就跟男朋友分手了。(我每次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身边总有年轻朋友说:这种男朋友还不分手?留着过年啊?)
    第二年春节回家过年,她一个亲戚给她介绍了一个同样在上海工作的青年。这个青年到她家时,穿了一件旧夹克衫,拎了一袋坚果,然后带她去了一家嘈杂的餐厅,聊天的时候询问了她的收入和工作情况。她心想:这些亲戚是从哪里找出了这样的“奇葩”啊?聊完以后坚决表示,不能跟他继续处下去。
    结果她的亲朋好友都不能理解,觉得这男生挺好的啊,同在上海工作,年龄相仿,职业也不错,你怎么就不能接受呢?
    我听了她的经历后,一点也不同情她,反倒批评她:“你别以为你自己是个独立女性,其实你跟你妈以及你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也差不了太多。”我们的长辈,他们的人生有一个确定的脚本:什么时候谈恋爱,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在哪里工作,每个人都按照这个确定的模式走,努力去符合这个模式要求的角色。
    今天的独立女性,我们不再接受这样固定的模式,我们希望自己来选择在哪里工作,要不要结婚,和什么人结婚。可是,你一谈恋爱,你也在走一种模式,而不是真正在谈一份感情。比如,你为什么不问问看,他那么关心你的收入和工作,是因为他很功利,还是因为他这次相亲就是奔着结婚去的?他穿旧夹克是不把这次相亲当回事,还是他的确不注意外表?他拿的坚果礼盒是随手从家里拿的,还是他的确觉得坚果很健康,是一份不错的礼品?
    我的一连串追问,把小A问蒙了,她说:“我从来没想过要问这些问题啊,我就是觉得他不符合我的要求。”
    我继续追问:“你跟一个具体的人谈恋爱,难道不应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吗?就像你和前任分手的时候,你都不问问对方原因,就直接觉得‘妇女’这个词让你不舒服了,难道不是因为在你的刻板印象里,‘妇女’就是个不好的词吗?也许对方是把三八妇女节当作一个尊重女性的重要节日,才祝你快乐的啊。”
    小A说:“你有点把我问醒了’我的确没有这么思考过。我就是觉得你只有遇到一个真正懂你的人才是最合适的。否则,恋爱就没办法谈。”
    我又接着追问:“那你谈恋爱谈的是什么?是找一个人来符合你的爱情理想吗?你的父母辈有一个婚姻模板,你也有一个爱情模板,你不觉得你和你的长辈其实差不多吗?唯一的差别是他们明确地说出了自己的模板,而你还不清楚自己的模板。如果找一个人来符合你的爱情模板,那他不就成工具人了?”
    小A:“那我也可以符合他的爱情模板啊。”
    我:“那你问过他吗?你好奇过对方对爱情的想象吗?”
    P4-6